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習任務 1.抓住詠物詩中的語言文字,把握物象特征和情志。2.分清兩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點。
考情微觀
知識圖要
活動一 分析概括物象特征和情志
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物象與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從描寫對象上看,物象是詠物詩中的主體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詩中無主次之分;從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來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詩中主要是通過一幅畫面,渲染一種氣氛,從側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種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賀知章的《詠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鈴》中則是景物形象。
(2020·全國Ⅲ)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任務。
苦 筍
陸 游
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
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jié)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
鑒賞 食粗茶淡飯之時,被藜藿占據(jù)的盤中,剝開的苦筍如退去襁褓膚白如玉的嬰兒,讓詩人眼前為之一亮。面對盤中白而有節(jié)的苦筍,詩人不禁想到性情耿介之人,筍之節(jié)與生俱來,人之耿介又何嘗不是?詩人定然讀過黃庭堅的《苦筍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諫的魏征。魏征與苦筍確有諸多相似之處。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剛正不阿,直言進諫;苦筍如同白玉般高潔的品格也是與生俱來的。二者經歷相似,都備受磨難而后成才:魏征命運多舛,先后侍奉過多個主君,最終才受到唐太宗的賞識,成為國之棟梁;苦筍自小在林間長成,雖然歷經風雨吹打,但是仍保持著堅韌的品格。二者價值相似,都各盡其功用:魏征輔佐君王,直言勸諫,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業(yè);苦筍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長成后還能制作成各種竹器被人使用。將苦筍與魏征類比,既貼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對魏征剛直又充滿智慧的才干的贊賞,也是對苦筍清淡苦澀的節(jié)操的贊揚。無論是苦筍還是魏征,都與詩人自己有著相似之處。這位“位卑未敢忘憂國”,至死還在告誡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詩人在官場也是耿介敢諫的,只是生逢南宋,報國無門罷了。
同時苦竹還具有“苦節(jié)”等象征意蘊。對苦節(jié)的崇尚,讓詩人發(fā)出了“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的感慨。全詩以議論收尾,指出人才養(yǎng)成既需要發(fā)展空間,也要經受風雨磨煉。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把抱怨拋擲而去,努力修身,磨煉自我,積極而為的陸游。
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
答案 ①內心耿介,具有苦節(jié) ②戰(zhàn)風雨,方成才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看到盤中擺放的一對剝去外皮的竹筍,潔白鮮嫩,不禁眼前一亮。
B.詩的三、四兩句既是對苦筍的直接描寫,又有所引申,使苦筍人格化。
C.詩人雖然喜愛苦筍,但畢竟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
D.全詩以議論收尾,指出人才養(yǎng)成既需要發(fā)展空間,也要經受風雨磨煉。
答案 C
解析 “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分析錯誤?!拔乙娢赫魇饷膵常s束兒童勿多取”的意思是“我看到苦筍想到了魏征美好的品行,就管束兒童不要過多挖取苦筍”。
2.(原創(chuàng)題)詩的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苦筍的什么特征?是如何表現(xiàn)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潔白鮮嫩。(2)主要是通過對比(襯托)、比喻手法表現(xiàn)的,以藜藿作比(襯托);把苦筍比作脫去襁褓膚白如玉的嬰兒。
3.詩人由苦筍聯(lián)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歷史上的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并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jié)”,象征耿介性格,與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
解析 這是一首托物抒懷詩,借歌詠苦筍告訴人們做人應高風亮節(jié),剛正不阿。由物及人,找出苦筍、魏征二者的相似點進行分析,組織語言作答即可。如:苦筍“苦節(jié)乃與生俱生”,口感苦澀,一些人不喜歡;魏征常?!胺割佒敝G”,其言行常令人難以接受?!皹O知耿介種性別”的意思是“深知苦筍耿介的性格與別的品種不同”,苦筍象征耿介性格,魏征方正不阿,二者相似。
賞析詠物詩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驟,關鍵在于因物尋志,從物人一體的角度把握其特點。
1.抓住語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與內在情志。
(1)抓住描寫事物特征的“情狀語”,如《苦筍》首聯(lián)中的“明”“白”。
(2)抓住能夠由外在形狀體現(xiàn)出的具有內在精神的“情狀語”,如《苦筍》頷聯(lián)中的“苦節(jié)”。
(3)抓住詩歌中連接物與人的雙關語,如《苦筍》一詩中的“苦節(jié)”“戰(zhàn)風雨”。
2.知人論世,結合背景或作者的閱歷作答。
很多詩歌作品有著較深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感的抒發(fā)與其閱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鑒賞物象時,還要結合作者的處境及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物象的意義。
3.注意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qū)別。
(1)“物”與“景”的區(qū)別:托物言志常常借助某物的一些特性,但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志”與“情”的區(qū)別:“志”可以指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則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活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
古詩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一是自我形象(主觀形象),即作者自己;二是他人形象(客觀形象),即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達意的寄托。每首詩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有他人形象。
(2017·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任務。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鑒賞 首聯(lián)點題,寫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盡管兄弟情誼頗深,樂觀曠達的蘇軾卻不作兒女之態(tài)。“那因遠適更沾巾”化用王勃的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頷聯(lián)勸勉。上句勉勵子由要不辭辛苦?!傲栾L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讓契丹國王認識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不要失大國風范。
頸聯(lián)思念。上句要身居沙漠的子由,時時回望故國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之景。
尾聯(lián)囑托。這里用李揆代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很高,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契丹,絕不可追求盛名,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聯(lián)系當時契丹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實,蘇軾的擔心并非多余。
這首詩以送別為題,寫出了蘇軾對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復雜心理,寫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實乃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之佳作。
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
答案 ①寄居他鄉(xiāng),隔云相望;哪因遠行,淚濕衣裳 ②若問家世,謹慎回復;莫要自夸,朝中第一
1.(改編題)本詩尾聯(lián)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聯(lián)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D.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答案 C
解析 結合詩歌題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蘇軾兄弟的生平可知,蘇軾兄弟與李揆非常相似,聲名卓著,舉世皆知,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蘇轍如果被單于知道自己家世第一,很可能被扣留。所以蘇軾用此典,一是囑咐蘇轍切勿承認蘇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二是暗含對遠行的弟弟的擔心,希望他能小心謹慎,平安歸來??芍狝、B、D三項正確。C項“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有誤。
2.本詩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的性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tài),悲傷落淚。
解析 該題只針對首聯(lián)兩句,要求分析詩人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边@兩句先講云海相隔不能團聚,又要遠行異地分別了,雙方都孤身相思,但后面一轉,用反問的方式“哪能傷心落淚呢?”來否定這種悲傷的做法,既是勸慰弟弟,也是勸慰自己,表達了詩人在分別時那種樂觀豁達的胸懷。我們僅從這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有著曠達的性格。
3.(原創(chuàng)題)從本詩頷聯(lián)可以看出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詩人是一個重視親情、有家國情懷的形象。對子由的擔心表現(xiàn)了他重視親情;鼓勵子由要不辱使命,不失大國風范,則表現(xiàn)了他對國家的大愛。
解析 子由要“遠適”,“不辭驛騎凌風雪”寫出了詩人對子由出使的擔憂。但出使契丹是為國出力,故詩人囑咐子由要不辱使命,不失大國風范,這是詩人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
4.(原創(chuàng)題)該詩除了塑造詩人自身形象外,還塑造了另外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還塑造了一個與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艱辛、富有才華、熱愛國家、堪當大任的使者形象。
解析 該題要求分析概括詩中客觀人物形象。詩中直接描寫蘇轍的文字并不多,更多的是從蘇軾的思念與囑咐中來推測其形象特點。在詩中,蘇轍首先是詩人的兄弟,對哥哥充滿了思念,這從首聯(lián)、頸聯(lián)中可以讀出。其次,他是一國使者,遠使契丹,要不辭辛勞,為國擔責,這從頷聯(lián)、尾聯(lián)中可以讀出。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要從四個關鍵處閱讀、思考:
(1)借助詩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況。借助詩題、正文、注釋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為“解人”做鋪墊。
(2)抓住關鍵詞語,分析人物特征。即緊緊抓住詩中關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裝束等描寫語言,關注反映心情的詞語,借助環(huán)境描寫(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周圍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點。
(3)結合技巧,歸結人物形象。即由詩歌人物多側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點,借助鋪墊、烘托、反襯等手法,歸結人物形象。
(4)聯(lián)系詩人處境,輔助理解人物。詩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羈旅途中、貶謫路上,也許有著一些牢騷和不滿,在其他處境中詩人的內心也許充滿正能量。選入高考的作品,大都體現(xiàn)了古代詩人的正面形象。聯(lián)系時,一定要將此處境兼顧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關注分析概括兩類人物形象的“大同小異”。
“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種方法?!靶‘悺敝傅氖欠治龈爬ㄔ娭腥宋镄蜗?客觀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寫;而分析概括詩人自我形象(作者),還要借助詩人的生平經歷、寫作背景及緣由等外部因素。
對點練案
一、名句默寫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八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一個對自己的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人,人可謝世,而精神、事業(yè)、價值卻可以萬古長青。
(2)《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述了學習和思考的關系,荀子在《勸學》中也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3)相比現(xiàn)代人,古人對生命易衰更為敏感,常從鬢發(fā)的細微變化生出深沉的感喟,這樣的情感抒寫在詩詞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2)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fā)/白發(fā)三千尺 緣愁似個長/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二、對點訓練
Ⅰ.物象綜合練
(一)(2021·天津)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念奴嬌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
朱 熹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注]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 姑射:神話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處。
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和”,即和韻,是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這首詞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詞的韻而創(chuàng)作的。
B.詞的開篇運用擬人手法,并以問句提起,將梅花與“群芳”比較,突出梅花的清香與潔白。
C.詞中寫梅花美艷無比,與姑射山仙人相伴;“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
D.“畫角”“綠陰”數(shù)句,寫梅花寧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結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斷梅枝。
答案 C
解析 “‘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錯?!疤烊皇鈩?,不關風露冰雪”是說梅花天生具有不同尋常的韻致,與“風露冰雪”無關。
3.請指出詞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樣的理想人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性高潔,保持本心,特立獨行,不同流俗。
解析 詩歌描寫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純白”,只有姑射山頭的仙人能與之為伍,并說梅花天性高潔,與風霜冰雪無關,寫出梅花的天性高潔;再寫梅花“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為了保持自己的高潔本心,寧可遠遠離開塵世,與那污濁的塵世保持距離,寫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詩歌用俗李粗桃襯托梅花的高潔,那些俗艷的花朵爭奇斗艷,招蜂引蝶;而梅花卻在明月的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寫出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梅花的品格就是詞人的理想品格。
(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題小松
[唐]李商隱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小 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草木本是“一歲一枯榮”,而《題小松》卻說小松“一年幾變”,夸大其遭遇之艱,突出其成材之難。
B.《題小松》以桃李盛時對比小松孤秀,以桃李搖落對比小松青蔥,表現(xiàn)出小松的剛勁挺拔、生機勃勃。
C.《小松》第二句中的“出”字,承前是“刺”的結果,啟后是“凌云”的先兆,表現(xiàn)出小松由小變大的變化過程。
D.《小松》通過刻畫小松的成長,贊美出身寒微之人的堅強成才,慨嘆目光短淺之人不關心人才成長。
答案 A
解析 “說小松‘一年幾變’”“夸大其遭遇之艱”錯。《題小松》寫桃李“一年幾變”,是夸大桃李變化之易,突出小松成材之難。
5.兩首詩中小松的形象特點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點:①都遭遇艱難困苦,默默忍受,堅韌頑強;②都被人冷落忽視,獨耐寂寞;③都志向遠大,未來可期,必將有百尺凌云的姿態(tài),可堪柱石之功。
(2)不同點:《題小松》中,小松挺立庭院中,枝葉纖細柔韌,令人愛憐;《小松》中,小松淹沒在深草里,刺頭努力向上,銳不可當。
解析 《題小松》:開篇四句,通過對小松四時遭際的描繪,寫出了它堅貞挺拔、不隨流俗、傲霜斗雪的風姿。后面四句寫詩人對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雖盛,但好景不長?;ㄩ_花落,“一年幾變枯榮事”。而小松獨耐寂寞,不管春風秋雨、夏炎冬寒,錘煉其堅貞之性。待到它長成百尺蒼松之時,即可成就其棟梁之功。百花本是“一歲一枯榮”,而詩人在這里卻說“一年幾變”。這是夸大百花“枯榮”之易來強調小松成材之難,以百花之“變”來反襯小松之堅定。
《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寫長滿松針的小松樹長在深草叢中看不出來。這句描寫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按填^”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畫出來。隨著時日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變大?!岸駶u覺出蓬蒿”,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已經長得比蓬蒿高出了許多。這個“出”字用得精當,顯示了小松由小轉大、生長變化的情景?!皶r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果能識別它就是“凌云木”,并且加以愛護、培養(yǎng),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Ⅱ.人物形象綜合練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遣悲懷三首[注](其一)
元 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注 《遣悲懷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的組詩。韋叢出身名門,委身下嫁尚處下僚的元稹,雖生活清貧,但兩情甚篤,七年后韋叢病逝。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以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借指韋氏,以貧士黔婁自喻,其中含有對方屈身下嫁之意。
B.“百事乖”指韋氏做任何事情都聽從丈夫的,這是對韋氏婚后性格的簡括,用以領起中間四句。
C.中間四個敘述句用筆干凈,刻畫人物傳神,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贊嘆以及懷念的深情。
D.尾聯(lián)寫詩人雖享受厚俸,卻再也不能和妻子共享的遺憾,傳達出極其悲痛凄苦的內心感情。
答案 B
解析 “指韋氏做任何事情都聽從丈夫的,這是對韋氏婚后性格的簡括”錯?!鞍偈鹿浴笔钦f任何事都不順遂,這是對韋氏婚后七年艱苦生活的簡括。
7.這首詩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妻子形象?請結合中間兩聯(lián)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詩人筆下的妻子是一位能關心體貼丈夫、安于貧苦的賢淑的女性形象。②頷聯(lián)借寫妻子為自己翻箱尋衣、賣釵沽酒,表現(xiàn)妻子對自己的關心體貼。③頸聯(lián)借寫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饑、以槐樹落葉為柴,表現(xiàn)其安于貧苦的美好品德。
解析 頷聯(lián)的意思是“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白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頷聯(lián)借寫妻子為自己翻箱尋衣、賣釵沽酒,表現(xiàn)妻子對自己的關心體貼。頸聯(lián)的意思是“平常家里只能用豆葉之類的野菜充饑,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便靠老槐樹飄落的枯葉以作薪炊”。頸聯(lián)借寫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饑、以槐樹落葉為柴,表現(xiàn)其安于貧苦的美好品德。這幾句用筆干凈,既寫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艱難處境,又能傳神寫照,活畫出賢妻的形象。這四個敘述句,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贊嘆與懷念的深情。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東 望
趙嘏[注]
楚江橫在草堂前,楊柳洲西載酒船。
兩見梨花歸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陽映閣山當寺,微綠含風月滿川。
同郡故人攀桂盡,把詩吟向泬寥天。
注 趙嘏:楚州山陽(今江蘇淮陰)人,唐文宗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落第,滯留長安。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中,“楚江”“草堂”“洲”“船”皆是想象中的故園風景物事。
B.“兩見梨花”即在長安兩次見梨花開放,暗示作者離家已經兩年。
C.此詩寫于寒食節(jié),頸聯(lián)中的“微綠”正是早春山川草木萌發(fā)之景。
D.尾聯(lián)寫出了同郡故人中第后,拿著自己的詩作望空吟誦的欣喜之情。
答案 D
解析 “望空吟誦的欣喜之情”錯,此處是說詩人沉浸在落第后的失意中。
9.《唐才子傳》說趙嘏為人“豪邁爽達”,有人認為這首詩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性格。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①從整體上看,這首詩寫于詩人落第后滯留長安時,抒發(fā)出落第后的悲傷失意以及思念故園之情,情感低回婉曲,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性格。②頷聯(lián)中的“歸不得”“潸然”直接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其情感并非“豪邁爽達”。③頸聯(lián)中的“斜陽”“山當寺”“月滿川”等意象,渲染出寂寥落寞的氛圍,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一面。④面對同郡故人中第的場景,詩人內心沒有樂觀曠達,而是沉浸在落第后的失意中,也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性格。
解析 “豪邁爽達”指灑脫豪放,爽朗通達。首先結合題目和注釋可知,這首詩寫于詩人落第之后滯留長安之時,詩人東望抒發(fā)的是落第后的悲傷失意以及思念故園之情,情感低沉,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性格。首聯(lián)對“楚江”“草堂”“洲”“船”等家鄉(xiāng)故園風景物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頷聯(lián)中“兩見梨花”即在長安兩次見梨花開放,暗示作者離家已經兩年,“歸不得”“潸然”直接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這兩聯(lián)都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其情感并非“豪邁爽達”。頸聯(lián)選取的意象“斜陽”“山當寺”“微綠”“月滿川”是柔和委婉的,營造出來的意境也是寂寥落寞的,不屬于“豪邁爽達”一類。尾聯(lián)前句寫同郡故人中第的場景,后句寫自己獨自向天吟詩的孤獨寂寞之情,也不能體現(xiàn)其“豪邁爽達”的性格。年份
卷別
篇名
提問方式
設題角度
命題特點
2022
全國
甲卷
《畫眉鳥》
《畫眉禽》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
物象作用分析
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征與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點。
③屬于輪考點。
2020
全國
Ⅲ卷
《苦筍》
詩人由苦筍聯(lián)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
物象特征分析
2017
全國
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本詩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性格分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義板塊4 新詩與戲劇閱讀 課時21 戲劇閱讀與鑒賞——抓住“沖突”,賞析重點,共17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概念與分類,基本特征,賞析人物形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義板塊4 新詩與戲劇閱讀 課時20 新詩閱讀與鑒賞——讀懂為先,賞析為要,共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概念與分類,基本特征,理解情感主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義板塊2 散文閱讀 課時16 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盡意,共1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分析物象特點,分析物象作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