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寡人之于國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耍瑒t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薄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河東兇亦然 兇:荒年B.雞豚狗彘之畜 畜:畜養(yǎng)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約束D.王無罪歲 罪:罪惡
王無罪歲: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
河東兇亦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
雞豚狗彘之畜:雞、豬、狗的畜養(yǎng)。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移其粟于河內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B.棄甲曳兵而走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C.民之多于鄰國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D.斧斤以時入山林 以致天下之士
C項“之”,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民之多于鄰國也:百姓比鄰國多。
A項“于”,第一個,介詞,到;第二個,介詞,比。
移其粟于河內 :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
B項“而”,第一個,連詞,表修飾關系;第二個,連詞,表假設關系。
棄甲曳兵而走: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
D項“以”,第一個,介詞,按照;第二個,連詞,表目的關系。
斧斤以時入山林: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就讓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遺憾了。
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憾:遺憾。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道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
謹:謹慎,這里指認真從事。庠序:古代的鄉(xiāng)學。庠,xiánɡ。教:教化。申:反復陳述。孝悌:敬愛父母和兄長。義:道理。頒白:頭發(fā)花白。頒,通“斑”。負戴:負,背負著東西。戴,頭頂著東西。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曰割五城,明曰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R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弊在賂秦 弊:弊病B.六國互喪 互:互相C.暴秦之欲無厭 厭:滿足D.固不在戰(zhàn)矣 固:本來
互:一個接一個、相繼。
六國互喪: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
弊在賂秦 :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
暴秦之欲無厭: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
固不在戰(zhàn)矣: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
2.下列各組句子中,“以” 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B.以有尺寸之地 至丹以荊卿為計C.以地事秦 以賂秦之地D.洎牧以讒誅 舉以予人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
A項第一個,介詞,因為;第二個,介詞,憑。
不賂者以賂者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
B項第一個,介詞,才;第二個,介詞,用。
……以有尺寸之地: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
至丹以荊卿為計: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
D項第一個,介詞,因為;第二個,介詞,把。
洎牧以讒誅:等到李牧因為讒言陷害被誅殺,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
……舉以予人: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
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最。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革,改變,除去。殆,幾乎,將要。智力:智謀和力量(國力)。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游褒禪山記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謬:錯誤B.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責怪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傳說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后世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本來的情況。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如今將“華”讀為“華實”的“華”,大概是讀音上的錯誤。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其求思之深 以故其后B.于人為可譏 長于臣C.而余亦悔其隨之 其皆出于此乎D.來而記之者已少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B項“于”,第一個,介詞,對于;第二個,介詞,比。
于人為可譏 :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
C項“其”,第一個,代詞,指自己;第二個,副詞,表大概語氣。
而余亦悔其隨之: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
來而記之者已少: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
D項“而”,第一個,表目的關系;第二個,表轉折關系?!皡s”。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盡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還有誰能譏笑他嗎?這就是我得到的收獲了。
其:加強反問語氣的副詞,難道。孰:誰。得:心得,收獲。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余于仆碑,又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我對于倒下來的石碑,又因此感嘆古書不存在,后世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本來的情況,哪里說得清楚呢?
謬其傳:把那些(有關的)傳說弄錯。謬,使……謬誤,把……弄錯。莫能名:不能說出真相(一說真名)。何可勝道:怎么能說得完。勝,盡。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過秦論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B.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義C.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抗:匹敵,相當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度:揣度,估計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假使拿東方諸侯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
始皇既沒:始皇去世之后。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不能和九國部隊抗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時,學于余B.而遷徙之徒也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C.然后以六合為家 引以為流觴曲水D.為天下笑者 吾屬今為之虜矣.
A項“于”,第一個,介詞,對于;第二個,介詞,被。
余威震于殊俗:(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qū)。
B項“而”,連詞,表轉折關系。
而遷徙之徒也: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
C項“以”,介詞,把。
然后以六合為家: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業(yè)。
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恥笑。
D項“為”,介詞,被。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回聲似的應和他,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
贏糧而景從: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贏,擔負。景,同“影”。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qū)區(qū)之地,發(fā)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使八州的列國諸侯重新排序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序八州:給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序,座次、次序,這里是排列次序的意思。朝同列: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朝,使……來朝拜。同列,同在朝班,此指六國諸侯。有:通“又”,用于連接整數和零數。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3)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又派優(yōu)秀的將領拿著強勁的弓弩守衛(wèi)著戰(zhàn)略要地,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來往行人。
何:通“呵”,緝察盤問。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至:達到.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強:堅強D.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專心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而寒于水”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C.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蟹六跪而二螯
而寒于水:卻比水還要寒冷。而:表轉折,卻。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騏驥:駿馬,千里馬。駑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到達。駑馬:劣馬。駕:古代馬拉車時,早晨套一上車,晚上卸去。套車叫駕,所以這里用“駕”指代馬車一天的行程。 十駕就是套十次車,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舍:舍棄。指不放棄行路。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
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一:數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下列每組加點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圣人無常師C.作《師說》以貽之 貽笑大方D.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圣人無常師: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A項“傳”,chuán,動詞,流傳;/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
C項“貽”,第一個,動詞,送;第二個,貽誤、遺留。
作《師說》以貽之 :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貽笑大方:給懂行的人留下笑柄。 貽笑:見笑。大方:專家,內行人。
D項“惑”,第一個,疑難的問題;第二個,糊涂。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
……惑矣: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
2.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則群聚而笑之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古之學者必有師C.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學而大遺 人非生而知之者
C項“乃”,副詞,竟然。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
A項“則”,第一個,連詞,表轉折關系;第二個,連詞,就。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
則群聚而笑之: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
B項“之”,第一個,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結構助詞,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
D項“而”,第一個,連詞,表轉折關系;第二個,連詞,表順承關系。
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還是比我?。ㄔ谖抑蟪錾┠??
吾師道也: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師:學習。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庸,發(fā)語詞,難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獨。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他和他年齡差不多,學問知識相似,(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羞恥; (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
年相若:年歲相近。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足,可,夠得上。盛,高大。諛,諂媚。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鴻門宴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 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 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 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噲從良坐。
1.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殺人如不能舉 沛公起如廁B.刑人如恐不勝 沛公不勝杯杓C.亡去不義 廣故數言欲亡D.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亡去不義:逃走是不守信義的。
廣故數言欲亡: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
A項“如”,第一個,好像、唯恐;第二個,到。
殺人如不能舉:殺人惟恐不能殺盡。
沛公起如廁:劉邦起身上廁所。
B項“勝”第一個,盡;第二個,經受住。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
D項“意”,第一個,意圖;第二個,料想。
沛公不勝杯杓:沛公不勝酒力。
其意常在沛公也:(現(xiàn)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
2.選出下列句中“為”字與例句中“為”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例句: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A.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B.若屬皆且為所虜C.竊為大王不取也 D.如今人方為刀俎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明天犒勞士兵,給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隊!為:替、給。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誰替大王作出這個計策的?
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
竊為大王不取也:我以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這種做法。
如今人方為刀俎:現(xiàn)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這么做,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
不者:不然的話。不,同“否”。若屬:你們這班人。且:將。為所虜:被他俘虜。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1.下列各項加點的字翻譯有錯的一項是( )A.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隨著B.雖趣舍萬殊 趣:同“取”C.終期于盡 期:注定D.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終期于盡:最后歸結于消滅。
感慨系之矣:(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了。
雖趣舍萬殊:雖然各有各的愛好。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 ②亦足以暢敘幽情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覽者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不同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不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①句中的“以”,介詞,把。
引以為流觴曲水:把水引來作為漂傳酒杯的環(huán)形渠水。
②句中的“以”,介詞,表目的,來。
亦足以暢敘幽情:也足夠來暢快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③句中的“之”,動詞,往、到達。
及其所之既倦:等到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
④句中的“之”,結構助詞,的。
后之覽者:后世的讀者。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借以放眼縱觀,舒展胸懷,極盡視和聽的歡娛,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
所以:用來。騁:使……奔馳,引申為開暢、舒展。極:窮盡。信:實在。

相關課件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套中人優(yōu)質課件ppt: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套中人優(yōu)質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契訶夫契訶夫,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時代背景時代背景,整體感知,問題探究,主題探究,拓展思考,課堂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病句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這是一份病句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訓練目標,試卷構成,方法排除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應用文寫作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這是一份應用文寫作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訓練目標,試卷構成,作文50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字音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字音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字形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字形專項(講)-【中職專用】中職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項突破(四川適用)

【專題復習】(廣東地區(qū))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 專題09-文言文閱讀-課件

【專題復習】(廣東地區(qū))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 專題09-文言文閱讀-課件

【考點精講】(廣西地區(qū))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 專題10-文言文閱讀-精講課件

【考點精講】(廣西地區(qū))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 一輪復習 專題10-文言文閱讀-精講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升學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