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策略(僅供參考) 同學們,初三應該是比較辛苦的一個階段,尤其是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中考沖刺階段,我給同學們談談備考計劃及復習策略,以供參考。 1、夯實基礎(chǔ)知識。語文學科是一個基礎(chǔ)性很強的科目,在復習備考時要將基礎(chǔ)知識夯實。要仔細復習各個年級的課本,重點是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內(nèi)容。 2、理解和掌握考點。中考語文的內(nèi)容很龐大,但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考點,才能在考試中高效地解決問題。重要的考點有:詞語辨析、古詩文的理解、作文寫作技巧等。 3、多做試題。做試題是考試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可以幫助同學們熟悉考試形式和掌握解題技巧。 4、閱讀提高。語文考試中涉及到的閱讀理解題數(shù)量很大,閱讀能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5、作文練習。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要用心準備作文寫作。要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并練習寫不同類型的作文,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 6、考前復習策略。在考試前的最后一個星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梢詫⒚總€學科的要點和難點做成復習卡片,每天復習一定數(shù)量的卡片。 專題12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427"   PAGEREF _Toc2427 \h 2  HYPERLINK \l "_Toc24313" 【課標要求】  PAGEREF _Toc24313 \h 2  HYPERLINK \l "_Toc4159" 【考點解讀】  PAGEREF _Toc4159 \h 2  HYPERLINK \l "_Toc20438" 【命題趨勢】  PAGEREF _Toc20438 \h 2  HYPERLINK \l "_Toc7367"   PAGEREF _Toc7367 \h 2  HYPERLINK \l "_Toc16643" 考點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  PAGEREF _Toc16643 \h 3  HYPERLINK \l "_Toc26771"   PAGEREF _Toc26771 \h 3  HYPERLINK \l "_Toc21703" 考法一 概括內(nèi)容要點  PAGEREF _Toc21703 \h 3  HYPERLINK \l "_Toc18546" 考法二 探尋事件原因  PAGEREF _Toc18546 \h 6  HYPERLINK \l "_Toc25039" 考法三 探究觀點態(tài)度  PAGEREF _Toc25039 \h 10  HYPERLINK \l "_Toc8458" 考法四 分析評價內(nèi)容  PAGEREF _Toc8458 \h 14  HYPERLINK \l "_Toc18451"   PAGEREF _Toc18451 \h 17  HYPERLINK \l "_Toc20665" 知識點一 內(nèi)容理解題誤區(qū)分析  PAGEREF _Toc20665 \h 17  HYPERLINK \l "_Toc16754" 知識點二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答題技巧  PAGEREF _Toc16754 \h 18  HYPERLINK \l "_Toc16353" 知識點三 做題思路與方法  PAGEREF _Toc16353 \h 19  HYPERLINK \l "_Toc10876"   PAGEREF _Toc10876 \h 20  【課標要求】 2022版課標中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 閱讀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gòu)建的藝術(shù)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閱讀古代詩文名篇,考查詞義理解、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斷句、文意理解、寫法探究等。 【考點解讀】 文言文的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考生須在讀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性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包括:對課文整體的把握;對語段內(nèi)容的理解、內(nèi)涵的分析;對人物思想、情感的評論、剖析等。常見出題形式有問答題、選擇題、填空題。 【命題趨勢】 文言文閱讀題的考查方式和考點是相對穩(wěn)定的。命題人通常會選擇淺易的敘事或史傳類文言文,一般不會選擇純粹論說類文本。盡管設(shè)題的方式不同,但試題一般都指向?qū)ξ谋纠斫饽芰Φ目疾椤?各地出現(xiàn)了一些有新意的試題,形式靈活、內(nèi)容有趣、指向明確,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知信息的能力,還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構(gòu)語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shè),任務驅(qū)動。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xiàn)實,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部分試題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情境,交給考生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能讓答題過程成為饒有興味的學習探究過程。 考點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 考法一 概括內(nèi)容要點 (2023·西藏)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選自《三峽》) [乙] 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 (節(jié)選自《觀第五泄①記》) 【注】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境內(nèi)。②罅(xià):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zhuǎn)折。⑥欹(qī):斜靠。 請概括[甲][乙]兩文寫景的特點。 (2023·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②,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選自葛洪《西京雜記》) 【丙】 冬夜讀書示子聿③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識:人名。③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請結(jié)合以上三則材料,說說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哪些。 考法二 探尋事件原因 (2023·青海西寧)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自云陽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樹叢生,涼樾低蔭①。沿港而西,竹籬映水,古屋參差。時疏雨乍過,新筍解籜②,薔薇盛開,人語不傳。惟聞山鳥喚晴,草蛙鳴動而已。村之側(cè)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鐘。峰之陽不散步,下視懸崖百尺,石壁繞池,壁如玦,池如鏡,如奩③初啟然。 (節(jié)選自趙垣《云陽洞北小港記》) 【注釋】①涼樾低蔭:樹蔭低垂,十分涼爽。樾,樹蔭。②解籜(tuò):脫殼。③奩(lián):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你說說【甲】文第④段為何要描寫清冷幽寂的環(huán)境? 2.【甲】文中直接描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中“池如鏡,如奩初啟然”寫出了池水 的特點。 (2023·遼寧營口)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①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賢⑥者,豈不知自安佚⑦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⑧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聞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節(jié)選自韓愈《爭臣論》②) 【注釋】④閔:同“憫”,憂慮。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謹不已的樣子。④突:煙囪。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賢:指墨翟。⑦佚:安樂,安逸。⑧陽子:即陽城,任諫官五年。⑨《爭臣論》:爭,讀zhèng,后作“諍”。爭臣,是指向君主直言進諫的大臣。韓愈寫此文對陽子進行諷喻。 1.乙文中說“自古圣人、賢士”“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甲文中哪兩句話闡述了同樣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2.甲文中范仲淹認為“古仁人”與課文中的“遷客騷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韓愈為什么認為陽子不賢? 考法三 探究觀點態(tài)度 (2023·山東淄博)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開封府,忠亮讜①直,言無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離間大臣,自結(jié)朋黨。乃落②天章閣待制③,黜知饒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論救,以朋黨坐⑥貶。尹洙⑦師魯言:“靖與仲淹交淺,臣與仲淹義兼師友,當從坐?!辟H監(jiān)郢州稅。歐陽永叔貽書,責司諫高若訥⑧不能辯其非辜。若訥大怒,繳其書,降授夷陵縣令。 (節(jié)選自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乙]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⑨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反相賊⑩害,雖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無朋。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則有朋。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注]①讜(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閣待制:官職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給皇帝的奏議。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師魯。⑧司諫高若訥:司諫,專管提意見的官職;高若訥,人名。⑨黨引:結(jié)為朋黨,互相勾結(jié)。⑩賊:傷害。 閱讀[甲][乙]兩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范仲淹貶官饒州后,余靖、尹洙、歐陽修三人分別為他做了什么事?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寫出。 ②余靖、尹洙、歐陽修三人所為可印證[乙]文中“君子有朋”這一觀點,請具體分析。 (2023·山東東營)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告曰:“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職②乎?蓋民之役,非以役③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怠⑦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⑧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⑩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有刪節(jié)) 注:①土:地方。②職:職責。③役:役使。④傭:雇傭。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得俸祿。⑦怠:懈怠。⑧假令:代理縣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ì):確實。 1.概括兩文闡發(fā)的一種共同主張并分別說明。 2.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考法四 分析評價內(nèi)容 (2023·江蘇宿遷)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竟旁?、文言文比較閱讀】 【甲】 春題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詩作于長慶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屆滿之時。 【乙】 錢塘湖石記 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下: 錢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筧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時③,可溉五十余頃。先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④田戶,據(jù)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jié)限而放之。 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jīng)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xiāng),鄉(xiāng)差所由,動經(jīng)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官河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shù)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①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其由??謥碚咭蕰谑?。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jié)) 【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閘。②筧:筧決湖。③復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xù)。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嘗求古仁人之心”。根據(jù)上面的詩文,聯(lián)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著怎樣的“古仁人之心”。 (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疏浚錢塘湖,筑堤修閘,灌溉良田千頃;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2)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2023·廣東深圳)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疚难晕膶Ρ乳喿x】 【甲】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世說新語·詠雪》) 【乙】 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①?”對曰:“好長劍?!笨鬃釉唬骸拔岱谴酥畣栆玻街^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子路曰:“學豈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鏃而礪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節(jié)選自《孔子家書》,有刪節(jié)) 【注釋】①好(hào)樂:喜好,愛好。②柔:同“揉”,通過人力加工,把曲的變直,或直的變曲。③達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戰(zhàn)甲。④栝而羽之:栝(gu?。?,箭的末端;羽,作動詞用,即用羽毛裝飾。⑤鏃而礪之:鏃(zú),箭頭;礪,磨刀石,作動詞用,即磨礪。 謝公是無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獲得很好的效果。結(jié)合甲乙文,分別談談謝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知識點一 內(nèi)容理解題誤區(qū)分析 【考向分析】 中考文言文閱讀經(jīng)??疾閮?nèi)容的理解,大部分省份考查的是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也有部分省份考查課外閱讀篇目。此類題目是容易丟分的題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時避免誤區(qū)。 【方法提煉】 做題誤區(qū)分析 1.混淆人物 近年來文言文閱讀試題的選文多為人物傳記類文段,史傳類文言選段一般都是多個人物、多個事件的綜合,而題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確定一人或幾人進行考查,命題者在設(shè)計干擾項上,就常常采取“張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為之事混雜在一起,胡亂“嫁接”給某一人,造成人物與事件不對應。 2.混淆“品性” 一些史傳類選文往往會貫穿著弘揚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義士、孝子等,以此引導考生的價值取向。傳記中作者往往會橫向羅列多個細小事件來反映主人公多方面的美德與成就,命題者卻常常就其中的某一點設(shè)題,如果答題時不仔細讀懂題干,檢索有效信息,就會造成人物品性的錯位,誤入陷阱。 3.混淆事理 命題人故意混淆題干要求和選項語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以此來檢測考生這一方面的辨析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混淆片面與全面、混淆未然與已然、混淆觀點與事實、混淆直接與間接等方面的設(shè)誤。 ①混淆片面與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公弼治事‘嚴而不殘’的一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寫的是陳公弼禁止巫師每年搜刮百姓的錢財祭鬼這一活動,突出的是其執(zhí)法之“嚴”,而題干中包含了“嚴”和“不殘”兩方面的意思,選項犯了以偏概全之誤。 ②混淆未然與已然。如“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寫薄葬和厚葬的一組是”,其中B項上句“以北山石為槨”寫的還是孝文皇帝對厚葬的一種“想法”,而不是寫薄葬??忌暨x該項,就犯了把未然當已然的錯誤。 ③混淆觀點與事實。如“下列各句全都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一組是”,其中“①主考試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寫的是作者陳述的既有事實,而不是作者的觀點。顯然,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題干要求不相符。 ④混淆直接與間接。如“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以民為本’思想的一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寫的是齊桓公讓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體現(xiàn)齊桓公“以民為本”的思想。 知識點二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答題技巧 【考向分析】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題目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知識點。中考題干都會規(guī)定信息篩選指向,這些指向往往是閱讀材料的中心,或者是人物的主要品行、行為、觀點,或者是文章的主要觀點、論據(jù),或者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態(tài)度。待選項均為文中語句,其中有些是干擾項。 【方法提煉】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答題技巧 篩選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學生會整體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事件,善于在復雜的信息區(qū)域內(nèi),明確題干中篩選信息的指向,依據(jù)情理分清主次,排除干擾,正確答題。具體來說,就是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題干要求,明確解題方向 題干信息是我們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給我們篩選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應對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篩選信息。解答時,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準確把握題干的關(guān)鍵詞,尤其是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所考查的設(shè)問方式,如是“正確”還是“不正確”,是“直接表明”還是“間接表明”等,這是解答信息篩選題的前提和關(guān)鍵。 2.結(jié)合原文信息,緊扣具體語境 解答文言文考題的前提是理解,篩選信息題也不例外。不少題目若孤立地局限于選項思考,往往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和判斷的失誤?!霸~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應是閱讀理解的原則,也是解題、答題的關(guān)鍵。因此,考場答題只有樹立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緊扣具體語境去思考的意識,才能正確理解、準確判斷詞義和句意。不少選項孤立地看,很難判斷其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但只要一結(jié)合其具體語境來思考判斷,則不難得出答案。 3.仔細比對遴選,排除方法優(yōu)先 掌握一種好的方法和技巧,對于正確篩選信息尤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排除法。一般來說,題目所給的信息選項中總會摻雜一些迷惑性很強的錯誤信息,要想篩選出正確的就必須對所給信息句進行認真比較,仔細遴選,明白每一個信息句之所以對或之所以錯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個信息句與題干要求不相符時,就可排除包含該信息句的選項,這樣就降低了選擇難度。如此去偽存真的方法可讓我們更快更準地篩選出正確的信息,得出正確的答案。 知識點三 做題思路與方法 【考向分析】 在文言文閱讀中,設(shè)置簡答題,意在引導學生注重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歸納以及對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該題型的設(shè)計可以更好地導向教學,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備考中“文”的重視,進一步破除文言文學習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而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繼承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考查。 【方法提煉】 1.解題思路 第一,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 第二,仔細審題,尋找答題區(qū)間 第三,篩選信息,組織語言作答 2.常見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賦分值作答。學會從這些分值來確定答題的層次性,要點的數(shù)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內(nèi)容概括題時,一定要分點概括文中會出現(xiàn)并列的部分,既要學會用原文也要學會從抽象中概括大意。 第三,按題意要求,組織不同句式作答。 3.組織語言的技巧 (1)摘錄法:就是選摘原文詞句來作答的一種方法。 要點:解題時應抓住與答案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文中有的關(guān)鍵句如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如果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如只出現(xiàn)關(guān)鍵詞,那還需要讀者去改寫。如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須翻譯。 (2)句意(層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內(nèi)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中心句,讀者要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感受、體會、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 要點:這類題要根據(jù)句意或?qū)右馓釤挸鲞@一層或這一句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的東西,答題才會有準確性。 (2023·山東濟南·三模)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貞觀①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②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③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必懹^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⑤。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宮之內(nèi)。⑤存意:用心操勞國事。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畫一處) 故 布 之 卿 等 以 為 朕 之 耳 目 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選文體現(xiàn)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主張。 (2023·山東德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時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功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共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蔽浜钤唬骸吧??!?——《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乃以為西河守????????????????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 B.若君不修德??????????????????靜以修身 C.顧而謂吳起曰????????????????顧野有麥場 D.魏文侯以吳起善用兵??????????擇其善者而從之 5.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 B.《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大量使用排比句,氣勢非凡,甲文體現(xiàn)了這一點。 C.“城”和“郭”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都城,大都分為大城和小城兩部分,或稱內(nèi)城與外城,內(nèi)城為郭,外城為城。 D.魏文侯的“侯”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侯爵為“超品”,即為超過一品之意。爵位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及功臣的封賜。 6.翻譯句子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7.乙文中的名將吳起是一個怎樣的人? 8.甲乙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乙文相當于論證了甲文的哪一觀點?請寫出具體語句(限一句),并結(jié)合乙文的內(nèi)容和思路進行分析。 (2023·遼寧錦州·一模)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出師表》)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②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③,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④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新序》) [注]①鄙:邊境。②喟然:嘆氣的樣子。③發(fā)政舉事:施政辦事。④侍御:侍奉君王的人。 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志慮忠純: (2)性行淑均: (3)宋昭公出亡: (4)卒得反國: 10.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曉暢軍事/曉霧將歇(《答謝中書書》) B.悉以咨之/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 C.吾知所以亡矣/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D.被服以立/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 11.翻譯句子。 (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2)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 1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 13.【甲】【乙】兩文揭示的國家衰敗的原因各是什么?(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2023·廣東東莞·一模)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俊?(劉禹錫《陋室銘》) 【乙】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陸游筑書巢》) 注釋: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 14.解釋加點的詞語。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2)妻子不覿( ) 15.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仙則名/名之者誰? B.無案牘之勞形/勞其筋骨 C.間有意欲起/其間千二百里 D.或棲于櫝/或至不得行 16.翻譯下面句子。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7.請用三條“/”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8.陋室主人劉禹錫和“書巢”主人陸游都堪稱情趣高雅的“雅士”,請分別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

相關(guān)課件

專題12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課件)-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12 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課件)-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全國通用),共4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考情分析,知識建構(gòu),題型特訓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9 詞語解釋(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09 詞語解釋(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09詞語解釋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專題09詞語解釋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6 綜合性學習(信息概括、圖文轉(zhuǎn)換、對聯(lián)標語)(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06 綜合性學習(信息概括、圖文轉(zhuǎn)換、對聯(lián)標語)(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06綜合性學習信息概括圖文轉(zhuǎn)換對聯(lián)標語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專題06綜合性學習信息概括圖文轉(zhuǎn)換對聯(lián)標語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專題02 詞語理解運用(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專題02 詞語理解運用(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專題01 字音字形(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專題01 字音字形(講練)-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課件PPT+講義(全國通用)

第02講:內(nèi)容概括(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課件+講義+練習(全國通用)

第02講:內(nèi)容概括(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課件+講義+練習(全國通用)

專題18 文言文閱讀——內(nèi)容理解(復習課件)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

專題18 文言文閱讀——內(nèi)容理解(復習課件)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