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五年級上冊1.時間在流逝精品課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1《時間在流逝》課件pptx、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1《時間在流逝》教案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1《時間在流逝》課后練習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1《時間在流逝》學習任務單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1《時間在流逝》觀察記錄單doc、一分鐘了解圭表mp4、一炷香一盞茶”到底是多長時間計時精準嗎mp4、一炷香的時間mp4、日晷mp4、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mp4、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mp4等11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鐘表一下子都壞了,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從前,人類確實經(jīng)歷了一段沒有鐘表的時期。 他們怎樣來安排工作和生活呢?他們怎樣知道時間?后來又怎樣發(fā)明了計時的鐘表呢? …… 在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不斷地解決這些疑問,了解更多的計時方法。而且,我們還將設(shè)計自己的時鐘呢!
科學觀念● 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來計時?!?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 科學思維● 能搜集古人計時方法的資料并進行交流?!?能觀測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能就“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jié)合實驗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探究實踐● 有關(guān)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 態(tài)度責任● 了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計時工具。
它,看不見,抓不住、趕不走、也留不住。只能向前走,從來不回頭。
當我們吃飯、睡覺、學習、做游戲的時候,時間在一分一秒悄悄地流逝。
我們當前處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有很多便捷又精準的計時工具和計時方法來確定時間。
在鐘表發(fā)明之前,人們是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
可過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使用的鐘表
活動一:說說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我們能根據(jù)哪些自然現(xiàn)象去判斷時間。
人們長時間觀察大自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判斷時間。
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時間單位“天”的來歷,也知道了24小時是怎么確定的。那么,古人是怎么記錄一天中各個小時的?
探索2-搜集、閱讀資料、交流古代人利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和事例。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
一天中影子方向變化規(guī)律:西-北-東
一天中影子長度變化規(guī)律:長-短-長
一天中影子變化規(guī)律:上午:影子在西,慢慢變短下午:影子在東,慢慢變長
活動二:搜集、閱讀資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和事例。
日晷(guǐ)——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guī)”。
根據(jù)影子方向變化規(guī)律來計時——日晷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F(xiàn)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guī)。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盤組成。白天,太陽自東向西移動的過程中,晷針影子的方向慢慢由西向東移動,由此可以根據(jù)晷針影子指示晷盤的刻度來計時。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lǐng)域的重大發(fā)明,這項發(fā)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常見的日晷有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等。.
一個時辰是多長時間?一個小格是多長時間?
子時和午時分別指的是現(xiàn)在的什么時間?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shù),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于現(xiàn)在的1440分鐘??梢娒靠滔喈斢诂F(xiàn)在的14.4分鐘。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一個時辰是2小時一刻約15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午11時 43.2分
古人把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子(23~1點)、丑(1~3點)、寅(3~5點)、卯(5~7點)、辰(7~9點)、巳(9~11點)、午(11~13點)、未(13~15點)、申(15~17點)、酉(17~19點)、戌(19~21點)、亥(21~23點)
古人利用日影長度變化發(fā)明了天文儀器--圭表。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表影長度的標尺叫做“圭”。通過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一年的時間)。 西漢時期,學者還采用圭表日影長度確定“二十四節(jié)氣”,最長為冬至。
使用它們測時,會遇到什么困難?
沒有太陽的時候,古人都是怎么計時的呢?
古人又是如何利用燃香來計時的呢?香的燃燒速度是均勻的嗎?怎樣來研究?
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
活動三: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
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
實驗要求: 1.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處做標記。 2.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
燃香的長度變化是不是勻速?
實驗時要控制哪些因素影響實驗結(jié)果?
測量時間時盡量減少誤差
線香燃燒的速度大致均勻。
在一定的條件下( 燃香粗細均勻,沒有風吹等外在干擾因素),燃香的長度變化基本是勻速的,從而可以用于粗略的計時。
一炷香的時間:半個小時。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一頓飯的時間:通常理解是半個小時。古時指"一盞茶"的時間也就是十五分鐘。 一盞茶指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后慢慢品嘗,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
它們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有規(guī)律的事物能用來計時。即,具有一定周期性運動的事物可用于計時。
1、古人曾經(jīng)用過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幫助人們計時
古人還用燃香來計時,因為在一定的條件下(無風、香的粗細均勻),每一等份的香燃燒的速度大致均勻,燃燒所用的時間基本一致,可以用來計時。
2、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
可以用來計時。和探究燃香一樣,分成相等的若干分,在沒有外部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燃燒的長度變化基本上是勻速的,從而可以粗略的計時。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來計時。如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方位變化的規(guī)律發(fā)明了日晷,利用日影長度變化發(fā)明了圭表。 在一定條件下(燃香粗細均勻,沒有風吹等外在干擾因素),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勻速的,從而可以粗略的計時。
1、古人利用陽光下影子方位變化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的計時儀器是( )A日晷 B圭表2、古人所說的“一炷香”時間通常指( )A15分鐘 B半小時 C一小時3、想知道現(xiàn)在大約是幾點,可以通過( )來確定A日晷 B圭表 C燃香4、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 )A年 B月 C日5、看動畫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快,廣告的時候時間過得慢,原因是( )A看動畫太投入,時間流失的速度變快了 B看廣告很急躁,時間流失速度變慢了 C時間的流逝沒有改變,只不過是我們的而感覺不同而已
1、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勻速的們可以用來計時,但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 、 等。2、時間流逝的速度有時快有時慢( )3、中國古代的一個時辰很現(xiàn)在的一個小時差不多( )4、物體在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就可以用來計時( )
燃香粗細均勻、 沒有風吹
做好《用水計量時間》學習準備
1個去底部的礦泉水瓶,瓶蓋扎小孔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五年級上冊1.我們的身體優(yōu)秀ppt課件,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41《我們的身體》課件pptx、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41《我們的身體》教案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41《我們的身體》課后練習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41《我們的身體》學習任務單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41《我們的身體》班級記錄單doc、水污染mp4、經(jīng)常運動對我們有什么好處mp4等7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五年級上冊5.擺的快慢獲獎ppt課件,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課件pptx、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教案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課后練習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學習任務單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實驗記錄單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5《擺的快慢》班級記錄表doc、探究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的關(guān)系mp4、探究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的關(guān)系mp4、擺幅對擺擺動快慢影響mp4等9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五年級上冊6.水的作用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26《水的作用》課件pptx、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26《水的作用》教案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26《水的作用》課后練習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26《水的作用》學習任務單doc、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26《水的作用》實驗記錄單doc、《水的作用》模擬河流實驗視頻mp4、《水的作用》模擬降雨實驗視頻mp4、水循環(huán)動畫mp4等8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