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應用中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使用明礬對水進行凈化B.雪天道路上撒鹽融雪
C.暖貼中的鐵粉遇空氣放熱D.熒光指示牌被照發(fā)光
(2023·浙江卷(1月))
2.關于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成,轉移電子B.是還原產物
C.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D.若設計成原電池,為負極產物
(2022·天津卷)
3.燃油汽車行駛中會產生CO、NO等多種污染物。下圖為汽車發(fā)動機及催化轉化器中發(fā)生的部分化學反應。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甲是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成分B.乙是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之一
C.反應(Ⅰ)在常溫下容易發(fā)生D.反應(Ⅱ)中NO是氧化劑
(2022·山東卷)
4.實驗室制備過程為:①高溫下在熔融強堿性介質中用氧化制備;②水溶后冷卻,調溶液至弱堿性,歧化生成和;③減壓過濾,將濾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再減壓過濾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用瓷坩堝作反應器
B.①中用作強堿性介質
C.②中只體現(xiàn)氧化性
D.轉化為的理論轉化率約為66.7%
(2022·山東卷)
5.古醫(yī)典富載化學知識,下述之物見其氧化性者為
A.金(Au):“雖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
C.石硫黃(S):“能化……銀、銅、鐵,奇物”
D.石鐘乳():“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
(2022·浙江卷(6月))
6.關于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發(fā)生還原反應
B.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D.發(fā)生反應,轉移電子
(2022·湖南卷)
7.科學家發(fā)現(xiàn)某些生物酶體系可以促進和的轉移(如a、b和c),能將海洋中的轉化為進入大氣層,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Ⅰ中發(fā)生氧化反應
B.a和b中轉移的數目相等
C.過程Ⅱ中參與反應的
D.過程Ⅰ→Ⅲ的總反應為
(2022·浙江卷(1月))
8.關于反應4CO2+SiH44CO+2H2O+Si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是氧化產物B.SiH4發(fā)生還原反應
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4D.生成1mlSiO2時,轉移8ml電子
(2021·江蘇卷)
9.黑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其爆炸反應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黑火藥中含有兩種單質B.爆炸時吸收熱量
C.反應中S作還原劑D.反應為置換反應
(2021·天津卷)
10.關于反應所涉及的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H2SO4在該反應中為氧化劑B.Na2SO3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變質
C.Na2SO4是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D.SO2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
(2021·浙江卷(6月))
11.關于反應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K2H3IO6發(fā)生氧化反應B.KI是還原產物
C.生成12.7g I2時,轉移0.1ml電子D.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7:1
(2021·湖南卷)
12.常用作食鹽中的補碘劑,可用“氯酸鉀氧化法”制備,該方法的第一步反應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產生22.4L(標準狀況)時,反應中轉移
B.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6
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應產生的制備漂白粉
D.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鉀溶液檢驗食鹽中的存在
(2021·浙江卷(1月))
13.關于反應8NH3+6NO2=7N2+12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H3中H元素被氧化
B.NO2在反應過程中失去電子
C.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4
D.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之比為4:3
參考答案:
1.C
【詳解】A.使用明礬對水進行凈化過程中,明礬電離出的鋁離子發(fā)生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氫氧化鋁膠體粒子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并沉降下來而水變得澄清,該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因此沒有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A不符合題意;
B.雪天道路上撒鹽融雪,是因為雪遇到鹽而使其熔點降低并熔化,該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因此沒有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B不符合題意;
C.暖貼中的鐵粉遇空氣放熱,是因為暖貼中含有的鐵粉、碳粉、氯化鈉、水等物質,形成當這些物質遇到空氣后形成無數微小原電池并開始工作,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無數微小原電池堆積在一起使得電能又轉化為熱能,該過程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因此,該過程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C符合題意;
D.熒光指示牌被照發(fā)光,是因為光被指示牌發(fā)生了反射,該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因此沒有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D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本題選C。
2.A
【詳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生成1ml一氧化二氮,轉移4ml電子,故A正確;
B.由方程式可知,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NH2OH是反應的還原劑,故B錯誤;
C.由方程式可知,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NH2OH是反應的還原劑,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鐵離子是反應的氧化劑,故C錯誤;
D.由方程式可知,反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鐵離子是反應的氧化劑,若設計成原電池,鐵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亞鐵離子,亞鐵離子為正極產物,故D錯誤;
故選A。
3.C
【分析】甲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甲和二氧化碳,再根據元素守恒,則甲為氮氣。
【詳解】A.甲是氮氣,氮氣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成分,故A正確;
B.乙是二氧化碳,則乙是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之一,故B正確;
C.由于氮氣含有氮氮三鍵,因此反應(Ⅰ)在常溫下不容易發(fā)生,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發(fā)生,故C錯誤;
D.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中氮化合價降低,因此反應(Ⅱ)中NO是氧化劑,故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C。
4.D
【分析】由題中信息可知,高溫下在熔融強堿性介質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備K2MnO4,然后水溶后冷卻調溶液pH至弱堿性使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價由+6變?yōu)?7和+4。
【詳解】A.①中高溫下在熔融強堿性介質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備K2MnO4,由于瓷坩堝易被強堿腐蝕,故不能用瓷坩堝作反應器,A說法不正確;
B.制備KMnO4時為防止引入雜質離子,①中用KOH作強堿性介質,不能用,B說法不正確;
C.②中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故其既體現(xiàn)氧化性又體現(xiàn)還原性,C說法不正確;
D.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分析,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根據Mn元素守恒可知,MnO2中的Mn元素只有轉化為KMnO4,因此,MnO2轉化為KMnO4的理論轉化率約為66.7%,D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選D。
5.C
【詳解】A.金“雖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單質在空氣中被火灼燒也不反應,反應金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與其氧化性無關,A不合題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應放熱,產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塊狀變?yōu)榉勰睿窗l(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與其氧化性無關,B不合題意;
C.石硫黃即S:“能化……銀、銅、鐵,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應中S作氧化劑,與其氧化性有關,C符合題意;
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與其氧化性無關,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B
【分析】Na2S2O3+H2SO4=Na2SO4+S ↓+SO2↑ +H2O,該反應的本質是硫代硫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歧化反應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只有S元素一種,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環(huán)境。
【詳解】A.H2SO4轉化為硫酸鈉和水,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fā)生變化,故其沒有發(fā)生還原反應,A說法不正確;
B.Na2S2O3中的S的化合價為+2,其發(fā)生歧化反應生成S(0價)和SO2(+4價),故其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B說法正確;
C.該反應的氧化產物是SO2,還原產物為S,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C說法不正確;
D.根據其中S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情況可知,1ml Na2S2O3發(fā)生反應,要轉移2 ml電子,D說法不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選B。
7.D
【詳解】A.由圖示可知,過程I中NO轉化為NO,氮元素化合價由+3價降低到+2價,NO作氧化劑,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A錯誤;
B.由圖示可知,過程I為NO在酶1的作用下轉化為NO和H2O,依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2H++e-NO+H2O,生成1mlNO,a過程轉移1mle-,過程II為NO和NH在酶2的作用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H2O和N2H4,依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NH+3e-+2H+H2O+N2H4,消耗1mlNO,b過程轉移3ml e-,轉移電子數目不相等,B錯誤;
C.由圖示可知,過程II發(fā)生反應的參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NH+3e-+2H+H2O+N2H4,n(NO):n(NH)=1:1,C錯誤;
D.由圖示可知,過程I的離子方程式為NO+2H++e-NO+H2O,過程II的離子方程式為NO+NH+3e-+2H+H2O+N2H4,過程III的離子方程式為N2H4N2↑+4H++4e-,則過程Ⅰ→Ⅲ的總反應為NO+ NH= N2↑+2H2O,D正確;
答案選D。
8.D
【詳解】A.根據反應方程式,碳元素的化合價由+4價降為+2價,故CO為還原產物,A錯誤;
B.氫元素化合價由-1價升為+1價,故SiH4發(fā)生氧化反應,B錯誤;
C.反應中氧化劑為二氧化碳,還原劑為SiH4,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C錯誤;
D.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SiH4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為+1價,每消耗1mlSiH4,生成1mlSiO2,轉移8ml電子,D正確;
答案選D。
9.A
【詳解】A.黑火藥中含有S、C兩種單質,A正確;
B.爆炸反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
C.該反應中S元素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C錯誤;
D.該反應不符合“單質+化合物=另一種單質+另一種化合物”的形式,不是置換反應,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A。
10.A
【詳解】A.中無化合價的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該反應中無氧化劑,故A錯誤;
B.Na2SO3不穩(wěn)定,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硫酸鈉變質,故B正確;
C.Na2SO4含有陰陽離子,存在離子鍵,硫酸根中含有共價鍵,故C正確;
D.SO2在空去中會轉化成硫酸,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故D正確;
故選A。
11.D
【詳解】A.反應中I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發(fā)生得電子的反應,發(fā)生還原反應,A錯誤;
B.KI中的I-由HI變化而來,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KI既不是氧化產物也不是還原產物,B錯誤;
C.12.7g I2的物質的量為0.05ml,根據反應方程式,每生成4ml I2轉移7ml電子,則生成0.05ml I2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0875ml,C錯誤;
D.反應中HI為還原劑,K2H3IO6為氧化劑,在反應中每消耗1ml K2H3IO6就有7ml HI失電子,則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的比為7:1,D正確;
故答案選D。
12.A
【詳解】A.該反應中只有碘元素價態(tài)升高,由0價升高至KH(IO3)2中+5價,每個碘原子升高5價,即6I260e-,又因方程式中6I23Cl2,故3Cl260e-,即Cl220e-,所以產生22.4L (標準狀況) Cl2即1ml Cl2時,反應中應轉移20 ml e-,A錯誤;
B.該反應中KClO3中氯元素價態(tài)降低,KClO3作氧化劑,I2中碘元素價態(tài)升高,I2作還原劑,由該方程式的計量系數可知,11KClO36I2,故該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6,B正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工業(yè)制漂白粉可用石灰乳與氯氣反應,C正確;
D.食鹽中可先與酸化的淀粉碘化鉀溶液中的H+、I-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I2,I2再與淀粉發(fā)生特征反應變?yōu)樗{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鉀溶液檢驗食鹽中的存在,D正確。
故選A。
13.D
【分析】由反應8NH3+6NO2==7N2+12H2O可知,其中NH3的N元素的化合價由-3升高到0、NO2中的N元素的化合價由-+4降低到0,因此,NH3是還原劑, NO2是氧化劑。
【詳解】A.NH3中H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故其未被氧化,被氧化的是N元素,A不正確;
B.NO2在反應過程中得到電子,B不正確;
C.該反應中,NH3是還原劑,NO2是氧化劑。由化學方程式可知,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C說法不正確;
D.該反應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均為N2。還原劑被氧化后得到氧化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得到還原產物,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因此,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之比為4:3 ,D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選D。
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2022-2024)專題21有機推斷題含解析答案,共143頁。
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2022-2024)專題20結構與性質含解析答案,共5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氮的化合物種類繁多,應用廣泛,硅材料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硫鐵化合物應用廣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2022-2024)專題18工藝流程題含解析答案,共6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鉻和釩具有廣泛用途,是生產多晶硅的副產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