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湖南卷】鋁電解廠煙氣凈化的一種簡單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內(nèi)襯材料
B.采用溶液噴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內(nèi)煙氣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產(chǎn)物主要有和
D.濾液可回收進入吸收塔循環(huán)利用
【答案】C
【解析】煙氣(含HF)通入吸收塔,加入過量的碳酸鈉,發(fā)生反應,向合成槽中通入NaAlO2,發(fā)生反應,過濾得到和含有的濾液。
A.陶瓷的成分中含有SiO2,SiO2能與煙氣中的HF發(fā)生反應,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內(nèi)襯材料,故A正確;
B.采用溶液噴淋法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提高吸收塔內(nèi)煙氣吸收效率,故B正確;
C.由上述分析可知,合成槽內(nèi)發(fā)生反應,產(chǎn)物是和,故C錯誤;
D.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液的主要成分為,可進入吸收塔循環(huán)利用,故D正確;
答案選C。
知識點一 物質制備類化工流程題
1.核心反應——陌生方程式的書寫
關注箭頭的指向:箭頭指入→反應物,箭頭指出→生成物。
(1)氧化還原反應:熟練應用氧化還原規(guī)律,①判斷產(chǎn)物,②根據(jù)化合價升降相等配平。
(2)非氧化還原反應:結合物質性質和反應實際判斷產(chǎn)物。
2.原料的預處理
(1)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鹽酸等。
(2)灼燒、焙燒、煅燒:改變結構,使一些物質能溶解,并使一些雜質在高溫下氧化、分解。
(3)審題時要“瞻前顧后”,注意物質性質及反應原理的前后聯(lián)系。
3.常用的控制反應條件的方法
(1)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常用于使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淀。調(diào)節(jié)pH所需的物質一般應滿足兩點:
①能與H+反應,使溶液pH增大;
②不引入新雜質。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CO3等物質來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溫度。根據(jù)需要升溫或降溫,改變反應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動。
(3)趁熱過濾。防止某物質降溫時會析出。
(4)冰水洗滌。洗去晶體表面的雜質離子,并減少晶體在洗滌過程中的溶解損耗。
知識點二 提純類化工流程題
1.明確常用的提純方法
(1)水溶法:除去可溶性雜質。
(2)酸溶法:除去堿性雜質。
(3)堿溶法:除去酸性雜質。
(4)氧化劑或還原劑法:除去還原性或氧化性雜質。
(5)加熱灼燒法:除去受熱易分解或易揮發(fā)的雜質。
(6)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法:如除去酸性溶液中的Fe3+等。
2.明確常用的分離方法
(1)過濾:分離難溶物和易溶物,根據(jù)特殊需要采用趁熱過濾或者抽濾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離物質,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3)蒸發(fā)結晶:提取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溶質,如NaCl。
(4)冷卻結晶:提取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易水解的溶質或結晶水合物,如KNO3、FeCl3、CuCl2、CuSO4·5H2O、FeSO4·7H2O等。
(5)蒸餾或分餾:分離沸點不同且互溶的液體混合物,如分離乙醇或甘油。
(6)冷卻法:利用氣體液化的特點分離氣體,如合成氨工業(yè)采用冷卻法分離平衡混合氣體中的氨氣。
1.如今環(huán)境保護越來越受重視,某化工集團為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將鈦廠、氯堿廠、甲醇廠進行聯(lián)合生產(chǎn)。其主要生產(chǎn)工藝如下(FeTiO3中Ti為+4價):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流程中只有“電解”“氯化”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B.“合成”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C.“氯化”時反應方程式為7Cl2+2FeTiO3+6C===2FeCl3+2TiCl4+6CO(條件省略)
D.上述流程中“Mg,Ar”可用“Mg,CO2”代替
2.銅的氯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有機合成催化劑。實驗室用粗銅(含雜質Fe)制備氯化亞銅、氯化銅晶體的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固體1和固體2中Fe元素的價態(tài)相同
B.檢驗溶液2中的雜質離子是否除盡可以選用KSCN溶液或鐵氰化鉀溶液
C.試劑X可能是CuO,操作②中結晶時需要通入HCl氣體
D.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2Cu2++SO2+2H2O+2Cl-===2CuCl↓+SO eq \\al(\s\up11(2-),\s\d4(4)) +4H+
3.工業(yè)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SiO2、Fe2O3等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下,對下述流程中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試劑X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
B.反應Ⅱ中生成Al(OH)3的反應為CO2+AlO eq \\al(\s\up11(-),\s\d4(2)) +2H2O===Al(OH)3↓+HCO eq \\al(\s\up11(-),\s\d4(3))
C.結合質子(H+)的能力由弱到強的順序是OH->CO eq \\al(\s\up11(2-),\s\d4(3)) >AlO eq \\al(\s\up11(-),\s\d4(2))
D.Al2O3熔點很高,工業(yè)上還可采用電解熔融AlCl3的方法冶煉Al
4.輕質氧化鎂和硼酸(H3BO3)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采用硼鎂礦(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為原料生產(chǎn)硼酸和輕質氧化鎂,其工藝流程如圖: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Fe2O3、Al2O3都不能溶于(NH4)2SO4溶液
B.進入“吸收”工序中的氣體為NH3
C.若“過濾2”時調(diào)節(jié)溶液的堿性越強得到的硼酸越多
D.“沉鎂”中得到的母液經(jīng)加熱后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環(huán)使用
5.某企業(yè)以輝銅礦為原料生產(chǎn)堿式碳酸銅,工藝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Cu(NH3)4]2+(aq)Cu2+(aq)+4NH3(aq)
根據(jù)以上工藝流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實現(xiàn)溶液C到溶液D的轉化,加入過量NH3·H2O后過濾即可
B.溶液E和碳酸鈉混合方式不同對產(chǎn)品的成分沒有影響
C.在制備產(chǎn)品時,溶液D中不直接加入Na2CO3溶液的原因是游離的Cu2+濃度太低
D.蒸氨過程發(fā)生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NH3)4]Cl2+H2O eq \(=====,\s\up7(△)) CuO+2HCl↑+4NH3↑
1.(河北省唐山市2022屆高三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第二次模擬)水合肼的性質類似氨水。利用水合肼處理銅氨廢液回收銅粉的實驗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述三步反應過程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1的目的是制備
C.合成水合肼的反應中每消耗轉移電子數(shù)為
D.反應2完成后要用到過濾操作
2.(遼寧省遼南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鋁是應用廣泛的金屬。以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含有SiO2和Fe2O3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鋁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SiO2在“堿溶”時轉化為鋁硅酸鹽沉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解II”是電解Na2CO3溶液,則b為陰極液,a為陽極液
B.“電解I”是電解熔融Al2O3,電解過程中陽極需要定期補充石墨
C.“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2O=Al(OH)3↓+
D.“電解II”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H2↑+O2↑
3.(山東省濰坊市2022屆高三二模)一種以黑鎢礦(主要成分是FeWO4和MnWO4,還含有Si、As等元素的雜質)為原料制備鎢酸(H2WO4)的工業(yè)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水浸”后濾液中主要陰離子為、、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濾渣的成分是H2SiO3
B.“焙燒”過程中,F(xiàn)e、Mn元素被氧化
C.“氧化”過程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lO-=+Cl-
D.“沉鎢”過程,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效果更好
4.(廣東省珠海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摸底測試)碘循環(huán)工藝不僅能吸收SO2降低環(huán)境污染,又能同時制得氫氣,流程如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膜反應器中HI在500℃可以完全分解為H2和I2
B.H2、I2、H2O2都含有非極性鍵
C.分離器中的物質分離的操作為蒸餾
D.反應器中控制溫度為20℃~100℃,溫度過高會使I2升華,減少SO2的吸收
5.(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2021屆高三一模考試模擬測試)某廢催化劑含SiO2、ZnS、CuS及少量的Fe3O4.某實驗小組以該廢催化劑為原料,回收鋅和銅,設計實驗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①操作中,生成的氣體可用CuSO4溶液吸收
B.檢驗濾液1中是否含有Fe2+,可以選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
C.步驟②操作中,應先加6% H2O2,然后加入1.0ml·L -1H2SO4
D.濾渣1和濾渣2均含有H2SiO3膠體,進一步加工可獲得硅膠
1.(2022山東) 高壓氫還原法可直接從溶液中提取金屬粉。以硫化銅精礦(含Zn、Fe元素的雜質)為主要原料制備Cu粉的工藝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固體X主要成分是和S;金屬M為Zn
B. 浸取時,增大壓強可促進金屬離子浸出
C. 中和調(diào)pH的范圍為3.2~4.2
D. 還原時,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
2.(2021湖南卷)一種工業(yè)制備無水氯化鎂的工藝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質X常選用生石灰
B.工業(yè)上常用電解熔融制備金屬鎂
C.“氯化”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為
D.“煅燒”后的產(chǎn)物中加稀鹽酸,將所得溶液加熱蒸發(fā)也可得到無水
3.(2021河北卷)BiOCl是一種具有珠光澤的材料,利用金屬Bi制備BiOCl的工藝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HNO3可降低反應劇烈程度
B.轉化工序中加入稀HCl可抑制生成BiONO3
C.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CH3COONa(s)可提高Bi3+水解程度
D.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NH4NO3(s)有利于BiOCl的生成
4.(2021山東)工業(yè)上以SO2和純堿為原料制備無水NaHSO3的主要流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吸收過程中有氣體生成B.結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O3
C.氣流干燥濕料時溫度不宜過高D.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
5.(2020山東)以菱鎂礦(主要成分為MgCO3,含少量SiO2,F(xiàn)e2O3和A12O3)為原料制備高純鎂砂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時產(chǎn)生的廢渣中有SO2,F(xiàn)e(OH)3和Al(OH)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浸出鎂的反應為
B.浸出和沉鎂的操作均應在較高溫度下進行
C.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NH3、NH4Cl
D.分離Mg2+與Al3+、Fe3+是利用了它們氫氧化物Ksp的不同
1.【答案】C
【解析】
由氫氣合成甲醇的過程中也涉及氧化還原反應,A項錯誤;根據(jù)CO+2H2―→CH3OH可以看出,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B項錯誤;根據(jù)工藝圖不難看出“氯化”即氯氣、鈦鐵礦和焦炭反應得到四氯化鈦、一氧化碳和氯化鐵的過程,C項正確;二氧化碳和鎂會發(fā)生反應,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來作保護氣,D項錯誤。
2.【答案】B
【解析】
粗銅與足量的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鐵,即固體1;在鹽酸中固體溶解,得到氯化銅和氯化鐵的混合液,即溶液1;加入氧化銅或氫氧化銅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使鐵離子變?yōu)闅溲趸F沉淀,則固體2為氫氧化鐵、試劑X為氧化銅或氫氧化銅;氯化銅與二氧化硫反應制取氯化亞銅;通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的方法得到二水合氯化銅晶體。分析可知,固體1為氯化銅、氯化鐵,固體2為氫氧化鐵,其中Fe元素的價態(tài)均為+3價,A正確;檢驗溶液2中的雜質Fe3+是否除盡可以選用KSCN溶液,不能用鐵氰化鉀溶液,B錯誤;試劑X可能是CuO或氫氧化銅,操作②中結晶時防止水解程度增大,需要通入HCl氣體,C正確;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2Cu2++SO2+2H2O+2Cl-===2CuCl↓+SO eq \\al(\s\up11(2-),\s\d4(4)) +4H+,D正確。
3.【答案】B
【解析】
由溶液乙通入過量的Y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碳酸氫鈉可知,溶液乙為偏鋁酸鈉溶液、氣體Y為二氧化碳,故試劑X為氫氧化鈉溶液,不可能為硫酸,故A錯誤;過量的二氧化碳與偏鋁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與碳酸氫鈉,離子方程式為CO2+AlO eq \\al(\s\up11(-),\s\d4(2)) +2H2O===Al(OH)3↓+HCO eq \\al(\s\up11(-),\s\d4(3)) ,故B正確;結合質子的能力越強,相應的酸提供質子的能力就越弱,其對應的酸的酸性就越弱,提供質子的能力:HCO eq \\al(\s\up11(-),\s\d4(3)) >Al(OH)3>H2O,則結合質子的能力:OH->AlO eq \\al(\s\up11(-),\s\d4(2)) >CO eq \\al(\s\up11(2-),\s\d4(3)) ,故C錯誤;氯化鋁是共價化合物,熔融時不導電,不能采用電解熔融氯化鋁的方法冶煉鋁,故D錯誤。
4.【答案】C
【解析】
SiO2、Fe2O3、Al2O3都不與(NH4)2SO4溶液反應,A正確;Mg2B2O5·H2O與(NH4)2SO4溶液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2(NH4)2SO4+Mg2B2O5·H2O+2H2O===2MgSO4+2NH4B(OH)4+2NH3↑,即進入“吸收”工序中的氣體為NH3,B正確;在“過濾2”時,將溶液pH調(diào)節(jié)至3.5,目的是得到硼酸,促進硼酸的析出,C錯誤;沉鎂時,母液主要含(NH4)2SO4,還有少量的NH4HCO3,故經(jīng)加熱后主要成分為硫酸銨,可返回“溶浸”工序中循環(huán)使用,D正確。
5.【答案】B
【解析】
為實現(xiàn)溶液C到溶液D的轉化,加入過量的NH3·H2O,Cu2+和過量的氨水形成[Cu(NH3)4]2+,F(xiàn)e3+和氨水生成Fe(OH)3沉淀,過濾即可,故A正確;溶液E中含Cu2+,Cu2+和碳酸鈉溶液混合制取堿式碳酸銅,若將含Cu2+的溶液加入碳酸鈉溶液中,由于碳酸鈉溶液是堿性的,可生成大量的氫氧化銅而不能得到純凈的堿式碳酸銅,所以混合方式不同對產(chǎn)品的成分有影響。制取堿式碳酸銅通常用碳酸鈉溶液和硝酸銅溶液,控制兩者的比例和反應溫度以及溶液的pH,最后可得到比較純的堿式碳酸銅,故B錯誤;在制備產(chǎn)品時,溶液D中主要含的離子是[Cu(NH3)4]2+,游離的Cu2+濃度太低,直接加入Na2CO3溶液,不能得到較多的產(chǎn)品,故C正確;溶液D中主要含有[Cu(NH3)4]2+和Cl-,蒸氨后得到氧化銅,所以蒸氨過程發(fā)生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NH3)4]Cl2+H2O eq \(=====,\s\up7(△)) CuO+2HCl↑+4NH3↑,故D正確。
1.【答案】C
【分析】
反應1是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反應2是次氯酸鈉把尿素氧化為水合肼;反應3是被水合肼還原為Cu。
【詳解】
A. 反應1是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氯元素化合價變化;反應2是次氯酸鈉把尿素氧化為水合肼,氯元素、N元素化合價變化;反應3是被水合肼還原為Cu,銅元素、氮元素化合價變化,上述三步反應過程均為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
B. 反應1是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反應1的目的是制備,用把尿素氧化為水合肼,故B正確;;
C. 次氯酸鈉把尿素氧化為水合肼,氮元素化合價由-3升高為-2,每消耗轉移電子數(shù)為2,故C錯誤;
D. 反應2完成后要把銅粉分離出來,用到過濾操作,故D正確;
選C。
2.【答案】D
【分析】
鋁土礦堿溶后鋁元素存在形式為偏鋁酸鈉,過濾I后反應工序中為偏鋁酸鈉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得到碳酸鈉和氫氧化鋁,經(jīng)過過濾II后氫氧化鋁灼燒得到氧化鋁,電解可制得金屬鋁和氧氣;電解II為電解碳酸鈉溶液,b極產(chǎn)生的溶液可用到堿溶工序中,故b極產(chǎn)生的為強氧化鈉溶液,b為陰極液,a為陽極液。
【詳解】
A.由題圖可知,b極產(chǎn)生的溶液可用到堿溶工序,故b極產(chǎn)生氫氧化鈉溶液,所以b為陰極液,a為陽極液,A正確;
B.電解I是電解熔融Al2O3,生成Al和O2,電解過程中作陽極的石墨易被氧氣氧化,從而被消耗,所以電解過程中陽極需要定期補充石墨,B正確;
C.“反應”發(fā)生在與之間,離子方程式為: ,C正確;
D.電解II為電解Na2CO3溶液,結合圖可知,陽極上水失電子生成氧氣和氫離子,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氫根離子,電極反應為:,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總反應方程式為,D錯誤;
故選D。
3.【答案】D
【詳解】
A.“水浸”后濾液中含有,加入鹽酸調(diào)節(jié)pH時會產(chǎn)生濾渣H2SiO3,選項A正確;
B.根據(jù)后續(xù)中Fe、Mn的化合價,“焙燒”過程中,F(xiàn)e、Mn元素由+2價升高為+3、+,被氧化,選項B正確;
C.“氧化”過程次氯酸鈉將氧化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lO-=+Cl-,選項C正確;
D.“沉鎢”過程,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則后續(xù)酸解時會消耗更多的鹽酸,效果不好,選項D錯誤;
答案選D。
4.【答案】A
【詳解】
A.HI分解是可逆反應,因此膜反應器中HI在500℃部分分解為H2和I2,故A錯誤;
B.H2、I2、H2O2分別含有H-H、I-I、O-O非極性鍵,故B正確;
C.分離器中含有硫酸和氫碘酸,兩者的沸點不同,因此將分離器中的物質分離的操作為蒸餾,故C正確;
D.由于單質碘易升華,因此反應器中控制溫度為20℃~100℃,溫度過高會使I2升華,減少SO2的吸收,故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A。
5.【答案】A
【詳解】
A.步驟①操作中,生成的氣體是H2S,可用CuSO4溶液吸收,正確;
B.濾液1中存在Fe3+,檢驗是否含有Fe2+,不能選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錯誤;
C.若先加雙氧水,三價鐵容易催化雙氧水分解,達不到氧化的目的,錯誤;
D.SiO2與H2SO4不反應,濾渣1和濾渣2均含有SiO2而不是H2SiO3膠體,錯誤;
故答案選A。
1.【答案】D
【解析】
【分析】CuS精礦(含有雜質Zn、Fe元素)在高壓O2作用下,用硫酸溶液浸取,CuS反應產(chǎn)生為CuSO4、S、H2O,F(xiàn)e2+被氧化為Fe3+,然后加入NH3調(diào)節(jié)溶液pH,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Cu2+、Zn2+仍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過濾得到的濾渣中含有S、Fe(OH)3;濾液中含有Cu2+、Zn2+;然后向濾液中通入高壓H2,根據(jù)元素活動性:Zn>H>Cu,Cu2+被還原為Cu單質,通過過濾分離出來;而Zn2+仍然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再經(jīng)一系列處理可得到Zn單質。
【詳解】A.經(jīng)過上述分析可知固體X主要成分是S、Fe(OH)3,金屬M為Zn,A正確;
B.CuS難溶于硫酸,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增大O2的濃度,可以反應消耗S2-,使之轉化為S,從而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從而可促進金屬離子的浸取,B正確;
C.根據(jù)流程圖可知:用NH3調(diào)節(jié)溶液pH時,要使Fe3+轉化為沉淀,而Cu2+、Zn2+仍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結合離子沉淀的pH范圍,可知中和時應該調(diào)節(jié)溶液pH范圍為3.2~4.2,C正確;
D.在用H2還原Cu2+變?yōu)镃u單質時,H2失去電子被氧化為H+,與溶液中OH-結合形成H2O,若還原時增大溶液的酸度,c(H+)增大,不利于H2失去電子還原Cu單質,因此不利于Cu的生成,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D。
2.【答案】D
【分析】
海水經(jīng)一系列處理得到苦鹵水,苦鹵水中含Mg2+,苦鹵水中加物質X使Mg2+轉化為Mg(OH)2,過濾除去濾液,煅燒Mg(OH)2得MgO,MgO和C、Cl2經(jīng)“氯化”得無水MgCl2。
【詳解】
A.物質X的作用是使Mg2+轉化為Mg(OH)2,工業(yè)上常采用CaO,發(fā)生CaO+H2O=Ca(OH)2,Ca(OH)2+Mg2+=Mg(OH)2+Ca2+,A正確;
B.Mg是較活潑金屬,工業(yè)上常用電解熔融制備金屬鎂,B正確;
C.由圖可知“氯化”過程反應物為MgO、氯氣、C,生成物之一為MgCl2,C在高溫下能將二氧化碳還原為CO,則“氣體”為CO,反應方程式為,C正確;
D.“煅燒”后得到MgO,MgO和鹽酸反應得到MgCl2溶液,由于MgCl2在溶液中水解為氫氧化鎂和HCl,將所得溶液加熱蒸發(fā)HCl會逸出,MgCl2水解平衡正向移動,得到氫氧化鎂,得不到無水MgCl2,D錯誤;
選D。
3.【答案】D
【詳解】
A.硝酸為強氧化劑,可與金屬鉍反應,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反應物硝酸的用量減少,可降低反應劇烈程度,A正確;
B.金屬鉍與硝酸反應生成的硝酸鉍會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轉化工序中加入稀,使氫離子濃度增大,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硝酸鉍水解平衡左移,可抑制生成,B正確;
C.氯化鉍水解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醋酸根會結合氫離子生成弱電解質醋酸,使氫離子濃度減小,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氯化鉍水解平衡右移,促進水解,C正確;
D.氯化鉍水解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銨根離子水解生成氫離子,使氫離子濃度增大,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氯化鉍水解平衡左移,不利于生成,且部分鉍離子與硝酸根、水也會發(fā)生反應,也不利于生成,綜上所述,D錯誤;
故選D。
4.【答案】B
【分析】
根據(jù)工藝流程逆向分析可知,以二氧化硫和純堿為原料,得到結晶成分為NaHSO3,則母液為飽和NaHSO3和過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亞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加入純堿進行中和,涉及的反應為:H2SO3+2Na2CO3= Na2SO3+ 2NaHCO3,NaHSO3+ Na2CO3= Na2SO3+ NaHCO3,所以調(diào)節(jié)pH為8進行中和后得到Na2SO3和NaHCO3,通入二氧化硫氣體進行混合吸收,此時吸收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為:Na2SO3+SO2+H2O=2NaHSO3↓,SO2+ NaHCO3= CO2+ NaHSO3↓,此時會析出大量NaHSO3晶體,經(jīng)過離心分離,將得到的濕料再進行氣流干燥,最終得到NaHSO3產(chǎn)品,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
A.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吸收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A正確;
B.結晶后母液中含飽和NaHSO3和過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亞硫酸,沒有NaHCO3,假設產(chǎn)物中存在NaHCO3,則其會與生成的NaHSO3發(fā)生反應,且NaHCO3溶解度較低,若其殘留于母液中,會使晶體不純,假設不成立,B錯誤;
C.NaHSO3高溫時易分解變質,所以氣流干燥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C正確;
D.結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D正確;
故選B。
5.【答案】B
【分析】
菱鎂礦煅燒后得到輕燒粉,MgCO3轉化為MgO,加入氯化銨溶液浸取,浸出的廢渣有SiO2、Fe(OH)3、Al(OH)3,同時產(chǎn)生氨氣,則此時浸出液中主要含有Mg2+,加入氨水得到Mg(OH)2沉淀,煅燒得到高純鎂砂。
【詳解】
A.高溫煅燒后Mg元素主要以MgO的形式存在,MgO可以與銨根水解產(chǎn)生的氫離子反應,促進銨根的水解,所以得到氯化鎂、氨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MgO+2NH4Cl=MgCl2+2NH3↑+H2O,故A正確;
B.一水合氨受熱易分解,沉鎂時在較高溫度下進行會造成一水合氨大量分解,揮發(fā)出氨氣,降低利用率,故B錯誤;
C.浸出過程產(chǎn)生的氨氣可以回收制備氨水,沉鎂時氯化鎂與氨水反應生成的氯化銨又可以利用到浸出過程中,故C正確;
D.Fe(OH)3、Al(OH)3的Ksp遠小于Mg(OH)2的Ksp,所以當pH達到一定值時Fe3+、Al3+產(chǎn)生沉淀,而Mg2+不沉淀,從而將其分離,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水浸
與水接觸反應或溶解
浸出
固體加水(酸)溶解得到離子
酸浸
在酸溶液中反應,使可溶性金屬離子進入溶液,不溶物通過過濾除去的溶解過程
浸出率
固體溶解后,離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更多轉化)
開始沉淀pH
1.9
4.2
6.2
沉淀完全pH
3.2
6.7
8.2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考向16 化學鍵(含解析),共15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考向10 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7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考向07 鐵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