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一篇介紹荔枝的科學小品,屬說明文。作者從幼年讀《荔枝圖序》產(chǎn)生的疑惑寫起,詳盡地說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實以及儲運情況,介紹了荔枝的習性、產(chǎn)地、栽培史等有關科學知識,最后展望了荔枝生產(chǎn)的發(fā)展前景。文章引用了很多古詩文、諺語和文獻資料,使它具有科學性的同時,又增添了藝術趣味。課文結構嚴密,語言準確、生動。閱讀課文,可以通過編列全文的結構提綱,理清說明的順序 ;可以選取幾個段落,仔細揣摩說明的語言,分析其中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也可深入作者引用的古詩文、史料、故事中,體味其中蘊含的理趣美。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他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xiàn)代鳥類學著作。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著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本文屬于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說明文。其特點是以通俗有趣的寫法介紹科學知識,篇幅短小,形式靈活,語言生動,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特點: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
種類: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特點: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方法: 下定義 作詮釋 打比方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作比較 分類別 畫圖表 作引用 摹狀貌順序: 時間 空間 邏輯語言:平實性 生動性 (準確)
一、時間順序——即按事物發(fā)展的時間先后次序來說明二、空間順序——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 如:外——內(nèi) 遠——近三、邏輯順序——依據(jù)事物之間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來說明。 如:一般——個別 主要——次要 原因——結果 現(xiàn)象——本質(zhì)
南 州 六 月 荔枝 丹
突出了荔枝產(chǎn)地、成熟期、顏色。
標題出自明朝陳輝的《荔枝》詩,給我們提供了關于荔枝的哪些信息?有何創(chuàng)意?
作者以這一詩句作為文章的題目,既鮮明,又醒目,同時想讀者介紹了荔枝的四個信息:荔枝的產(chǎn)地;荔枝的成熟期;荔枝的顏色;本文的說明對象。
褐(hè)色 紅繒(zēng) 醴酪(lǐ là) 絳(jiàng) 貯(zhù)藏 寵(chǒng)幸 妃(fēi) 瓤(ráng) 囊(náng) 襄(xiāng) 粵(yuè) 闕(què)龜裂 (jūn liè) 粗糙(cū cā) 貯藏 (zhù cáng)尉佗 ( wei tuó) 外殼( wài ké) 啖(dàn) 蘗(niè)
龜裂 (jūn liè) 龜甲 ( guījiǎ) 龜茲 (qiū cí)尉遲(yù chí ) 尉佗 ( wei tuó) 地殼(dì qià) 外殼( wài ké)骨干(gàn) 干燥(gān)遠見卓識(shí) 博聞強識(zhì) 繁盛(shèng) 盛飯(chéng)重量(zhòng) 重新(chóng)薄片(bá) 日?。╞ó)西山 薄荷(bò)記載(zǎi) 載歌載舞(zài)
不了了之:把問題放在一邊,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個): 了結、結束。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因:依據(jù);制:制定;宜:適當?shù)闹甘?br/>第一部分(1):引言,引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總領全文。第二部分(2-10):介紹荔枝的生態(tài)知識。第三部分(11-14):介紹荔枝生產(chǎn)種植方面的知識。
本文的說明順序為先主(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 后次(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及建議),而介紹荔枝的形杰特點時是按由表(外部形態(tài)) 及里(內(nèi)部構造) 的順序。在說明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時,則按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而介紹內(nèi)部構造時又是按殼膜——果肉——果核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
說明荔枝的形狀,“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介紹稀奇的品種“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單個荔枝比作“絳囊”“紅星”“珊瑚珠”;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
來自史籍的,如“據(jù)記載,南越王尉陀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來自現(xiàn)實的,如“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來自調(diào)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廣東調(diào)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
打比方(使說明的事物更生動形象,讓讀者更易理解 )
舉例子(增強文章的厚重感和說服力)
列數(shù)字(使得事實確鑿,更具說服力 )
果實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貯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數(shù)與結實數(shù),都運用了數(shù)字。
下定義 (作用:準確、科學……)
“荔枝殼表面……特稱龜裂片?!薄皟蓚取幸粭l溝,叫做縫合線?!?br/>作比較: “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有似丁香。” 分類別: “廣東有雙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引用(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又充實了文章的內(nèi)容 )
(1)自居易的《荔枝圖序》,給人感覺開頭新穎,引人入勝,并為后文作者與白居易對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據(jù)。 (2)徐勃《詠荔枝膜》,說明荔枝味美。 (3)引用白居易的“一日面色變,……色香味盡去矣”,說明荔枝不耐貯藏。 (4)杜牧的詩歌“長安回望繡成堆……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方面說明荔枝不耐貯藏,另一方面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5)蘇軾的詩歌“羅浮山下四時春……不妨長作嶺南人”,一方面為大力發(fā)展荔枝生產(chǎn)展現(xiàn)了一幅藍圖,另一方面說明荔枝的味美。
“微微”說明了突起的程度;“渾圓”和“尖圓”說明了兩種圓的情況。
用“現(xiàn)在知道的”加 以限定,使說明更加客觀、準確
用“大多數(shù)”限定范圍,不排除特殊情況,使說明更客觀、準確。
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nèi),現(xiàn)在知道的共有13種。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shù)是深紅色或紫色。
“通?!币辉~界定了 范圍;“稍”準確表明了“小”的程度。
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 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頂端叫果頂,渾圓或尖圓。
限定性詞語的運用——準確性
A 、 荔枝通常直徑三四厘米。B 、 荔枝大的重60克。C 、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D、 1 0 C 到 5 0C ,可貯藏30天左右。E 、 四季荔枝,一年開花四次之多。F 、 荔枝重達四五十克。G、 廣東荔枝栽培史在二千年以上了。
確數(shù)、約數(shù)詞的運用——準確性
☆條理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嚴密,準確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 ☆引用詩文,生動形象,富于文采; ☆事實確鑿,數(shù)字具體,科學性強。
1、下列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無誤的一組是( )A.粗糙cā 紅繒zēng 乳酪 là B.背負bèi 樹冠 ɡuān 萌蘗 nièC.龜裂guī 宋徽宗hui 貯藏 zhù D.諺語yàn 紫綃 qiā 果梗 ɡěnɡ
B項“背”讀bēi, C項 “龜”讀jūn ,D項“綃”讀xiā
2.下列詞語中,字形正確無誤的一組是( )A.醴酪 縱然 粗糙 嘔氣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諷C.花序 進貢 移植 吹噓 D.氣侯 渣滓 絢麗 褐色
A項“嘔”應為“慪”,B項“?!睉獮椤跋 ?,D項“侯”應為“候”。
3.選出對下列詞語注音或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龜裂:jūn liè 呈現(xiàn)許多裂紋。 龜甲:guī jiáB.繒:zēng 古代絲織品的通稱。 瓤:náng C.酪:là 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狀食品 醴:lǐ 甜酒D.綃:xiā生絲織的綢子 囊:náng 口袋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也沒有見過鮮荔枝,無法說明白,只好不了了之。B. 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tài),的確也有不足之處。C. 荔枝原產(chǎn)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chǎn)。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為我國是原產(chǎn)地的作證。D. 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5.文章說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臟形、卵圓形”,最后說明舊記載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種。說明這些稀奇品種的作用是什么?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〢. 讀者對古今荔枝果形有個全面了解。 B. 突出這一荔枝果形說明的科學性。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說明我國荔枝品種繁多。
6.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吃荔枝一史實,旨在說明什么?( )A. 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奢侈。 B. 荔枝不便于長途運輸。C. 荔枝不耐貯藏。 D. 要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
這是一份【重點課文復習】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之重點篇目 4.《故都的秋》-講練課件,共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學常識,字音字形,鑒賞散文方法,主題思想,思路結構,本文名句,重點段落與語句,寫作特點,隨堂檢測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點課文復習】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之重點篇目 2.《善良》-講練課件,共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閱讀指導,字音字形,詞語積累,文學常識,中心觀點,思路結構,過時愚蠢,文本分析,對比的手法,重點語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點課文復習】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之重點篇目 23.《師說》-講練課件,共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段,第二段,分論點一,第三段,第四段,或師焉或不焉,同“授”傳授,同“否”表否定,通假字,一詞多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