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讓生命散發(fā)出教養(yǎng)的芬芳。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認為,讀書是獲得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他勸人們用心研讀經(jīng)典作品,在書籍中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yǎng)。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享有盛譽的翻譯家王佐良則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勸人們“上圖書館”。高中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時期,讓我們徜徉書海,擷取知識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塵垢;讓我們遠離浮世的喧囂,走進經(jīng)典,與大師交流,使心靈變得更加富有。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名騎士——黑塞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當過學徒工、書店店員等,同時閱讀了大量國內(nèi)外文學作品。中國和印度的古老文化對他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有重要影響。1923年加入瑞士籍,1962年病逝于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黑塞主要整理、編纂早年和中年時期的作品,有少量詩歌、散文、回憶錄和文藝評論發(fā)表。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在輪下》《德米安》《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珠大師》等。
1912年黑塞遷居瑞士后不久,便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他也深深地陷入與德國民族主義沖突的境地。戰(zhàn)爭促進了他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試圖從教育和修養(yǎng)方面來探索人性,提倡通過讀書來提高修養(yǎng),達到心靈和個性的自我完善。為此他寫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勵人們讀書的名作。文中,作者贊揚了讀書的作用,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
隨 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1.精記字音狹隘( ài ) 跋涉( bá ) 閑暇( xiá )消遣( qiǎn )慰藉( jiè )麻痹( bì )模式( mó )戕害( qiāng )著迷( zhá )興奮( xīng )卷帙( zhì )一摞( luò )糾葛( ɡé )已臻佳境( zhēn )遜色( xùn )
2.詞語積累(1)豐富多彩: 內(nèi)容豐富,種類多樣?!?(2)歸根到底: 歸結到根本上?!?(3)視而不見: 盡管睜著眼睛看,卻什么也沒看見,指不重視或不注意。(4)望洋興嘆: 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5)引人入勝: 引人進入佳境(指風景或作品等)?!?(6)孜孜不倦: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7)一勞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8)了如指掌: 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人看一樣,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9)心馳神往: 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10)各得其所: 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3.詞義辨析(1)領略 領會辨析:兩者均為動詞,都有“了解,明白”之意?!邦I略”,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對象常是可以感受的較具體的事物?!邦I會”指領略事物而有所體會。比“領略”偏于理性,對象常是較抽象的事物。例句:①在書中,作者帶領讀者 領略 世界各地博物館文化,感受各國大不相同的文化。?②深刻 領會 會議精神,有利于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2)搜尋 搜集辨析:兩者均有“尋求”之意?!八褜ぁ?到處尋找,側重于“尋找”?!八鸭?到處尋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側重于“聚集”。例句:①我站在潔白無垠的雪野上四處 搜尋 ,終于在白茫茫的背景中找到了一個如逗號一樣的黑點。?②25年來,他 搜集 整理了千余首民歌。?
(3)息息相通 休戚相關辨析:“息息相通”,呼吸相互關聯(lián),形容關系密切?!靶萜菹嚓P”,彼此間禍?;ハ嚓P聯(lián)?!跋⑾⑾嗤ā睆娬{(diào)關系緊密,“休戚相關”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例句:①“菜籃子”與人民生活 息息相通 ,所以這項工程必須要努力搞好。?②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個人的命運從來就與國家 休戚相關 。?
上圖書館英語大師,譯界泰斗——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浙江上虞人。1935年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學習。1947年赴英國留學,在牛津大學研究英國文學。1949年回國后,歷任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副院長,中國莎士比亞學會、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第一屆會長,著有《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彭斯詩選》,中譯英《雷雨》(曹禺著)。
1.精記字音藏書( cáng )白熾燈( chì )僧侶( sēng )音訊( xùn )間隙( jiàn )蒼穹( qióng )2.詞語積累(1)一燈如豆: 形容燈光暗弱?!?(2)豁然開朗: 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現(xiàn)比喻對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間開闊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3)氣象萬千: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3.詞義辨析(1)優(yōu)雅 幽雅辨析:“優(yōu)雅”,優(yōu)美雅致;優(yōu)美高雅?!坝难拧?幽靜而雅致?!坝难拧边m用于環(huán)境,“優(yōu)雅”適用于畫面與動作的大方得體。例句:①她的舞姿是那樣 優(yōu)雅 、飄逸,所有觀眾都看得如醉如癡。?②潔凈的空氣、 幽雅 的環(huán)境是我們共享的,每個人都應對環(huán)境保護盡一份義務。?
(2)暗淡 黯淡辨析:兩者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鞍档?著重指具體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線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沒有前途、沒有希望?!镑龅?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緒。例句:①屋里的燈光十分 暗淡 ,我們進屋仔細檢查后才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瘦小的男孩蜷縮在墻角。?②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 黯淡 的生活道路。?
(3)牽強附會 穿鑿附會辨析:“牽強附會”,把關系不大的事物勉強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按╄徃綍?把講不通的道理硬要講通或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前者所關涉的事物多少有點關系,只是關系不大,勉強能聯(lián)系在一起;后者所關涉的事物沒有任何關系。例句:①這種 牽強附會 的解釋,根本與事實有著很大的出入,很難令人接受。?②許多不懂《易經(jīng)》的人,總是 穿鑿附會 地用鬼神之說來解釋《易經(jīng)》。?
整體感知《讀書:目的和前提》,作者從切身體會出發(fā),思考讀書的意義,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jīng)典作品,在書籍中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yǎng)?!渡蠄D書館》,作者圍繞自己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接觸的圖書館,談了自己的讀書歷程,意在引導青年人充分利用圖書館,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
任務一 梳理文本內(nèi)容,把握作者觀點任務導引 本課所選兩篇文章用輕松自由的筆觸,寫下讀書的回憶與感悟。學習時要注意文中關于讀書的名句,體味讀書的樂趣。
1.《讀書:目的和前提》認為獲得真正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是什么?這條途徑對人生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研讀世界文學,逐漸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jīng)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特別是對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要深入理解,從中挖掘出作品中深刻的生命意義,以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對人生的作用:①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②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息息相通的關系。③使自己生活的節(jié)奏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脈搏。④使我們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充實、高尚、有意義。
2.黑塞為什么提出獲得教養(yǎng)必須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為前提?參考答案:①現(xiàn)實狀況不容樂觀。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誘惑,存在著輕視讀書的現(xiàn)象,而即使是熱愛學習的人,對讀書的作用也會有誤解。一些人對閱讀杰作不愿意花力氣,下功夫。②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為前提獲得教養(yǎng)是解決現(xiàn)實狀況的一條有效途徑。讀書人自己必須有獲得教養(yǎng)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的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那么他的閱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yǎng)。③作者的這一見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3.《上圖書館》中,作者寫自己上圖書館之樂,感情基調(diào)是愉悅的。作者卻選擇自己在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情景來寫,加之國內(nèi)戰(zhàn)亂,親人音信全無,作者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試分析隨筆寫法的靈活性。參考答案: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隨筆,作者主要選擇自己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jīng)歷入文,真實展示了圖書館在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雖然在國家動亂、親人音信全無處境下苦讀的心情有些壓抑,但這段圖書館學習的經(jīng)歷卻意義重大,結局很是圓滿。正是在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才換來了優(yōu)異的成績?!爸辉谧詈蟮膬蓚€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報后的喜悅,是撥開陰霾見日月的驚喜,是不再為家國憂慮的釋懷,是在圖書館自由閱讀的輕松與喜悅。相比較收獲時的快樂,先前受的那點苦又算什么呢?因此,從整體看,這一段苦讀生活,更能體現(xiàn)上圖書館的結局之樂。從寫法上說,體現(xiàn)了隨筆寫法的靈活性。
任務二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分析其作用任務導引 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含義,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體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分析使用的手法等。
1.黑塞說“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又說教養(yǎng)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是否矛盾?試作分析。參考答案:并不矛盾。在這里“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內(nèi)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養(yǎng)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yǎng)或教養(yǎng)是生存的境界。
2.《讀書:目的和前提》一文中,“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fā)現(xiàn)杰作的真正價值”有什么深刻含義?參考答案: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tài)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杰作的偉大的。
任務三 分析手法,體會其作用任務導引 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也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寫作手法多種多樣,或用議論、或用修辭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閱讀這兩篇文章,分析其手法,感受隨筆的魅力。
1.作為一篇議論性隨筆,《讀書:目的和前提》一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舉例分析。參考答案:①舉例論證。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列舉自己讀書的經(jīng)歷來證明讀書要以讀者的個性或人格追求為前提,化抽象的說理于生動的故事之中,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②對比論證。本文多處運用對比論證,如拿印度文學與中國經(jīng)典著作對比,突出中國經(jīng)典著作讓“自然與精神,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點。再如讀巴爾扎克作品的前后對比等,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③比喻論證。如“真正的修養(yǎng)一如真正的體育……永遠都在半道上,與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現(xiàn)了獲得修養(yǎng)是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是短暫的功利性行為。
2.《上圖書館》這篇隨筆的前兩段似乎游離于文章主題之外,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這篇隨筆的前兩段是寫作的“由頭”,即文章情感的觸媒,正是由于西蒙娜·德·波伏瓦的這句話觸發(fā)了作者有關圖書館的回憶,引出下文的“圖書館之樂”。這樣寫真實、自然。
3.《上圖書館》開頭引用了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名言,結尾引用了《哈姆萊特》中的臺詞,請分析其作用。參考答案:①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名言,是為了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有提綱挈領,為整篇文章奠定基調(diào)的作用。②引用《哈姆萊特》中的臺詞,說明人類創(chuàng)造了知識理性,有突出中心的作用。③引用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名言和《哈姆萊特》中的臺詞,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
任務導引 為什么讀書?怎樣讀書?去哪里讀書?這兩篇文章給了我們答案。閱讀這兩篇文章,體會作者觀點及思路的異同,一定會讓我們獲得新的啟迪。
在《讀書:目的和前提》和《上圖書館》中,兩位作者都回顧了自己的讀書生活,試比較兩篇文章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讀書:目的和前提》側重寫引導讀者富有個性、生動熱情地與書籍打交道,倡導人們通過讀書來提升修養(yǎng),所以敘述時內(nèi)容偏重于閱讀過程中愛好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思想境界的提升;《上圖書館》側重于呈現(xiàn)圖書館給作者帶來的裨益,所以敘述時內(nèi)容偏重于描寫作者在多所圖書館的感受和收獲,表達了作者的感念之情。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答案:A解析:B項,“浸”應讀“jìn”;C項,“戕”應讀“qiānɡ”;D項,“間”應讀“jiàn”。
2.下列各組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A.功夫 工夫周旋 艱難拔涉B.鐘情衷情講授心弛神往C.音訊音信畫象競爭對手D.暗淡黯淡協(xié)調(diào)望洋興嘆答案:D解析:A項,“拔”應為“跋”;B項,“弛”應為“馳”;C項,“象”應為“像”。
3.下列各句中的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解析:A項,息息相通:呼吸相關聯(lián),形容關系密切。此處語境強調(diào)的是這場改革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關,側重的是“禍?!?改成“休戚相關”更恰當。B項,無足輕重:無關緊要。不合語境,應改為“視而不見”。C項,望洋興嘆: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此處屬于望文生義。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我們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強化政府責任,優(yōu)化資源配置,努力縮小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和學校之間的差距。B.不加選擇地讀書,這種現(xiàn)象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現(xiàn)在是幫助他們解決怎樣讀書的方法的問題的時候了。C.“任務驅動式閱讀”是一種集合了閱讀、思考、收集、分類、歸納等綜合學習能力,并從中誕生出相應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廣大教師推薦。
D.個人的生活閱歷往往與其年齡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眼界學識、經(jīng)驗閱歷、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會有大幅度提升。答案:A解析:B項,句式雜糅,要么改為“……解決怎樣讀書的問題的時候了”,要么改為“……解決讀書方法的問題的時候了”;C項,成分殘缺,應在“研究成果”后面加上“的閱讀方式”;D項,搭配不當,“眼界學識”“經(jīng)驗閱歷”與“大幅度提升”搭配不當。
5.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上的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 )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始人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薄 ?①從個人角度而言,腹有詩書氣自華。②從國家層面來說,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③歷史證明,全世界一步步從野蠻走向文明,無不是建立在知識的積累之上。④的確,讀書可以明理,閱讀鑄就靈魂。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C.④①②③D.④②③①
解析:“的確”一詞體現(xiàn)了語意與語氣的承接,④句可作為與上文銜接的第一句;①句“個人角度”從邏輯關系上看,承接了上一句句意,可作為第二句;②③句體現(xiàn)了由“國家”而“世界”的層次,可分別作為第三、四句。
[寫作技法]事實勝于雄辯——舉例論證舉例論證,是議論文中舉出具體事例來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蹲x書:目的和前提》闡述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高視闊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親身體驗說明問題,許多論述充溢著對讀書的感情。如第6、7段采用舉例論證,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閱讀對象與閱讀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閱讀體驗為例加以印證,基于愛、興趣與個性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寫作訓練]請以“成己之器,需要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氣量”為開頭寫一段論述性文字。要求:運用舉例論證,不少于100字。
示例:成己之器,需要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氣量。這是一種胸懷,是包容萬物的氣概。曹操不計前嫌起用崔琰,李世民重用魏征,武則天讓仇人之女上官婉兒常伴左右。他們擁有大氣量,最終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yè)。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啟示我們,只有用寬廣的胸懷去迎接世界,世界才會報我們以廣闊的平臺,我們的國家才會在國際舞臺上有一席之地。
腹有詩書氣自華◆赫爾曼·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教養(yǎng)不應當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他指出人們應當從閱讀,尤其是閱讀杰作中獲得教養(yǎng),倡導一種“愛的閱讀”和有效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shù)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同時讀書人自己必須有獲得教養(yǎng)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閱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yǎng)。
王佐良說清華大學給他的教益極多,尤其是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是他的一大恩師。他回憶當時新建的第三閱覽室好像有一個足球場那么長,其中各種精美的書刊閃著光,寬長的書桌上兩端各立一個銅制的高臺燈,它們在一個19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這個“指定參考書閱覽室”里,他和他的同學們讀了柏拉圖《對話》的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臘悲劇,英國16、17世紀詩劇,等等,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燦爛!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3.1* 讀書:目的和前提圖文ppt課件,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體知識,課時安排,情景設置,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3.2 *上圖書館課堂教學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單篇文本研讀課,復合文本比較鑒賞課,目錄索引,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綜合探究,主題閱讀,學以致用創(chuàng)新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3.2 *上圖書館作業(yè)ppt課件,共2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