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生平]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她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jīng)史,長于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等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公元1127年,北方金國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后渡江南去,1129年,趙明誠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
[作品] 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如夢令》等,后期有《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武陵春·春晚》《念奴嬌·春情》等。[評價]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代表詞人,開創(chuàng)了女詞人愛國主義創(chuàng)作的先河。
2.背景解讀《聲聲慢(尋尋覓覓)》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詞情凄清。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于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文意疏通*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1.易安體李清照的詞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她的詞于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它的特征主要有三個方面:①以尋常語入詞;②凄婉悲愴的格調;③倜儻有丈夫氣。
2.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3.梧桐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的筆下,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
4.婉約派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巴窦s”一詞,早見于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為纏束,引申為精練、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其特點主要是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鑒賞1:李清照是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愁”的?直抒胸臆思考1:找出直接寫愁的詞句?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思考2:這首詞開頭三句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色?抒發(fā)了詞人心中哪些清愁哀怨?明確:①開頭三句運用七組疊字,聲情并茂,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詞人心中的清愁哀怨,奠定了全詞哀傷愁苦的基調。②“尋尋覓覓”寫詞人內心的空虛,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寫詞人處境的孤獨,形單影只,無人相伴;“凄凄慘慘戚戚”則極言詞人的心情之悲愴。
思考3:試分析疊詞的作用明確:①形式上: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增加音樂美。②內容上:增強情感,起強調作用。間接寫愁:借景抒情
思考1:李清照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明確:淡酒、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思考2:這些意象分別有何特殊意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思考3:結合全詞,說說如何理解“三杯兩盞淡酒”一句中的“淡”字。明確: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詞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一個“淡”字,表明詞人晚年的境況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狙a充】
思考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時相識”怎樣理解?“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明確:“雁過也”中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常常見到的(有說與《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的雁相關),所以說“舊時相識”。“雁”是信使,它讓詞人回想起當年和丈夫鴻雁傳書的日子,更增添了詞人心中的無限凄涼。如今,丈夫已逝,誰再給她捎信?她又捎信給誰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絕望和悲哀。
思考5:“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明確:“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以樂襯哀——菊花繁盛襯托自己憔悴,心境悲涼。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雖然人不摘花,花也當自萎;及花兒已損,則更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詞人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出詞人惜花將謝的情懷。
思考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渲染了怎樣的氣氛?這對詞人抒發(fā)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確:①一葉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綿綿,落在葉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傷、愁思的象征。這幾句渲染了滿目凄涼、滿耳苦雨聲的凄苦的氣氛。②作用:這樣的氣氛恰好和詞人孤苦凄涼的心情融為一體,對詞人抒發(fā)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思考7:古人寫“愁”多化抽象為形象,如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也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而《聲聲慢》的結尾為什么不將“愁”形象化地表現(xiàn)出來?明確:獨辟蹊徑,不言愁如何多,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繁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概括得盡,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巧妙又不落俗套。
思考8:試分析李清照有哪些“愁”?明確: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偨Y: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chǎn)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鑒賞2:試找角度分析本詞的藝術美(一)語言之美——妙用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十四個疊字,出奇新穎,下半闋又有“點點滴滴”,全篇九個疊詞十八疊字。從音韻學來看,“尋尋”為平聲,作者情思忽起,心緒微揚;“覓覓”為入聲,情思剛起,繼而遽然收斂;“冷冷”為上聲,音調稍有變化,自低而高;“清清”又回到平聲,且接下來“凄凄”亦為平聲,兩個陰平連用,音韻綿長,形成不可斷絕之勢,將內心凄苦哀嘆而出,卻并非一瀉千里,而是明顯在控制。從結構上來看,開篇十四個疊字既有引領下文的作用,也奠定了整篇詞作的情感基調,具有統(tǒng)攝之效。
(二)音樂之美——韻律和諧《聲聲慢》上下闋共97字,可謂是一字一頓,一字一泣。而從整體來看,音韻和諧,讀來流暢,一方面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襯托了詞人綿綿不盡的哀苦,給人一種幽咽婉轉、循環(huán)往復之感?!堵暵暵芬捕嗵庍\用雙聲疊韻詞。比如“還寒”,因屬于平聲,可以適當延長,強調環(huán)境之冷清。其他如“兩盞”“怎生”都增強了音樂美。
(三)層次之美——構思巧妙全篇層次分明,雖然只是為了抒發(fā)愁,百字內卻寫了九個層次,開篇七組疊詞,“尋尋覓覓”明寫行為動作,暗寫其精神之恍惚,詞人并沒有繼續(xù)寫尋覓什么,后面也沒有交代尋覓結果?!袄淅淝迩濉笔堑诙哟?,在尋覓過程中,詞人漸漸感受到了冷清,一方面交代了秋天的環(huán)境背景,另一方面也是為由外而內的描寫過渡,所以冷清既指環(huán)境氛圍,又引出下面作者的心情。第三層次便是“凄凄慘慘戚戚”,詞人從個人寫起,在行動中發(fā)現(xiàn)了環(huán)境狀況,再從環(huán)境有感而發(fā),返回內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手法。
心情凄慘悲戚該當如何呢?作者開始了第四層描寫“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又轉為寫景,一般稱春天為乍暖還寒,但從全篇背景分析,詞的開始應該是從某天早晨開始的,古人有飲扶頭酒的習慣,便是在卯時。暖應指秋陽初升,寒則指曉寒秋露,能夠感受出氣候的微微變化,可見詞人之細膩。第五層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失落悵惘之下,作者只好飲酒,至于是消愁還是為了清醒,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此處自古有異議,另一版本為“晚來風急”,筆者較為贊同,一來和前面飲酒相呼應,二來后面有“到黃昏”之語,可見描寫的是詞人一天到晚的生活狀態(tài)?!把氵^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為第
六層,鴻雁在古代便有傳書表達思念之意,可如今大雁飛過,雖是舊相識,卻無音信可傳,獨留作者斯人憔悴傷心。繼而轉至第七層“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盛開,只可惜自己形神憔悴,已無力無心去摘折。第八層寫“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從早到晚,孤身獨坐,度日如年,這種心緒很難用語言表達。本以為作者會就此停筆,卻在結尾之前再次寫景,第九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秋雨、黃昏,盡是悲涼凄苦之意象,一句話連用三個意象,既點明了時間和前面呼應,又借景加深了內心情感的抒發(fā)。最后以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尾,言盡意不盡??v觀全詞不難看出,詞人有意借用賦的寫法,在層次安排、布局構思上十分成功。
(四)意境之美——情景交融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描寫了很多意象,從選景的角度來看,她用一些常見意象,經(jīng)過組合,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意境。前人寫秋,以秋涼、秋寒為主,作者卻用的是“乍暖還寒”,足見其感情之細膩,生活之無聊,更烘托出了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寫借酒澆愁,巧妙地把它與秋風相聯(lián)系,通過酒的消愁作用敵不過風的添愁力量,把意蘊翻到了新高度。寫秋菊用暗喻手段、反問語氣,將自身化為殘菊,將殘菊直接比作多情人,竟不知是寫菊、寫人?梧桐細雨雖無新意,但放在兩個直聲呼告之間,卻起到了將愁情推向極端的作用。
對比閱讀:思考:李清照的另一首詞《醉花陰》作于早年,與《聲聲慢》一樣寫愁思,但二詞蘊含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等均不相同,試加以分析。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①《聲聲慢》以愁作結,“愁”得厚重;《醉花陰》以愁發(fā)端,傾訴“閑愁”。《聲聲慢》一詞在篇末托出一個“愁”字,這種“愁”融合了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這種“愁”深廣而厚重。《醉花陰》以愁發(fā)端,一開篇就傾憂瀉愁,各種閑愁,特別是相思之愁籠罩在詞人的心頭。②“黃花”“酒”相似,“愁”之內涵迥異?!堵暵暵分械摹包S花”是枯萎凋落的花,隱含對生命逝去的哀嘆,又和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愁境吻合。《醉花陰》中的“黃花”有“暗香”,把花與人聯(lián)系起來,表達相思之苦?!堵暵暵分校~人借酒澆愁,“酒”承載著國破、家亡、夫死的愁苦?!蹲砘帯分?,“酒”是詞人傾訴相思之苦的載體。
③兩首詞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蹲砘帯分谐尸F(xiàn)的是一種輕煙裊裊、天氣初涼和黃花吐蕊時的清新、寂靜的意境;而《聲聲慢》中營造的則是一種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的意境。
素材積累1.課內素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崩钋逭諏ひ挼氖鞘裁茨兀科渲兄痪褪菄颐褡宓那巴?。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而是“欲將血淚寄山河”。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是相通的。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
作為女人,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層,但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將就。她的詞一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之中有執(zhí)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在做著真實的自己,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具m用話題】“人生價值”“愛國情懷”“追尋”等。
2.課外素材位卑未敢忘憂國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tǒng)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guī)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真的勇者,穿越紅塵的喧囂,回歸至真至善的心靈,歷經(jīng)世間一切苦難,而那份堅持依舊巋然不動。辛棄疾為國而生,為國而戰(zhàn),為國而死。他一生報國無門,卻矢志不渝,寫了大量愛國詞文,在已收錄的宋詞中,他是詞作量最多的詞人之一?!具m用話題】 “責任”“愛國”“苦與樂”“談幸?!钡取?br/>人物速寫辛棄疾求批評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一生佳作不斷,廣為后人傳頌。其能在文壇取得如此成就絕對不是偶然,而是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結果。1204年3月,辛棄疾到鎮(zhèn)江做知府。鎮(zhèn)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卻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寫下了《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寫完之后,立刻被當時的文人奉為神作,更有人把這篇作品譜上曲子吟唱。
同年8月辛棄疾邀請友人吃飯,席間歌女就彈唱了這首詞,在座者無不拍手稱贊,認為完美無缺。辛棄疾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站起來說:“只要是作品就有缺陷,我希望大家給我的作品挑一挑毛病,這樣才有利于我進步?!贝蠹乙驗榈K于情面都不肯說,只是一味稱贊這是千古一詞,辛棄疾一看大家都不批評,就說:“如果誰給我挑毛病,我就敬酒三杯,贈給他100兩紋銀?!边@時候,岳飛的孫子岳珂站起來了,他說:“那我就斗膽提一個小意見,我認為你在詞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還好,不知道者對這首詞理解起來很是吃力。”辛棄疾一想真是,這首詞里借用的有杜甫的《登高》《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等典故,確實讓人費解。辛棄疾十分高興地給岳珂鞠了一躬,繼而兌現(xiàn)承諾。從此以后,辛棄疾的詞用典故就很少了,讀起來通俗易懂,更加精妙。
學以致用映 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fā),這里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映襯。詞中有兩種映襯:一種是實景和虛景相互映襯,實景是赤壁的險要形勢,是作者親眼所見,虛景則是火燒曹軍,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襯托,是謂虛實相濟;另一種是周瑜的“雄姿英發(fā)”和作者的“早生華發(fā)”相互映襯。這首詞波瀾起伏而章法嚴整,跟作者巧妙地運用映襯的表現(xiàn)技巧有關。用映襯的手法寫一個作文片段,300字左右。
【示例】 那天,我語文考了個滿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興得心花怒放。路旁的柳樹好像在祝賀我,它微笑著,向我彎了彎腰。鳥兒也在我頭上飛來飛去,好像在給我唱歡樂頌。我覺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涼爽、暢快?;▔锇倩R放,嬌艷多姿,不時聞到醉人的香氣。小草生機盎然。我的腳下似乎踩著大風輪,沒過多久,我已經(jīng)飛到了家門口。
聚焦高考鑒賞詩歌思想感情“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痹姼枰员砬檫_意為最終目的,在鑒賞詩歌時,無論是對其表達技巧、形象還是語言的鑒賞,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解讀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2020·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①陸龜蒙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yī)沈約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咀ⅰ俊、僖u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悍畔率覂葢覓斓尼∧?,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北扔髋囵B(yǎng)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窘忸}規(guī)范】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詩歌的情感,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詩歌本身,抓住詩歌標題、意象意境、情感關鍵詞、表達技巧等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詩人經(jīng)歷、創(chuàng)作心境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因素來理解。
“雖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說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經(jīng)相“期”春日聚會,飲酒一醉,但是一個“失”字,讓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詩”一句是說未能作詩之憾,所以這兩句表達了作者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本詩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詩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閉門謝客,然而他卻給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當然要送上安慰,“但醫(yī)沈約重瞳健”一句則是寬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復健康,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滿枝”一句則用美好的景物對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參考答案】 ①表達了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②寬慰友人,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并對以后美好生活進行展望。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9.3* 聲聲慢(尋尋覓覓)精品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朗讀詞作初步感知,分析意向體味愁情,賞析名句融入意境,延伸思考體味愁因,相同點,不同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9.3* 聲聲慢(尋尋覓覓)集體備課課件ppt,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前自主學習,資料助讀,基礎梳理,課堂思考探究,整體感知,結構圖解,任務探究,文白對譯,課后鞏固拓展,素材積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9.3* 聲聲慢(尋尋覓覓)教課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愁中極品詞林絕唱,李清照,聲聲慢,李清照·其人,走近作者,背景導讀,初讀感知,品讀詩歌,探究思考,結論不能調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