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分
《登泰山記》分層作業(yè)
題型一:客觀題
建議用時:40分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巔(diān)
B.懸崖(yá)????石磴(dèng)????須臾(yú)
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
D.膝蓋(qī)????石罅(xià)????絳皓(hào)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雕砌”的“砌”應讀為“qì”。
C.“姚鼐”的“鼐”應讀為“nài”。
D.“膝蓋”的“膝”應讀為“xī”。
故選B。
2.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亭東自足下皆云漫??????????漫:彌漫
B.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燭:照
C.是日觀道中石刻?????是:判斷動詞
D.其遠古刻盡漫失?????漫:磨滅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亭子以東從腳下起都被云霧彌漫。“漫”,彌漫。解釋正確。
B.句意: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盃T”,動詞,照。解釋正確。
C.句意: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笆恰?,指示代詞,這。解釋錯誤。
D.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漫”,磨滅(石碑經(jīng)風雨侵蝕而自己模糊不清)。解釋正確。
故選C。
3.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泰山之陽,汶水西流 B.其陰,濟水東流
C.道皆砌石為磴 D.明燭天南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的判斷能力。
A項,“西”,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B項,“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C項,沒有活用;
D項,“燭”,名詞作動詞,照。
故選C。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D.或曰,此東海也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B項,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確語序是:況吾與子于江渚之上漁樵。
ACD三項皆為判斷句。
故選B。
5.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
B.城墻有內(nèi)外之分,里邊的一道為“城”,外邊的一道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墻。
C.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最末一天為“晦”。
D.“桐城姚鼐記”,以“桐城”標明自己所屬文學流派。
【答案】D
【詳解】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學常識題一般出自課文內(nèi)容,又有所延伸,所以應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積累、識記。解答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
D項,“以‘桐城’標明自己所屬文學流派”錯誤,本句中“桐城”為籍貫。關(guān)于桐城派,桐城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統(tǒng)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風靡全國,享譽海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座豐碑。
題型二:主觀題
故選D。
6.情景默寫
(1)《登泰山記》一開篇即介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以此統(tǒng)攝全篇,使讀者對泰山有個總體印象。
(2)《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云霧障目和冰滑難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艱難。
(3)《登泰山記》中描寫太陽將出時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記》中描寫作者登上山頂看到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泰山之陽???? 汶水西流???? 其陰???? 濟水東流???? 道中迷霧冰滑???? 磴幾不可登???? 極天云一線異色???? 須臾成五采???? 蒼山負雪???? 明燭天南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陽、磴、極、臾、采、蒼、負、燭。
題型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姚鼐,字姬傳,桐城人,刑部尚書文然玄孫。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xiāng)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庫館開,充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yǎng)歸,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茍焉而已,將度其志可行于時,其道可濟于眾?!必竟楣盼???滴蹰g,侍郎方苞名重一時,同邑劉大櫆繼之。鼐世父范與大善,鼐本所聞于家庭師友間者,益以自得,所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于道德,而探原于經(jīng)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fā)其蘊。論者以為辭邁于方,理深于劉。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鼐清約寡欲,接人極和藹,無貴賤皆樂與盡歡。而義所不可,則確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學品兼?zhèn)洌曝緹o異詞。嘗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為《今體詩選》,論者以為精當云。自告歸后,主講江南紫陽、鐘山書院四十余年,以誨迪后進為務。嘉慶十五年,重赴鹿鳴,加四品銜。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經(jīng)說》十七卷,《老子、莊子章義》,《惜抱軒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卷,《三傳補注》三卷,《法帖題跋》二卷,《筆記》四卷。子景衡,舉人,知縣。有雋才,鼐故工書,景衡學其筆法,能亂真。
(選自《清史稿·姚鼐傳》,有刪改)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
B.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
C.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
D.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刑部,古官署名。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審核刑名及考核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diào)等。
B.鄉(xiāng)試,科舉時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選拔人才的考試。
C.古文,文中指與駢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與《師說》中“好古文”的“古文”意思相同。
D.鹿鳴,即鹿鳴宴,常指科舉考試后的一種宴會,因在宴會上歌《詩經(jīng)·鹿鳴》而得名。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庫全書》完成后,姚鼐在記名御史的官任上,請求辭職奉養(yǎng)父母,他回到故里,不肯再出來做官。
B.姚鼐認為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隨隨便便的,會考慮志向能否在當時得以實現(xiàn),方法能否對大眾有益。
C.姚鼐所寫的文章高雅簡練、深刻古樸,他在家庭和師友之間有點名氣,名聲和歐陽修、曾鞏的名聲接近。
D.姚鼐著作很多,有《九經(jīng)說》《老子、莊子章義》《惜抱軒文集》《三傳補注》《法帖題跋》《筆記》等。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鼐清約寡欲,接人極和藹,無貴賤皆樂與盡歡。
(2)自告歸后,主講江南紫陽、鐘山書院四十余年,以誨迪后進為務。
【答案】7.B????8.A????9.C????10.(1)姚鼐清廉節(jié)儉,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藹,無論身份貴賤(姚鼐)都樂于與他們盡情歡樂。
(2)自從告老回鄉(xiāng)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陽、鐘山書院擔任講授四十多年,把教誨開導后輩當作要務。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三個人都是桐城籍,世人傳頌他們?yōu)橥┏桥?。桐城派的風格傳統(tǒng),到這時就形成了,這種風尚情趣,向南波及湘桂一帶,向北覆蓋了燕趙地區(qū)?!叭私约┏恰敝髦^賓齊全 ,“世”下一句的主語,與下句聯(lián)系緊密,其前斷開,排除AD;“流風作韻”是并列短語,中間不能斷開,共同作后面內(nèi)容的主語,“南極湘桂/北被燕趙”為對稱結(jié)構(gòu)陳述主語“流風作韻”,“至此”作“乃立”的時間狀語,之間不斷開,排除C。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A.“考核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diào)”錯誤,這不是刑部的職責,屬于兵部。故選A。
9.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C.“名聲和歐陽修、曾鞏的名聲接近”錯誤,原文信息是“鼐世父范與大善,鼐本所聞于家庭師友間者,益以自得,所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可見應該是姚鼐的文風和歐陽修、曾鞏的文風非常接近。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1)“清約”,清廉;“寡欲”,少有私欲;“接人”,待人;“無”,無論、不管。(2)“告歸”,告老回鄉(xiāng);“主講……書院”,狀語后置句式;“以……為”,把……當作;“務”,要務,重要的事情。參考譯文:
姚鼐,字姬傳,桐城人,刑部尚書姚文然的玄孫。乾隆二十八年考中進士,被授為庶吉士,后來改任禮部主事。曾經(jīng)擔任山東、湖南鄉(xiāng)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庫全書館開設,姚鼐擔任纂修官?!端膸烊珪吠瓿珊螅谟浢返墓偃紊?,請求辭職奉養(yǎng)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來做官。姚鼐說:“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隨隨便便的,他將會考慮他的志向能否在當時得以實現(xiàn),他的方法能否對大眾有所補益。”姚鼐擅長寫作古文??滴跄觊g,侍郎方苞在當時名聲很大,同鄉(xiāng)劉大櫆承續(xù)他。姚鼐的伯父姚范與劉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師友之間有點名氣,因此更加得以長進,所寫的文章高雅簡練深刻古樸,尤其和歐陽修、曾鞏的文風非常接近。他的論文以道德為根本,而且在經(jīng)籍義理的解說上探本溯源,到了那(經(jīng)籍義理)深刻之處,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唯獨姚鼐能選擇其中的微妙之處,發(fā)掘其中的意蘊。評論者認為他的文辭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劉大櫆深刻。三個人都是桐城籍,世人傳頌他們?yōu)橥┏桥?。桐城派的風格傳統(tǒng),到這時就形成了,這種風尚情趣,向南波及湘桂一帶,向北覆蓋了燕趙地區(qū)。姚鼐清廉節(jié)儉,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藹,無論身份貴賤(姚鼐)都樂于與他們盡情歡樂。然而如果是道義上所不允許做的事,他堅定地不肯改變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稱贊他品學兼?zhèn)?,推崇姚鼐沒有異議。曾經(jīng)模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寫作《今體詩選》。評論的人認為十分精確恰當。自從告老回鄉(xiāng)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陽、鐘山書院擔任講授四十多年,把教誨開導后輩當作要務。嘉慶十五年,他重赴鹿鳴宴,被授予四品官銜。嘉慶二十年,姚鼐去世,時年八十五歲。著作有《九經(jīng)說》十七卷?!独献印でf子章義》《惜抱軒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卷《三傳補注》三卷《法帖題跋》二卷,《筆記》四卷。兒子姚景衡。舉人,知具,有出眾的才智,姚鼐原先擅長書法,姚景衡學習他的筆法,能夠以假亂真。
題型四: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登泰山記》作于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錄于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鑒賞辭典》。但影響甚大、(????)甚廣的《古文鑒賞辭典》對姚鼐《登泰山記》寫作背景的介紹存在諸多問題,(????)官職的錯位等,甚至把剛開始幕修的《四庫全書》說成了“《四庫全書》于三十七年告成”,還說姚鼐“此年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實際上,姚鼐辭官歸里有兩個理由,一是“養(yǎng)親”,二是“乞病解官”。養(yǎng)親是借口,①,特別是后者,你無法想象一個身體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凍之時登泰山看日出。而姚鼐“辭官歸里”的真實原因,現(xiàn)在一般認為是其學術(shù)觀點與四庫館內(nèi)尊崇漢學之士,特別是戴震的學術(shù)觀點( );也有學者認為這只是直接原因,而主要原因則是“厭惡封建官場的腐朽險惡和堅持自己的個性獨立而‘不堪世用’”。從姚鼐泰山之行所作詩文來看,他辭官后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姚鼐對于為何要旋轉(zhuǎn)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有人認為這是由于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造成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登泰山記》開頭即云“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至泰安后所作《晴雪樓記》亦云“余之來也,大風雪數(shù)日,崖谷皆滿”,《于朱子潁郡齋值仁和申改翁見示所作詩題贈一首》中也有“擬將雪霽上日觀,當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見是因為連日風雪,只得在朱孝純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與朱孝純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題子潁所作登日觀圖》云:“豈有神靈通默禱?偶逢晴霽漫懷欣。”欣喜之情(????)。可見,②,而非刻意為之。
1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留傳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B.留傳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C.流傳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D.流傳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1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對于姚鼐為何要選擇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有人認為這是由于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造成的。
B.姚鼐對于為何要選擇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有人認為這是由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造成的。
C.對于姚鼐為何要選擇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有人認為這是由于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
D.姚鼐對于為何要選擇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有人認為這是由于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
1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出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答案】11.D????12.C????13.①身體不好也是借口
②除夕觀日出實屬偶然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正確辨析運用詞語的能力。
留傳:遺留下來傳給后代。流傳:傳下來或傳播開。這里是指該書傳播范圍較廣,應用“流傳”。
包含:里邊含有。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包含”的對象多是抽象的,如意義、道理、精神等,而“包括”的對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體的事物。這里是列出了具體的錯誤,應用“包括”。
不合:①不符合。②不應該。③合不來;不和。不和:①不和睦。②不調(diào)和;不諧調(diào)。這里用于形容姚鼐和戴震等的學術(shù)觀點合不來,用“不合”更合適。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興流露在臉上。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辭、神情上。“喜形于色”與括號前的“欣喜之情”重復,應用“溢于言表”。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波浪線句結(jié)構(gòu)混亂,有兩處語?。阂皇恰耙ω緦τ跒楹我D(zhuǎn)在除夕到泰山觀日出”中主語“姚鼐”相關(guān)的句子沒陳述完整便中途易轍,應該把“姚鼐”放到“為何”前面,讓介詞“對于”掩蓋一下這個多出來的成分;
二是句式雜糅.可改為“這是由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造成的”或“這是由于姚鼐格調(diào)高雅、特立獨行”。
只有C項完全修改正確。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①處,根據(jù)橫線前的“辭官歸里有兩個理由……養(yǎng)親是借口”和橫線后面的“你無法想象一個身體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凍之時登泰山看日出”“真實原因”等即可得出答案。
第②處,根據(jù)橫線前的“偶逢晴霽漫懷欣”和橫線后的“非刻意為之”等即可得出答案。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16.2* 登泰山記同步測試題,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2課 登泰山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八單元古詩詞誦讀靜女精品精練,文件包含《靜女》分層作業(yè)解析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靜女》分層作業(yè)原卷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虞美人優(yōu)秀鞏固練習,文件包含《虞美人》分層作業(yè)解析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虞美人》分層作業(yè)原卷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