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篇目(紅色需要背誦):1——24(除去12、13、15)
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克己復(fù)禮:約束自我,使言行復(fù)歸于先王之禮。
【12.1 解讀】克己復(fù)禮包括兩方面:克己是個人修養(yǎng)的能力,復(fù)禮是修養(yǎng)的標(biāo)準(zhǔn)和要達(dá)到的目標(biāo);克己是對內(nèi)心道德情感的修養(yǎng),復(fù)禮是對視聽言行等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鬃酉M藗兺ㄟ^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遵守禮的規(guī)范。從當(dāng)政者為政的方針說,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個人修養(yǎng)方面說,就是要“克己復(fù)禮”。這是孔子的基本思想,貫穿《論語》全書。
“克己復(fù)禮為仁”,說明仁要通過禮來體現(xiàn)和落實;離開禮,仁就無所依托,無從體現(xiàn)和檢驗。所以,依禮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叭硕蝗嗜缍Y何”(3.3),說明仁是禮的基礎(chǔ)和靈魂,離開仁,禮就徒具形式,失去了意義。仁是內(nèi)在的,禮是外在的;仁是本質(zhì)、靈魂,禮是形式、表現(xiàn)。一內(nèi)一外,互為表里。本章特別提出“為仁由己”,是修養(yǎng)的根本原則。仁道的修養(yǎng),克己復(fù)禮,全在于自己,而不由他人。
4.6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7.30 子曰:“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9.19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12.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12.2 解讀】“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無怨,是“為己”精神的體現(xiàn),是修養(yǎng)應(yīng)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
12.3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仞:言語遲緩。引申為慮事周詳說話謹(jǐn)慎,不輕易開口。
【12.3 解讀】這一章用“為之難”解釋為什么“仞”是仁的要求??鬃硬⒉毁澷p說話遲鈍,而是考慮到言行一致,為避免說了做不到,所以才要說話謹(jǐn)慎。PS:“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中的“訥”與“仞”同義本篇寫了四人問仁(1 2 3 22),孔子基于各人性情不同而給予不同回答,并非對“仁”的概念做出客觀說明?!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氛f司馬?!岸嘌远辍保从晨鬃右虿氖┙?。
12.4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12.4 解讀】孔子回答司馬牛的話說“君子不憂不懼”,是針對司馬牛的具體情況而說的,但同時也有普遍意義。君子不憂不懼的原因是:內(nèi)省不疚——思想行為端正、問心無愧,自然也心胸坦蕩,不憂不懼。PS:君子坦蕩蕩(7.3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14.30)
【注意】在《論語》中,對同一問題的答案,孔子也往往有不同的解釋,反映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許多時候不是給一個抽象的概念去下定義,而是詮釋其功能??鬃拥牡赖聵O高,但在實踐中起點極低;他的目標(biāo)很高,但要求于人的,則往往是腳踏實地。人人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那就能一步步臻于仁人、君子的境界。
12.5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毁F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亡:同“無”。司馬牛的兄弟都參與謀反,逃亡在外,而司馬牛反對謀反,與兄弟分道揚鑣,是故有此慨嘆。
【12.5 解讀】子夏在此用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是消極的看法,而是積極的意圖:試圖寬慰司馬牛,使其坦然面對命運。同時,也說出一個重要道理:一個人如果做個好人,他就不會孤獨,他會有兄弟好友。
12.6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zèn,膚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yuǎn)也已矣?!?br/>浸潤之譖:像水浸泡物件那樣開始不易察覺的讒言,即暗中中傷。譖,讒言。
膚受之愬:像感受到切膚之痛那樣的誣告,即直接的誹謗。愬:誣告。
遠(yuǎn):明之至也。明智的最高境界。
【12.6 解讀】浸潤之譖,像溫水煮青蛙,不易察覺;膚受之愬,易于被激怒,難以冷靜處理。難而能不受其影響,故明智。PS:明察秋毫也好,遠(yuǎn)見卓識也罷,都不是視力,而是指一個人對是非、美丑、真?zhèn)蔚鹊呐袛嗔Α?br/> 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br/>【12.7 解讀】孔子談為政,提出足食、足兵、足信,而把足食放在第一位,反映了他對民生的重視。因為“民無信不立”,百姓的信任是政權(quán)存在的根本?!案弧⑹?、教”(13.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2.9)“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5)“惠而不費”“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2)
12.8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kuò猶犬羊之鞟kuò?!?br/>駟不及舌:駟,四匹馬拉的車。舌,說出的話。話一說出,四匹馬也拉不回來?!耙谎约瘸鲴嗰R難追”
鞟:去掉毛的皮,即革。
PS:文質(zhì)不離,體用不二。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6.18)
12.9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對曰:“盍徹乎?” 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徹:西周田稅制度。國家從耕地收獲中抽十分之一作為田稅。
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以富,亦只以異?!?br/>徙義:改變自己的思想使之合于義。徙:遷移
主:意動用法,以……為主
“誠不以富,亦只以異”出自《詩經(jīng)·小雅·我行其野》。(你這樣對待我)即使真的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與上文語意不連貫,或為“錯簡”。
【12.10 解讀】崇德——“主忠信”“徙義” PS:1.8 9.24 “主忠信”辨惑——“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中庸”“至德”“過猶不及”,“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不知節(jié)制愛惡,走極端,違背中庸的表現(xiàn)??鬃右源俗鳛椤盎蟆钡谋憩F(xiàn),實際也是教人以中庸之道。
12.11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眨⌒湃缇痪?、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12.11 解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針對春秋時期社會變動,君臣父子的等級名分遭到破壞的局面而提出的。人的生活是社會性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種種社會關(guān)系中,在這些關(guān)系中處于一定的地位,充當(dāng)一定的角色,有他相應(yīng)的權(quán)利、義務(wù)和責(zé)任,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每個人都能處在他相應(yīng)的地位,遵守他應(yīng)守的規(guī)范,盡他應(yīng)盡的義務(wù)和責(zé)任,同時也享有他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這就是“各得其所”,是保證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
9.15 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13.3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12.13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br/>片言:原告被告雙方中的一方的言辭。
折獄:斷獄。折:斷,判斷。獄:訟事,案件。
無宿諾:沒有隔夜再兌現(xiàn)的許諾?!八蕖?,隔夜。
【12.12 解讀】幾種常見的解釋——“片言折獄”子路明決聰明,憑單辭就可作出判斷;子路為人忠信,人們信服他,在其面前不講假話;子路忠信,所說的話絕無虛假,所以只聽子路的一面之辭就可斷案。【12.13 解讀】無訟,是孔子的理想,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實現(xiàn)。
12.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br/>PS:子張才高意廣,有時候不夠踏實,不愿做實際工作。所以孔子讓他做好勤勉忠心的小公務(wù)員。
12.15 子曰:“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br/>PS:本章重出,見6.27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br/>【12.16 解讀】成人之美或成人之惡,反映了君子與小人存心不同。自身存心向善,自然成人之美;自身存心向惡,自然成人之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2.17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2.17 解讀】“政者正也”是孔子為政治國的根本理念。本章中的“正”是“正人”,“正人”的關(guān)鍵是在位者“帥以正”,即“正人先正己”。13.3“正名” 12.1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社會秩序的正。故,“政者正也”包含正名和正人兩個方面,正名的根本在于正人,正人的關(guān)鍵在于正己。9.14 “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說明“正”就是各得其所。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13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2.18 季康子患盜,問于孔子??鬃訉υ唬骸捌堊又挥?,雖賞之不竊?!?br/>茍:如果 eg:茍非吾之所有/茍以天下之大
PS:犯罪的根源在上不在下。見12.9
12.19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比喻論證
【12.19 解讀】民風(fēng)不好,責(zé)任在上不在下;社會風(fēng)氣之正,關(guān)鍵在于“官風(fēng)”之正。
12.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dá)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dá)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dá)也。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dá),在家必達(dá)。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br/>下人:居于人下,指對人謙恭。
【12.20 解讀】人人都希望能在社會上通達(dá)、顯達(dá)。子張以為,達(dá)就是有好名聲。孔子在此指出“聞”與“達(dá)”的區(qū)別——在人們中有好名聲,只是聞,不是達(dá),達(dá)不在名聲而在自身修養(yǎng)。有良好的品質(zhì)又愛好道義,能分辨是非又謙遜待人,自然在國人和卿大夫那里都能通達(dá)。
12.21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tè、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枺∠仁潞蟮?,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先事后得:先付出勞動然后收獲
【12.21 解讀】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即修煉自己的德行;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即能消除內(nèi)心的邪惡;情緒冷靜,自控力強(qiáng),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制怒而不發(fā),捐嫌而待人,即是辨惑。
6.22 樊遲問知,子曰:“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眴柸?,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以富,亦只以異?!?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br/>12.22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狈t未達(dá),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狈t退,見子夏,曰:“鄉(xiāng)xià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gā yá,不仁者遠(yuǎn)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yuǎn)矣?!?br/>遠(yuǎn):遠(yuǎn)去(能使枉者直,使不仁者轉(zhuǎn)化為仁者)
12.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d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PS: 4.26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相關(guān)課件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課文配套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課文配套ppt課件,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周祖先古公亶父長子,膽怯害怕畏葸不前,說話尖刻,淡薄漠,PS“禮”不可或缺,同“汝”,同“弊”,膽大妄為,拓展鏈接,疾大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背景圖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背景圖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竊私下,何有有何困難,拓展鏈接,燕居閑暇無事的安居,申申整敕之貌,如也像是的樣子,夭夭和舒之貌,據(jù)立身的依據(jù),游在玩習(xí)中陶冶,自行自己主動去做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背景圖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背景圖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子桑伯子人名,簡簡約而不繁瑣,臨面臨治理,大通“太”,然正確,拓展鏈接,公西赤,增加添,yǔ2斗4升,yì穿著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課文內(nèi)容課件ppt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名著導(dǎo)讀《論語》課文內(nèi)容課件ppt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集體備課課件ppt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集體備課課件ppt

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授課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論語》授課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hù)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biāo))必修一電子課本

《論語》

版本: 人教版 (新課標(biāo))

年級: 必修一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jī)號注冊
手機(jī)號碼

手機(jī)號格式錯誤

手機(jī)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jī)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jī)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