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tǒng)編版道法六年級上冊3.1 公民意味著什么第一課時:公民身份從何而來政治認同:理解公民的內涵。道德修養(yǎng):了解公民和國籍的關系,理解公民與國家的法律關系。法治觀念:增強學生對自己中國公民身份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健全人格:知道國籍和公民身份的聯(lián)系,了解“公民”的詞源。責任意識:知道不同的公民身份代表著不同的國籍,清楚國籍的取得與喪失。核心素養(yǎng)目標觀察圖片,你能辨別哪些是中國人,哪些是外國人嗎?課前導入 我們經(jīng)常說“中國人”“外國人”,那么,中國人和外國人到底是怎么區(qū)分的呢?思考交流大家好!我叫彼得,來自英國,本學期擔任你們的英語外教。我和家人從國外旅游回來時,在首都機場的邊檢處辦理入關手續(xù)。我發(fā)現(xiàn)這里分為“中國公民”“外國人”等不同的通關通道。閱讀對話1、你是怎么理解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2、想一想,機場的邊檢處為什么設置“中國公民”通道和“外國人”通道?思考討論1、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國籍的人,是不同國家的公民。2、設置了中國公民專用通道,對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實施分區(qū)驗放,能夠更好地進行出入境管理。小小提示1、我們年紀那么小,我們也是公民嗎?2、公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思考討論知識窗:什么是公民 公民身份與國家密切相關,標示著個人作為國家成員的資格,即具有某一國國籍,并根據(jù)該國法律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解釋含義 在家里,我們是孩子;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商場,我們是顧客。我們的身份在不同的場合會發(fā)生變化,但是,有一個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小小總結中國有56個民族,外國人成中國公民后,會被分到哪個族觀看視頻什么是國籍? 國籍是個人作為一個特定國家成員的法律上的身份,是國家行使屬人管轄權和外交保護權的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公民國籍如何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以申請加入的方式取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請閱讀P23知識窗的四個案例并思考:以下人員屬于中國公民嗎? 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中國,我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是中國公民。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他是中國公民么?案例分析她是中國公民么?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 我爸爸媽媽是中國公民,我出生在國外,爸爸媽媽給我選擇了中國國籍。 我出生在中國,丈夫是德國人。我現(xiàn)在定居德國,申請加入了德國國籍,放棄了中國國籍。她是中國公民么? 我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中國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經(jīng)申請批準退出中國國籍。 我來自愛爾蘭,在中國工作多年。我熱愛這個國家,已經(jīng)放棄原來的國籍,加入了中國國籍。他是中國公民么?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愿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并具備一定條件,可以經(jīng)申請批準加入中國國籍。 他曾加入美國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以華裔美國科學家的身份,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后來,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從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 世界目前在世的最重要的物理學家、著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楊振寧。名人事例公民,就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jù)該國法律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獲得我國國籍有出生取得和申請加入取得兩種方式。 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中國公民一旦取得外國國籍,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外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中國國籍的,即喪失原有國籍。知識梳理觀察下列場景,說說圖中對公民的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觀察交流 他的看法不正確,公民身份證只是公民個人身份的證明,我們一出生就具有中國國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證的影響。場景1:王小青領取了居民身份證說:“我終于成為一個公民了!”場景2:小曠很羨慕那些參加成人宣誓儀式的高中同學:“他們真光榮,正式成為公民了?!? 小曠的看法不正確,我們一出生就具有中國國籍,也不受年齡的限制。場景3:小美在看剛出生的表妹的照片:“小姨家又多了一個公民了?!? 小美的看法是對的,國籍的其中一種取得方式就是因出生而獲得,所以她小姨的女兒一出生就是公民了。場景4:張萌到機場送朋友燕燕出國留學:“真遺憾,燕燕從此不再是中國公民了?!? 張萌的看法不正確。陳燕雖然出國留學了,只要她未加入外國國籍,她就還是中國公民。場景5:志強的鄰居因涉嫌搶劫傷人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會被剝奪公民身份?!? 志強的看法不正確,鄰居犯罪會被剝奪某些權利,但他依然具有中國國籍,仍然是中國公民。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條件限制嗎? 除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外,沒有任何條件限制。思考回答“公民”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古希臘,并為古羅馬所沿用。在雅典,公民僅限于父母都是本城邦自由民并擁有財產(chǎn)的成年男性,而婦女、城邦中極為貧困的人及占人口一般左右的奴隸都不是公民。公民享有參加公民大會和陪審法庭的權利、擔任官職等政治權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資格的人則不享有這些權利。在古羅馬王政時期,居民分為兩部分:貴族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同時承擔服兵役和納稅的義務;平民和奴隸則既不享有政治權利,也無須承擔服兵役和納稅的義務。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均被賦予公民資格。公民的詞源 結合“公民”一詞的起源,談談你的認識。 在一個國家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平等地擁有公民的身份,我們平等地擁有公民的權利。因此,我們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義務,承擔屬于公民的責任,做合格公民。課堂總結課程結束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