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測試范圍: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冊第1~2章。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9~12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2022秋?南京月考)關(guān)于打點計時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打點計時器是直接用來測速度的儀器
B.打點計時器使用時應(yīng)該先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電磁打點計器使用的是6V直流電源
D.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電源
【答案】D
【分析】打點計時器是用來計時的儀器;打點計時器使用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電磁打點計器使用的是8V交流電源;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電源。
【解答】解:A、打點計時器是用來計時的儀器,不能直接用來測速度,故A錯誤;
B、打點計時器使用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錯誤;
C、電磁打點計器使用的是8V交流電源,故C錯誤;
D、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電源,故D正確;
故選:D。
2.(2022秋?項城市校級月考)如圖是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運動方向相反
B.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答案】D
【分析】在速度一時間圖像中,某一點代表此時刻的瞬時速度,在時間軸上方速度沿正方向,在時間軸下方速度方向沿負方向;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解答】解:A、由題圖知,甲、乙的速度均為正,所以它們的運動方向相同,故A錯誤;
B、v﹣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甲圖像的斜率為負,乙圖像的斜率為正,則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前1s內(nèi)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錯誤;
D、根據(jù)v﹣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可得甲的加速度大小為a甲=m/s2,乙的加速度大小為a乙=m/s2=0.5m/s2,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D正確。
故選:D。
3.(2023秋?肥東縣校級月考)貴州“村超”6月9日的一場比賽中,一名球員踢出了一記“圓月彎刀”直擊球門死角,所謂“圓月彎刀”是指足球的飛行軌跡是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圓月彎刀”的踢球技法時可以把足球看作質(zhì)點
B.研究足球的飛行軌跡時可以把足球看作質(zhì)點
C.一名前排觀眾激動說:“太精彩了,目測最大球速超過120km/h”。這里的球速是指平均速度
D.該足球的飛行軌跡長度就是它的位移
【答案】B
【分析】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研究問題時可忽略,則可把物體看成質(zhì)點;某一瞬間的速度指瞬時速度,某段時間內(nèi)的速度為平均速度;運動軌跡的長度為路程,位置的變化為位移。
【解答】解:A、研究“圓月彎刀”的踢球技法時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質(zhì)點,足球的大小形狀不可忽略,故A錯誤;
B、研究足球的飛行軌跡時可以把足球看作質(zhì)點,足球的大小形狀可忽略,故B正確;
C、一名前排觀眾激動說:“太精彩了,目測最大球速超過120km/h”。這里的球速是指瞬時速度,故C錯誤;
D、該足球的飛行軌跡長度就是它的路程,為運動軌跡的長度,故D錯誤。
故選:B。
4.(2022秋?甌海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所示,三塊木塊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彈(可視為質(zhì)點)以速度v從左向右水平射入,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運動,穿過三塊木塊時速度剛好減小為零,且穿過每塊木塊所用的時間相等,則三木塊的厚度之比d1:d2:d3為( )
A.3:2:1B.4:2:1C.5:3:1D.::1
【答案】C
【分析】在解勻減速直線運動題目時,由于初速度不等于零,在用公式解題時,方程組非常難解,這時我們可以用逆過程解題,相當于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解答】解:子彈勻減速穿過三木塊,末速度為零,我們假設(shè)子彈從右向左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3:5,所以則三木塊的厚度之比d1:d2:d3=5:3:1,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5.(2022秋?欽北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是A、B兩個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則由圖象可知( )
A.兩質(zhì)點運動方向相反
B.兩質(zhì)點運動方向相同
C.當t=t1時,兩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D.當t=t1時,質(zhì)點A的加速度大于質(zhì)點B的加速度
【答案】B
【分析】在位移﹣時間圖象中,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圖象的交點表示兩質(zhì)點相遇。
【解答】解:根據(jù)x﹣t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A、B兩個質(zhì)點都向正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而且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即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6.(2023春?武陵區(qū)校級月考)近日,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fā)的國產(chǎn)可重復(fù)使用火箭取得了重大進展?;厥栈鸺欠浅>哂刑魬?zhàn)性的任務(wù),返回的火箭著陸前發(fā)動機重新點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著陸。點火后的第1s內(nèi)和第2s內(nèi)火箭位移大小依次為90m和50m,則點火后3s內(nèi)的位移是( )
A.150mB.151.25mC.152.5mD.153.75m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得出火箭的加速度,結(jié)合運動學(xué)公式得出1s時的瞬時速度,從而計算出從1s開始到停下的位移,最后加上第1s內(nèi)的位移即可。
【解答】解: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可知,火箭的加速度為:
根據(jù)題意可得,t=1s時,火箭的速度為:
則從t=1s時到火箭停下的過程中,根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可得:
總位移為;
x總=x+x1=61.25m+90m=151.25m,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7.(2022秋?湖南月考)關(guān)于以下兩個斜面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牛頓使用圖甲斜面進行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B.伽利略使用圖甲斜面進行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C.牛頓使用圖乙斜面進行實驗,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伽利略使用圖乙斜面進行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答案】B
【分析】伽利略利用圖甲斜面進行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利用圖乙實驗得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解答】解:AB.分析圖甲可知,伽利略設(shè)想物體下落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因為當時無法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所以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xué)推導(dǎo)證明:如果速度與時間成正比,那么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由于當時用滴水法計算,無法記錄自由落體的較短時間,伽利略設(shè)計了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來“沖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要比它豎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時間長的多,所以容易測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實驗,并通過抽象思維在實驗結(jié)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到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故B正確,A錯誤;
CD.分析圖乙可知,伽利略用抽象思維、數(shù)學(xué)推導(dǎo)和科學(xué)實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得到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CD錯誤。
故選:B。
8.(2022秋?洋縣校級月考)汽車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那么開始剎車后2s內(nèi)與開始剎車后6s內(nèi)汽車通過的位移之比為( )
A.1:1B.1:2C.3:4D.4:3
【答案】C
【分析】先求出汽車剎車到停止的時間,因為汽車速度為零后不再運動,然后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求出剎車后的位移。
【解答】解:汽車從剎車到靜止用時:,
故剎車后2s為:s1=v0t﹣at2=20×2 m﹣×5×22m=30m
剎車后6s內(nèi)汽車的位移:s2=v0t剎﹣at剎2=20×4 m﹣×5×42m=40m,
故:s1:s2=3:4,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9.(2022春?南豐縣校級月考)(多選)2021年9月21日,第十四屆全運會田徑項目男子百米決賽在西安奧體中心舉行,廣東隊選手蘇炳添以9秒95的成績奪得冠軍。蘇炳添的運動可分為加速運動和勻速運動兩個過程,假設(shè)蘇炳添做直線運動,從起跑加速運動7s后,速度達到11.2m/s,之后保持這個速度跑完全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蘇炳添在百米決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1.2m/s
B.蘇炳添在百米決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05m/s
C.蘇炳添在前7s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1.1m/s2
D.蘇炳添在前7s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1.6m/s2
【答案】BD
【分析】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加速度為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解:AB、蘇炳添在百米決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故A錯誤,B正確;
CD、蘇炳添在前7s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故C錯誤,D正確;
故選:BD。
10.(2022秋?秦州區(qū)校級月考)(多選)一質(zhì)點以初速度v0沿x軸正方向運動,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軸正方向,在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漸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漸減小到零的過程中,該質(zhì)點( )
A.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C.位移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D.位移一直在增大,到加速度等于零之后仍繼續(xù)增大
【答案】BD
【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斷物體速度增加還是減小是看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關(guān)系。判讀位移大小的變化是看初位置與某位置的距離。
【解答】解:A、由題意知: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漸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漸減小到0的過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漸增大。故A錯誤。
B、根據(jù)A選項分析,故B正確。
C、由于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所以位移逐漸增大。故C錯誤。
D、由于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所以位移逐漸增大,加速度等于零時做勻速運動,位移仍然增大,故D正確。
故選:BD。
11.(2023春?荔灣區(qū)校級月考)(多選)一小球從離地面15m高的地方,以10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g=10m/s2。則小球從拋出至落到地面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升的時間為1s
B.運動的總時間為3s
C.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25m
D.落地時的速度速度大小為20m/s
【答案】ABD
【分析】小球做豎直上拋運動,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求解上升時間;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求解運動的總時間;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到達最高點過程上升的位移,與小球初始時離地面的高度之和即為小球離地面的最大高度;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求解落地時的速度。
【解答】解:A、小球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得,上升的時間為t==s=1s
故A正確;
B、設(shè)小球拋出后設(shè)經(jīng)t'落回地面,規(guī)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有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3s
故B正確;
C.拋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v0t=×10×1m=5m
小球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H=h+h'=15m+5m=20m
故C錯誤;
D.小球落地時的速度為v'=v0﹣gt'=10m/s﹣10×3m/s=﹣20m/s
即落地時速度的大小為20m/s,故D正確。
故選:ABD。
12.(2022秋?紅塔區(qū)校級月考)(多選)學(xué)習了打點計時器以后,課余時間兩位同學(xué)用筆模擬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一位同學(xué)拉動紙帶,另一位同學(xué)在相對桌面固定位置每隔1s在紙帶上打下一個點,分析紙帶上的點跡分布判斷紙帶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點始終均勻分布時,紙帶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減小,紙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在增大
C.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增大,紙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在減小
D.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減小,紙帶一定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答案】ABC
【分析】根據(jù)加速度和速度關(guān)系、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判斷。
【解答】解:A.點始終均勻分布時,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同,紙帶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
B.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減小,紙帶做減速運動,拉力小于阻力時,紙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在增大,故B正確;
C.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增大,紙帶做加速運動,拉力大于阻力,紙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在減小,故C正確;
D.按照打點的先后順序點的間距逐漸減小,相鄰間距差不一定相等,紙帶不一定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ABC。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13.(2022秋?濟南月考)小梅乘汽車去姥姥家度假,汽車行駛在平直公路上,小梅透過車窗看去感覺電線桿周圍的景物好像在繞電線桿轉(zhuǎn)動似的,如圖所示。這是因為,以電線桿為參照物,遠處的村莊在向汽車前進的 相同 (選填“相同”或“相反”)方向運動,近處的小樹在向汽車前進的 相反 (選填“相同”或“相反”)方向運動。
【答案】①相同 ②相反
【分析】判定物體的運動如何關(guān)鍵是選取參考系,參考系選取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
【解答】解:由題圖可知,車、電線桿和村莊在一條直線上,車離村莊最遠,以電線桿為參照物,當車運動時,村莊相對電線桿向后運動的慢些,所以遠處的村莊在向汽車前進的相同方向運動;小樹相對電線桿運動的快些,所以向汽車前進的相反方向運動;
故答案為:相同,相反
14.(2023春?和平區(qū)校級月考)某次實驗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實驗完成后選出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標出部分計數(shù)點如圖甲所示(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下的點,圖中未畫出)。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已知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物體的加速度a= 0.64 m/s2(要求充分利用測量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0.64。
【分析】求出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根據(jù)“逐差法”可得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由于頻率為50Hz,則每打兩個點間的時間周期為0.02s,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下的點未畫出,則紙帶上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s=0.1s
根據(jù)“逐差法”可得加速度大小為:
a==×10?2m/s2=0.64m/s2。
故答案為:0.64。
三.實驗題(共1小題,共10分)
15.(2022秋?高臺縣校級月考)小華同學(xué)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某處,在細線拉力的作用下小車拖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在水平木板上運動,如圖甲所示,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的一段,如圖乙所示。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確定出八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并用刻度尺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0計數(shù)點的距離,圖中所標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cm。
(1)小華利用家庭電源來做實驗,因此應(yīng)該選擇 電火花 計時器,工作電壓為 220V 。
(2)根據(jù)紙帶提供的信息,小華同學(xué)已經(jīng)計算出了打下1、2、3、4、5這五個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請你幫助他計算出打下計數(shù)點6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0.570 (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以速度大小v為縱坐標、時間t為橫坐標在坐標紙上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jù)上表中的v、t數(shù)據(jù),在圖丙坐標系中描點并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像 。
(4)根據(jù)v﹣t圖像可知,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0.42 m/s2(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計時起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0.320 m/s(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5)如果當時電路中的交流電壓為210V,而做實驗的同學(xué)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 不變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電火花,220V;(2)0.570;(3);(4)0.42,0.320;(5)不變。
【分析】(1)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源是220V的交流電源。
(2)根據(jù)很短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其內(nèi)某時刻的瞬時速度求解6點的速度大??;
(3)根據(jù)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
(4)速度—時間圖象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打0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度,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此求解。
(5)電壓大小改變,但頻率不變。
【解答】解:(1)由于是直接插入家用交變電源的,所以選擇電火花計時器,工作電壓為220V。
(2)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表示瞬時速度則有
(3)在坐標系中描點,并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
(4)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
a==m/s2=0.42m/s2
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0.320m/s(0.310m/s~0.320m/s)
(5)電網(wǎng)電壓變化,并不改變打點的周期,故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不變。
故答案為:(1)電火花,220V;(2)0.570;(3);(4)0.42,0.320;(5)不變。
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
16.(2022秋?朝陽區(qū)校級月考)一質(zhì)點沿直線做單向運動,若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2,求:
(1)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其他條件不變,若物體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1,則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又是多少?
【答案】(1)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2)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分析】平均速度為總位移與總時間的比值,根據(jù)兩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可求得總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根據(jù)前后兩段位移及平均速度可求得兩段時間;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設(shè)運動時間為t,前一半時間的位移
后一半時間的位移
則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
(2)設(shè)運動的位移為x,物體前一半位移的時間
后一半位移的時間
則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1)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2)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17.(2022秋?興國縣校級月考)如圖所示,一質(zhì)點沿半徑為r=100m的圓周自A點出發(fā),順時針運動2s,運動圓周到達B點,π取3.14,求:
(1)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和路程;(位移用根號表示)
(2)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用根號表示)
【答案】(1)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為,路程為157m;
(2)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平均速率為78.5m/s。
【分析】(1)根據(jù)勾股定理計算位移大小,根據(jù)走過的軌跡計算路程,
(2)根據(jù)位移時間計算平均速度,根據(jù)路程和時間計算平均速率。
【解答】解:(1)A、B與圓心連線夾角為直角,根據(jù)勾股定理有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為:
質(zhì)點的路程為圓周的長度:
(2)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為:==
質(zhì)點的平均速率為:
答:(1)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為,路程為157m;
(2)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平均速率為78.5m/s。
18.(2022秋?花山區(qū)月考)在某款汽車的碰撞測試中,汽車從距墻面s=100m處啟動并開始計時做直線運動,汽車在第1s末、第2s末速度分別為5m/s、10m/s,當汽車的速度達到20m/s后保持不變直至撞上墻面,汽車與墻面的碰撞時間為0.002s,碰撞后汽車速度為零。已知汽車加速過程中的加速度不變。求:
(1)汽車從啟動至撞到墻面過程中平均速度大?。?br>(2)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與在第2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答案】(1)汽車從啟動至撞到墻面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為m/s;
(2)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與在第2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2000:1。
【分析】(1)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求汽車加速過程中的加速度,由速度—時間公式求出加速過程的時間,由位移—時間公式求勻速過程的時間,從而求得汽車從啟動至撞到墻面過程中平均速度大?。?br>(2)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求汽車在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再求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與在第2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解答】解:(1)設(shè)汽車加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a1。
已知汽車在第1s末、第2s末速度分別為5m/s、10m/s,則第2s內(nèi)速度變化量為Δv=v2﹣v1=10m/s﹣5m/s=5m/s
則a1==m/s2=5m/s2
汽車的最大速度為vm=20m/s,則汽車勻加速過程的時間t1==s=4s
汽車勻加速過程的位移為x1==×4m=40m
汽車勻速過程的時間為t2==s=3s
故汽車從啟動至撞到墻面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為 ==m/s=m/s
(2)汽車在碰撞過程中,取碰撞前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汽車在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為
a2==m/s2=﹣1×104m/s2
故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與在第2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a2|:a1=(1×104):5=2000:1
答:(1)汽車從啟動至撞到墻面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為m/s;
(2)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與在第2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2000:1。
計數(shù)點
1
2
3
4
5
6
t/s
0.1
0.2
0.3
0.4
0.5
0.6
v/(m?s﹣1)
0.358
0.400
0.440
0.485
0.530
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3-2024-2025學(xué)年高中物理同步高頻考點專題訓(xùn)練(人教版必修第一冊),文件包含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3原卷版docx、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3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2-2024-2025學(xué)年高中物理同步高頻考點專題訓(xùn)練(人教版必修第一冊),文件包含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2原卷版docx、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2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5 共點力的平衡優(yōu)秀課堂檢測,文件包含35共點力的平衡考點解讀原卷版docx、35共點力的平衡考點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