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一篇《錦瑟》解人難”。《錦瑟》這首詩歷來有多樣的解釋??梢赃@樣解讀:錦瑟本有五十弦卻說“無端”,流露了詩人心底的嗔怨。這一嗔怨,關聯(lián)著他對青春年華的懷想?;仡櫰缴?,有多少情、多少事,早已迷離惝恍,宛如“莊周夢蝶”的故事一樣,真實與夢境無法分辨,唯有曾經的感受,既如月光中帶淚的珍珠,帶著傷感,又如藍田美玉的溫潤,引人懷戀。但究竟如何,卻又難以說清。誦讀這首詩,當仔細體會詩人如何傳達往事如煙的獨特感受。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及其文學成就。
2.了解詩歌中的典故,鑒賞比興和用典的手法。
3.體會本詩哀婉的基調,分析概括詩歌的主旨。
4.背誦全詩。
重難點
結合詩的多個典故,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及詩歌主旨。
課堂環(huán)節(jié)
情景導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
②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③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稛o題》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稛o題》
⑤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稛o題》
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跺\瑟》
⑦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端揆樖贤ぜ膽汛抻捍扌枴?br>你能通過所學所知義山詩句說說你對李商隱詩歌的整體感受嗎?——婉轉纏綿、情調傷感、美麗朦朧、隱晦難解
環(huán)節(jié)一:知人論世
1.黨爭犧牲品李商隱
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河南沁陽人。
出身小官僚世家,祖父、父親皆早亡,幼年身體羸弱,性格內向敏感。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受牛僧儒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牛黨門生),后來又被李德裕黨王茂元招為女婿(李黨女婿)。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牛李黨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xù)時間將近40年,最終以牛黨獲勝結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李商隱無意卷入朋黨之爭的漩渦,卻受到兩派的打壓、排擠,終身沉寂下僚,抑郁不得志。
2.相關背景
作此詩時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詩的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本詩雖題為“錦瑟”,但并非“詠物詩”,只是以開頭二字為題。李商隱的詩語言清麗,感情哀怨,境界朦朧,解讀極為不易。古來解此詩者有幾十家,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3.解題
①錦瑟:有花紋的瑟?!妒辣尽?“瑟,庖犧(伏羲)作,五十弦?!薄稘h書.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弦( ) 惘然( )
2.明晰典故
①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鞓罚迫蛔缘?,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杜鵑,啼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詩人借此以冤禽托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③珠月交輝
民間傳說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靜之時,蚌就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之光華,才顯得分外晶瑩。
④鮫人泣淚
《博物志》里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
⑤暖玉生煙
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任務活動 品詩中之韻,感音樂之美
任務說明: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無韻不為詩。古人云:“聲音相合謂之韻”用白話說 韻就是一個字的收聲,大致就是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中韻母的發(fā)音。韻母相近的字 叫“同韻”,詩人在句末使用同韻的字就是押韻。押韻的目的是為了給詩歌造成 一種悠揚和諧,循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欣賞詩歌的音韻美,還要很好地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體會詩歌的頓挫抑揚之味。
任務1:聆聽詩朗誦,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任務2:自由誦讀。
環(huán)節(jié)三:深度探究
任務活動一 分析特色,學以致用
任務說明:寫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體現出來的顯著的寫作技巧、寫作特點和效果。寫作特色因人而異,寫作特色運用得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力,使得文章引人入勝。寫作特色內涵豐富,例如結構、修辭、語言、敘事特點、表達方式等等。準確分析并概括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閱讀者的感悟力,也為表達提供了方法借鑒。
思考1:首句“錦瑟無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其中“無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思考2:首聯(lián)的“華年”有何含義?它與詩的主題是何關系?
思考3:作者強調“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思考4:典麗精工是李商隱詩歌的特點之一,本詩中間兩聯(lián)用了哪些典故?這些典故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思考5:概括本詩的藝術特色
任務活動二 錘煉語言,曲徑探幽
任務說明:一千多年來的中國詩壇盡管新舊更替,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卻是不同時代的詩人都企盼達到的藝術高峰?!罢Z不驚人死不休”的主要內涵即是“煉字與煉意”?!耙靼惨粋€字,捻斷數莖須”“詩賦以一字見工拙”,品鑒詩詞的語言,是鑒賞詩歌之美,品鑒詩人之情的重要方法。
思考1:理解詩歌頷聯(lián)的含義,并說明句中“迷”、“托”二詞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心態(tài)。
思考2:最后一聯(lián)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思考3:全詩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請任選一聯(lián),說說你對其情景的理解,并簡要分析。
思考4:嘗試分析本詩的中心思想
任務活動三 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任務說明:同樣一個題材,不同作者會選擇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現,不用的語言加以呈現;同一體裁,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達。文學的“和而不同”的美學觀念,從未過時。將相關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可以拓寬品讀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主題的認識,鑒賞不同的藝術手法。
對比閱讀第一組: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①(其二)
李商隱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②,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注】①回中:古地名。此詩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這年因有人作祟,詩人應博學宏詞科不第,離開京都。②前溪:南朝教習音樂的地方。此句用人的舞態(tài)描摹花之飄零。
思考:與詩人的《錦瑟》相比,本詩意象“錦瑟”的作用和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兩首詩歌的內容分別加以簡析。
對比閱讀第二組:
賊平后送人北歸
司空曙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
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思考:本詩尾聯(lián)和李商隱《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聯(lián)在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環(huán)節(jié)四:思考延伸
賈長沙痛哭
郭沫若
賈誼自從受了一些老頭子的嫉妒,在漢文帝面前中傷了他,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之后,總是愛哭。
在漢文帝的前元八年,賈誼謫貶長沙的第五年上的夏天,天上出了彗星。那時候正隨著長沙王入朝,進了京城咸陽,文帝便忽然想起了他,要特別召見他,叩問他關于彗星的意見。
賈生給文帝講彗星的內容,文帝真是高興得什么似的,他得到安心之后,便于彗星之外探問了好些天文上的事情,一談便到了夜半。
興奮著的賈誼早是忘記了自己的病體的,他只覺得自己的精神不知怎地分外地振作。文帝聽得也真是專心,在賈誼說話的時候,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動了好幾次,幾乎和賈誼接起了膝來。
……
賈誼經過一次召見之后,他的意見果然遭了采納,他的位置也得到超遷:他由長沙王的太傅調為了梁王的太傅。賈生對于梁王的教育上是有所準備的。梁王本是喜歡讀書的青年,但他卻不讓他專門讀書,要教他習騎馬射箭。他自己也不惜鞭策著自己的病軀陪著梁王練習這些武藝。這用意不消說是很明白的,他所期待于梁王的,是要他成為一個有文事又有武備的全才,以抵御中國的外患,預防中國的內亂。然而誰能料到賈誼這樣的善人,終竟只能成為一幕悲劇的主角呢?
他在梁國住了將近四年,在前元十一年的六月又陪著梁王入朝。他們是一路騎著馬進京的,臨到咸陽城下,剛好入冠的梁王有意矜示自己的英武便縱馬飛跑起來。但不幸在咸陽橋上馬失前蹄,梁王便墜了馬,把腦袋跌破了,死了。
賈誼看到梁王的死,由于突然的沖擊和過分的失望,頓時在馬上便吐了幾口血。
賈誼的病已經沒有再起的希望了,自然被罷免了,回到了他的洛陽的老家。以后便一直沒有起過床來。
他在病床上荏苒了有一年的光景,每天所縈懷著的都是些悲哀的往事。
有一天行將破曉的時候,他一個人睜著眼睛仰臥著。顏面骨上只蒙著一層羊脂玉一樣的皮膚。他突然看見虛空中有一位很憔悴很瘦削的人,年紀怕有六十歲的光景,頸上帶著一串秋蘭穿成的花圈,上衣是荷葉集成的,下面的裙子是白色的荷花瓣子集成的。那人很親藹地埋下頭來看著他,他聽見他在向他打招呼,是他聽慣了的長沙附近人的聲音。
“賈先生,你認得我么?”
賈誼的深陷著的兩眼中閃出了一絲有潤意的微笑。
“呵,你不就是屈原先生嗎?”他叫了出來,聲音是嘶的?!半y得你老人家遠來?!矣幸欢亲拥脑捳雽δ憷先思艺f。……我看,我是敗北了。……我活了三十二年,……自從有了知覺以來,我自己問得過良心,……我從不曾做過一件對不起人的事。……我并不曾傾軋過人,并不曾想把別人擠掉讓我自己稱霸?!医塘簯淹躜T馬射箭,是念到天下的局面十分阽危,……內患隨時有爆發(fā)的可能,外患沒有一天的止息,……我希望梁王成為真正的國家的柱石?!欢l料得梁王……竟因此而夭折呢?……我自己努力了一輩子,……盡心竭力想做一個‘人’……然而,我到底因為什么得罪了他們,他們是這樣執(zhí)拗地殘刻呢?……內憂和外患……一天一天地加緊了,而他們不管,……他們卻只曉得來攻擊我……他們到底是怎樣的心肝呢?……屈原先生,我實在是不明白,我要請你告訴我?!?br>賈誼氣喘吁吁地唱著獨白,就像真的在說夢話一樣,但屈原的影子仍然在他的眼里,而且又在向他說話。
“賈先生,你太興奮了,”長沙口音在對他說?!澳闶呛苈斆鞯娜?,你所問的一切,我相信你自己都是已經明白了的。你怪那些老人們?yōu)樯跻煽棠悖@理由不是很明白的嗎?因為你比他們強,故而他們怕你,你太倔強了,所以便成為眾矢之的。他們攻擊你,忌刻你,事實上是看起了你,怕你。你何必要同他們計較,把他們的毒箭自己拿來插在心上呢?他們是希望你的肉體和精神趕快停止作用的,你的正當的防御,應該是保重你的身體,堅強你的精神,把他們的攻擊看成一群蚊虻過耳。天下贊成你的人很多,忌刻你的人究竟少數,你應該為贊成你的多數的人保重,你應該把他們領導起來作安內攘外的工作。你的精神和主張已經為多數明白的人所景仰,你千切不要自己承認敗北啦。你是勝利了的?!?br>這一番話,其實是賈誼自己心里的話,他是起著了幻覺的現象,把自己腦中的屈原客觀化了。
“是的,先生,”賈誼伸出了手來,白珊瑚一樣的手和空中的幻影作把握的形勢。他又叫著:“你的死決不是敗北。我也不承認自己的敗北了。先生,你雖然死了,但你永遠是我們中國人的力量,是我們中國人的安慰,我們中國人的正義感是由先生的一死替我們維系著的。先生死了已經百年,但先生沒有死,我相信就再隔千年萬年,先生也永遠不會死。我們在先生的精誠之下團結了起來,先生,你把死來戰(zhàn)勝了一切了。我要跟著你來,先生,我要跟著你來?!?br>賈誼愈見用力握著拳頭,像要從床上起來的樣子,但他的身子突然像一段洋燭一樣向枕上反倒下去了。
床頭的矮桌上一盞如豆的燈光,為倒下去的風勢所撲滅。室中黑暗,什么也看不見了。只是東壁的窗縫里漏進了一些破曉的光線。
1936年5月3日
(節(jié)選自《中國現代歷史小說大系》有刪改)
思考: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詩歌《賈生》中寫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與這首詩相比,本文在情感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課后作業(yè)
課后反思
完成同步資源的《課后鞏固》
答案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弦(xián) 惘然(wǎng)
環(huán)節(jié)三:深度探究
任務活動一 分析特色,學以致用
思考1:明確 這里運用了比興手法,“無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說是喻已逝的年華,慨嘆自己年已半百,憶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
思考2:明確 華年,正如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本詩的主題是追憶華年所感,因此可以理解為是主題的由頭,或是主題的發(fā)軔。
思考3: 明確 “弦”“柱”與“華年”相聯(lián)系,又與上文的“五十”相呼應,表明心中情感的強烈濃重。錦瑟弦多而音繁,則華年事多而情濃。強調“一弦一柱”,則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憶,每一件事都會引起強烈的感觸。
思考4:明確 中間兩聯(lián)共用了四個典故。
一是莊周夢蝶的典故,意為曾經有過夢想,曾經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二是望帝魂化杜鵑的典故,意為曾經害過相思,有過殷切的思念;
三是鮫人泣珠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相思都破滅后所得只是滿眼的淚水;
四是藍田玉煙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思情破滅后的迷惘。
四個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悵惘、悲傷的內心情感。詩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詩人為什么而落淚,為什么而迷惘,都難以知曉,詩歌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境。這恰恰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異彩紛呈的想象空間。
思考5:明確 ①抒情含蓄。中間兩聯(lián)追懷往昔,并沒有指實年月日期和涉及具體的人事內容,而是化用了四個典故,營造出“莊生夢蝶”、“杜鵑傷春”、“明珠落淚”、“良玉生煙”四個靜謐、清麗、迷離而含帶凄傷的畫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際,寓托自己的心境,從而讓讀者去揣測、體認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緒,去尋味、把握隱伏其下的情感內涵。情感內容雖隱約不明,感傷情調卻明顯無疑。
②意境朦朧。此詩營造的四個畫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清麗、靜謐,而又如夢似幻,似霧中看花,水中望月?!扒f生”句本就是描繪夢境,“望帝”句則是一個近似神話的虛幻傳說,頸聯(lián)兩句雖有日月映照,但同時有煙霧彌漫、水汽蒸騰。畫面的虛幻迷離,抒情的含蓄婉約,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舉并用,使詩呈現出一種隱約朦朧、云裹霧障的意境。
任務活動二 錘煉語言,曲徑探幽
思考1:明確 頷聯(lián)含義:(我)對美好的情景卻又是飄渺的夢境感到迷惑,只能將傷感思念之情托付給杜鵑。(或:我曾經像莊周夢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終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的傷心托付給杜鵑。)“迷”、“托”二詞刻畫出詩人無端陷入困境,又無力自拔尋求寄托的真實心態(tài)。
思考2:明確 尾聯(lián)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互呼應。“此情可待成追憶”,是說上面說的那種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現在再來回想,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后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是說“當時”的感受,可聯(lián)系上文看,這種惘然之情現在更甚。
思考3:明確 示例:第一聯(lián),思憶青春年華,一種惋惜、傷感和無可名狀的情緒涌上心頭。
第二聯(lián),表現出對過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懷戀,以及惆悵、迷惘之情。
第三聯(lián),寫才美不外現,或美好事物不能長在,寄寓了悲傷嗟悼之情。
第四聯(lián),從“追夢”中醒來,知道夢已遠去,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懷。
思考4:明確 觀點一:自傷身世。錦瑟呀,你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錦瑟繁弦的一音一節(jié),都讓我回憶起已逝的美好年華。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我曾像莊周夢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終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冤憤,托付給送春歸去帶著凄音的杜鵑。我身世悲涼,像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我理想破滅,如藍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為氣煙。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知無窮的悵恨?早在當時我已感到不勝惆悵。
觀點二: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任務活動三 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對比閱讀第一組:
明確 作用:《錦瑟》中,錦瑟是核心意象,人以此來寄托情懷;此詩中的錦瑟并非核心意象,詩人只是把雨打牡丹之聲喻為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來渲染風雨摧殘嬌花的氣氛。
情感:《錦瑟》中,錦瑟蘊含著詩人對美好年華逝去的傷感之情;此詩中,錦瑟蘊含著詩人對牡丹的憐惜,對自己仕途不順的哀嘆。
對比閱讀第二組:
明確 ①本詩尾聯(lián)以景襯情。以處處“寒禽”“衰草”營造凄冷氛圍,襯托內心的愁苦;《錦瑟》尾聯(lián)直抒胸臆,直接抒發(fā)了追憶往事的無限悵惘之情。②本詩以想象作結,設想別后情形,意味深長;《錦瑟》以設問作結,自問自答,感慨不已。
環(huán)節(jié)四:思考延伸
明確 (1)詩歌表達的是對文帝的諷刺,李商隱借此來抒發(fā)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滿;本文表達作者對賈生的懷念以及無用武之地的惋惜之情。(2)李商隱處于唐朝末期,社會動蕩不安(皇帝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不任賢才);本文寫于1936年,中華民族處于救亡圖存的階段,作家借賈誼表達自己的苦悶、迷惘。
時世
晚唐
家世
沒落少孤
身世
小官,漂泊各地
性格
易于感傷、內向型的性格和心態(tài)
文風
情調幽美,善于把心靈世界的朦朧圖像,以比興、象征、用典、暗示等隱約曲折的方式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表現出朦朧多義的特點
收獲
不足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導學案,共12頁。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燕歌行并序導學案,共17頁。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3.2* 致大海導學案及答案,共1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