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獲獎課件ppt,文件包含統(tǒng)編版3上語文22《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件pptx、統(tǒng)編版3上語文22《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統(tǒng)編版3上語文22《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練習doc、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整課生字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8頁, 歡迎下載使用。
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前解析】《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fā)現(xiàn)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關注文本:本文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有助于學生體會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可以激發(fā)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關注結構:課文結構清晰,構段特點鮮明。先寫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我背著書包上學去,接著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最后寫我發(fā)現(xiàn)門前的水泥道真美。結尾既呼應開頭,又點明中心,使文章渾然一體。關注用詞:課文用詞準確、形象,很多詞語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比如,“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天開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等詞句對此做了具體描寫;“熨帖”“平展”“凌亂”等詞語把作者觀察到的別樣秋景細致入微展現(xiàn)出來。關注修辭:課文中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使詞句生動有趣。如:“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將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描繪的格外漂亮;“你瞧,這多像兩只棕色的小鳥……”一句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悅、舒暢的心情。【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4.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5.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教學難點】能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xiàn)美、描述美、贊賞美。【教學準備】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讀好課題1.(出示課件3)多媒體展示水泥道的畫面,導入:同學們,水泥道大家都見過,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深秋一到,一夜秋雨,水泥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教師板書課題。(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3.學生齊讀課題。4.(出示課件4)聚焦課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預設:梧桐樹的落葉。多媒體展示梧桐樹葉圖。(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通過圖片介紹、課題質疑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預熱課程。)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出示課件5)初讀課文,明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讀通句子。2.學習生字詞,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出示課件6)(1)指名學生朗讀詞語,評價讀得是否正確。提示:“靴”讀xuē,要防止學生“讀半邊”而誤讀。(2)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識記、理解生字。(3)重點指導識記“洼”“靴”。(出示課件7)“洼”字可出示學生已經認識的“蛙、娃、掛”等熟字,通過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出示課件8)為進一步理解“洼”的字義,多媒體展示水洼的圖片,明確:“洼”形旁是“氵”,意思是凹陷的地方。(出示課件9)“靴”字,可組詞“雨靴”“馬靴”,“靴”就是幫子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4)進行識字游戲,檢驗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課件10)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11)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課文都寫了幾部分的內容?1.學生朗讀并討論交流,教師巡視。2.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進行梳理、規(guī)整,厘清課文的大致內容。1-4自然段:雨后上學5-9自然段:水泥道美景10-11自然段:發(fā)出贊嘆四、學習第1-4自然段,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1.(出示課件12)請學生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說一說:雨后上學去,“我”看到了怎樣的景象?(1)學生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邊讀邊圈畫“我”看到的景象。(2)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如:先觀察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把這個詞語圈出來。(3)學生交流景物。預設:明朗的天空、地面還是潮濕的、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藍天。2.聚焦“明朗的天空”,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出示課件13-16)(1)請學生與同學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預設1:學生可能會找近義詞“晴朗”。預設2: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一個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藍天”等詞語也解釋了“明朗”的意思。(2)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①分解組合:把“明朗”可分解為“明亮+晴朗”來理解。②找近義詞:找“明朗”的近義詞“晴朗”來理解。③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上下文中“天開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來理解“明朗”。④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我們生活中看到過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理解“明朗”主要指天空湛藍清亮,光線充足。3.總結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出示課件17)4.指導學生朗讀第1-4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一夜雨后“我”出門上學去,可以讀得舒緩一些。第3自然段是“我”的贊嘆,語氣可以強烈一些。第4自然段描寫了“我”對地面的印象,也可以讀得舒緩一些。(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是這一部分教學的重點。教學體現(xiàn)一定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同時,將理解詞語與想象畫面、朗讀指導融于一體,能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多重功能。)五、指導書寫,鞏固練習1.指導書寫本課生字。(出示課件18)(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畫。(2)重點指導“晶、印、規(guī)、遲”,教師范寫。(出示課件19-22)晶:“品字形”結構,上邊的“日”居中,下邊兩個“日”分別在豎中線兩側。印:左高右低。右半部分單耳旁的起筆與左半部分豎提的起筆在同一水平線,豎要寫直。要特別注意“印”的筆順。規(guī):“夫”的末筆捺改點,與“見”的撇互相穿插。最后一筆豎彎鉤要寫得舒展。遲:半包圍結構。先寫“尺”再寫走之。“尺”的末筆改為點,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尺”。(3)學生書寫,展示評價。(4)指導書寫“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2.課堂演練。(出示課件23) 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并描述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景,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凌亂”等難懂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24)談話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秋雨過后幾個美麗的鏡頭,這節(jié)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領略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二、學習第5-7自然段,理解詞語,想象朗讀1.(出示課件25)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第5-7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水泥道的美?圈畫相關詞句,想象作者所描寫的畫面。(設計意圖: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互動交流中感受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美。)2.教師指導點撥。(1)金黃落葉圖(第5自然段)。(出示課件26)①引導學生圍繞“一片片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緊緊地粘”等詞語想象落葉的特點,了解作者對落葉的初步印象。②指名學生朗讀,提示可以讀得舒緩一些。(板書:發(fā)現(xiàn)——水泥道上布滿落葉)(2)水泥道全景圖(第6自然段)(出示課件27)①引導學生圍繞“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fā)光”“很遠很遠”等詞句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了解第6自然段是描寫整條鋪滿落葉的水泥道,作者把水泥道上鋪滿的落葉比作彩色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寫出了水泥道的色彩美,形狀美,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板書:比喻 水泥道——地毯)②指名學生帶著想象讀好語段,提示語速要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3)梧桐樹落葉的特寫鏡頭(第7自然段)(出示課件28)①引導學生圍繞“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象水泥道上的每片樹葉。(板書:落葉——小巴掌)②提問:這里的“熨帖”“凌亂”是什么意思?③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理解“明朗”的方法,試著理解“熨帖”和“凌亂”的意思。? 教師相機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熨帖”。(出示課件29)查字典:貼切、妥帖。聯(lián)系上文,可知“熨帖”指的是緊緊地粘著。看課文插圖:梧桐樹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的意思。? 教師相機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凌亂”。(出示課件30)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由凌亂的房間來理解。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凌亂”是什么意思呢?預設:聯(lián)系上文可知在本句指的是排列得不規(guī)則。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凌亂”的落葉反而“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預設:因為這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自然之美。④指名學生朗讀,提示語速可以稍慢些,感受落葉排列的自然之美。3.引導學生朗讀第5-7自然段,提示邊讀邊想象畫面。三、學習第8、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情1.(出示課件31)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第8、9自然段,說一說:走在這樣的水泥道上,“我”的心情是怎樣的?2.(出示課件32)引導學生圍繞第8自然段中“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想象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3.(出示課件33)引導交流:你覺得這個畫面中最美的是什么?我的心情怎樣?預設:把小雨靴比作小鳥,增添畫面的動感美。“蹦跳著”“歌唱著”表現(xiàn)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悅的心情。(板書:小雨靴——小鳥)4.啟發(fā)朗讀:我們應該怎么讀好8、9自然段呢?提示第8自然段要讀得輕快一些,讀出“我”愉悅的心情;第9自然段朗讀的語氣可以強烈一些,以強調“我”對這美景的喜愛。四、學習第10、11自然段,引導發(fā)現(xiàn)美1.(出示課件34)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章結尾為什么又寫秋風、秋雨?作者為什么會覺得水泥道“真美啊”?(1)引導學生關注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到的“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了解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覺得水泥道“真美啊”?預設: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用心感受,這才能發(fā)現(xiàn)普通事物的美。(板書:水泥道真美 發(fā)現(xiàn)美 感受美)2.指導學生朗讀第10、11自然段。提示:“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可以借助“夜”字理解句子寫出了刮風下雨持續(xù)時間之長,應讀得舒緩一些。第11自然段朗讀的語氣要強烈一些,讀出“我”對這美景的喜愛。3.(出示課件35)過渡:同學們,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特別是描寫水泥道及落葉的詞句,富有新鮮感,適合積累。學完了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吧。提示:抄寫的句子要注意格式,句子開頭空兩格,標點占格要規(guī)范。抄寫時也不能看一個字抄一個字。五、借助“閱讀鏈接”,比較閱讀,完成小練筆1.(出示課件36)請學生讀一讀“閱讀鏈接”《自報家門》片段,用學習的方法理解詞語。(1)(出示課件37)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準“鏨、筢”等字,了解“作坊、鏨、筢子”等字詞的意思。(2)(出示課件38)引導學生看圖,借助生活經驗理解詞語,如“醬缸”“染坊”。2.(出示課件39)請學生對比《自報家門》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1)引導學生圈一圈課文和《自報家門》中描寫的不同景物,從中發(fā)現(xiàn):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細致的描寫;汪曾祺《自報家門》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2)教師相機出示表格,明確兩種描寫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不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用心觀察喜愛之情上學路上細致描寫水泥道《自報家門》放學路上寫了很多商鋪3.小練筆。(出示課件40)(1)教師引導: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2)(出示課件41)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及“閱讀鏈接”中的方法:①使用鮮活的詞語;②寫看到景物;③寫景物的特點;④運用比喻。(3)(出示課件42)范文賞析:秋天來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都會經過那條鋪滿銀杏葉的小路。路邊那一棵棵挺拔的銀杏樹像一把把火炬。每一片銀杏葉都像一把張開的小扇子。突然,一陣風吹過,葉子紛紛揚揚地飄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設計意圖:將課后的“閱讀鏈接”與“小練筆”進行整合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及“閱讀鏈接”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明白,寫上學、放學路上所看到的景物,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1.主題概括。(出示課件44)課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fā)現(xiàn)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2.拓展延伸。(出示課件45)落葉風兒吹,天氣涼,吹落樹葉一張張,好像電報一份份,催著燕子回南方。好像小船一只只,送給螞蟻運冬糧。燕子、螞蟻齊聲唱:謝謝好心的秋姑娘。3.課堂演練。(出示課件46-49)4.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50)(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2)用幾句話寫一寫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單元重點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能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難懂的詞語,正是三年級需要培養(yǎng)的語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讀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所以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為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奠定基礎。在生字詞的處理上,從認讀生字詞,再到生字的書寫,指導得比較詳細,在理解難懂的詞語時,我引導學生借助經驗和學習說出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在課堂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次讀的過程中都有收獲,如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品讀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并且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感受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樂和歡愉以及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愛之情。學會認真細致的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必備的能力,通過本文作者仔細觀察而使自己有了新發(fā)現(xiàn),描寫了雨后水泥道的變化,特別是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寫,更是形象。文章寫得很美,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時又使學生真正懂得細致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前提,也激發(fā)了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的興趣,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這是一份小學人教部編版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示范課ppt課件,文件包含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ppt、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文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資料寶袋,會寫字,字詞樂園,易錯提示,會認字,組詞泥巴水泥,熨帖妥當合適,凌亂雜亂而無條理,詞語解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課課件ppt,共2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