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下述實驗,裝置或試劑不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B.實驗室收集C.驗證易溶于水且溶液呈堿性D.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2023·湖南卷)
2.下列玻璃儀器在相應實驗中選用不合理的是
A.重結晶法提純苯甲酸:①②③B.蒸餾法分離CH2Cl2和CCl4:③⑤⑥
C.濃硫酸催化乙醇制備乙烯:③⑤D.酸堿滴定法測定NaOH溶液濃度:④⑥
(2023·全國乙卷)
3.下列裝置可以用于相應實驗的是
A.AB.BC.CD.D
(2023·浙江卷(6月))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①裝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氣
B.圖②操作可排出盛有溶液滴定管尖嘴內的氣泡
C.圖③操作俯視刻度線定容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大
D.圖④裝置鹽橋中陽離子向溶液中遷移
(2022·天津卷)
5.下列實驗操作中選用儀器正確的是
A.AB.BC.CD.D
(2022·重慶卷)
6.下列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略)及操作正確的是
A.裝置甲氣體干燥B.裝置乙固液分離C.裝置丙Cl2制備D.裝置丁pH測試
(2022·河北卷)
7.下列圖示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裝置甲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B.裝置乙除去Cl2中的HCl并干燥
C.裝置丙驗證鐵的吸氧腐蝕D.裝置丁實驗室制備少量NH3
(2022·北京卷)
8.下列實驗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2·湖北卷)
9.下列實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略)或現象錯誤的是
A.AB.BC.CD.D
(2022·海南卷)
10.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AB.BC.CD.D
(2022·浙江卷(6月))
11.名稱為“吸濾瓶”的儀器是
A.B.C.D.
(2022·湖南卷)
12.化學實驗操作是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下列操作符合規(guī)范的是
A.AB.BC.CD.D
(2022·廣東卷)
13.實驗室用和濃鹽酸反應生成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2·浙江卷(1月))
14.名稱為“干燥管”的儀器是
A.B.C.D.
(2021·重慶卷)
15.如圖實驗裝置 (夾持裝置略)或操作正確的是
A.SO2制備B.液液分離
C.HCl吸收D.酸堿滴定
(2021·海南卷)
16.用如圖裝置制取干燥的氣體(a、b表示加入的試劑),能實現的是
A.AB.BC.CD.D
(2021·湖北卷)
17.某興趣小組為制備1—氯—2—甲基丙烷(沸點69℃),將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CH2Cl2中,加熱回流(伴有HCl氣體產生)。反應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殘余的POCl3,分液收集CH2Cl2層,無水MgSO4干燥,過濾、蒸餾后得到目標產物。上述過程中涉及的裝置或操作錯誤的是(夾持及加熱裝置略)
A.AB.BC.CD.D
(2021·江蘇卷)
18.下列由廢銅屑制取CuSO4·5H2O的實驗原理與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除去廢銅屑表面的油污B.用裝置乙在加熱的條件下溶解廢銅屑
C.用裝置丙過濾得到CuSO4溶液D.用裝置丁蒸干溶液獲得CuSO4·5H2O
(2021·天津卷)
19.進行下列實驗操作時,選用儀器正確的是
A.AB.BC.CD.D
(2021·北京卷)
20.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所選試劑、制備裝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確的是
A.AB.BC.CD.D
(2021·山東卷)
21.關于下列儀器使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A.①、④不可加熱B.②、④不可用作反應容器
C.③、⑤可用于物質分離D.②、④、⑤使用前需檢漏
(2021·浙江卷(6月))
22.下列圖示表示灼燒操作的是
A.
B.
C.
D.
(2021·廣東卷)
23.測定濃硫酸試劑中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
①量取一定量的濃硫酸,稀釋;
②轉移定容得待測液;
③移取待測液,用的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為
A.B.C.D.
(2021·浙江卷(1月))
24.蒸餾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A.B.C.D.
A
B
C
D



制備
分離乙醇和乙酸
驗證酸性
測量體積
用量筒量取10.00mL鹽酸
用瓷坩堝加熱熔化NaOH固體
用分液漏斗分離乙酸異戊酯和水的混合物
配制一定溫度的NaCl飽和溶液,用溫度計測溫并攪拌
A
B
C
D
由海水制取蒸餾水
萃取碘水中的碘
分離粗鹽中的不溶物
由制取無水固體
A
B
C
D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蝕
C.鈉的燃燒
D.石蠟油的熱分解
A.過濾
B.排空氣法收集
C.混合濃硫酸和乙醇
D.溶液的轉移
A.堿式滴定管排氣泡
B.溶液加熱
C.試劑存放
D.溶液滴加
選項
氣體
a
b
A

B
溶液
C

鐵片
D
濃氨水
A.
B.
C.
D.
提取碘水中的碘
量取一定體積的KMnO4溶液
熔化NaOH固體
濃縮NaCl溶液
A
B
C
D
氣體
試劑
制備裝置
收集方法
A
O2
KMnO4
a
d
B
H2
Zn+稀H2SO4
b
e
C
NO
Cu+稀HNO3
b
c
D
CO2
CaCO3+稀H2SO4
b
c
參考答案:
1.D
【詳解】A.MnO2固體加熱條件下將HCl氧化為Cl2,固液加熱的反應該裝置可用于制備Cl2,A項正確;
B.C2H4不溶于水,可選擇排水收集,B項正確;
C.擠壓膠頭滴管,水進入燒瓶將NH3溶解,燒瓶中氣體大量減少壓強急劇降低打開活塞水迅速被壓入燒瓶中形成紅色噴泉,紅色噴泉證明NH3與水形成堿性物質,C項正確;
D.Na2CO3與HCl、CO2發(fā)生反應,不能達到除雜的目的,應該選用飽和NaHCO3溶液,D項錯誤;
故選D。
2.A
【詳解】A.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鈉和泥沙,需要利用重結晶來提純苯甲酸,具體操作為加熱溶解、趁熱過濾和冷卻結晶,此時利用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燒杯、玻璃棒,A選項裝置選擇不合理;
B.蒸餾法需要用到溫度計以測量蒸汽溫度、蒸餾燒瓶用來盛裝混合溶液、錐形瓶用于盛裝收集到的餾分,B選項裝置選擇合理;
C.濃硫酸催化制乙烯需要控制反應溫度為170℃,需要利用溫度計測量反應體系的溫度,C選項裝置選擇合理;
D.酸堿滴定法測定NaOH溶液濃度是用已知濃度的酸液滴定未知濃度的堿液,酸液盛裝在酸式滴定管中,D選項裝置選擇合理;
故答案選A。
3.D
【詳解】A.Na2CO3固體比較穩(wěn)定,受熱不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加熱碳酸鈉的方式制備二氧化碳,A錯誤;
B.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離,應采用蒸餾來分離,B錯誤;
C.二氧化硫通入品紅溶液中,可以驗證其漂白性,不能驗證酸性,C錯誤;
D.測量氧氣體積時,裝置選擇量氣管,測量時要恢復到室溫,量氣管和水準管兩邊液面高度相等時,氧氣排開水的體積與氧氣的體積相等,即可用如圖裝置測量氧氣的體積,D正確;
故選D。
4.C
【詳解】A.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銨,則直接加熱氯化銨無法制得氨氣,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制備氨氣,故A錯誤;
B.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管,所以高錳酸鉀溶液應盛放在酸式滴定管在,不能盛放在堿式滴定管中,故B錯誤;
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俯視刻度線定容會使溶液的體積偏小,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大,故C正確;
D.由圖可知,鋅銅原電池中,鋅電極為原電池的負極,銅為正極,鹽橋中陽離子向硫酸銅溶液中遷移,故D錯誤;
故選C。
5.C
【詳解】A.筒量精確度為0.1mL,取10.00mL鹽酸只能用酸式滴定管,故A錯誤;
B.瓷坩堝與熔化NaOH會反應,因此用鐵坩堝加熱熔化NaOH固體,故B錯誤;
C.乙酸異戊酯和水是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因此可用分液漏斗分離乙酸異戊酯和水的混合物,故C正確;
D.不能用溫度計攪拌溶液,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C。
6.A
【詳解】A.由圖可知,裝置甲可用于干燥反應生成的氫氣,故A正確;
B.由圖可知,裝置乙固液分離的過濾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錯誤;
C.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反應制備氯氣,由圖可知,裝置丙中缺少酒精燈加熱,不能用于制備氯氣,故C錯誤;
D.測定溶液pH時,應將溶液滴在pH試紙中央,不能插入溶液中,則裝置丁不能用于pH測試,故D錯誤;
故選A。
7.D
【詳解】A.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則裝置甲能達到用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溴的實驗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制得的氯氣中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盛有的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能用于除去氯化氫氣體,盛有的濃硫酸的洗氣瓶能用于干燥氯氣,則裝置乙能達到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并干燥的實驗目的,故B不符合題意;
C.鐵絲網在氯化鈉溶液中發(fā)生吸氧腐蝕會使試管內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小,氣體壓強減小,紅墨水會進入導氣管中形成一段液柱,則裝置丙能達到驗證鐵的吸氧腐蝕的實驗目的,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裝置丁的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的試管中導管應伸入試管底部且沒有排出氣體的出口,則裝置丁不能達到實驗室制備少量氨氣的實驗目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8.D
【詳解】A.實驗室用海水制取蒸餾水用蒸餾的方法制備,蒸餾時用到蒸餾燒瓶、酒精燈、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等儀器,注意溫度計水銀球應處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應從下口進水,上口出水,A正確;
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很大,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存在于下層,B正確;
C.粗鹽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將粗鹽溶與水形成溶液,用過濾的方法將不溶于水的雜質除去,C正確;
D.直接加熱會促進水解,生成的HCl易揮發(fā),得到氫氧化鐵,繼續(xù)加熱會使氫氧化鐵分解產生氧化鐵,得不到固體,D錯誤;
故選D。
9.C
【詳解】A.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會因水解而使溶液顯堿性,碳酸鈉的堿性強于碳酸氫鈉,滴入酚酞溶液后,碳酸鈉溶液呈現紅色,碳酸氫鈉的溶液呈現淺紅色,A正確;
B.食鹽水為中性,鐵釘發(fā)生吸氧腐蝕,試管中的氣體減少,導管口形成一段水柱,B正確;
C.鈉燃燒溫度在400℃以上,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溫,故鈉燃燒通常載體為坩堝或者燃燒匙,C錯誤;
D.石蠟油發(fā)生熱分解,產生不飽和烴,不飽和烴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使試管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確;
故答案選C。
10.B
【詳解】A.過濾時,漏斗下端應緊靠燒杯內壁,A操作不規(guī)范;
B.CO2的密度大于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O2,B操作規(guī)范;
C.混合濃硫酸和乙醇時,應將濃硫酸緩慢倒入乙醇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C操作不規(guī)范;
D.轉移溶液時,應使用玻璃棒引流,D操作不規(guī)范;
答案選B。
11.D
【詳解】A.圖示實驗儀器為蒸餾燒瓶,A不合題意;
B.圖示實驗儀器為分液漏斗,B不合題意;
C.圖示實驗儀器為容量瓶,C不合題意;
D.圖示實驗儀器為吸濾瓶,其特征是一個厚壁的帶分支的錐形瓶,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2.A
【詳解】A.堿式滴定管排氣泡時,把橡皮管向上彎曲,出口上斜,輕輕擠壓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從尖嘴涌出,氣泡即可隨之排出,A符合規(guī)范;
B.用試管加熱溶液時,試管夾應夾在距離管口的處,B不符合規(guī)范;
C.實驗室中,鹽酸和NaOH要分開存放,有機物和無機物要分開存放,C不符合規(guī)范;
D.用滴管滴加溶液時,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部,應懸空滴加,D不符合規(guī)范;
故選A。
13.D
【詳解】A.濃鹽酸易揮發(fā),制備的氯氣中含有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Cl2可用濃硫酸干燥,A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裝置能收集氯氣,故B不符合題意;
C.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色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題意;
D.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D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14.B
【詳解】A.是蒸餾燒瓶,故不選A;
B.是球形干燥管,故選B;
C.是直形冷凝管,故不選C;
D.是分液漏斗,故不選D;
選B。
15.C
【詳解】A.導管不能伸入液面,否則二氧化硫氣體導不出,故A錯誤;
B.應先將下層的水放出,再將上層液體倒出,故B錯誤;
C.HCl極易溶于水,在導管末端鏈接一倒扣漏斗可防倒吸,故C正確;
D.鹽酸應用酸式滴定管,故D錯誤;
答案選C。
16.B
【詳解】A.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故A錯誤;
B.發(fā)生反應2H2O22H2O+O2↑,濃硫酸干燥氧氣,故B正確;
C.鐵片和濃硝酸常溫下發(fā)生鈍化,故不能制取二氧化氮氣體,故C錯誤;
D.氨氣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D錯誤;
故選B。
17.B
【詳解】A.將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盛在三口燒瓶中的CH2Cl2中,攪拌、加熱回流(反應裝置中的球形冷凝管用于回流),制備產物,A項正確;
B.產生的HCl可用NaOH溶液吸收,但要防止倒吸,導氣管不能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B項錯誤;
C.分液收集CH2Cl2層需用到分液漏斗,振搖時需將分液漏斗倒轉過來,C項正確;
D.蒸餾時需要用溫度計控制溫度,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D項正確;
故選B。
18.D
【詳解】A.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在加熱的條件下可以除去銅屑表面的油污,A正確;
B.在酸性條件下,銅與雙氧水發(fā)生氧化反應得到硫酸銅,B正確;
C.裝置丙為過濾裝置,過濾可以除去難溶雜質,得到硫酸銅溶液,C正確;
D.用裝置丁蒸干溶液得到硫酸銅固體,而不是CuSO4·5H2O,D錯誤;
答案選D。
19.D
【詳解】A.提取碘水中的碘應該用萃取的方法,用分液漏斗,A錯誤;
B.KMnO4溶液有強氧化性,應該用酸式滴定管,B錯誤;
C.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可以和NaOH反應,故熔化時不能用玻璃燒杯,C錯誤;
D.濃縮NaCl溶液應該用蒸發(fā)皿,D正確;
故選D。
20.B
【詳解】A.KMnO4是固體物質,加熱分解產生O2,由于O2難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或向上排空氣的方法收集,故不可以使用a、d裝置制取和收集O2,A錯誤;
B.Zn與H2SO4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H2,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制取氣體,產生的H2難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收集,故可以使用裝置b、e制取H2,B正確;
C.Cu與稀HNO3反應產生NO氣體,NO能夠與O2發(fā)生反應產生NO2氣體,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氣的方法收集,C錯誤;
D.CaCO3與稀硫酸反應產生的CaSO4、CO2氣體,CaSO4微溶于水,使制取CO2氣體不能持續(xù)發(fā)生,因此不能使用該方法制取CO2氣體,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B。
21.A
【分析】①是錐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餾燒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
【詳解】A.錐形瓶可以加熱,但需要加石棉網,容量瓶不能加熱,A項符合題意;
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應容器,B項不符合題意;
C.蒸餾燒瓶用于蒸餾操作,分離相互溶解的液體,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離相互不溶解的液體,兩者均可用于物質分離,C項不符合題意;
D.酸式滴定管帶有旋塞、容量瓶帶有瓶塞、分液漏斗帶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檢查是否漏水,D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B
【詳解】灼燒過程中應使用坩堝、酒精燈、鐵架臺等儀器,A裝置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裝置,C裝置為蒸餾裝置,D裝置為過濾裝置,B裝置滿足灼燒操作,故答案選B。
23.B
【詳解】實驗過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濃硫酸并稀釋所需儀器為:量筒、燒杯、玻璃棒;
②轉移定容得待測液所需儀器為: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
③移取20.00mL待測液,用0.1000ml/L的NaOH溶液滴定所需儀器為: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錐形瓶;
選項中A為容量瓶,B為分液漏斗,C為錐形瓶,D為堿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為分液漏斗,綜上所述,故答案為B。
24.A
【詳解】蒸餾過程中需要用到蒸餾燒瓶、溫度計、酒精燈、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等儀器,分液漏斗、蒸發(fā)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餾操作,故答案選A。

相關試卷

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2022-2024)專題11有機化學基礎含解析答案:

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2022-2024)專題11有機化學基礎含解析答案,共31頁。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解析版),共7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亞銅配合物廣泛用作催化劑,31m, H2S可用于合成光電材料,0~9, 貴金屬銀應用廣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解析版):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解析版),共4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實驗裝置使用不正確的是, 實驗室進行鐵釘鍍鋅實驗,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含解析)

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含解析)

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含解析)

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含解析)

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

專題13 化學實驗綜合題-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

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

專題10 化學實驗基礎-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