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雜詩龔自珍(其五) 讀詩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走近詩人 龔自珍 (1792—1841年),字璱(sè)人,號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他所作的詩文,提倡“更法”“改圖”,批評清王朝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代表作有《病梅館記》《己亥雜詩》等。有《定盦文集》等,今輯為《龔自珍全集》。解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無限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指詩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離京城。東方故里譯文:滿懷離愁正對著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解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譯文: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一樁辛酸事詩歌前兩句敘事,寫了一件什么事?詩人辭官離京。了解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己亥年,時年48歲的作者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寫成了七絕315首,題為《己亥雜詩》,內(nèi)容或直抒胸臆,或回憶往事,或敘述見聞,或贈答友朋等。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是作者剛剛離開京城時寫的。幾處凄涼景 圈出詩歌中出現(xiàn)的景物,說說這些景物有何特點。寫夕陽不用“紅日”而用“白日”,慘淡至極。花朵離開枝頭,生命走向盡頭,飄落時更顯孤苦無依。何故生愁緒愁離離京之愁、離職之愁。無法救國濟世之愁。浩蕩雖“愁”,卻仍充滿著豪氣、傲氣。詩人的哪個動作同樣體現(xiàn)了這份豪氣?何故生愁緒吟鞭東指豪氣——辭官東去,希望無垠。(廣闊)天涯浩蕩離愁白日慘淡呼應(yīng)對比不改報國心 詩人以“落紅”自比,那么“落紅”與詩人的經(jīng)歷有何相似之處?落花脫離賴以生存的枝頭,詩人脫離借以濟世的職位。不改報國心 詩人借“落紅”的歸處表明了怎樣的心志? 詩人以“落紅”“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歸處與使命表明自己雖然已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態(tài)度。離愁釋然主旨歸納 《己亥雜詩》(其五) 抒發(fā)了作者辭官離京時復(fù)雜的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感謝觀看再 會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