
19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 部編版交流作者,讀懂課題夜 宿 山 寺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廟。 yè sù shān sì夜晚住宿寺廟夜宿寺 李白,唐代著名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人(今四川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代表作:《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初讀古詩,讀通讀順[唐]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宿 寺 危 辰 恐 驚 sù sì wēi chén kǒnɡ jīnɡ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細(xì)讀古詩,想象畫面[唐]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 想象畫面,朗讀古詩。說一說如果你在這座高樓上,會有什么感覺?這座樓真高!高,“危樓”在這里指山頂寺廟。虛指。形容樓高?!俺健笔侨赵滦堑目偡Q。 詩意: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辰。高百尺夸張,形容樓高。運用夸張的詩句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 詩人站在高樓之上,星星月亮好像近在眼前,一伸手就能摘到一樣,這就叫作——手可摘星辰。山寺之高,詩人想象奇特。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春髢删?,學(xué)習(xí)詩詞含義。說話恐懼,恐慌,害怕驚動 詩意: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想象一下,天上還會有誰,我們不敢驚擾呀?敕勒歌 chì lè gē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時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收集在《樂府詩集》中。樂府,是漢代設(shè)立的一個音樂機構(gòu),它的任務(wù)是制禮作樂、搜集歌辭和訓(xùn)練樂員。所搜集的配樂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敕勒歌》似 廬 籠 蓋 蒼 茫sì lú lǒng gài cāng máng 后鼻音似蒼平舌音 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音。說一說如果你身在牧民居住的大草原,會有怎樣的感覺?草原景色真美麗,讓人覺得身心舒暢!草原是多么遼闊??!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茂盛的牧草藍藍的天空無邊無際的草地肥壯的牛羊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觀察插圖,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陰山下:交代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似:好像。穹廬:蒙古包,此處指屋頂。籠蓋:籠罩 詩意: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表現(xiàn)了草天一色、茫無邊際的遼闊景象。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飽含了草原牧民熱愛自己家園的情感。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青色遼闊無邊出現(xiàn),顯現(xiàn)。 詩意:藍藍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邊。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出了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突出天空的遼遠(yuǎn),原野的無邊?!按怠⒌?、見”三字讓原本安靜的畫面鮮活起來。詩中雖然沒有寫人,但是有人。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給你什么感覺?我感到濃濃的生機、活力。 在這樣草原遼闊、水草豐美之處的牛羊和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草原多么壯麗富饒,帶著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全班齊讀一遍。試著背誦。鞏固生字,指導(dǎo)書寫危敢驚wēijīnɡɡǎn陰yīn野茫 sìyěcānɡm(xù)ánɡ似蒼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夜宿山寺》運用夸張的手法和絕妙的想象,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夜宿山寺、身臨高處的獨特感受。1.試著給《夜宿山寺》這首古詩來一幅詩配畫。2.制作一期以“草原”為主題的手抄報。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