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良相諸葛亮在我國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智者形象,是三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一代忠良,更是一位慈父。晚年之際給他兒子寫了一封信,全篇共計86字,可謂字字千金,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體會他慈父的殷殷情懷。?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CONTENTS 教學目錄
1.了解諸葛亮及其作品,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積累名言警句。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體會父對子的殷切期望。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的品質(zhì)。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早年避亂隱居,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始出,后助劉備聯(lián)吳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勢。劉備稱帝后,他被拜為丞相。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心輔佐后主劉禪,數(shù)次北伐,最后病死于軍中,謚忠武侯,后世稱諸葛武侯。代表作有《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
這篇文章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寫于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一生效忠劉氏父子,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國家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誡子書》,告誡兒子諸葛瞻要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
家 訓家訓是指歷代家長為教育子孫專門寫的訓導(dǎo)之辭,如家誡、家范、家規(guī)、家書等。它是古人向后代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xù)下來的家長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中國著名的家訓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
淫慢則不能勵精 (古義:懈怠。今義:跟“快”相對)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輕薄。今義:地勢險惡) 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修養(yǎng)。今義:治理)
夫?qū)W須靜也 (動詞,學習)
非志無以成學(名詞,學業(yè))
夫君子之行 (名詞,行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釉~,行走)
1.非淡泊無以明志(形容詞作動詞,明確、堅定)2.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大目標)
更多字詞詳見《教材幫》
請同學們初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做好批注。體會作者感情,思考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什么。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2.畫出認為重要的句子。3.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夫 君子 之 行,靜 以 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助詞,用于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屏除雜念和干擾來修身養(yǎng)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
修養(yǎng)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非 淡泊 無以 明志,非 寧靜 無以 致遠。
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
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這里指安靜,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譯文:不淡泊名利就沒辦法明確方向,不集中精神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文:學習必須靜心專一,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沒辦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沒辦法成就學業(yè)。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
譯文: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譯文: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傷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16 誡子書/諸葛亮作業(yè)課件ppt,共27頁。
這是一份初中誡子書作業(yè)課件ppt,共28頁。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上冊(2024)1 春/朱自清教學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1課時,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品味第一部分,品味第二部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