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層與能級
(1)能層(n)(即電子層)
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根據(jù)電子的能量差異,可將核外電子分成不同的能層(電子層)。由里向外,分別用字母:K、L、M、N、O、P、Q表示相應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層。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2n2;在同一個原子中,離核越近,電子能量越低。
(2)能級
同一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電子分成不同的能級,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層里,各能級的能量按s、p、d、f的順序升高,即:E(s)r(Cl)
②同主族元素,隨著電子層數(shù)遞增,其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例:r(Li)r(Cl),r(Fe)>r(Fe2+)>r(Fe3+)
②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例:r(O2-)>r(F-)>r(Na+)>r(Mg2+)>r(Al3+)
③帶相同電荷的離子,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
例:r(Li+)r(Mg2+)
4.電離能
(1)第一電離能
①定義:氣態(tài)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氣態(tài)基態(tài)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
②符號和單位:常用符號I表示,常用單位是kJ·ml-1
③意義: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個電子的難易程度。
第一電離能數(shù)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個電子;第一電離能數(shù)值越大,原子越難失去一個電子。
④變化規(guī)律
每個周期的第一種元素(氫和堿金屬)第一電離能最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第一電離能最大,同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大的趨勢。
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從上到下逐漸減小。
同一周期中,第Ⅱ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比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要大,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比第Ⅵ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要大,這是因為第ⅡA族元素的最外層p軌道全空,第ⅤA族元素的最外層p軌道半滿,全空和半滿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
總之,第一電離能的周期性遞變是原子半徑、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
(2)逐級電離能
①含義:原子的+1價氣態(tài)基態(tài)離子再失去1個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電離能,依次類推??梢员硎緸? M(g)=M+(g)+e- I1(第一電離能)
M+(g)=M2+(g)+e- I2(第二電離能)
M2+(g)=M3+(g)+e- I3(第三電離能)
②變化規(guī)律
同一元素的逐級電離能是逐漸增大的,即I1< I2< I3④
C.電負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價:④>③=②>①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③1s22s22p3是N元素;④1s22s22p5是F元素,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析】A.P的3p軌道為半充滿狀態(tài),所以第一電離能P>S,第一電離能④>③>②>①,A選項錯誤;
B.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質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小,所以原子半徑:②>①>③>④,B選項正確;
C.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非金屬性:F>N>S>P,則電負性:④>③>①>②,C選項錯誤;
D.最高正化合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F(xiàn)元素沒有正價,所以最高正化合價:①>③=②,D選項錯誤;
答案選B。
3.(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我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氟磺?;B氮是一種安全、高效的“點擊化學”試劑,其結構式如圖,其中S為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分子中S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4B.該分子中N原子均為雜化
C.電負性:F>O>S>ND.第一電離能:F>O>N>S
【答案】A
【解析】A.由圖可知,該分子中S原子形成4個鍵,且沒有孤電子對,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4,故A正確;
B.由結構式可知,該分子中與S相連的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2+1=3,雜化方式為雜化,另外兩個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2,雜化方式為sp雜化,故B錯誤;
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電負性越大,由于元素的非金屬性: F>O>N>S,則元素的電負性大小順序為:F>O>N>S,C錯誤;
D.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離能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第IIA、第VA元素原子核外電子處于全滿、半滿的穩(wěn)定狀態(tài),其第一電離能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大,故這四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F>N>O>S,D錯誤;
故選A。
4.(河北省保定市唐縣一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著物質的性質與變化,下列有關結構和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CO2分子中存在極性共價鍵,所以CO2為極性分子
B.金屬Li中的金屬鍵比金屬K中的金屬鍵強,所以單質Li的還原性比K強
C.鄰羥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內氫鍵,而對羥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間氫鍵,所以前者的熔點高于后者
D.乙烯分子中兩個碳原子間以sp2雜化軌道形成的σ鍵較穩(wěn)定,未雜化的2p軌道形成的π鍵易斷裂,所以易發(fā)生加成反應
【答案】D
【解析】A.CO2分子中存在2個C=O極性共價鍵,由于三個原子在同一條直線上,鍵角是180度,所以CO2空間排列對稱,分子為非極性分子,A錯誤;
B.金屬Li中的金屬鍵比金屬K中的金屬鍵強,所以Li原子最外層電子不如K容易失去,故單質Li的還原性比K弱,B錯誤;
C.鄰羥基苯甲醛、對羥基苯甲醛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之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鄰羥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內氫鍵,而對羥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間氫鍵,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增加了分子之間的吸引作用,使物質熔化、氣化消耗的能量比較高,所以前者的熔點低于后者,C錯誤;
D.乙烯分子中兩個碳原子間以共價雙鍵結合,其中C原子以sp2雜化軌道形成的σ鍵的重疊方式是頭碰頭,重疊重疊大,因而較穩(wěn)定,未雜化的2p軌道形成的π鍵的電子是肩并肩重疊,重疊程度較小,因而易斷裂,所以易發(fā)生加成反應,使不飽和C原子變?yōu)轱柡虲原子,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5.(江西省吉安市雙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以下部分元素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見下表。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簡單離子的半徑:Y >X>Z
B.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W>Z
C.Y與Z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強氧化性
D.常溫下,W單質的分子間作用力小于T單質
【答案】C
【分析】Z和W最外層電子均為6,且Z原子半徑小,所以Z為O;W為S;T元素最外層電子書為7,其原子半徑介于Z和W之間,所以T為F;X和Y最外層電子均為1,且半徑均大于Z,Y元素半徑大于W;所以X為Na,Y為K。
【解析】A.據(jù)分析可知,Y為K;Z為O;X為Na,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離子半徑減??;所以簡單離子的半徑:Y>Z>X,A錯誤;
B.W為S;Z為O;電負性大小為Z>W,所以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Z>W,B錯誤;
C.Y為K;Z為O;K和O形成的過氧化鉀即可以做氧化劑又可以做還原劑,C正確;
D.W為S;T為F;S單質為分子晶體;F單質為分子晶體;分子晶體之間作用力與分子量大小有關,S是以S8存在,F(xiàn)以F2存在,所以W單質的分子間作用力大于T單質,D錯誤。
故選C。
6.(遼寧省沈陽市五校協(xié)作體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德國科學家Benjamin List 獲得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發(fā)現(xiàn)了脯氨酸可以催化羥醛縮合反應,其反應歷程簡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有機物③和④互為同分異構體
B.有機物③是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
C.反應中涉及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斷裂與生成
D.有機物②中碳原子有2種雜化方式
【答案】A
【解析】A.同分異構體是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③和④的分子式不同,A錯誤;
B.中間產(chǎn)物是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又參與下一步反應被消耗的物質,所以③是中間產(chǎn)物,B正確;
C.反應中碳氧、碳氫、碳氮、碳碳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斷裂與生成,C正確;
D.有機物②中甲基中的碳原子采取雜化,碳基碳原子采取雜化,所以有2種雜化方式,D正確;
故選A。
7.(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中子數(shù)為18的氯原子:
B.碳的基態(tài)原子軌道表示式:
C.的空間結構:(平面三角形)
D.的形成過程:
【答案】C
【解析】A.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標注于元素符號左上角,質子數(shù)標注于左下角,中子數(shù)為18的氯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17+18=35,核素符號為,故A錯誤;
B.基態(tài)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根據(jù)洪特規(guī)則,2p軌道上的2個電子應該分別在2個軌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軌道表示式:,故B錯誤;
C.BF3的中心原子B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0,價層電子對數(shù)=3,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空間結構模型為:,故C正確;
D.HCl是共價化合物,不存在電子得失,其形成過程應為,故D錯誤;
故選:C。
8.(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下列實驗事實不能用氫鍵來解釋的是
A.CH4比SiH4穩(wěn)定
B.乙醇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C.鄰羥基苯甲醛的沸點低于對羥基苯甲醛
D.接近沸點的水蒸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測量值大于18
【答案】A
【解析】A.因為C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i強,所以CH4的穩(wěn)定性比SiH4的穩(wěn)定性高,與氫鍵無關,A錯誤;
B.乙醇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的主要原因有:乙醇和水分子之間形成氫鍵,乙醇和水均為極性分子(相似相溶),B正確;
C.由于鄰羥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內氫鍵,使熔沸點偏低;而對羥基苯甲醛能夠形成分子間氫鍵,使熔沸點偏高,所以鄰羥基苯甲醛的沸點低于對羥基苯甲醛,C正確;
D.水分子間存在氫鍵從而形成締合物,所以接近沸點的水蒸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測量值大于18,D正確;
答案選A。
9.(重慶市渝東九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A.沸點:B.熔點:二氧化硅>NaCl>
C.硬度:碳化硅<金剛石D.沸點:
>
【答案】D
【解析】A.H2O、HF、NH3分子中均含有氫鍵,但水分子中含有的氫鍵數(shù)目最多,故沸點最高,故沸點:,故A正確;
B.熔點: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故熔點:二氧化硅>NaCl>,故B正確;
C.r(C)”或“<”,下同)Y;電負性:X R。
(3)Y的最簡單氫化物沸點比同主族其他元素的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更高,原因是 。
(4)分子中,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分子的空間結構名稱為 。
(5)基態(tài)Z原子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為 ,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X的最簡單氫化物與R的相比較,鍵角較大的為 (填化學式)。
【答案】(1)B N As
(2)< >
(3)鹵族元素的最簡單氫化物均為極性分子,而HF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導致沸點更高
(4) 三角錐形
(5) 第四周期第VA族
【分析】基態(tài)W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比p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多3,則其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1,W為B,基態(tài)X原子核外有7種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則X為7號元素,X為N,Y元素周期表中電負性最大,則Y為F,Z元素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其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則Z為Cr,R元素原子序數(shù)為33,R為As,則W為B,X為N,Y為F,Z為Cr,R為As,以此解題。
【解析】(1)由分析可知,W為B,X為N,R為As;
(2)由分析可知,X為N,Y為F,R為As, 同周期第一電離能呈遞增趨勢,故第一電離能:XR;
(3)由分析可知,Y為F,其氫化物HF可形成分子間氫鍵,沸點較高,故其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更高原因是鹵族元素的最簡單氫化物均為極性分子,而HF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導致沸點更高;
(4)由分析可知,W為B,X為N,Y為F,則為BF3,其中心原子B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3,沒有孤電子對,其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為NF3,其中心原子N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3,有1對孤電子對,則其空間結構名稱為三角錐形;
(5)由分析可知,X為N,Z為Cr,R為As,則基態(tài)Z原子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為;R為As,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四周期第VA族;As的原子半徑大,其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斥力較小,鍵角較小,故X的最簡單氫化物與R的相比較,鍵角較大的為。
11.(江西省吉安市雙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sp3雜化與CH4分子的空間構型
(1)雜化軌道的形成
碳原子2s軌道上的1個電子進入2p空軌道, 個2s軌道和 個2p軌道“混合”,形成 相等、 相同的 個sp3雜化軌道。

4個sp3雜化軌道在空間呈 ,軌道之間的夾角為 ,每個軌道上都有一個未成對電子。
(2)共價鍵的形成
碳原子的4個 軌道分別與4個氫原子的 軌道重疊,形成4個相同的 鍵。

(3)CH4分子的空間構型
CH4分子為空間 結構,分子中C—H鍵之間的夾角都是 。
(4)正四面體結構的分子或離子的中心原子,一般采用sp3雜化軌道形成共價鍵,如CCl4、NH等。金剛石中的碳原子、晶體硅和石英(SiO2)晶體中的硅原子也是采用 雜化軌道形成共價鍵的。
【答案】(1)1 3 能量 成分 4 正四面體形 109°28'
(2)sp3雜化 1s σ
(3)正四面體 109°28′
(4)sp3
【解析】(1)根據(jù)雜化軌道的定義可知,碳原子2s軌道上的1個電子進入2p空軌道,1個2s軌道和3個2p軌道“混合”,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個sp3雜化軌道。4個sp3雜化軌道在空間呈正四面體形,軌道之間的夾角為109°28',每個軌道上都有一個未成對電子;
(2)碳原子通過雜化軌道和氫原子形成共價鍵,碳原子的4個sp3雜化軌道分別與4個氫原子的1s軌道重疊,形成4個相同的σ鍵;
(3)甲烷中C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4,其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分子中C—H鍵之間的夾角都是109°28';
(4)金剛石中的碳原子、晶體硅和石英(SiO2)晶體中的硅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都為4,其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都為:sp3。
考點01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考點04 共價鍵
考點02 元素周期表及應用
考點05 分子的空間結構
考點03 元素周期律
考點06 分子的性質
能層(n)







符號
K
L
M
N
O
P
Q
能級符號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
……
……
軌道數(shù)
1
1
3
1
3
5
1
3
5
7
1
3
能級最多
電子數(shù)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
……
……
能層最多
電子數(shù)
2
8
18
32
……
……
2n2
原子
軌道
s
p
d
f
軌道
形狀
球形
啞鈴形(紡錘形)
復雜
復雜
軌道
個數(shù)
1
3
5
7
排布的原則(主族元素)
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①能量規(guī)律:核外電子總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順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漸升高的電子層里
②數(shù)量規(guī)律
a.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2n2個
b.最外層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
c.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shù)第三層不超過32個
d.對于主族元素,除最外層外,每一層的電子數(shù)必須為2n2這個數(shù)值
構造原理
示意圖
多電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總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即:電子盡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軌道,然后進入能量高的軌道,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絕大多數(shù)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將遵循以下順序填充到各能級中: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這個排列順序被稱為構造原理
原子核外電子填充的順序:ns<(n-2)f<(n-1)d<np
各能級的能量高低順序可以表示為(n表示能層序數(shù))
a.Ens>E(n-1)s>E(n-2)s b.Enp>E(n-1)p>E(n-2)p
c.End>E(n-1)d>E(n-2)d d.Enf>E(n-1)f>E(n-2)f
e.Ens<E(n-2)f<E(n-1)d<Enp
實例




電子排布式
1s22s22p3
1s22s22p63s1
1s22s22p63s23p63d64s2
1s22s22p63s23p63d54s1
簡化的電子排布式
[He]2s22p3
[Ne]3s1
[Ar]3d64s2
[Ar]3d54s1
【微點撥】
a.Fe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簡化的電子排布式為:[Ar]3d64s2;方括號里的符號的意義是該元素上一個周期的惰性氣體電子排布式的結構,稱為“原子實”
b.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能量相同的原子在全充滿(p6、d10、f14)或半充滿(p3、d5、f7)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如:24Cr存在半充滿1s22s22p63s23p63d54s1 ,29Cu存在全充滿 1s22s22p63s23p63d104s1
實例
Fe2+
Fe3+
O2-
電子排布式
[Ar]3d6
[Ar]3d5
1s22s22p6
實例





簡化電子排布式
[He]2s22p3
[Ne]3s1
[Ar]4s2
[Ar]3d64s2
[Ar]3d104s1
外圍電子排布式
2s22p3
3s1
4s2
3d64s2
3d104s1
規(guī)律
a.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就是外圍電子,又稱價電子
b.過渡元素的外圍電子一般包括最外層的s電子和次外層的d電子,有的還包括倒數(shù)第三層的f電子
表示方法及各符號、數(shù)字的意義
實例
O原子的電子排布圖:
Na原子的電子排布圖:
硫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4
a.運動狀態(tài)等于電子數(shù)
S 原子核外有16個電子,則有16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
b.空間運動狀態(tài)等于軌道數(shù)
S 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4,其軌道數(shù)為1+1+3+1+3=9,則有9種不同的空間運動狀態(tài)
c.伸展方向看軌道類型
S 原子的s軌道為球形,只有1種伸展方向,p軌道有3種伸展方向,則共有4種不同的伸展方向
d.不同能量的電子看軌道數(shù)
S 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4,有5種不同能量的電子
e.運動范圍看電子層
S 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有3種不同的運動范圍
原子(核素)符號
含義
在元素符號的左下方標明質子數(shù)、左上方標明質量數(shù)的一種圖示即為原子符號
實例
eq \\al(16,8)O
電子式
含義
化學中常在元素符號周圍用“·”或“×”來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相應的式子叫做電子式
實例
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
含義
將每個能層上的電子總數(shù)表示在原子核外的式子
實例
電子排布式
含義
用數(shù)字在能級符號右上角標明該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shù),這就是電子排布式
實例
K:1s22s22p63s23p64s1
簡化電子
排布式
含義
為了避免電子排布式書寫過于繁瑣,把內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原子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表示
實例
K:[Ar]4s1
價電子
排布式
含義
主族元素的價層電子指最外層電子,價層電子排布式即最外層電子排布式
實例
Al:3s23p1
電子排
布圖
含義
每個方框代表一個原子軌道,每個箭頭代表一個電子
實例
Al:
周期
外圍電子排布
各周期增加的能級
元素種類
第ⅠA族
0族
最外層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

1s1
1s2
2
1s
2

2s1
2s22p6
8
2s、2p
8

3s1
3s23p6
8
3s、3p
8

4s1
4s24p6
8
4s、3d、4p
18

5s1
5s25p6
8
5s、4d、5p
18

6s1
6s26p6
8
6s、4f、5d、6p
32

7s1
7s27p6
8
7s、5f、6d、7p
32
主族序數(shù)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價電子構型
ns1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
族序數(shù)
ⅢB
ⅣB

ⅦB
價電子構型
(n-1)d1ns2
(n-1)d2ns2

(n-1)d5ns2
族序數(shù)

ⅠB
ⅡB
價電子構型
(n-1)d6~8ns2
(n-1)d10ns1
(n-1)d10ns2
分區(qū)
元素位置
價層電子排布式
元素種類及性質特點
s區(qū)
IA族、ⅡA族
ns1-2
原子的核外電子最后排布在ns能級上,屬于活潑金屬元素(H除外),為堿金屬元素和堿土金屬元素
p區(qū)
ⅢA~ⅦA族及0族
ns2np1-6(He除外)
原子的核外電子最后排布在np能級(He為s能級)上,為非金屬元素和少數(shù)金屬元素
d區(qū)
ⅢB~ⅦB族(鑭系、錒系除外) 以及Ⅷ族
(n-1)d1-9ns1-2(Pd除外)
為過渡金屬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最后排布在(n-1)d能級上,d軌道可以不同程度地參與化學鍵的形成
ds區(qū)
IB族、ⅡB族
(n-1)d10ns1-2
為過渡金屬元素,核外電子先填滿(n-1)d能級而后再填充ns能級,由于d軌道已填滿電子,因此d軌道一般不參與化學鍵的形成
f區(qū)
鑭系和錒系
(n-2)f0-14(n-1)d0-2ns2
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錒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項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電荷數(shù)
逐漸增大
逐漸增大
電子層數(shù)
電子層數(shù)相同,最外層電子數(shù)增多
電子層數(shù)遞增,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
原子半徑
逐漸減小 (惰性氣體除外)
逐漸增大
離子半徑
陽離子逐漸減小,陰離子逐漸減小
同周期:r(陰離子)>r(陽離子)
逐漸增大
元素的性

主要化合價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由+1→+7(O、F除外)
非金屬元素負價由-4→-1
非金屬元素負化合價=-(8-主族序數(shù))
相同
最高正化合價=主族序數(shù)
(O、F除外)
元素的金屬性
金屬性逐漸減弱
金屬性逐漸增強
元素的非金屬性
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第一電離能
呈增大趨勢
逐漸減小
電負性
逐漸增大
逐漸減小
失電子能力
失電子逐漸減弱
失電子逐漸增強
得電子能力
得電子逐漸增強
得電子逐漸減弱
單質的還原性
還原性逐漸減弱
還原性逐漸增強
單質的氧化性
氧化性逐漸增強
氧化性逐漸減弱
陽離子的氧化性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
陰離子的還原性
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
非金屬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形成及穩(wěn)定性
氣態(tài)氫化物的形成越來越容易,其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
氣態(tài)氫化物的形成越來越困難,其穩(wěn)定性逐漸減弱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堿性逐漸減弱
酸性逐漸增強
堿性逐漸增強
酸性逐漸減弱
特征
概念
作用
存在情況
飽和性
每個原子所能形成的共價鍵的總數(shù)或以單鍵連接的原子數(shù)目是一定的
飽和性決定了分子的組成
所有的共價鍵都具有飽和性
方向性
在形成共價鍵時,原子軌道重疊的越多,電子在核間出現(xiàn)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價鍵就越牢固,因此共價鍵將盡可能沿著電子出現(xiàn)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價鍵具有方向性
方向性決定了分子的空間結構
并不是所有共價鍵都具有方向性
形成
由成鍵原子的s軌道或p軌道重疊形成
類型
s-s型
s-p型
p-p型
特征
以形成化學鍵的兩原子核的連線為軸做旋轉操作,共價鍵的電子云的圖形不變,這種特征稱為軸對稱
形成
由兩個原子的p軌道“肩并肩”重疊形成
p-p π鍵
特征
π鍵的電子云形狀與σ鍵的電子云形狀有明顯差別:每個π鍵的電子云由兩塊組成,它們互為鏡像,這種特征稱為鏡面對稱;π鍵不能旋轉;不如σ鍵牢固,較易斷裂
化學式
結構式
鍵角
空間結構
CO2
O==C==O
180°
直線形
NH3
107°
三角錐形
H2O
105°
V形
BF3
120°
平面三角形
CH4
109°28′
正四面體形
a
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數(shù)
主族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shù)
陽離子
=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數(shù)-離子的電荷數(shù)
陰離子
=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數(shù)+︱離子的電荷數(shù)︱
x
與中心原子結合的原子數(shù)
b
與中心原子結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電子數(shù)
H
=1
其他原子
=8-該原子的價層電子數(shù)
分子或離子
孤電子對數(shù)
價層電子對數(shù)
VSEPR模型名稱
分子或離子
的空間結構名稱
CO2
0
2
直線形
直線形
SO2
1
3
平面三角形
V形
COeq \\al(2-,3)
0
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H2O
2
4
四面體形
V形
NH3
1
4
四面體形
三角錐形
CH4
0
4
正四面體形
正四面體形
分子或離子
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shù)
中心原子上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
VSEPR模型
VSEPR模型名稱
空間結構
空間結構名稱
CO2、BeCl2
0
2
直線形
直線形
CO32—、BF3
0
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SO2、PbCl2
1
V形
CH4、CCl4
0
4
正四面體形
正四面體形
NH3、NF3
1
四面體形
三角錐形
H2O、H2S
2
V形
價層電子對數(shù)
電子對的
排列方式
VSEPR模型
及名稱
孤電子對數(shù)
略去孤電子對的空間結構
分子(或離子)的空間結構名稱
2
直線形
0
直線形
1
直線形
3
平面三角形
0
平面三角形
1
V形
2
直線形
4
四面體形
0
正四面體形
1
三角錐形
2
V形
3
直線形
價層電子對數(shù)
雜化類型
雜化軌道數(shù)目
雜化軌道間夾角
空間結構
實例
4
sp3雜化
4
109°28′
正四面體形
CH4
3
sp2雜化
3
120°
平面三角形
BF3
2
sp雜化
2
180°
直線形
BeCl2
雜化
類型
價層電
子對數(shù)
σ鍵電
子對數(shù)
孤電
子對數(shù)
孤電子對數(shù)
確定方法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號氮原子
sp3
4
3
1
氮原子最外層有5個電子,形成了3對共用電子對,則有一對孤對電子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號氮原子
sp2
3
2
1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號碳原子
sp2
3
3
0
碳原子最外層4個電子,形成了4對共用電子對,所以碳上無孤對電子
分子類型
化學式
空間結構
結構式
鍵角
空間填充模型
球棍模型
三原子
分子
CO2
直線形
O==C==O
180°
H2O
V形
105°
四原子
分子
CH2O
平面三角形
120°
NH3
三角錐形
107°
五原子
分子
CH4
四面體形
109°28′
鄰羥基苯甲醛存在分子內氫鍵
HF分子間存在分子間氫鍵
F—H…F—H
微點撥
分子間氫鍵由兩分子形成,而分子內氫鍵是一個分子中就具有形成的氫鍵的原子和原子團
類型
非極性分子
極性分子
形成原因
正電幾何中心和負電幾何中心重合的分子
正電幾何中心和負電幾何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存在的共價鍵
非極性鍵或極性鍵
非極性鍵或極性鍵
分子內原子排列
對稱
不對稱
分子式
中心原子
分子的極性
具體方法
元素符號
有無孤電子對
CS2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An型(單質):非極性分子(O3除外)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AB型:極性分子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ABn型:
A上無孤對電子:非極性分子
A上有孤對電子:極性分子
SO2
H2S
CH4
NH3
H2O
PCl3
酸性強弱
理論解釋
三氟乙酸>三氯乙酸
氟的電負性大于氯的電負性,F(xiàn)—C的極性大于Cl—C的極性,使F3C—的極性大于Cl3C—的極性,導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羥基的極性更大,更易電離出氫離子
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乙酸
Cl3C—的極性>Cl2HC—的極性>ClH2C—的極性,極性越強,羧基中的羥基的極性就越大,就越易電離出氫離子
甲酸>乙酸>丙酸
烴基是推電子基團,烴基越長推電子效應越大,使羧基中的羥基的極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
含氧酸酸性強弱與非羥基氧原子數(shù)的關系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結構簡式
Cl—OH
非羥基氧原子數(shù)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強酸
強酸
最強酸
元素
X
Y
Z
W
T
原子半徑/nm
0.152
0.186
0.066
0.102
0.099
最外層電子數(shù)
1
1
6
6
7
元素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信息
W
基態(tài)W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比p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多3
X
基態(tài)X原子核外有7種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
Y
元素周期表中電負性最大
Z
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
R
原子序數(shù)為33

相關試卷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6 醛 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訓練.zip:

這是一份【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6 醛 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訓練.zip,文件包含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6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原卷版docx、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6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5 鹵代烴 醇 酚訓練.zip:

這是一份【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5 鹵代烴 醇 酚訓練.zip,文件包含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5鹵代烴醇酚原卷版docx、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5鹵代烴醇酚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4 烴訓練.zip:

這是一份【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4 烴訓練.zip,文件包含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4烴原卷版docx、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專題04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4 鹵代烴 醇 酚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4 鹵代烴 醇 酚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3 烴 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3 烴 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2 晶體結構與性質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2 晶體結構與性質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1 物質結構與性質訓練.zip

【期中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學下冊期中專題訓練 專題01 物質結構與性質訓練.zip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