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基礎鞏固】
1.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溫室效應加劇、酸雨、臭氧層被破壞、赤潮等已經(jīng)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帶來較大的影響,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質(zhì)是 ( )
A.CO2
B.硫和氮的氧化物
C.含氟化合物
D.化肥和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答案:B
2.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學沉淀法;③氧化還原法; ④過濾法。其中屬于化學方法的有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3.(2022·廣東廣州)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PM2.5是指粒子直徑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chǎn)活動對環(huán)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D.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是我國目前推廣使用的清潔燃料
解析:C項,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減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為2CaO+2SO2+O22CaSO4),但在加熱時生石灰不能吸收CO2,不能減少CO2的排放,不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錯誤。
答案:C
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采用原煤脫硫技術,可減少燃煤燃燒時產(chǎn)生的SO2
B.自來水可用氯氣來殺菌消毒,說明氯氣無毒
C.氮氧化物可以破壞臭氧層,也能形成酸雨
D.化石燃料燃燒產(chǎn)生大量CO2,會導致溫室效應增強
答案:B
5.(2022·廣東珠海)下列有關酸雨及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pH小于7的降雨通常稱為酸雨
B.酸雨的形成和空氣中CO2含量增多有直接關系
C.大量含硫化石燃料燃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導致了酸雨形成
答案:C
6.下表中解決相對應的環(huán)境問題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學的是 ( )
選項
環(huán)境問題
措施
A
臭氧層空洞
限制氟氯烴類物質(zhì)的生產(chǎn)和消耗
B
酸雨
改變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C
白色污染
回收利用廢舊塑料,開發(fā)可降解塑料制品
D
水體富營養(yǎng)化
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和施用氮肥
答案:D
【拓展提高】
7.工業(yè)污水中常含有Fe3+、Al3+、Ag+、Cu2+,現(xiàn)在通過沉淀法處理該污水,為分別得到各含一種金屬陽離子的沉淀物,可采?、偻ㄈ際2S氣體,②通入CO2氣體,③加入鹽酸,④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四個步驟,每次通入或加入試劑均過量,且每次都把沉淀物濾出,其操作的正確順序是 ( )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解析:Fe3+、Al3+、Ag+、Cu2+中,先沉淀Ag+,選擇加入鹽酸沉淀。Cu2+與H2S反應生成難溶于酸的硫化銅沉淀,Fe3+與H2S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2+和硫單質(zhì)。溶液中的Fe2+、Al3+,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沉淀Fe2+,Al3+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根離子,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偏鋁酸根離子生成氫氧化鋁沉淀,故操作的正確順序是③①④②。
答案:A
8.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wèi)生填埋、焚燒和堆肥。對這些處理方法的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可回收垃圾,如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污染,而且還可以節(jié)省資源
B.廚余垃圾,如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jīng)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直接被農(nóng)作物吸收和利用
C.有害垃圾,如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進行特殊安全處理
D.“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我們?nèi)粘S玫乃芰洗?它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被分解,影響正常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解析:有機物質(zhì)不能直接被農(nóng)作物吸收利用,需要通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或礦質(zhì)元素,才能進入植物體內(nèi)被吸收和利用。
答案:B
9.綠色化學提倡化工生產(chǎn)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標產(chǎn)物的質(zhì)量與生成物總質(zhì)量之比。下列制備環(huán)氧乙烷的反應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
A.CH2CH2++CH3COOH
B.CH2CH2+Cl2+Ca(OH)2+CaCl2+H2O
C.2CH2CH2+O2
D.+HOCH2CH2OCH2CH2OH+2H2O
答案:C
【挑戰(zhàn)創(chuàng)新】
10.(2022·廣東揭陽)煤是一種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中含有SO2、NO2和NO等多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對煤進行加工后再燃燒或?qū)U氣凈化后再排放。
(1)將煤直接進行燃燒,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寫出煤燃燒廢氣中有關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硝酸的化學方程式:
、? 。?
②下列關于硝酸型酸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填字母) 。?
A.使水中的浮游生物致死,減少魚類食物的來源,破壞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
B.對電線、鐵軌、橋梁、房屋等均會造成嚴重損害
C.破壞臭氧層
D.硝酸與土壤中的礦物質(zhì)發(fā)生作用轉(zhuǎn)化為硝酸鹽,向植物提供氮肥
(2)下圖是對煤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進行常溫脫硫處理的基本流程示意圖,試結合圖中信息分別寫出廢氣脫硫并形成副產(chǎn)物(CaSO3、CaSO4和石膏)的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3)脫硫以后,在廢氣中含量明顯增加的氣體是 (填物質(zhì)名稱),它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是 。?
(4)檢驗脫硫后廢氣中是否含有SO2的簡單方法是? 。?
解析:(1)①煤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中的NO與O2反應產(chǎn)生NO2,NO2溶于水反應產(chǎn)生HNO3,有關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3NO2+H2O
2HNO3+NO。
②A項,硝酸是強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死水中的浮游生物,減少魚類食物的來源,破壞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正確;B項,硝酸具有酸性,電線、鐵軌、橋梁含有金屬鐵等,它們能與硝酸反應,房屋含有金屬和硅酸鹽,它們也能與硝酸反應,會被嚴重損害,正確;C項,導致臭氧層空洞的是氟氯烴,不是硝酸,錯誤;D項,硝酸中含有氮元素,硝酸與土壤中的礦物質(zhì)發(fā)生作用轉(zhuǎn)化為硝酸鹽,可向植物提供氮肥,正確。
(2)由流程圖可知,脫硫過程中SO2與CaCO3反應生成CO2和CaSO3,CaSO3在空氣中不穩(wěn)定,很容易轉(zhuǎn)化為CaSO4,進而形成副產(chǎn)物石膏CaSO4·2H2O,則廢氣脫硫并形成副產(chǎn)物的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為SO2+CaCO3CO2+CaSO3、2CaSO3+O22CaSO4、CaSO4+2H2OCaSO4·2H2O。
(3)由流程圖可知,脫硫過程中反應生成CO2,使脫硫后的尾氣中CO2的含量明顯增加,CO2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4)檢驗SO2常用品紅溶液,方法為: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褪色。若溶液褪色,說明廢氣中含有SO2;若溶液不褪色,說明廢氣中不含有SO2。
答案:(1)①2NO+O22NO2 3NO2+H2O2HNO3+NO?、贑
(2)①SO2+CaCO3CO2+CaSO3②2CaSO3+O22CaSO4
③CaSO4+2H2OCaSO4·2H2O
(3)二氧化碳 使溫室效應加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4)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褪色,若溶液褪色,說明廢氣中含有SO2;若溶液不褪色,說明廢氣中不含有SO2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保護與綠色化學課后練習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對以下問題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八章 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保護與綠色化學課后測評,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保護與綠色化學一課一練,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