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nɡ王( )
zhū( )位
chánɡ ( )試
1.嘗與諸小兒游。( )A.曾經(jīng)。 B.嘗試。2.諸兒競走取之。( )A.爭著跑過去。 B.一種體育比賽。3 唯戎不動。( )A.唯一。 B.只有。4.取之,信然。( )A.相信如此。 B.的確如此。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2.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3.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
四、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
都爭著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
五、用“/”畫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 王 戎 七 歲,嘗 與 諸 小 兒 游。2. 樹 在 道 邊 而 多 子,此 必 苦 李。
1.《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 )2.王戎是西漢人,是“竹林七賢”之一,自幼聰慧。( )3.成語“道旁苦李”就是從《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中提煉出的。( )
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
刻 舟 求 劍 楚人有涉江①者,其劍自舟中墜②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⑤劍之所從墜。”舟止⑥,從其所契者入水求⑦之。 【注釋】①涉江:過江。②墜:掉落。③遽(jù):立刻,馬上。④契(qì):用刀刻。⑤吾:我,我的。⑥止:停止。⑦求:尋找。
1.“刻舟求劍”是一個( )故事。A.童話 B.寓言 C.神話2.根據(jù)文言文內(nèi)容填空。楚人的劍掉入水中后,他馬上拿出刀在 刻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停下來了,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 。
3.這個楚人最后 (能 不能)找到自己的劍。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A.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yīng)對。B.做任何事不能丟三落四。
陳太丘與友期行《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參考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他就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dāng)時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他已經(jīng)先行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他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這是一份王戎不取道旁李優(yōu)質(zhì)課PPT課件,共20頁,共2個課時設(shè)計。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談話導(dǎo)入,初讀小古文,自學(xué)字詞,參與體驗,拓展延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xué)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上冊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xué)演示ppt課件,文件包含25王戎不取道旁李課件ppt、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doc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上冊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課文課件ppt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