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的目的不外乎是抒發(fā)情感、感悟生活、傳遞思想。
以下兩個句子,哪個屬于景物描寫?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腳下的高粱成熟了。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梁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染上了凋謝的顏色。
景物描寫,是指用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景物進行具體描繪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
境中之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或改變的客觀之景眼中之景:景進入視野之后,成了自我感情的觸發(fā)點,是自我生命體驗的抒發(fā)。觸景生情。心中之景:根據情感表達的需要而去選擇相應具體形象之景。情為主,景為客。
各種感官+多種修辭+展開合理的想象
如何將寫景的三個層次結合起來?
技法提煉一 勤于觀察, 抓住特點
寫景是作文的基本功,要讓筆下的景物繽紛鮮活,使人如睹其物,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就必須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景色。
萬物萬種色,一云一情狀
技法提煉一 勤于觀察, 抓住特點。?典例一: 夜風輕飄飄地吹拂著, 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 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 那些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三三兩兩地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 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 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 盡情地說笑, 盡情地休憩。 愉快的笑聲, 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 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選自峻青《海濱仲夏夜》)
【示例】這段文字描寫的景物都能真實地反映出地域、 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 比如, 海水、 沙灘等, 以及“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都反映了“海濱”的特征,“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是“仲夏”這一季節(jié)的特征,而“綴滿了星星的夜空”則寫出了“夜”的特征。
技法提煉二 順序合理, 層次分明
寫景的順序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觀察點,而是隨著觀繁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游覽順序。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里,其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時段來寫,可以表現出景物的豐富多彩,使人產生美的感受。選用哪種時間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
技法提煉二 順序合理, 層次分明。?典例二: 早晨, 透明的露水閃耀著, 峽風有些涼意, 仿佛滿山的橘柚樹上撒了一層潔白的霜, 新鮮而明凈; 太陽出來了, 露水消逝, 橘柚樹閃爍著陽光, 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中午, 群峰披上金甲, 陽光在水面上跳躍……整個峽谷波光蕩漾, 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氣息。下午, 太陽還沒有落, 峽谷里早升起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谷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 而去得特別遲……夜, 終于來了。 岸邊的漁火, 江心的燈標, 接連地亮起, 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 沉沉欲睡。(選自方紀《三峽之秋》)
【示例】這幾段文字按照由日到夜、由早晨到中午再到下午的時間順序, 層次分明地再現了三峽秋天絢爛壯麗的景色。
技法提煉三 融情入景, 以景傳情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到所寫的景物中是我們練習寫作常用的方法,也是應該學會和必須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滲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寫景時要抒發(fā)作者的真情實感。如,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對奇麗景觀的陶醉之情。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文章才會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讀者也隨之動情。
技法提煉三 融情入景, 以景傳情。?典例三: 老家屋前的小溪, 一點也不敢怠慢。東邊的魚肚白還在, 殷勤的溪流就唱起了歌。歌聲里, 裝滿了那么多的幸福、歡快和詩意。夕陽是個溫情脈脈的美容師,她把小溪的俏臉抹成粉色的紅, 小魚和小蝦在小溪的胸膛里,盡情地撒嬌。(選自《春的遐想》)
【示例】融情入景, 以景傳情。這段文字中作者把對家鄉(xiāng)的愛融入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之中, 賦予小溪、 小魚、 小蝦和夕陽以靈性和情感, 使景物具有了濃烈的情感內涵, 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沉的愛, 做到了情景交融。
技法提煉四 錘煉語言, 手法多樣
在描寫景物時,應善于展開聯想和想像。在描寫景物的文章中,適當運用比喻、擬人,能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擬人,是指運用想象,把事物當人寫。使用擬入法,必須找到景物與人之間的相似點。比喻,是把一個事物比作另個與它有相似點的事物,比喻用得確切,淺近易懂,能使所描寫的景物更美麗動人,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技法提煉四 錘煉語言, 手法多樣。?典例四: 葉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 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 有裊娜地開著的, 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 送來縷縷清香, 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示例】這段文字運用比喻、 擬人、排比等手法, 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語言更生動形象,表現了作者沉浸在月下荷塘美景中淡淡的喜悅之情。
(一)從不同觀察角度描寫景物
描寫景物時,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fā),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動、立體,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以下是從不同觀察角度描寫同一景物的示例:
1. 視覺角度遠觀:遠處的山峰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層巒疊嶂,連綿不絕。近看:走進林間,每一片葉子都清晰可辨,它們綠得發(fā)亮,邊緣掛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2. 聽覺角度清晨:清晨,林間傳來陣陣鳥鳴,清脆悅耳,仿佛是大自然的鬧鐘,喚醒了沉睡的一切。夜晚:夜晚,風吹過樹梢,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偶爾夾雜著遠處溪流的潺潺水聲,構成了一首寧靜的夜曲。
3. 嗅覺角度花香:漫步在花海中,空氣中彌漫著各種花香,玫瑰的濃郁、茉莉的清新、紫羅蘭的淡雅,交織成一股令人陶醉的香氣。雨后: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泥土的芬芳與草木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深吸一口,仿佛能洗凈心靈的塵埃。
4. 觸覺角度微風:微風拂過臉頰,帶來一絲絲涼意,仿佛是大自然最溫柔的手,輕輕撫摸著每一個行人的面龐。陽光:午后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身上,暖洋洋的,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舒適和愜意。
5. 味覺角度果實:摘下一顆成熟的蘋果,咬下一口,甜美的果汁瞬間溢滿口腔,那種自然的甘甜,讓人回味無窮。花香:偶爾有花瓣隨風飄落,輕輕拾起一片,放在舌尖,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甘甜,那是春天特有的味道。
1.定點觀察:選擇一個合適的固定位置,變換觀察角度,或遠觀、或近看、或仰視、或俯瞰。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長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2.移步換景:按照地點的轉移,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下來。注意: a.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b.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見到的景物具體地展現出來c.最后要進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刪去一般性的描寫,避免記流水賬。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蘚環(huán)周。 (柳宗元《石渠記》)
踩著晨光和落地清脆作響的鳥鳴,我進入了校園。因時間尚早,不急著回教室,我沿著那鋪滿玄色鵝卵石的小徑,觀賞校園的景色。左手邊一溜校墻,掛滿了同學們新穎別致的印木刻畫作品。走到墻的盡頭,拐個彎兒,稍稍一抬頭,三簇,垂著淺褐色藤蔓的深桃色花兒耷拉在墻頭,滿是清晨惺忪的睡態(tài)。未及嘲笑花兒的慵懶貪眠,我只往前幾步,一池春擋住了去路,池子里幽綠幽綠的。繞過半個池子,眼前腳下便滿是苔痕,綠勁兒逼人。
(二)描寫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的特點
以下是對石橋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的特點的描寫:這座古老的石橋,橫跨在清澈的小河之上,見證了歲月的流轉和四季的更迭。清晨時分:石橋在晨曦中蘇醒,被一層薄霧輕輕籠罩。橋面上,露珠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宛如點點星辰。河水靜靜地流淌,偶爾有幾聲鳥鳴從附近的樹林中傳來,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正午時分:陽光直射橋面,石橋的石頭被曬得暖洋洋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有無數的金色鱗片在跳動。行人匆匆走過,腳步聲、說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
以下是對石橋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的特點的描寫:這座古老的石橋,橫跨在清澈的小河之上,見證了歲月的流轉和四季的更迭。黃昏時分:夕陽西下,石橋被染上了一層金黃。河面倒映著天邊的晚霞,宛如一幅絢麗的油畫。此時的石橋顯得格外寧靜,只有偶爾傳來的漁歌和遠處兒童的嬉笑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夜幕降臨:月光灑在石橋上,給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銀紗。河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泛著幽光,仿佛藏著無數的秘密。夜風輕拂,帶來了涼爽和寧靜,石橋在夜色中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通過描寫這座石橋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的特點,我們得以感受到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現出的不同風貌和魅力。
1.寫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景:白晝、夜晚、早晨、黃昏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絢麗的晨曦中,剛剛蘇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張望著她周圍的新鮮東西。這時水綠得像玉,霞紅得似胭脂,上升的霧氣像潔白的羽紗,輕掩著小河姑娘那羞澀的臉蛋。 太陽爬上了樹梢,把自己的身軀映在河水中,欣賞著火紅的臉龐。一群白鵝開始始了“曲項向天歌”“紅掌撥清波”的嬉戲。魚兒湊趣地跳躍著著,翻起了一個個跟頭,頓時河面上鱗光閃閃。
夕陽西下,太陽把余輝灑在河面上,小小河里這處是紅,那處是綠,又一陣風來,倒映著著兩岸和成排的桑樹、桃樹,都亂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漢,可可一會兒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靜啦,喧鬧了一天的小小河帶著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動也也不動,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對著小河照鏡子。這時,寒風任意地掃著河岸上的小草,發(fā)出一陣悅耳的的聲響。遠處,偶爾傳來幾聲汪汪的狗叫聲,此時的小河更靜、更清。
2.寫不同天氣下同一景物:雨中、風中、霧中、雪中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陽樓記》)
3.寫不同季節(jié)的同一景物
家鄉(xiāng)流淌著一條美麗的小河,它像一條藍色的綢帶,環(huán)繞著我那樸素幽靜的小山村。 春天,小河剛剛解凍,魚兒便活躍起來,一條又一條地冒出水面,吐出許多小水泡。“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們爭先恐后地跳到河里,“撲通”一下潛到水中,追逐著魚兒,然后又從遠處突然冒出來。小河兩岸那些經歷了嚴冬的柳樹,僵硬了多日的枝條突然變軟,隨風飄動起來,細一看,枝條已經開始冒出一個個嫩芽。閉了眼,仿佛眼前已是一個綠色世界。
夏天,小河大概是怕曬吧,很早就穿上了荷葉與荷花編織成的衣裳,這衣蒙既實用又好看。荷葉如同一條條舞女的綠裙,為小河遮住了那燙人的陽光。片片荷葉中還時隱時現著朵朵美麗的荷花,淡淡的芳香也就氤在小河的四周。這些荷花有的還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中的卻已張開了所有的花瓣怒放;還有一些花兒早已凋謝,卻留下了青綠青綠的蓮蓬。孩子們這時總愛在竹竿上綁個小網,在繁花綠葉中探取成熟了的蓮蓬。
(三)運用聯想,采用多種修辭手法
還是同一座石橋,我們來看一看、、、
清晨時分: 石橋在晨曦中蘇醒,仿佛被一層輕紗般的薄霧溫柔地擁抱著。橋面上,露珠猶如點點星辰,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它們在晨光中跳躍,仿佛在為新的一天奏響序曲。河水輕輕地流淌,帶著清晨的涼意和寧靜,偶爾有幾聲鳥鳴從附近的樹林中傳來,如同天籟之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正午時分: 陽光如金箭般直射橋面,石橋的石頭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變得暖洋洋的,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有無數的金色鱗片在歡快地跳躍,它們隨著水流的節(jié)奏起舞,演繹著一場光與影的盛宴。行人匆匆走過,腳步聲、說話聲交織在一起,如同一首生動的市井交響樂,為這座石橋增添了無盡的活力。
黃昏時分: 夕陽西下,石橋被染上了一層金黃的光輝,宛如一位身披金甲的勇士,屹立在河流之上。河面倒映著天邊的晚霞,紅、橙、黃、紫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幅絢麗的油畫,美得讓人心醉神迷。此時的石橋顯得格外寧靜,只有偶爾傳來的漁歌和遠處兒童的嬉笑聲,如同天籟之音,打破了黃昏的沉寂,為這幅畫面增添了幾分生動與和諧。
夜幕降臨: 月光如銀紗般灑在石橋上,給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河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泛著幽光,仿佛藏著無數的秘密和故事。夜風輕拂,帶來了涼爽和寧靜,石橋在夜色中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往事,它的每一塊石頭都仿佛是一個音符,共同譜寫著一首悠揚的夜曲。
?視覺:春天,萬物復蘇,滿眼皆是嫩綠。小草從土里探出頭來,樹木抽出新芽,花朵競相綻放,五彩斑斕,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聽覺:春風拂過,帶來輕柔的沙沙聲。鳥兒在枝頭歡快地鳴叫,仿佛在唱著一首首動聽的春之歌。遠處偶爾傳來兒童的嬉笑聲,更添幾分生機。?嗅覺: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花草的清新香氣。走進花海,各種花香撲鼻而來,令人陶醉。?觸覺:春風拂面,帶來一絲絲涼意和溫暖。觸摸新生的嫩葉,感覺柔軟而有生命力。?味覺:春天的味道是清新的,像是剛摘下的草莓,酸甜可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視覺:夏天,陽光熾熱,萬物生長旺盛。樹葉更加茂盛,綠意盎然。花朵更加鮮艷,色彩斑斕。·?聽覺:蟬鳴聲聲,此起彼伏,構成夏天的主旋律。微風拂過樹葉,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處偶爾傳來雷鳴和雨聲,為夏天增添了幾分激昂。·?嗅覺:空氣中彌漫著陽光和花草的熱烈香氣。走進果園,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觸覺:夏日的陽光曬得皮膚暖洋洋的。觸摸樹葉,感覺它們更加厚實和有韌性。海風拂面,帶來一絲絲涼爽?!?味覺:夏天的味道是熱烈的,像是熟透的西瓜,甜而多汁,充滿了熱情和活力。
·?視覺:秋天,樹葉漸黃,落葉紛飛。滿眼的金色、紅色和橙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豐收的畫卷?!?聽覺:秋風蕭瑟,吹過樹葉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處傳來農民的收割聲和歡笑聲,構成秋天的交響樂。·?嗅覺:空氣中彌漫著果實的成熟香氣和落葉的清新味道。走進果園,果香撲鼻,令人陶醉?!?觸覺:秋風拂面,帶來一絲絲涼意。觸摸落葉,感覺它們干燥而脆弱。踩在落葉上,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味覺:秋天的味道是豐富的,像是熟透的蘋果,甜中帶酸,充滿了收獲和滿足。
·?視覺: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滿眼的白色和灰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靜謐的冬日畫卷?!?聽覺:寒風呼嘯,吹過樹枝發(fā)出嗖嗖的響聲。遠處偶爾傳來雪花的飄落聲和孩子們的嬉笑聲?!?嗅覺:空氣中彌漫著雪花的清新味道和木柴的燃燒香氣。走進溫暖的房間,爐火的味道令人感到溫馨?!?觸覺:寒風刺骨,吹得皮膚生疼。觸摸雪花,感覺它們冰冷而柔軟。踩在雪地上,發(fā)出吱吱的響聲。·?味覺:冬天的味道是清冷的,像是熱騰騰的紅薯,甜而溫暖,充滿了溫馨和安慰。
(五)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酈道元《三峽》)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兒;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兒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老舍《駱駝祥子》)
原文:我看到燈發(fā)出耀眼的光,邊上呈現出一圈淡紫色的光暈。改文:最吸引我的是那淺紫色的光暈,一層層地暈染在燈光的周圍,像輕紗,像霧靄。定睛細視,又像一朵盛開在黑色天幕上的蓮花。紫色的花瓣不斷地往前伸展、伸展,好像要穿透黑夜似的。花香也活躍起來,氤氳在花瓣上,彌散在整個夜空中。那光暈又像一圈圈密密匝匝的文字,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的,那是路燈說給黑夜的悄悄話……
改后的片段除了使用形容詞修飾外,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描摹,更生動形象,更有畫面感。
秋日絲語蕭敏儀 ① 今年入秋特別慢,11月的校園終于有了秋的氣息,仿佛理查德演繹下的《秋日私語》,空靈而寧靜。花草開始慢慢凋零了,我卻驚喜地發(fā)現教學樓前的絲木棉悄悄綻放了。(對比) ②南方的絲木棉是初秋的點綴,淡粉紅的花冠開在枝頭有高有低。從前我不知道它也是木棉樹,直到有一天語文老師讓我們去描述它。它不像我們熟知的英雄樹,花的顏色也像英雄戰(zhàn)斗時留下的鮮紅,開在金秋十月的季節(jié)。絲木棉又名美人樹,它的美在于它輕盈的姿態(tài),淡粉色的花朵似許多飛舞的蝴蝶立于枝頭,樹上淡綠色微黃的葉子隨意地搖擺。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生機盎然,春夏有英雄,秋冬有美人。
③每天的早晨,我都在絲木棉的目送下上學。那時太陽微微升起,光照落下來恰好落在絲木棉上為它披上一層暖衣??上覅s不能停留,早讀的鈴聲催促著我“要遲到了!要遲到了!”不等它響完我已飛快地跑上樓,對于絲木棉,我只是匆匆一瞥。 ④夕陽西下,我?guī)еn本慢悠悠地經過。一陣風輕輕吹過,一朵花瓣不經意間飄到我的手心,讓我想起了席慕容筆下那棵開花的樹。詩里面的樹在等人,我在想眼前的絲木棉是否也在等我,從前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也從未曾留意過它。如今一看,我們竟不知錯過了多少時光。 ⑤相遇不易,彼此珍惜。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更應該珍惜與絲木棉在一起的日子,互相見證著我們的成長與蛻變。
紅 顏楊絲惟 ①三月的校園在春風中蘇醒,不經意之間,一朵碩大的紅花綴于枝頭。兩朵、三朵、四朵……慢慢地點亮了整個校園。 ②這個學期我們班換了教室,每天都可以見到兩棵高大的木棉樹。上一次留意到它,還是沒長出新葉的冬天,光禿禿的樹枝隨風搖曳著,枝干上長滿了小刺,也不見葉跟花的影子。當時完全沒有想到,花期來臨的它會讓我眼前一亮。 ③第一次讓我眼前一亮,是那次課后。我回教室想把未完成的色彩作業(yè)余回宿舍,遠遠看到木棉樹下一片緋紅,還不斷有同學向前靠近。走近一看,原來是路過的同學用掉落在地上的木棉花擺山了一顆愛心。我想,哪怕是對浪漫“過敏”的人,看到了也會情不自禁停下來拍照記錄一下吧。突然,一朵木棉花“啪”的一聲落在了我的面前。它沒散掉一片花瓣,完完整整地落在地上。我俯身撿起,細細端詳,覺得它雖不如玫瑰驚艷、浪漫,但它的緋紅卻帶來了一股熱烈,充滿了激情。
④讓我的小心臟“眼前一亮”的,是暴雨中的木棉。前天下午突降大雨,我被困在教室。春雨總是讓人產生一點憂愁,我?guī)е唤z孤獨和落寞慢慢地走到走廊盡頭。映入眼前的,正是那棵木棉。它隨著大風在雨里搖曳,卻還是那樣頑強、挺立、富有生機,突然就讓我想起上個學期學過的一篇文章——《致橡樹》。詩人舒婷用“木棉”為意象,對“橡樹”呼喊出一個女性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白己的人格理想。通過“木棉”展現出一種期望比肩而立、卻又各自獨立的愛情觀。的確,若是木棉,何懼失色。從古至今,以花喻女子的不少,但總在花開花敗中傳遞出令人感傷的意味,可是眼前的木棉,是多么的絢爛,璀璨,令旁邊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⑤木棉并不是生來就出色,木棉花開的時光是短暫的,它更多的時間都是在長葉子,但一夕花開便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我想,人的一生至少要為自己盛放一次,但這個盛放就要像木棉一樣,平時努力汲取養(yǎng)分,滋養(yǎng)自己。對于我們學生來說眼里不能只有煩瑣的日常,如果懈怠、厭倦占據了你的生活,那就去做點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讓生活熱烈起來的事情吧。 ⑥風從枝頭林梢瞥掃下來,帶著春風的微涼,微微的春雨澆在木棉花上,而我們,則在花香中帶著它的力量繼續(xù)前進。
你有觀察過學校的樹嗎?學校哪棵樹有開花呢?
可用“百度識圖”等網絡工具查找植物
題目:一堂 的語文課第1部分:開頭點題 第2部分:校園整體環(huán)境描述(聯系當時的時間地點,結合前幾個打卡點的樹木,總體來說綠樹多,樹木開花少)第3部分:詳寫開花的樹(樹干、樹枝、樹葉、花朵形狀、花瓣形狀等),寫出心里感受。第4部分:總結點題談談收獲。
題目:秋日的**樹第1部分:開頭點題。我與這棵樹的相遇,平時印象等。第2部分:樹的外形(樹干、樹枝、樹葉、花朵形狀、花瓣形狀等) 。對比寫法參考:這棵樹對比跟它長得很像的樹的對比。第3部分:從花開的角度進行聯想。如花開短暫,引申人生的花期短暫,要惜時,要努力學習。第4部分:結尾點題。
家鄉(xiāng),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地方;家鄉(xiāng),令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家鄉(xiāng),人生起航的地方。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必然印在我們的腦海,烙在我們的心上。請你拿起手中的筆,以《家鄉(xiāng)一景》為題,描寫出這處景物的特征及給你的獨特感受,不少于300字。
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
教習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系屬深圳市智學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旗下網站,為維護本公司合法權益,現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出如下鄭重聲明:1.本文件僅用于個人學習、研究,不得用于商業(yè)性或盈利性用途,不得侵犯本司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一旦發(fā)現侵權,本公司將聯合司法機關獲取相關用戶信息并要求侵權者承擔相關法律責任。2.本網站上所有原創(chuàng)內容,是本公司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安排專項經費運營規(guī)劃,組織老師創(chuàng)作完成,著作權歸屬本公司所有。3.經由網站用戶上傳至本網站的課件、教案、學案、試卷等內容,其作品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網站不保證其內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發(fā)的任何法律糾紛,均由上傳用戶承擔法律責任,本網站僅有義務協助司法機關了解事實情況。
教習網()專為 K12教育老師提供同步備課資料下載、教學經驗學習等服務的互聯網教育平臺。為了進一步完善網站的資料體系,最大化滿足用戶的精品資源需求,現誠邀全國各地優(yōu)秀一線老師加入教習網兼職創(chuàng)作老師團隊,參與資源建設,獲取高額現金收益。兼職招募詳情請看:
教習網誠摯地為各位老師推薦兩款免費的朗讀小程序,可用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打開微信掃下方二維碼即可使用,歡迎分享廣大師生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第二單元寫作:寫景如在眼前課文課件ppt,共4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自然風光,社會風情,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感官修辭聯想想象,技巧1感官法,由春花聯想到秋實,當堂演練,課后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寫作:寫景如在眼前課文內容課件ppt,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深深淺淺,符合情景用詞恰當,仔細觀察抓住特征,順序合理表達清晰,寫景如在眼前,寫景如在眼前三用心,請你看圖說美景,請你看圖寫美景,小試牛刀巧鞏固,佳作展示與點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寫作:寫景如在眼前一等獎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新課導入,分析語句,對比分析,景物描寫,定點觀察,移步換景,多種感官,魯迅《社戲》,多種手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