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二單元測試卷 一、填空題 1.如果a×3=b×5,則a∶b=( )。 2.用數(shù)學(xué)的眼光看成語“立竿見影”,是應(yīng)用了比例的知識。即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桿高和影長成( )比例(填“正”或“反”)。如果某一時刻一根竹竿高3米,影長2.5米,那么同一時刻,同一地點一幢樓房的影長為15米,樓房高( )米。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內(nèi)項互為倒數(shù),一個外項是,另一個外項是( )。 4.在比例尺是1∶6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4.5厘米。有一架飛機8:30從甲地飛往乙地,10:30到達,這架飛機每小時行( )千米。 5.請從12的因數(shù)中選出4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 );已知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互為倒數(shù),若一個外項為0.8,則另一個外項為( )。 6.甲、乙兩人擁有彈珠個數(shù)比是4∶1,如果甲送給乙15個彈珠后,甲、乙兩人彈珠數(shù)量比為7∶8,那么兩人共有彈珠( )個。 7.從1、2、3、4、6和12這幾個數(shù)中,選出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是 ( )∶( )( ):( )或者( )∶( )( )∶( ) 8.在一幅地圖上,用6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80千米,則這幅圖的比例尺為( )。 9.比例尺是1∶5000000的平面圖上,量得從東臺到鹽城的距離約為2.5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約為( )千米,乘坐平均時速75千米的客車從東臺到鹽城,大約需要( )分鐘。 10.把一個長為5厘米,寬為4厘米的長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長方形的長為( )厘米,寬為( )厘米,面積是( )平方厘米。 11.在1∶2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宿遷到南京的距離約是10.2厘米,宿遷到南京的實際距離約是( )千米,如果把它畫在比例尺是 的圖上,應(yīng)畫( )厘米。 12.若比例尺是1∶34000000地圖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是3cm,則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 )km。 二、判斷題 1.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 2.在一幅地圖上,用20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40000。( ) 3.某校平面圖的比例尺為米. ( ) 4.比例中,兩內(nèi)項互為倒數(shù),則兩外項之積一定是1.( ) 5.比的后項不可以為0?( ) 三、選擇題 1.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的有( )組。 (1)10∶12和25∶30 (2)2∶8和9∶27 (3)0.9∶3和 (4)和 A.1 B.2 C.3 D.4 2.甲筐橘子的與乙筐橘子的相等,那么( )筐橘子重些。 A.甲 B.乙 C.兩筐同樣重 D.無法確定 3.一幅圖紙的比例尺為10∶1,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實際面積是圖上面積的( )。 A.10倍、 B.100倍、 C.、10倍 D.、100倍 4.如果甲數(shù)的等于乙數(shù)的 (甲. 乙均不為零),那么甲數(shù):乙數(shù)等于( )。 A.6:15 B.10:9 C.15:6 D.9:10 5.走完一段路,甲用h,乙用h,甲、乙的速度比是( ). A.1∶6 B.6∶1 C.2∶3 D.3∶2 四、解方程 五、解決問題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距離是5厘米,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3小時后兩車相遇.已知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兩車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2.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8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圖上,應(yīng)畫多少厘米? 3.小明騎車從甲地到乙地,15分鐘行了900米,照這樣的速度,行完全程一共用了20分鐘,返回時每分鐘行100米,返回時用了多少分鐘?(用比例解答) 4.小明和亮亮收集的郵票張數(shù)的比是3:5。小明收集了48張郵票,亮亮收集了多少張郵票? 5.在比例尺為1:6000000的地圖上,兩得A、B兩地的距離為8厘米,一輛汽車以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幾小時可以到達?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5∶3 2.正 18 3.2 4.1350 5.1∶2=6∶12 6.45 7.1 2 3 6 2 1 6 3 8.1∶3000000 9.125 100 10.15 12 180 11.255 5.1 12.1020 二、判斷題 1.×2.×3.×4.√5.× 三、選擇題 1.B2.B3.A4.D5.C 四、解方程 0.1;;60 五、解決問題 1.甲車每小時40千米,乙車每小時60千米 2.3厘米 3.12分鐘 4.80張 5.6小時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