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準備課
《上學了》教案
課題
上學了
單元
準備課
學科
數(shù)學
年級
一年級
學習
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上學的具體環(huán)境,了解學校情況;通過數(shù)1~10的數(shù),了解學生數(shù)數(shù)的情況;在比一比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通過探索活動,使學生了解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信心。
重點
能夠從1數(shù)到10,并通過比較感知長短、大小、多少、輕重。
難點
能完整的說一句含有數(shù)的話;體驗比較大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從幼兒園來到小學,歡迎你們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上,我們也要認識幾位好朋友,他們將陪著我們一起度過小學六年的學習。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
課件出示:
播放歌曲:上學歌
師:小明今天作為一名新生,也背著書包上學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小明一起走進美麗的校園好嗎?
學生:好。
以談話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講授新課
1.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
課件出示: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說說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反饋: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許多小朋友。
師:還看見了什么?
師:真棒!這位小朋友帶著一個數(shù)字“1”來說教學樓、紅旗的數(shù)量,非常的準確!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圖,認真數(shù)一數(shù),你能像他那樣帶著數(shù)字說說還看見了什么嗎?
師:還有嗎?
引導學生有序的說出:
有3個小朋友在玩飛機;
有4個小朋友在打乒乓球;
老師那總共有5個人;
有6個小朋友們在踢足球;
有7棵小樹苗;
有8朵花;
有9面紅旗;
有10只小鳥;
……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貼出1~10的數(shù)字卡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厲害!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樂園,寬闊的操場是我們活動的天地,校園就是我們的家。你們喜歡這座新家嗎?
師:剛才小朋友們在介紹小明校園的過程中用到了許多的數(shù)字。我們一起看看大家都找到了哪些數(shù)?
課件出示:
師: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一起讀讀好嗎?
師:我們每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拿出你們的小手,向老師揮揮手好嗎?
師:現(xiàn)在用手勢來數(shù)數(shù)這些數(shù)好嗎?
課件出示:
師:你能用含有數(shù)字的一句話說說我們周圍的事物嗎?
反饋:我有1個書包,5支鉛筆;
我家有3口人;
……
師:小朋友們都有著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到了許多生活中的數(shù)學。
二、比一比
1.比長短
師:剛才有位小朋友們說他有5支鉛筆,能借給老師一支嗎?
師: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支鉛筆,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件出示:
師:哪支長,哪支短呢?想想怎樣比較呢?
師:找到比較的方法了嗎?誰愿意說說你是怎么比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這個方法不錯!這兩只毛筆你能比一比它們誰長誰短嗎?
課件出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師:在比較長短時,不管是橫著比,還是豎著比,都應該把這件物品一端對齊,比另一端,看誰長誰短。
2.比大小
課件出示:
師:哪個大?哪個???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師:看就是觀察,觀察是我們比較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現(xiàn)在你能比較這兩個正方體的大小嗎?
課件出示:
3.比較多少
課件出示:
師:筐子和籃子里誰的蘋果多,誰的少呢?
師:你是怎么比的?
反饋:筐子大,裝的多,籃子小,裝的少。
筐子里能看見的就有5個蘋果,籃子里加上看不見的最多只有4個,5比4多。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么你們看看它們誰多?誰少呢?
課件出示:
師: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比較方法!你想知道老師是怎樣比較的嗎?
師:我們可以用一條虛線將一棵樹苗和一個坑連起來,就像把小樹栽在了坑里。
師:現(xiàn)在你能一眼看出誰多?誰少嗎?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這種方法在數(shù)學中稱之為“一一對應”。
4.比較輕重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過蹺蹺板嗎?
師:在玩蹺蹺板時,重的一邊會怎樣?輕的一邊呢?
師:你們看!森林的小動物們也在玩蹺蹺板,它們還把水果呀放在蹺蹺板上。
課件出示:
師:誰重,誰輕呢?
反饋:大象重,小兔輕;
西瓜重,蘋果輕。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饋:大象坐的一邊沉下去了,小兔坐的一邊蹺起來了;
放西瓜的一邊沉下去了,放蘋果的一邊蹺起來了。
師:比較輕重時,小物體我們可以用手掂,大物體可以用工具。
5.總結
師:我們比較了物體長短、大小、多少與輕重,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得出: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多少與輕重,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來進行比較。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
學生:校園里有1幢教學樓、1面五星紅旗。
學生:有2個小朋友在澆花。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喜歡。
師生共同讀數(shù)。
學生向老師揮手。
師生共同用手勢數(shù)數(shù)。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借給老師一支鉛筆。
學生:一支長,一支短。
學生分組交流。
學生一邊比,一邊說:一端對齊,上面的鉛筆長,下面的鉛筆短。
學生上臺比一比,一邊說:把支毛筆的上面對齊,左邊的長,右邊的短。
學生自由說一說。
學生:籃球大,乒乓球小。
學生:我是看出來的。
學生:前面的小,后面的大。
學生:筐里的多,籃子里的少。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樹多,坑少。
學生:小樹有4棵,坑只有3個,4比3多。
學生:想。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畫一畫。
學生:樹多,坑少。
學生:坑栽完了,但是還剩了一棵樹苗。
學生:玩過。
學生:重的一邊會沉下去,輕的一邊會蹺起來。
學生觀察圖片,自由說說。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自由說說。
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完整的說一句含有數(shù)的話,充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有序的歸納可以幫助學生對1~10數(shù)字的認識,為后面的數(shù)數(shù)做準備。
利用手勢數(shù)數(shù),是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數(shù),充分了解到手與數(shù)之間的關系,這樣達到了既動手又動腦的目的。
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亂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想辦法比較長短,充分訓練了學生了思維,同時有助于學生總結出比較的方法。
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不僅學習的知識,同時掌握了比較的方法。
進一步建立大小的概念,滲透觀察的方法——看。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訓練了學生觀察、語言表達的能力。
通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為學生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讓學生說說蹺蹺板的原理,為后面比較物體的輕重做足了準備,學生學習起來就很輕松。
通過總結,清楚的讓學生明確:比較了物體長短、大小、多少與輕重是針對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而言的。
課堂練習
1.比一比,說一說。
2.比長短。在長的( )里畫“√”。
3.比大小。在大的( )里畫“√”。
4.比多少。在多的( )里畫“√”。
5.數(shù)一數(shù),連一連。
6.布置作業(yè)
教材練習一第8題。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通過不同層次習題的練習,讓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鞏固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我認識了數(shù)1~10。
我學會了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多少與輕重比較物體的方法:
比長短要對齊,
比大小用眼睛,
比多少用對應,
比輕重用工具。
學生自由說一說。
課后總結是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幫助他們在腦海里建立知識的網(wǎng)絡。
板書
上學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比長短→一端對齊
比大小→看
比多少→一一對應
比輕重→手(或工具)
簡潔有效的板書,可以幫助學生組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讓學生明確學習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這是一份一年級上冊0的認識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書寫“0”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一年級上冊上學了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反思,共2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上學了精品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