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礎(chǔ)積累(25分)
1.古詩文默寫。(每空1分,共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詩經(jīng)》)
(2)所謂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詩經(jīng)》)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詩經(jīng)》)
(4)海內(nèi)存知己,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詠梅》/陸游)
(6)《送友人》中,表現(xiàn)“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卻又借馬的鳴聲來寄托詩人和友人的離別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運用對偶修辭方法,描繪洞庭湖雄偉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與“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有兩句詩各含一個成語,這兩句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窈窕淑女 (2)在水一方 (3)悠悠我心 (4)天涯若比鄰 (5)零落成泥碾作塵 (6)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7)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9)曲徑通幽處 萬籟此都寂
2.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12分)
(1)下列各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B )(2分)
A.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B.其岸/勢犬牙差互
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D.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D )(2分)
A.食之不能盡其材/林盡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雖有嘉肴/雖有千里之能
(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C )(2分)
A.選賢與能 B.才美不外見
C.然后能自反也 D.系向牛頭充炭直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沒有明顯變化的一項是( D )(2分)
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男有分,女有歸
C.盜竊亂賊而不作 D.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
(5)下列加點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C )(2分)
A.漁人甚異之B.其岸勢犬牙差互
C.參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2分)
A.其此之謂乎 B.問所從來 C.馬之千里者 D.全石以為底
二、閱讀理解(75分)
(一)閱讀《賣炭翁》,完成題目(8分)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救,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3.揭露了宮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2分)
4.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一句。(3分)
這一句話運用了心理描寫(1分),細致刻畫了賣炭翁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的矛盾心理,(1分)表現(xiàn)詩人對賣炭翁的同情。(如果只答到“表現(xiàn)詩人對賣炭翁的同情”1分)
5.下列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C )(3分)
A.這是一首敘事詩,反映了宮市給百姓造成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B.詩的前六句,點出了勞動場所,刻畫了賣炭翁艱辛衰老的形象。也為后文寫宮使的掠奪罪行作鋪墊。
C.詩中老人駕著炭車在冰天雪地里趕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門外的泥濘中歇息。
D.“宮使驅(qū)將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寫出了老人的無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閱讀下面兩文,完成題目。(12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
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屋舍儼然_整齊的樣子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田間小路____________
(3)不獨子其子以……為子 ____________ (4)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恨____________
7.翻譯下面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8.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2分)
(1)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馀蔭,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9.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2分)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示例:①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
(三)閱讀下面的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
[甲]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br>[乙] 小石潭記(節(jié)選)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D )(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B.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C.安知魚之樂 心樂之 D.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似與游者相樂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肯定的!
(2)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12.甲、乙兩文都寫了出游之樂:甲文主要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莊子樂,所以在莊子看來水中游魚也樂;聽到的“如鳴珮環(huán)”的水聲之樂及看到的游魚之樂。
1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3分)
A.甲文以“出游從容”體現(xiàn)“魚之樂”,乙文以動靜結(jié)合寫魚“似與游者相樂”,這兩者的用意都是借“魚之樂”來抒發(fā)作者愉悅的心情。
B.甲、乙兩文都寫了人在觀賞自然風景時的感受,但甲文以景切入,重點在寫人記事,刻畫人物形象;而乙文側(cè)重寫景,寓情于景。
C.甲文中的莊子和乙文的作者柳宗元都善于將主觀的情意轉(zhuǎn)移到外物上來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們都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甲文以莊子和惠子認知態(tài)度的對比,反映了兩個人因“好辯”而擁有的生活情趣;乙文以作者先樂后憂的對比,表明作者融身于自然美景的歡樂只是暫時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
解析:乙文以動靜結(jié)合寫魚“似與游者相樂”,是用來襯托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
(四)閱讀《核舟記》(節(jié)選),回答下列問題。(9分)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1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3分)
(1)其兩膝相比者(挨著,靠近 )(2)舟尾橫臥一楫( 船槳 ) (3)其船背稍夷( 平 )
15.選文前三段按空間順序,依次介紹了核舟的 船頭 、船尾和船背(3分)
16.按照下面括號內(nèi)的提示,用文中相關(guān)詞語填空(2分)
(1)蘇東坡峨冠多髯(肖像特征) (2)佛印絕類彌勒 ( 矯首昂視)(神態(tài)特征)
17.“嘻,技亦靈怪矣哉!”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精湛的雕刻技藝的贊嘆的思想感情(1分)
(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8.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
(1)怒而飛(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2)志怪者也( 記載 )
(3)去以六月息者也( 離開 ) (4)亦若是則已矣( 這樣 )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1)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
(2)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0.鯤鵬、霧氣、塵埃等,事物無大小,在莊子看來,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2分)
它們都有所恃,有所憑借,沒有達到真正自由的狀態(tài)。
21.下列對本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D )(3分)
A.本文起筆即以極度夸張的手法描述了巨鯤變化為大鵬,使人感到驚駭萬分、神奇莫測。
B.文中巨大的鵬鳥要騰空而起,乘風做萬里游。當然,這樣的魚和鳥是現(xiàn)實生活中絕對沒有的。
C.莊子對鵬飛沖天的情景,作了具體細致的描寫和生動的形容,目的是給這個寓言故事渲染一種神秘的氣氛。
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說明人應當活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輕松自如。在莊子看來,即使是騰空高飛的大鵬,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遙游”。
(六)閱讀下面兩文,完成題目。(11分)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①,猶當博學審②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④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節(jié)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注】①資:盤纏。②審:詳細。③庶幾:差不多。④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
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強也____________
(3)其此之謂乎____________ (4)今人可不勉乎____________
(1)好 (2)勉勵 (3)大概 (4)勤勉,努力
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故曰:教學相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2)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
24.甲、乙兩段文字所說的道理,都和什么有關(guān)?有什么不同?(3分)
都和學習有關(guān)。甲文:教和學相互促進,教是學的一半;乙文:做學問不進步就會退步(或要認真鉆研、獨立思考,要開闊眼界,出門學習)。
【乙譯文】人做學問,如果不是天天進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一個環(huán)境里待久了,會不知不覺染上某些習氣。如果不幸處于窮鄉(xiāng)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仍要廣泛地獵取學問并詳細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差不多得到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那就是不學而見識淺薄的人,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鬃诱f:“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边B孔子這樣的圣人,仍須努力地學習,現(xiàn)在的人難道不該勤勉努力嗎?
(七)閱讀下文,完成題目。(9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笨鬃釉唬骸笆抑?,必有忠信?!狈翘撗砸病1菹卤偎暮V?,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秱鳌吩唬骸巴林勒呱起B(yǎng)禾,君之明者善養(yǎng)士。”中人④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荨?節(jié)選自《漢書》) 【注】①秉:執(zhí)掌。②柱干:比喻擔當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資質(zhì)的人。⑤英?。航艹鋈宋?。
2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故雖有名馬 卷卷有爺名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知魚之樂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怎么、哪里;A.有名的/名字;C.猶,尚且/將近;D.通曉/中空)
26.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次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27.“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jié)合【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說說其結(jié)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2分)
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對即可)
28.根據(jù)【甲】文和【乙】文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填空。(3分)
兩個語段都在談人才問題,都認為社會上有人才。人才怎樣才能不被埋沒?語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強調(diào)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段【乙】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論證方法,強調(diào)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統(tǒng)治者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 ②道理論證(引用論證) ③統(tǒng)治者應采取措施,招賢納士(意思對即可)
【乙譯文】《詩經(jīng)》說:“因為有眾多的賢士,文王得以安享天下?!笨鬃诱f:“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边@些都是實話呀。陛下?lián)碛刑煜逻@么廣闊的土地,怎么會沒有棟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進之路開得不廣,選拔任用不明,勉勵又不篤厚?!秱鳌飞险f:“好的土質(zhì)善于養(yǎng)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養(yǎng)人才。”中等資質(zhì)的人都可以讓他們成為君子。陛下應下詔書選拔賢良,赦免小的過錯,不要求全責備,從而廣聚英才。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5】 初中語文 中考一輪復習必備古詩文默寫 專項04 八下必備古詩文知識點(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備戰(zhàn)2025初中語文中考一輪復習必備古詩文默寫專項04八下必備古詩文知識點原卷版docx、備戰(zhàn)2025初中語文中考一輪復習必備古詩文默寫專項04八下必備古詩文知識點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語文九下古詩文預測試卷(原卷版),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詞默寫,閱讀理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度部編語文八下古詩文默寫及名著閱讀測試卷(教師版+學生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學年度部編語文八下古詩文默寫及名著閱讀測試卷教師版doc、2023-2024學年度部編語文八下古詩文默寫及名著閱讀測試卷學生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