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丙三個輕質泡沫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時的場景如圖所示,已知丙球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球均帶正電 B.甲、乙兩球均帶負電
C.甲球帶正電、乙球一定帶負電 D.甲球帶負電、乙球可能不帶電
2.甲、乙兩個輕質小球相互排斥.把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時,甲球與玻璃棒相互吸引,則乙球( )
A.一定帶正電 B.可能帶負電,可能不帶電
C.一定帶負電 D.可能帶正電,可能不帶電
3.將一根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一顆以絕緣細線懸掛的不帶電金屬球,但玻璃棒與金屬球不互相接觸。關于金屬球兩側所帶電性與受力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下列何者最合理( )

A B C D
4.在干燥的天氣里,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現越梳頭發(fā)越蓬松,同時梳子還能吸引碎紙屑。前者是因為頭發(fā)帶 (選填“同”或“異”)種電荷而相互 ;后者是因為帶電體有 的性質。
5.如圖所示為小朋友從滑梯滑下后,出現了“怒發(fā)沖冠”的情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小朋友從滑梯滑下時發(fā)生了 現象,使頭發(fā)帶上了 (填“同種”或“異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知識點2 原子及其結構
6.對于粒子和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下列相關結論正確的是( )
A. 質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C. 宇宙是有邊界無層次的天體
D. 光年是時間單位
7.原子核中帶正電的粒子是( )
A.原子B.質子C.中子D.電子
8.下面的現象與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A.一個帶正電的物體吸引輕小物體,則輕小物體一定帶負電
B.摩擦起電創(chuàng)造出正、負電荷
C.固體很難壓縮,說明固體分子沒有間隙
D.腌制鴨蛋,鹽分子能進入蛋中,說明鹽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9.如圖所示,一根支在支架上的塑料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吸管被吸引,說明吸管在與餐巾紙摩擦的過程中( )
支架
塑料吸管
A.失去電子帶正電B.失去電子帶負電
C.得到電子帶正電D.得到電子帶負電
知識點3 導體和絕緣體
10.下列物體中,屬于導體的是( )
A. 橡皮B. 大地
C. 塑料袋D. 自行車輪胎
11.在通常情況下,下列物體屬于絕緣體的是( )
A.銅線 B.玻璃C.人體D.大地
12. 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fā)時,頭發(fā)能隨梳子飄起,這是因為梳子和頭發(fā)摩擦,二者帶上了______(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而互相吸引;將梳子粘上自來水后再梳,頭發(fā)飄起的現象立刻消失,因為自來水是______(選填“導體”或“絕緣體”),能將頭發(fā)和梳子所帶電荷釋放。
13.如圖所示,在干燥的頭發(fā)上多次梳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一些碎紙屑,這種現象叫做 ,塑料梳子是 (選填“導體”或“絕緣體”)。
[能力提升練]
14. 圖9是小明判斷泡沫球帶電情況的流程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
不帶電
相互
吸引
相互排斥
帶②▲電荷
泡沫球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泡沫球
帶①▲電荷
相互排斥
相互 無法
吸引 判斷
15.下列有關電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B.摩擦起電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創(chuàng)造電荷
C.電荷的移動形成電流
D.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荷
16.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飲料吸管放在轉動軸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如圖所示)。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將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時,發(fā)現吸管被推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管和橡膠棒帶異種電荷
B.吸管和餐巾紙摩擦后,兩者帶同種電荷
C.吸管和餐巾紙摩擦時,吸管得電子帶負電
D.吸管和餐巾紙摩擦時,吸管失電子帶負電
17.關于物質的構成與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B.光學顯微鏡能分辨出組成物質的分子、原子
C.兩塊經打磨后的鉛塊緊壓后結合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紅,這是擴散現象
18.20世紀初,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 )
A.關于分子結構的理論
B.關于原子結構的理論
C.關于原子核結構的理論
D.關于電子結構的理論
[高頻考題實戰(zhàn)練]
19.(2022·山西)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到工廠參觀,看到車間里擺放著如圖所示的高凳,工人師傅告訴大家這是電力作業(yè)安全登高凳。下列可用來制作這種高凳的材料是( )。
A. 不銹鋼B. 鐵C. 鋁合金D. 木頭
20.(多選)(2022·湖南長沙)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照著圖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顆由木屑組成的愛心,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塑料板是絕緣體;
B. 摩擦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電荷;
C. 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
D. 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第1節(jié) 兩種電荷
[基礎達標練]
知識點1 兩種電荷
1.甲、乙、丙三個輕質泡沫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時的場景如圖所示,已知丙球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球均帶正電 B.甲、乙兩球均帶負電
C.甲球帶正電、乙球一定帶負電 D.甲球帶負電、乙球可能不帶電
【答案】D
【解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丙球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即丙帶負電,因為甲丙相互排斥,因此甲帶負電,甲乙相互吸引,乙可能帶正電,可能不帶電,因此D正確。
2.甲、乙兩個輕質小球相互排斥.把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時,甲球與玻璃棒相互吸引,則乙球( )
A.一定帶正電 B.可能帶負電,可能不帶電
C.一定帶負電 D.可能帶正電,可能不帶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把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時,甲球一玻璃棒相互吸引,則甲球帶負電或者不帶電;由于甲和乙兩個輕質小球相互排斥,說明甲和乙都帶電且?guī)У氖峭N電荷,則乙球一定帶負電,C選項符合題意。
3.將一根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一顆以絕緣細線懸掛的不帶電金屬球,但玻璃棒與金屬球不互相接觸。關于金屬球兩側所帶電性與受力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下列何者最合理( )

A B C D
【答案】B
【解析】(1)帶電體靠近不帶電的物體會發(fā)生感應帶電,感應帶電使不帶電的物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上異種電荷;
(2)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不帶電的金屬球時,由于感應帶電,不帶電的金屬球靠近帶玻璃棒的一端帶上負電荷,另一端帶上正電荷,
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所以帶正電的玻璃棒和帶負電的金屬球會相互吸引,故B正確。
4.在干燥的天氣里,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現越梳頭發(fā)越蓬松,同時梳子還能吸引碎紙屑。前者是因為頭發(fā)帶 (選填“同”或“異”)種電荷而相互 ;后者是因為帶電體有 的性質。
【答案】同;排斥;吸引輕小物體
【解析】(1)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現越梳頭發(fā)越蓬松,是因為頭發(fā)帶上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結果。
梳子還能吸引碎紙屑。是因為梳子由于與頭發(fā)摩擦而帶電,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5.如圖所示為小朋友從滑梯滑下后,出現了“怒發(fā)沖冠”的情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小朋友從滑梯滑下時發(fā)生了 現象,使頭發(fā)帶上了 (填“同種”或“異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答案】摩擦起電;同種
【解析】小朋友從滑梯滑下時,身體與滑梯發(fā)生摩擦,發(fā)生了摩擦起電現象,并且使頭發(fā)帶上了同種電荷,而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出現了“怒發(fā)沖冠”的情景。
知識點2 原子及其結構
6.對于粒子和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下列相關結論正確的是( )
A. 質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C. 宇宙是有邊界無層次的天體
D. 光年是時間單位
【答案】B
【解析】
A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故A錯誤、B正確;
C、宇宙是一個無限但有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故C錯誤;
D、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過的距離,所以是長度單位。故D錯誤。
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
②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是無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體,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并且處于不斷的演化過程中;
③光年是指光一年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長度單位。
7.原子核中帶正電的粒子是( )
A.原子B.質子C.中子D.電子
【答案】B
【解析】在原子結構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
根據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可知,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帶正電的微粒是質子。
8.下面的現象與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A.一個帶正電的物體吸引輕小物體,則輕小物體一定帶負電
B.摩擦起電創(chuàng)造出正、負電荷
C.固體很難壓縮,說明固體分子沒有間隙
D.腌制鴨蛋,鹽分子能進入蛋中,說明鹽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答案】D
【解析】A、異種電荷間可以相互吸引,同時帶電體還可以吸引輕小物體,因此,一帶正電的物體吸引另一輕小物體,則輕小物體或能帶負電,也可能不帶電,故A錯誤;
B、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而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故B錯誤;
C、固體也可以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斥力,故C錯誤;
D、把鴨蛋放在鹽水里一段時間,鴨蛋就變咸了,鹽分子能進入蛋中,這就是鴨蛋與鹽之間的擴散現象,是分子在不停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
9.如圖所示,一根支在支架上的塑料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吸管被吸引,說明吸管在與餐巾紙摩擦的過程中( )
支架
塑料吸管
A.失去電子帶正電B.失去電子帶負電
C.得到電子帶正電D.得到電子帶負電
【答案】D
【解析】
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吸管被吸引,說明吸管帶的是負電。
因為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失去電子的帶正電,所以,吸管在與餐巾紙摩擦過程中,吸管得到電子而帶負電。
綜上所述,只有選項D說法正確。
知識點3 導體和絕緣體
10.下列物體中,屬于導體的是( )
A. 橡皮B. 大地
C. 塑料袋D. 自行車輪胎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見的導體包括:各種金屬、大地、酸堿鹽溶液等;常見的絕緣體包括:橡膠、玻璃、陶瓷、塑料、干木等.
解答本題可根據我們對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的了解來分析.
解答:橡皮和自行車輪胎都是用橡膠做成的,橡膠是良好的絕緣體(也被用作電線的絕緣皮),所以選項A和D都屬于絕緣體;
塑料也是良好的絕緣體,所以選項C中的塑料袋也屬于絕緣體;
大地里有大量的自由電荷,屬于導體.有幾個事例能說明大地屬于導體:如地線可以將金屬外殼的電傳給大地;避雷針可以將電引入大地;人如果站在地上接觸火線,就會發(fā)生觸電事故,這些都說明大地是導體.
故選 B.
【考點】導體;絕緣體.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的區(qū)別,屬于識記性內容,一定要記住生活中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有哪些.
11.在通常情況下,下列物體屬于絕緣體的是( )
A.銅線 B.玻璃C.人體D.大地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導電性的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半導體,絕緣體三大類,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叫半導體.
解答:A、銅線是金屬,是良好的導體.不符合題意.
B、玻璃是絕緣體.符合題意.
C、人體是導體.不符合題意.
D、大地是導體.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對于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可以聯系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來記憶,不要死記硬背.如塑料,橡膠,陶瓷等常用來制作用電器的外殼,以防止觸電,它們都是絕緣體;而電線芯用金屬來做,因為金屬容易導電,是導體,酸堿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12. 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fā)時,頭發(fā)能隨梳子飄起,這是因為梳子和頭發(fā)摩擦,二者帶上了______(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而互相吸引;將梳子粘上自來水后再梳,頭發(fā)飄起的現象立刻消失,因為自來水是______(選填“導體”或“絕緣體”),能將頭發(fā)和梳子所帶電荷釋放。
【答案】異種 導體
【解析】
(1)頭發(fā)和梳子摩擦時,頭發(fā)和梳子帶上了異種電荷,因異種電荷互相吸引,所以頭發(fā)會隨著梳子飄起來;
(2)由于自來水是導體,當梳子粘上自來水后再梳,將頭發(fā)和梳子所帶電荷釋放,所以頭發(fā)飄起的現象立刻消失。
故答案為:異種;導體。
(1)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原子核束縛電子本領強的奪得電子帶負電,原子核束縛電子本領弱的失去電子帶正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2)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本題考查了摩擦起電現象和導體的判斷,其中頭發(fā)被梳子吸引起來,是頭發(fā)和梳子先摩擦,然后又相互作用的結果。
13.如圖所示,在干燥的頭發(fā)上多次梳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一些碎紙屑,這種現象叫做 ,塑料梳子是 (選填“導體”或“絕緣體”)。
【答案】摩擦起電;絕緣體
【解析】摩擦可以使物體帶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導體容易導電,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據此解答。
摩擦過的梳子能吸起一些碎紙屑,說明梳子和頭發(fā)之間發(fā)生了摩擦起電現象,使梳子帶了電;
梳子上的電荷沒有通過梳子轉移走,說明塑料是絕緣體。
[能力提升練]
14. 圖9是小明判斷泡沫球帶電情況的流程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
不帶電
相互
吸引
相互排斥
帶②▲電荷
泡沫球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泡沫球
帶①▲電荷
相互排斥
相互 無法
吸引 判斷
【答案】①負;②正
【解析】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絲綢摩擦過玻璃棒帶正電荷;
若泡沫球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排斥,則泡沫球帶負電荷;
若泡沫球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吸引,則泡沫球可能帶正電荷,也可能不帶電,如與絲綢摩擦過玻璃棒相排斥,則說明泡沫球帶正電荷,若與絲綢摩擦過玻璃棒相吸引則不帶電。
15.下列有關電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B.摩擦起電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創(chuàng)造電荷
C.電荷的移動形成電流
D.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荷
【答案】A
【解析】A、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A正確;
B、摩擦起電實質是電子在物體間發(fā)生了轉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故B錯誤;
C、電荷的定向移動才會形成電流,故C錯誤;
D、據課本可知,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故D錯誤。
16.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飲料吸管放在轉動軸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如圖所示)。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將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時,發(fā)現吸管被推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管和橡膠棒帶異種電荷
B.吸管和餐巾紙摩擦后,兩者帶同種電荷
C.吸管和餐巾紙摩擦時,吸管得電子帶負電
D.吸管和餐巾紙摩擦時,吸管失電子帶負電
【答案】C
【解析】(1)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可以吸引不帶電的物體;
(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摩擦起電的過程中失去電子的帶正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
AB、用餐巾紙摩擦吸管,吸管得到電子是帶負電餐巾紙失去電子帶負電;把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把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帶電吸管一端的附近,發(fā)現吸管被推開,則吸管和橡膠棒帶的是同種電荷,吸管帶負電;故AB錯誤;
CD、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吸管帶正電,說明吸管失去電子,吸管束縛電子的能力弱一些,餐巾紙得到電子,故C正確,D錯誤。
17.關于物質的構成與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B.光學顯微鏡能分辨出組成物質的分子、原子
C.兩塊經打磨后的鉛塊緊壓后結合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紅,這是擴散現象
【答案】D
【解析】(1)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2)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到它們;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A、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故A錯誤;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到它們,故B錯誤;
C、分子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錯誤;
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紅,這是因為紅墨水分子運動到水里面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
18.20世紀初,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 )
A.關于分子結構的理論
B.關于原子結構的理論
C.關于原子核結構的理論
D.關于電子結構的理論
【答案】B
【解析】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的電子組成的,故B正確。
[高頻考題實戰(zhàn)練]
19.(2022·山西)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到工廠參觀,看到車間里擺放著如圖所示的高凳,工人師傅告訴大家這是電力作業(yè)安全登高凳。下列可用來制作這種高凳的材料是( )。
A. 不銹鋼B. 鐵C. 鋁合金D. 木頭
【答案】D。
【解析】為了避免電力作業(yè)時發(fā)生觸電,制作這種高凳的材料應為絕緣體,所以應用木頭制作。
故選D。
20.(多選)(2022·湖南長沙)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照著圖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顆由木屑組成的愛心,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塑料板是絕緣體;
B. 摩擦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電荷;
C. 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
D. 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答案】AD。
【解析】A.塑料板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故A正確;
B.電荷不能被創(chuàng)造,只是電荷發(fā)生了轉移,故B錯誤;
C.用絲綢去摩擦塑料板,摩擦后,電荷發(fā)生了轉移,它們帶上了不同的電荷,故C錯誤;
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塑料板帶上電,它能吸引輕小物體,故D正確。故選AD。

相關試卷

物理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電能 電功當堂檢測題:

這是一份物理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電能 電功當堂檢測題,共19頁。

物理九年級全冊第2節(jié) 電流和電路練習題:

這是一份物理九年級全冊第2節(jié) 電流和電路練習題,共19頁。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測試題: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測試題,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兩種電荷,原子及其結構,導體和絕緣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物理第1節(jié) 熱機隨堂練習題

初中物理第1節(jié) 熱機隨堂練習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2節(jié) 內能當堂達標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2節(jié) 內能當堂達標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十三章 內能第1節(jié) 分子熱運動復習練習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十三章 內能第1節(jié) 分子熱運動復習練習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同步達標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同步達標檢測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1節(jié) 兩種電荷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九年級全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