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同步教學設計 第九單元 溶液 本單元主要是學習溶液的相關知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既能加深對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了解,也可為以后學習酸、堿、鹽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課題1是關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識,其中涉及溶解過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質、溶劑、溶液的概念,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等。課題2是以物質的溶解度為核心展開的,主要從定量的角度介紹物質在水中溶解的限度。課題3主要圍繞溶液的濃、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質這一問題展開,引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并結合這一概念進行一些簡單計算。最后通過實驗活動既練習了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又加深了對溶質質量分數(shù)概念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等概念。 2.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含義;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方法。 3.了解結晶的方法。 4.了解固體溶解度概念的含義;學會繪制溶解度曲線,能從溶解度曲線中獲取相關的圖示信息。 5.理解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掌握初步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通過蒸發(fā)溶劑和降低溫度獲得晶體,掌握結晶的方法。 3.能設計實驗方案進行簡單的實驗探究,通過探究實驗活動,體驗實驗條件的控制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初步學會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認識事物并體會其中的聯(lián)系。 5.通過實驗,認識到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表示溶液組成的一種方法;結合一定濃度溶液的配制,更好地理解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學生進行粒子在不斷地運動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通過實驗和交流的方式,認識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及析出晶體的方法。 3.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學會合作,增強協(xié)作精神。 4.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科學意識。 重點: 1.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從微觀角度理解溶解過程。 2.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3.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4.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的過程與方法。 難點: 1.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2.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2課時 課題2 溶解度 2課時 課題3 溶液的濃度 2課時  eq \a\vs4\al(實驗活動5,)  eq \a\vs4\al(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eq \a\vs4\al(1課時,)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第1課時 溶液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采用對比和歸納的方法會區(qū)分各種溶液及弄清各種溶液中的組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道溶液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認識溶液在農(nóng)業(yè)、醫(y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 (2)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建立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點: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投影】 【提出問題】圖示是無土栽培在培養(yǎng)液里的植物,培養(yǎng)液是不是純凈水呢? 【講解】為了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植物培養(yǎng)液含有水、無機鹽、蔗糖、植物激素等多種物質。 【導入新課】這些物質是怎樣溶解到水中的呢?能在水中穩(wěn)定存在嗎?帶著這些疑問從而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溶液 【過渡】生活和科技中沒有萬能的溶液,但是生活中沒有溶液卻是萬萬不能的。同學們喜歡喝的糖水就是一種溶液,日常生活中同學們關注的是糖水的味道,很少觀察糖水的形成過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究溶液的形成。 【展示】教師向同學們展示教材第26頁實驗9-1的藥品和儀器。 【演示】教師演示實驗9-1。 【提出問題】實驗中看到什么現(xiàn)象?結合課本的講解,試從微觀角度分析蔗糖和食鹽溶解的過程。所得溶液各部分的組成一樣嗎?如果外界條件不變,蔗糖與水會分離嗎?由此分析所得溶液有什么特征?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請幾位同學代表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物質的溶解是溶質分子(或離子)在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的作用下,向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中擴散,最終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結合上面的實驗及課本講解分析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什么是溶液?它是由什么組成的?最常見的溶劑是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溶劑?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①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②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 ③m溶液=m溶質+m溶劑。 (3)水是最常見的溶劑,生活中還有汽油、酒精等溶劑。  物質的溶解性 【探究實驗】探究物質的溶解性。 【實驗步驟】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別加入5 mL水和5 mL汽油;另取兩支試管各加入1~2小粒高錳酸鉀,然后分別加入5 mL水和5 mL汽油。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種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歸納總結】 (1)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①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固體、氣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 ②兩種液體相互溶解時,通常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 ③若溶液中有水,水的量不論多少,均作溶劑。 (2)溶液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 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無土栽培的植物生長在營養(yǎng)液中; ②化學實驗室中用的溶液; ③醫(yī)療上用的溶液。  懸濁液 【展示】教師向同學們展示一杯水和一杯泥土。 【演示】把少量泥土放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然后放置一段時間。 【提出問題】我們在整個實驗中看到哪些現(xiàn)象?與食鹽、蔗糖溶于水有什么不同?結合教材第31頁的“資料卡片”有關知識,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學生代表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 (2)懸濁液既不穩(wěn)定,也不均一,靜置會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第1課時 溶液 一、溶液 1.溶液: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 3.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二、物質的溶解性 1.同一物質在不同的溶劑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三、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1.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2.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液體是溶劑。 3.當兩種液體互溶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一種是溶質。如果其中一種是水,水的量無論多少,均作溶劑。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溶液開始著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基礎,通過從宏觀現(xiàn)象的領悟到微觀分析的提升,認識溶液的本質特征,從而建立起完善的溶液知識體系。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運動的永恒性等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由于同學們對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還不甚了解,還無法確定某物質能否一定形成溶液,這些有待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訓練。 第2課時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乳化現(xiàn)象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 (2)掌握幾種物質在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通過對比、歸納等方法會區(qū)分幾種常見物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重點:分清溶解時的吸熱、放熱現(xiàn)象及會區(qū)分乳化和溶解現(xiàn)象。 難點:乳化和溶解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趣味實驗:向燒杯(底部用石蠟粘有一個小木塊)中注入半杯水,加入適量NaOH固體并不斷攪拌,觀察到燒杯底部粘著的小木塊掉下來了。你知道小木塊為什么會掉下來嗎?原來NaOH固體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會升高,使燒杯底部的石蠟熔化,小木塊便隨之掉下來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都會升高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之旅,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實驗探究】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時是放出熱量還是吸收熱量。 【討論交流】根據(jù)教材第29頁“探究”提供的儀器,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設計】向3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水,分別測出水的溫度,然后分別向3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NaCl、NH4NO3和NaOH固體,待固體完全溶解后,分別測定溶液的溫度(設計實驗時應提醒學生注意藥品用量的問題,如溶劑水的用量過大,溫度變化將減小,測量會有困難;三種物質的溶質和水的用量應大致相等,才能科學地進行比較)。 【分組實驗】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分組進行實驗,記錄溶解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填入表中:   【歸納總結】 (1)NaCl溶解時溶液溫度變化不明顯。 (2)NH4NO3溶解時溶液溫度降低,溶解時吸收熱量。 (3)NaOH固體溶解時溶液溫度升高,溶解時放出熱量。 【講解】物質在溶解時,常常會使溶液的溫度發(fā)生改變。這說明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xiàn)吸熱現(xiàn)象,如NH4NO3、NH4Cl等;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xiàn)放熱現(xiàn)象,如NaOH固體、濃硫酸等;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溫度變化不明顯,如NaCl、KNO3等。 【特別提醒】生石灰(CaO)加入水中,溶液的溫度升高是因為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熱量(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并不是溶解放熱。  乳化現(xiàn)象 【演示實驗】實驗9-4。    【歸納總結】   【提出問題】把植物油加入水中,植物油會浮在水面上,用力振蕩后植物油的小液滴會分散到水中,得到乳狀渾濁的液體,這種混合物是溶液嗎?為什么? 【歸納總結】這種乳狀渾濁的液體不是溶液,因為這種混合物不穩(wěn)定,經(jīng)過靜置,植物油會逐漸浮起來,又分為上下兩層,而溶液是均一的、穩(wěn)定的。 【提出問題】振蕩后得到的這種乳狀渾濁的液體是什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相關內(nèi)容,并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振蕩后得到的這種乳狀渾濁的液體里,分散著不溶于水的、由許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這種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 【提出問題】乳濁液中加入洗滌劑后振蕩,油和水不再分層,穩(wěn)定性得以增強,這是為什么? 【歸納總結】洗滌劑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濁液穩(wěn)定性增強,這種現(xiàn)象稱為乳化。洗滌劑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討論交流】用汽油或加了洗滌劑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請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歸納總結】用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屬于溶解現(xiàn)象;洗滌劑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滌劑的乳化作用,屬于乳化現(xiàn)象,所以它們的原理不相同。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第2課時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乳化現(xiàn)象 一、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1.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NH4NO3固體溶于水:吸熱;NaCl固體溶于水:溫度變化不明顯。 2.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 二、乳化現(xiàn)象 1.乳濁液:不溶解的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穩(wěn)定的混合物。 2.乳濁液的特性:不穩(wěn)定、不均一、靜置后分層。 3.乳化現(xiàn)象:洗滌劑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濁液穩(wěn)定性增強,這種現(xiàn)象稱為乳化。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倡導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通過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使燒杯和杯底粘著的小木塊分離的實驗現(xiàn)象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設計探究實驗的思路,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教學過程中可以適度補充豐富的活動素材,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時,提供的儀器和藥品既能給思維受阻的學生以啟迪,又能進一步開拓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探究的精神。 由于學生的化學知識的局限性,對于某些物質溶于水會吸熱或放熱的判斷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些問題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強化訓練。 課題2 溶解度 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含義。 (2)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 (4)了解結晶現(xiàn)象及結晶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并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飽和”與“不飽和”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條件的改變,讓學生感受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存在和轉化是有條件的,逐步建立用辯證的、發(fā)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逐步培養(yǎng)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tài)。 重點:學會區(qū)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難點: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正確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投影】 【講述】18世紀以前,人們使用的堿主要是天然堿。我國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一直是世界聞名的天然堿產(chǎn)地。每年的十月至來年的四月是天然堿的開采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正是湖面結冰的季節(jié)。為此,人們就打開冰層,從湖底撈取堿塊。這里所說的堿就是碳酸鈉晶體。冬天氣溫很低,湖水中不能溶解的碳酸鈉就會成為天然堿塊析出。等到夏秋季節(jié),氣溫高了,碳酸鈉晶體就全部溶解于湖水中了。 【引入新課】冬天氣溫低的時候,碳酸鈉會從湖水中析出,而到夏天溫度升高,又會全部溶解,物質的溶解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合作探究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展示】教師向同學們展示實驗9-5的藥品和儀器。 【演示】教師演示實驗9-5。 【提出問題】實驗中看到什么現(xiàn)象?由這些現(xiàn)象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并要求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教材第33頁實驗9-5的表格中。 【歸納總結】 (1)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NaCl不能無限溶解。 (2)在一定溫度下,水量越多,NaCl的溶解量越大。 【展示】教師向同學們展示實驗9-6的藥品及儀器。 【演示】教師演示實驗9-6。 【提出問題】實驗中看到什么現(xiàn)象?由這些現(xiàn)象得出什么結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并要求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教材第34頁實驗9-6的表格中。 【歸納總結】 (1)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水中,KNO3不能無限溶解。 (2)在一定量水中,溫度越高,KNO3的溶解量越大。 【提出問題】在上述實驗中,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NaCl和KNO3不能無限溶解,當不再溶解時,這時的溶液叫什么溶液呢?如果還能溶解又叫什么溶液呢?由此你能推出這兩種溶液的定義嗎?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可結合教材講解分析),教師巡視指導,請兩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提出問題】我們在講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指明溫度和溶劑的量?結合上述實驗9-5、9-6,說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們之間相互轉化?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一般情況下) 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  結晶 【提出問題】在實驗9-6中,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固體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結晶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方法能使晶體析出?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結晶:溶液中的溶質以晶體形式析出的過程。 (2)結晶的方法: ①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 ②蒸發(fā)溶劑結晶。 【教學拓展】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升高溫度。 【交流與討論】 (1)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還能不能溶解其他的溶質?(能,如:在一定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還可以溶解蔗糖) (2)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嗎?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嗎?(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但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課題2  溶解度 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3.結晶:熱的溶液冷卻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從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做結晶;析出晶體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對于析出的溶質來說是飽和溶液。 二、判斷某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在一定條件下,溶質是否繼續(xù)溶解 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以及結晶的方法:(一般情況下)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課時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同學們了解在一定條件下,一定量的水中,某種溶質并非無限溶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影響物質溶解量的因素,并從實驗的過程中推導出使溶質結晶的方法。整課時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掌握了如何控制變量進行實驗的探究方法,而且也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可以通過現(xiàn)象分析得出,教師不要代替學生總結回答。 在對不同物質應采用什么結晶的方法上還存在一定困難,應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訓練。 第2課時 溶解度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結論。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重點: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難點: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投影】    【提出問題】夏天,喜歡養(yǎng)魚的人們常常向魚缸中通入空氣,有時也把水噴向空氣中,你了解其中的緣由嗎? 【講述】夏天溫度較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將會降低,魚很可能因缺氧而死亡,向魚缸中通入空氣及把水噴向空氣中,都是為了補充魚類需要的氧氣。 【引入新課】物質的溶解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怎樣定量表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呢? 二、合作探究  溶解度 【提出問題】溶解度是物質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即表示物質溶解的最大限度。這個最大限度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如果要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需要限制哪些條件?固體溶解度的定義應該怎么描述?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影響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溶劑的質量、溫度等。 (2)溶解度的四要素:①在一定溫度下;②溶劑為100 g;③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④溶質的質量(g)。 (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 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課本第36頁的“資料卡片”。 【提出問題】根據(jù)固體物質在20 ℃時溶解度的大小可把物質分為幾類?怎樣分? 【投影】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20 ℃):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根據(jù)物質溶解性大小分為:易溶、可溶、微溶、難溶。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提出問題】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主要外因是什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簡便而直觀地把它與溶解度的關系表示出來?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外因是溫度。 (2)可用溶解度曲線來表示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 【展示】向同學們展示教材第36頁表9-1和圖9-11。 【演示】教師根據(jù)表9-1提供的數(shù)據(jù),在圖9-11的坐標圖上繪制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提出問題】根據(jù)以上所繪制的坐標圖,并結合課本圖9-12、圖9-13進行分析:(1)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2)從溶解度曲線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3)溶解度數(shù)據(jù)表與溶解度曲線有何不同?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①多數(shù)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少數(shù)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③極少數(shù)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溶解度曲線可以提供的信息:①同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溶解度及其大小關系;③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④判斷物質的結晶方法。  氣體物質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氣體的溶解度應如何定義呢?為什么與固體的溶解度定義不同?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結合課本講解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氣體的溶解度是指該氣體的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①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②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 課題2 溶解度 第2課時 溶解度 一、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 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2.影響因素: (1)內(nèi)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 (2)外因:溫度。 3.與溶解性的關系。 4.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線法。 二、氣體物質的溶解度 1.概念。 2.影響因素: (1)溫度: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 (2)壓強: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大。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課時通過比較NaCl和KNO3的溶解性及影響因素引導出溶解度的概念,并引導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溫度,進而過渡到溶質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及其所表示的信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學生能從直觀角度認識相關知識。 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時,學生對于溫度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對于為什么規(guī)定“在100 g 溶劑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據(jù),教師應幫助學生對這些科學規(guī)定的意義加深理解,點撥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課題3 溶液的濃度 第1課時  溶質質量分數(shù)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并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2)正確理解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找準各種量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發(fā)揚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培養(yǎng)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 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有關計算。 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有關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解度的關系。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投影】   【講述】在亞洲西部,有那么一個海,人們把它叫做“死?!?。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并沒有沉到水里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奴隸們?nèi)舆M海里,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nèi)酷尫拧?【引入新課】“死?!辈凰赖脑蚴呛K暮}量較高,水的密度大,人浮到水面上而沉不下去。我們?nèi)绾沃廊芤菏菨膺€是稀呢?在化學中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濃稀呢? 二、合作探究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實驗步驟】在室溫下,向三支試管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別加入0.1 g、0.5 g、2 g無水硫酸銅,比較三種溶液的顏色。 【提出問題】實驗中看到什么現(xiàn)象?哪種溶液最濃?哪種溶液最???為什么?這種方法有什么不足之處?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實驗現(xiàn)象】第一支試管中溶液顏色較淺;第二支試管中溶液顏色較深;第三支試管中溶液顏色最深。 【歸納總結】 (1)區(qū)別方法:①對于有色溶液,可根據(jù)顏色深淺來區(qū)分溶液的濃度;②對于無色溶液可根據(jù)味道(如食鹽、蔗糖等)以及密度大小來區(qū)分溶液的濃度。 (2)這些方法只能粗略表示溶液濃度的相對大小。 【提出問題】如果要準確知道溶液的濃度,應如何表示呢?應注意哪些問題?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代表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 (1)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2)公式:溶質質量分數(shù)= eq \f(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 【練習】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42頁實驗9-7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代表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展示】教師向同學們展示實驗9-8的藥品及儀器。 【演示】教師演示實驗9-8。 【提出問題】實驗中看到什么現(xiàn)象?NaCl是否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幾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并要求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教材第43頁實驗9-8的表格中。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43頁“討論”部分。試通過計算分析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交流與討論】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請一位同學解答,教師點評訂正。 【歸納總結】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注:A%—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S—溶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 (1)A%= eq \f(S,100 g+S)×100%。 (2)A%<S%。   溶液稀釋的有關計算 【投影】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教材第43、44頁的【例題1】、【例題2】,并進行講解。 【投影】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下面兩道例題: 【例1】將200 g質量分數(shù)為20%的KNO3溶液加水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KNO3溶液,應加水多少克?(200 g) 【例2】將200 g質量分數(shù)為5%的KNO3溶液變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KNO3溶液,應蒸發(fā)多少克水或加多少克KNO3?(蒸發(fā)100 g水或加11.1 gKNO3) 【演板】請四位同學到黑板前板書,每道題2人,其他同學在下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板書結束,請兩位同學對板書結果進行訂正,教師進行點評。 【歸納總結】 (1)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蒸發(fā)溶劑的質量等于原溶液質量的一半。 (2)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一半,加溶劑的質量等于原溶液的質量。 (3)溶液在稀釋(或濃縮)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課題3 溶液的濃度 第1課時  溶質質量分數(shù) 一、溶質質量分數(shù) 1.定義: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 2.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eq \f(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100%。 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1.已知溶質、溶劑的質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2.已知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和溶液的質量,求溶質、溶劑的質量。 3.一定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eq \f(溶解度,100 g+溶解度)×100%。 三、溶液稀釋混合的計算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教師從配制三種組成不同的硫酸銅溶液的實驗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并根據(jù)溶液的顏色深淺區(qū)分有色溶液是濃還是稀,在這個基礎上來闡明溶液組成的含義,學生更容易接受。 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比較復雜,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去思考這類問題,要讓學生理解,加水稀釋和配制溶液時,溶質的質量總是不變的,要教會學生建立等式關系來解決這類問題。教師在進行實驗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磨練和提升。 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是課堂上留給學生解題的時間較少,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多引導。 第2課時 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綜合計算 1.知識與技能: 初步學會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講解、歸納總結、課后練習等方式掌握新知識。 (2)通過分析找出各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培養(yǎng)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 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難點:能準確找出各個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進行有效地解題。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如何應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也學習了如何進行有關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但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及化學科研等方面還會涉及化學反應前后有關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針對這一類型的化學計算又應如何解答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針對這類計算展開探究。 二、合作探究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求反應物溶質質量分數(shù) 【提出問題】我們已經(jīng)知道,許多化學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完成下列例題。 【例題講解】 【例1】過氧化氫不穩(wěn)定會自然分解,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會變小。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實驗,測得相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請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4.0 g+0.5 g-33.7 g=0.8 g,設34.0 g溶液中含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 eq \o(=====,\s\up7(MnO2))2H2O+O2↑  68        32  x       0.8 g  eq \f(68,32)= eq \f(x,0.8 g) x=1.7 g 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eq \f(1.7 g,34.0 g)×100%=5%。 答: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5%。 【歸納總結】解題思路:根據(jù)題干信息找出某純凈物質量→利用某純凈物質量和化學方程式求出所需反應物溶質質量→根據(jù)反應物溶液質量求出反應物溶質質量分數(shù)。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求生成物溶質質量分數(shù) 【提出問題】如果反應后形成某種溶質的溶液,我們又如何計算其質量分數(shù)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完成下列例題。 【例題講解】 【例2】100 g稀硫酸恰好與13 g鋅完全反應,試計算反應后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及所得溶液中硫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到0.1%) 解:設生成H2的質量為x,生成ZnSO4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 g       y  x  eq \f(65,2)= eq \f(13 g,x)  x=0.4 g  eq \f(65,161)= eq \f(13 g,y) y=32.2 g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eq \f(32.2 g,100 g+13 g-0.4 g)×100%≈28.6%。 答:反應后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為0.4 g;所得溶液中硫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28.6%。 課題3 溶液的濃度 第2課時 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綜合計算 一、解題的一般思路 二、常見類型 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求反應物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2.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求生成物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課時是一節(jié)把化學方程式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進行綜合應用的計算課,由于教材中并沒有單獨講解,但又是教學的必考點,而且綜合性強、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采取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有一個逐漸了解并掌握的學習過程。 本課時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難點,可以帶著學生反復讀題,從題目中找出解題的關鍵點,總結規(guī)律。先做一道例題,緊接著做一道類似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此類知識,為今后學習更復雜的化學計算題打好基礎。 從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預期目的,但學生在求反應物或生成物溶液質量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在有氣體、沉淀、難溶性雜質存在時,易出現(xiàn)錯誤,應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練習。 實驗活動5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2)通過親手操作實驗,達到培養(yǎng)獨立完成實驗能力的目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動手操作,按照配制溶液的步驟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加深學生對溶質質量分數(shù)概念的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重點: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難點:配制溶液時的誤差分析。 預習贈送的小冊子。 一、情景導入 【投影展示】醫(yī)用生理鹽水的標簽。  eq \x(\a\al( 氯化鈉注射液,【規(guī)格】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0.9%)) 【引入新課】標簽中的0.9%表示的含義是什么?醫(yī)用生理鹽水的質量分數(shù)是一定的,那同學們想不想親自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究。 二、合作探究  配制50 g質量分數(shù)為6%的氯化鈉溶液 【提出問題】在完成“配制50 g質量分數(shù)為6%的氯化鈉溶液”的過程中,需要幾個步驟?用到哪些儀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7頁“實驗步驟1”的內(nèi)容,并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實驗步驟:(1)計算;(2)稱量;(3)量取;(4)溶解;(5)裝瓶貼標簽。 儀器:托盤天平、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 【投影展示】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過程: 【課堂活動1】計算:配制50 g質量分數(shù)為6%的氯化鈉溶液所需的溶質(氯化鈉)和溶劑(水)的質量。 學生板演計算式: 所需氯化鈉的質量為50 g×6%=3 g,所需水的質量為50 g-3 g=47 g。 【講解】利用ρ= eq \f(m,V)的變形式V= eq \f(m,ρ)可計算出所需水的體積為47 mL。(水的密度取1 g/cm3) 稱量:指導學生用托盤天平稱量3 g氯化鈉固體,注意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稱好后倒入燒杯中。 量?。簩W生自主操作,用量筒量取47 mL 水,注意膠頭滴管的使用和量筒的正確讀數(shù)方法,量好后倒入燒杯中。 溶解:指導學生玻璃棒的正確使用方法。 裝瓶貼標簽:指導學生裝瓶、正確書寫和張貼標簽。 【歸納總結】 (1)計算:計算出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 (2)稱量:用天平稱取所需氯化鈉。 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調節(jié)天平平衡; ③在托盤兩邊放上等質量的紙; ④稱取氯化鈉(左藥右碼); ⑤把氯化鈉倒入燒杯。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 ①向量筒中倒水至接近所需量; ②用膠頭滴管滴加至所需量(此時平視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 ③把所量水倒入裝氯化鈉的燒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 (5)裝瓶貼標簽:把所需溶液裝進試劑瓶,并貼上標簽。  配制50 g質量分數(shù)為3%的氯化鈉溶液 【課堂活動2】下面我們再用剛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 g質量分數(shù)為3%的氯化鈉溶液。 【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7頁“實驗步驟2”的內(nèi)容,歸納實驗步驟。 【歸納總結】實驗步驟: (1)計算:分別求出所需6%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和水的質量。 解:設所需6%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 x×6%=50 g×3% x=25 g m水=50 g-25 g=25 g (2)量?。河?0 mL量筒量取25.0 mL水(水的密度取1 g/cm3),用50 mL量筒量取24.0 mL 6%的氯化鈉溶液(6%的氯化鈉溶液的密度取1.04 g/cm3)。 (3)混勻:把所需的6%的氯化鈉溶液和水都倒進燒杯,用玻璃棒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 (4)裝瓶,貼上標簽。 實驗活動5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一、用固體和水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 二、通過稀釋濃溶液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步驟:計算、量取、混勻、裝瓶貼標簽。 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 本課時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以加深學生對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對托盤天平等儀器的正確使用能力。為了防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失誤,已要求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并對相關注意問題做了講解,所以整節(jié)課顯得井然有序,同學之間的配合也較默契。 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探討,讓學生來總結并分析誤差,通過這個過程鍛煉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中出現(xiàn)少數(shù)同學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現(xiàn)象,這些問題有待于在今后的練習中加以克服。 溶質溶劑現(xiàn)象碘水幾乎不溶解碘汽油溶解高錳酸鉀水溶解高錳酸鉀汽油幾乎不溶解水中加入的溶質NaClNH4NO3NaOH加入溶質前水的溫度/℃溶解現(xiàn)象溶質溶解后溶液的溫度/℃試管內(nèi)加 入的物質現(xiàn)象振蕩前振蕩后靜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層不分層分層水和植物油 及洗滌劑分層不分層不分層溶解度/g一般稱為10易溶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單元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九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