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焦點訪談》欄目中曾報道“鉈中毒事件”,鉈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已知鉈有兩種天然同位素 eq \\al(\s\up1(203),\s\d1( 81)) Tl和 eq \\al(\s\up1(205),\s\d1( 81))Tl。下列關于 eq \\al(\s\up1(203),\s\d1( 81)) Tl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子數(shù)與質子數(shù)之差為122
B.中子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為122
C.質量數(shù)與中子數(shù)之差為81
D.質量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為81
C [A. eq \\al(\s\up1(203),\s\d1( 81)) Tl質子數(shù)是81,中子數(shù)是203-81=122,中子數(shù)與質子數(shù)之差為122-81=41,故A錯誤;B. eq \a\vs4\al( eq \\al(\s\up1(203),\s\d1( 81)) Tl) 電子數(shù)是81,中子數(shù)是203-81=122,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之差為122-81=41,故B錯誤;C. eq \\al(\s\up1(203),\s\d1( 81)) Tl質量數(shù)是203,中子數(shù)是203-81=122,質量數(shù)與中子數(shù)之差為203-122=81,故C正確;D. eq \\al(\s\up1(203),\s\d1( 81)) Tl質量數(shù)是203,電子數(shù)是81,質量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為203-81=122,故D錯誤。]
2.俄羅斯科學家用鉿和鎢兩種核素精確測定了地球和月球的年齡,得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萬年形成,它們是根據(jù) eq \\al(\s\up1(182),\s\d1( 72)) Hf(鉿-182)和 eq \\al(\s\up1(182),\s\d1( 74)) W(鎢-182)兩種核素的含量比例得出的。下列有關鉿-182和鎢-182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周期表中處于相鄰位置
B.互為同位素
C.電子數(shù)相同
D.中子數(shù)分別為110個 和108個
D [A.二者的核電荷數(shù)分別為72、74,則在周期表中不處于相鄰位置,分別位于73的兩側,故A錯誤;B.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稱為同位素,兩種核素的質子數(shù)不同,不屬于同位素,故B錯誤;C.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兩者電子數(shù)分別為72、74,不相等,故C錯誤;D.因為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是質量數(shù),原子核內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則兩核素中子數(shù)分別為182-72=110、182-74=108,故D正確。]
3. eq \\al(\s\up1(1),\s\d1(1)) H、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3),\s\d1(1)) H、H+、H2是( )
A.氫的五種同位素
B.五種氫元素
C.氫的五種核素
D.氫元素的五種不同粒子
D [ eq \\al(\s\up1(1),\s\d1(1)) H、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3),\s\d1(1)) H三種微粒質子數(shù)相同,都為1;但中子數(shù)分別為0、1、2,它們是同一種元素的三種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H+是質子數(shù)為1,電子數(shù)為0,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微粒。H2是由兩個H原子構成的分子??傊鼈儗儆跉湓氐奈宸N不同粒子。]
4.醫(yī)學界通過用14C標記的C60發(fā)現(xiàn)的一種C60的羥酸衍生物,這種羥酸衍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通過斷裂DNA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下列有關14C的正確敘述是( )
A.與12C60的碳原子化學性質不同
B.與14N含的中子數(shù)相同
C.是12C60的同素異形體
D.與12C互為同位素
D [A項,同一種元素的化學性質是一樣的, 14C與12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學性質相同,故A錯誤;B項,14C和14N中14表示質量數(shù),而C和N的質子數(shù)分別為6和7,由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可知它們的中子數(shù)分別為8、7,故B錯誤;C項,14C是原子,12C60是分子,所以不是同素異形體,故C錯誤;D項,同位素是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的互稱, 14C與12C的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互為同位素,故D正確。]
5.重水(D2O)主要用于核反應堆中中子的減速劑和冷卻劑,在化學和生物學中,重水常用作示蹤物質來研究反應機理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D是氫的一種核素,原子核內有2個中子
B.1H eq \\al(\s\up1(18),\s\d1(2)) O與D eq \\al(\s\up1(16),\s\d1(2)) 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C.3H2O與D2O互稱同位素
D.通過化學變化可以直接實現(xiàn)普通水向重水轉化
B [氘(D)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2,質子數(shù)為1,則中子數(shù)為1,A錯誤;1H eq \\al(\s\up1(18),\s\d1(2)) 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0,D eq \\al(\s\up1(16),\s\d1(2)) 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0,B正確;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不同中子數(shù)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稱同位素,3H2O與D2O是分子,不能互稱同位素,C錯誤;化學變化不能實現(xiàn)原子核內的變化,D錯誤。]
6.由德、法、美及波蘭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合成了非常罕見的 eq \\al(\s\up1(45),\s\d1(26)) Fe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KSCN溶液鑒別 eq \\al(\s\up1(45),\s\d1(26)) FeCl3和 eq \\al(\s\up1(56),\s\d1(26)) FeCl3
B. eq \\al(\s\up1(45),\s\d1(26)) Fe與 eq \\al(\s\up1(56),\s\d1(26)) Fe的電子數(shù)相同
C. eq \\al(\s\up1(45),\s\d1(26)) Fe與 eq \\al(\s\up1(56),\s\d1(26)) Fe互為同位素
D. eq \\al(\s\up1(45),\s\d1(26)) Fe的中子數(shù)小于質子數(shù)
A [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無法用KSCN溶液鑒別 eq \\al(\s\up1(45),\s\d1(26)) FeCl3和 eq \\al(\s\up1(56),\s\d1(26)) FeCl3,A錯誤; eq \\al(\s\up1(56),\s\d1(26)) Fe和 eq \\al(\s\up1(45),\s\d1(26)) Fe的電子數(shù)均為26,B正確; eq \\al(\s\up1(56),\s\d1(26)) Fe和 eq \\al(\s\up1(45),\s\d1(26)) Fe的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所以互為同位素,C正確; eq \\al(\s\up1(45),\s\d1(26)) Fe的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45-26=19,中子數(shù)小于質子數(shù),D正確。]
7.已知R元素的某種同位素能形成化合物AmRn,其中A的化合價為+n。該化合物中一個R微粒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a,核內中子數(shù)為b,則該同位素的原子符號是( )
A. eq \\al(\s\up1(b+m+n),\s\d1(a+m)) R B. eq \\al(\s\up1(b+a-m),\s\d1(a+m)) R
C. eq \\al(\s\up1(b+a),\s\d1(a)) R D. eq \\al(\s\up1(a-m+b),\s\d1(a-m)) R
D [由題意可知,在化合物AmRn中,R的化合價為-m,其離子符號為Rm-,已知一個Rm-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a,則R元素同位素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a-m,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a-m+b,D正確。]
8.已知氫有3種核素(1H、2H、3H),氯有2種核素(35Cl、37Cl)。則HCl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能有( )
A.1種 B.5種
C.6種 D.1 000種
B [1H、2H、3H與35Cl、37Cl形成的HCl分子共有6種,計算知,其相對分子質量共有5種,分別是36、37、38、39、40。]
9.下列微粒中,其最外層與最內層的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是( )
A.S B.Mg
C.Cl D.Be
A [硫核外電子排布為2、8、6,符合最外層與最內層的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次外層電子數(shù),故A正確;Mg核外電子排布為2、8、2,不符合,故B錯誤;Cl核外電子排布為2、8、7,不符合,故C錯誤;Be核外電子排布為2、2,不符合,故D錯誤。]
10.有A、B兩種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電荷數(shù)為a,且A3-與Bn+的電子排布完全相同,則元素B的核電荷數(shù)為( )
A.a-n-3 B.a-n+3
C.a+n-3 D.a+n+3
D [A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a,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其核外電子數(shù)為a;A原子得到3個電子形成A3-,則A3-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a+3,B原子失去n個電子形成Bn+,設B的核電荷數(shù)為x,由于A3-與Bn+的電子層排布相同,則:a+3=x-n,解得:x=a+n+3,所以元素B的核電荷數(shù)為a+n+3,D項正確。]
11.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月球上氦元素主要以3He形式存在,已知一個12C原子的質量為a g,一個3He 原子的質量為b g,一個4He 原子的質量為c 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He的電子式為
B.3He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bNA,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eq \f(12b,a)
C.3He、4He為氦元素的同素異形體,同溫同壓下,密度之比為c∶b
D.3He、4He為氦元素的同位素,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質量之比為b∶c
D [A.氦為2號元素,核外有2個電子,3He的電子式為He∶,故A錯誤;B. 一個3He 原子的質量為b g,則1 ml 3He 原子的質量為bNA g,即3He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bNA;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同位素的質量數(shù)乘以該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所占原子個數(shù)的百分數(shù), eq \f(12b,a) 為3He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B錯誤;C.同溫同壓下密度之比為等于摩爾質量之比,3He 的摩爾質量為bNA g/ml,4He 的摩爾質量為cNA g/ml,同溫同壓下3He與4He密度之比為b∶c,故C錯誤;D. 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的質量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3He 的摩爾質量為bNA g/ml,4He 的摩爾質量為cNA g/ml,3He、4He為氦元素的同位素,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質量之比為b∶c,故D正確。]
12.短周期元素X和元素Y,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a,次外層電子數(shù)為b;元素Y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為(a-b),L層電子數(shù)為(a+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形成YX型化合物
B.Y原子質子數(shù)比X原子大6
C.X、Y的單質在化學反應中均易得到電子
D.X、Y的單質均易與氯氣反應
B [由元素Y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特點可得到a+b=8,8>a>b,再與元素X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結合可確定b=2,a=6,即X是氧元素,Y是硅元素,則A錯誤、B正確;硅在化學反應中更易表現(xiàn)出還原性而失電子,C錯誤;氧氣不易直接與氯氣反應,D錯誤。]
13.用A.質子數(shù),B.中子數(shù),C.核外電子數(shù),D.最外層電子數(shù),E.電子層數(shù),填寫下列各空格。
(1)原子種類由________決定。
(2)元素種類由________決定。
(3)元素有無同位素由________決定。
(4)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由________決定。
(5)元素的原子半徑由________決定。
解析: (1)原子的種類由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共同決定。
(2)元素是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此元素種類只與質子數(shù)有關。
(3)對一確定的元素其同位素的中子數(shù)不同。
(4)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對原子質量取決于原子的質量數(shù)。
(5)元素的原子半徑與電子層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有關。
答案: (1)AB (2)A (3)B (4)AB (5)AE
14.有① eq \\al(\s\up1(16),\s\d1( 8)) O、 eq \\al(\s\up1(17),\s\d1( 8)) O、 eq \\al(\s\up1(18),\s\d1( 8)) O ②H2、D2、T2 ③石墨、金剛石
④ eq \\al(\s\up1(1),\s\d1(1)) H、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3),\s\d1(1)) H四組微粒或物質,回答下列問題:
(1)互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填編號,下同)。
(2)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________。
(3)由①和④的微粒可組成________種相對分子質量不同的三原子化合物。
答案: (1)①④ (2)③ (3)7
15.根據(jù)下列敘述,寫出微粒符號。
(1)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層,核外有10個電子的原子________;
(2)原子核內沒有中子,核外沒有電子的微粒________;
(3)質量數(shù)為24,質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的離子________;
(4)由兩個原子組成的具有10個電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
(5)由兩個原子組成的具有10個電子的陰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個原子組成的具有10個電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Ne (2) eq \\al(\s\up1(1),\s\d1(1)) H+ (3)Mg2+ (4)HF
(5)OH- (6)H2O
16.按要求填空(均為短周期元素)。
(1)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號,下同)。
(2)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的元素有________。
(3)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次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3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外層電子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內層電子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電子層數(sh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
(9)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
(10)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3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H、Li、Na (2)He、Be、Mg (3)Be、Ar (4)C (5)O (6)Li、Si (7)Li、P (8)H、Be、Al (9)He、C、S (10)O
17.有A、B、C、D四種元素,A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B元素的原子其M層電子數(shù)比L層少1個電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個電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氬原子相同的電子數(shù),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四種元素的名稱分別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畫出A離子、C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解析: A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以A是Al;B元素的原子其M層電子數(shù)比L層少1個電子,所以B為Cl;C元素的原子得到2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氬原子相同的電子數(shù),所以C比氬原子少2個電子,即C為S;D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氬原子相同的電子數(shù),所以D比氬原子多1個電子,所以D為K。A離子為Al3+,其離子結構示意圖為;C原子為S原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答案: (1)鋁 氯 硫 鉀
(2) ,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教材高三化學一輪復習14 課時作業(yè)(十四),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G網(wǎng)絡讓手機“飛”起來了,下列所列各物質的用途不正確的是,化學與科技、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教材高三化學一輪復習22 課時作業(yè)(二十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可逆反應,一定條件下合成乙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