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年級下
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比較,認識空氣中氧氣對生物體生命活動的意義。
2.了解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氣體交換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的比較,學會證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是有一定限度的認識,養(yǎng)成關愛健康的觀念。
重點
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運動。
難點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活動:憋氣大比拼
吸上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看能堅持多久?
人為什么不能長時間憋氣?
學生活動
呼吸是生命的標志。人只要活著,就會一刻不停地進行呼吸。憋氣導致缺氧,會造成暈厥甚至是生命危險。
引起興趣
講授新課
板書:人體呼吸系統(tǒng)
1、什么是呼吸
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
思考與討論:人體中哪些器官參與了呼吸過程?
圖片展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思考與討論:人體是怎樣完成將空氣吸入,然后又將氣體呼出的這一過程呢?
外界與肺(泡)的氣體交換
呼吸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活動:將左手按在 胸前,盡力吸氣和呼氣,感覺胸骨和肋骨移動的情況。從中你認為胸腔體積怎樣變?胸腔內氣壓怎樣變?
總結:呼吸運動實現(xiàn)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氣體交換原理是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
讀讀記記:順口溜。肌縮胸擴氧氣來,
肌張胸縮廢氣去。
思考與討論:為什么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讀圖: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一樣嗎?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
如何完成交換?
板書:(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1、肺泡的結構特點
①肺泡數(shù)目多
②肺泡壁很薄,一層上皮細胞。
③肺泡外面布滿毛細血管。
④彈性纖維使肺具有良好的彈性。
2、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交換
氣體交換原理是擴散作用(高濃度向低濃度)
學生回答: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閱讀關于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的結構和功能。
學生完成這個活動發(fā)現(xiàn):
吸氣時胸廓擴大,胸腔內氣壓減小,空氣進入肺。
呼氣時胸廓縮小,胸腔內氣壓增大,空氣離開肺。
閱讀P101:完成下列表格
完成表格后得出:呼吸是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來完成的。
胎兒的身體在母體內處于卷縮狀態(tài),胸腔很小,肺內沒有空氣。嬰兒剛出生時,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胸廓突然擴大,肺也隨著擴張。這時候,嬰兒第一次吸入空氣。吸氣之后,與吸氣有關的肌肉舒張,胸廓就縮小,肺隨著回縮,迫使肺內的部分氣體排出體外。當氣體由肺排出,經(jīng)過喉部,沖擊喉腔中的聲帶時,引起聲帶的振動而發(fā)出聲音-------嬰兒的第一次‘啼哭’。這就是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的原因。
有明顯的差異
在肺泡中進行了氣體交換。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構建知識,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自主小結,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圖
回顧
板書
一、人體呼吸系統(tǒng)
1、什么是呼吸
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
2、呼吸系統(tǒng)組成
3、呼吸器官的結構功能
二、人體的氣體交換
(一)外界與肺(泡)的氣體交換
(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三)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節(jié)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質量守恒定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光合作用第1課時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自主學習,教師點撥,跟進訓練,合作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科學八年級下冊第5節(jié)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優(yōu)秀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