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第Ⅰ 卷 客觀題
1.下面不屬于細胞基本結構的是 ( )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核D.細胞質(zhì)
2.熊貓愛吃竹子,是因為熊貓身體的細胞內(nèi)沒有哪一個結構,使它不能自己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 )
A.液泡B.葉綠體C.線粒體D.細胞壁
3.下列是一臺光學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這臺顯微鏡的最小放大倍數(shù)和最大放大倍數(shù)分別為( )
A.15倍和56倍B.50倍和640倍
C.5倍和40倍D.100倍和400倍
4.下列關于染色體、DNA和基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DNA上有很多片段,每個片段就是一個基因
B.正常人體細胞中每一條染色體一般只含有一個DNA分子
C.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中包含著遺傳信息
D.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是隨受精卵由親代傳給子代的
5.杜鵑花與杜鵑鳥都有的結構是 ( )
A.細胞核B.細胞壁C.液泡D.葉綠體
6.畫生物圖時最好選用是們是什么規(guī)格的鉛筆( )
A.2B B.HBC.3BD.3H
7.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內(nèi).一段時間后,細菌內(nèi)出現(xiàn)一些新的噬菌體,這是因為DNA是( )
A.提供能量的物質(zhì)B.控制性狀的單位
C.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D.遺傳物質(zhì)的載體
8.用下列四臺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視野中細胞數(shù)量最少的顯微鏡是( )
A.AB.BC.CD.D
9.如圖是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的操作圖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
A.B.
C.D.
10.一臺顯微鏡的物鏡有“10×”和“40×”兩種鏡頭,觀察中選用了“40×”的物鏡.為了把玻片標本放大600倍,此時應選用的目鏡是( )
A.15×B.10×C.5×D.8×
11.克隆羊“多莉”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長得最像,那是因為( )
A.細胞核控制物質(zhì)進出細胞B.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C.細胞核具有保護作用D.細胞核是流動的
12.如圖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其中決定物像放大倍數(shù)的結構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下列哪一個細胞里的染色體不成對存在( )
A.人體的卵細胞B.青蛙的受精卵
C.小麥葉的表皮細胞D.番茄的果肉細胞
14.用顯微鏡觀察,當光線過強時,應選用( )
A.大光圈、平面鏡B.大光圈、凹面鏡
C.小光圈、平面鏡D.小光圈、凹面鏡
15.下列四臺顯微鏡現(xiàn)察洋蔥表皮細胞,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最少的顯微鏡是哪一臺( )
A.10x4B.5×40C.12.5×10D.20×40
16.取口腔上皮細胞部位是 ( )
A.口腔上顎B.口腔內(nèi)側壁C.牙縫內(nèi)D.舌下
17.在“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A.觀察時用右眼觀察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目鏡
C.對光時,轉動反光鏡,通過目鏡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即可
D.視野中要觀察的物像偏左下方,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18.在低倍鏡下所看到的人體口腔細胞的形態(tài)是( )
A.扁平圓形B.立方形C.球形D.圓柱形
19.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先用低倍鏡觀察,再換用高倍鏡,若不調(diào)整準焦螺旋,此時視野的清晰度和亮度變化是( )
A.模糊、變暗B.模糊、變亮C.清晰、變亮D.清晰、變暗
20.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時,使用的液體是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其原因是( )
A.減慢細胞的活動.B.使細胞死亡
C.避免細胞皺縮D.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
第Ⅱ 卷 主觀題
21.(8分)請分析回答細胞臨時裝片制作、觀察等相關問題:
(1)(1分)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中,應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染色時所用的染劑是 。但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中,應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2)(1分)若視野內(nèi)有污點,移動臨時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點均不動,說明污點在 上。
(3)(1分)小明觀察到物像在顯微鏡視野的左上角,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你認為小明應該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動? 。
(4)(2分)他看清細胞后,興奮地把顯微鏡搬動給同桌看,結果視野變得很暗。要重新看清物像,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
A.轉動轉換器B.調(diào)節(jié)反光鏡
C.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D.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
(5)(1分).某校生物實驗室中的顯微鏡有如下一些鏡頭,要使被觀察的物體放大400倍,應選擇哪組鏡頭?
22.(5分)下圖是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及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三個視野。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1分)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判斷,圖 所示視野是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
(2)(1分)產(chǎn)生圖1所示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沒有 。
(3)(1分)圖2所示視野出現(xiàn) ,這是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操作不規(guī)范引起的。
(4)(1分)由圖2→圖3的操作,先要向 (方向)移動載玻片,然后轉動 讓高倍物鏡正對通光孔。
23.(6分)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圖為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1分)在上圖的甲和乙中,植物細胞是圖 ,植物細胞最外面一層結構是 。
(2)(1分)圖中能控制生物發(fā)育和遺傳的是 。
(3)(1分)動物細胞內(nèi)的能量轉換器是 。
(4)(1分)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
(5)(1分)新疆哈蜜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 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24.(6分)下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1分)圖甲是 細胞,圖乙是 細胞。
(2)(1分)圖中[A ] 、[ E] 、和[ C]葉綠體是該細胞所特有的結構。
(3)(1分)細胞的控制中心是[ ] 。
25.(7分)如圖,觀察顯微鏡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1)(1分)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結構[1] 和[6] .
(2)(1分)轉動[3] 和[5] 就能使[2] 上升或下降.
(3)(1分)調(diào)節(jié)光線的結構是[13] 和[10] .
26 (6分)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1分)圖 是植物細胞,圖 是動物細胞的。
(2)(1分)圖中②的功能是控制細胞內(nèi)外 。
(3)(1分)結構④的名稱是 ,它能起著傳遞遺傳信息的作用。
(4)(1分)圖中甲、乙所示兩個細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甲細胞質(zhì)中含有 ,因而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乙細胞卻不能。除此之外,甲細胞與乙細胞相比,多了液泡和 。
27.(5分)如圖為兩種不同類型的生物細胞模式,請分析回答:
(1)(1分)甲、乙兩種細胞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甲細胞不具有[D] 、[E] 、[F] .
(2)(1分)若將細胞乙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結構是圖中的[A] .
(3)(1分)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兩種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上有較大的差別,你認為它們的差別主要是由 決定的?(填字母)
27.(4分)如圖示光學顯微鏡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1分)若目鏡①是10×,物鏡③是45×,則使用這組鏡頭可觀察到放大了 倍的物像。
(2)(1分)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應注視 。
(3)(1分)如果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都未能把視野中的污點移走,則可以判定污點在 上。
(4)(1分)若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向 移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所以不是細胞的基本結構。
故答案為:A
【分析】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
2.【答案】B
【知識點】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解析】【解答】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線粒體,熊貓的細胞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植物體內(nèi),但是動物細胞沒有,不能自己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因此,熊貓愛吃竹子,是因為熊貓身體的細胞內(nèi)沒有葉綠體,使它不能自己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故答案為:B。
【分析】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線粒體,有的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線粒體。
3.【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有三個:5倍, 10倍,16倍;物鏡有兩個:10倍, 40倍。所以這臺顯微鏡的最小放大倍數(shù)和最大放大倍數(shù)分別為50倍和640倍。
【分析】辨別鏡頭的放大規(guī)格
①目鏡:直插式,長度和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即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
②物鏡:螺旋式,長度和放大倍數(shù)成正比,即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4.【答案】B
【知識點】細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A、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zhì)兩種物質(zhì)組成,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的DNA片段,但不是說DNA上每個片段就是一個基因,故A錯誤;
B、正常人體細胞中每一條染色體一般只有一個DNA分子,故B正確;
C、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zhì)兩種物質(zhì)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不是蛋白質(zhì),故C錯誤;
D、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zhì)兩種物質(zhì)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zhì)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
5.【答案】A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動物細胞和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動物細胞內(nèi)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內(nèi)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故答案為:A
【分析】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6.【答案】D
【知識點】繪圖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解: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繪生物細胞圖時,用的鉛筆是3H的.選項B、C、A,用的筆以及畫法均不符合要求,只有選項D符合生物圖的畫法的要求.
故選:D
【分析】生物圖的畫法和要注意的事項有:
(1)圖的大小要適當,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稱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鉛筆
(3)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細點來表示.不能涂陰影表示暗處
(4)字盡量標注在右側,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線,然后注字.
(5)在圖的下方寫上所畫圖形的名稱.
7.【答案】C
【知識點】細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結果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故答案為:C
【分析】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關鍵是:設法將DNA與其他物質(zhì)分開,單獨地、直接地觀察他們的作用.
8.【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shù)目最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就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最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的計算是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在四個選項中A選項放大40倍,B選項放大400倍,C選項放大了150倍,D選項放大900倍,只有D選項的放大倍數(shù)最大,所以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少.
故選:D.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的計算.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而且比裝片上的實物大得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9.【答案】A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當鏡筒下降的時候,如果只注視目鏡,我們看到不物鏡的位置,就容易讓物鏡壓碎了玻片標本,所以在鏡筒下降時我們要注視物鏡防止其壓碎玻片標本。而觀察尋找物像時,是在鏡筒上升的過程中進行的。
故答案為:A
【分析】在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中,眼睛觀察的部位有這樣幾種:對光時,眼睛看著目鏡內(nèi),手轉反光鏡,直到在目鏡中看到明亮的視野;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當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為了避免損壞玻片,眼睛要看著物鏡;將鏡筒降到最低,反方向轉到粗準焦螺旋,提升鏡筒時,眼睛看著目鏡內(nèi)尋找物象;找到物象幷調(diào)至清晰后,兩眼睜開,左眼觀察,右眼繪圖.
10.【答案】A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通過分析已知要放大的倍數(shù)是600倍,物鏡放大倍數(shù)是40倍,而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就應是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除以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即600÷40═15(倍).故選:A.
【分析】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放大倍數(shù)與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所以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就應是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除以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11.【答案】B
【知識點】克隆技術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克隆的過程中,誰提供了細胞核,克隆出來的生物就像誰.小羊多莉雖然是由第三只羊分娩出來的,但 長相卻一點也不象第三只羊,原因就是因為小羊多莉的細胞核不是由第三只羊提供的,而是來自于供核羊.而遺傳信息主要位于細胞核內(nèi).因此多莉長得像供核羊。
故選:B
【分析】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據(jù)此解答。
12.【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放大倍數(shù)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shù)目越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越多。所以決定物像放大倍數(shù)的結構是①目鏡和③物鏡,即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
目鏡:放大倍數(shù)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shù)的。
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shù)的。
轉換器:可以調(diào)換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
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diào)節(jié)視野亮度。
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
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diào),使物像更加清晰。
13.【答案】A
【知識點】細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每種生物的體細胞內(nèi)都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通過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細胞的染色體,又含有精子的染色體,因此受精卵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體細胞一樣;因此體細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是成對的,生殖細胞(精子與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是不成對的.
故選:A
【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nèi)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由DNA和蛋白質(zhì)組成,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
14.【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diào)節(jié):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diào)節(jié);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diào)節(jié).因此 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使用小光圈、平面鏡調(diào)節(jié).故選:C
【分析】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diào)節(jié):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diào)節(jié);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diào)節(jié).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鏡調(diào)節(jié)會使視野變暗;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鏡調(diào)節(jié),會使視野變亮.
15.【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4×10=40(倍)。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5×40=200(倍)。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10×12.5=125(倍)。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20×40=800(倍)。
其中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是D.800倍,所以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最少應選擇的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20×40。故答案為:D。
【分析】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與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的關系: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細胞體積越大數(shù)目越少;反之,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中細胞體積越小數(shù)目越多,所以顯微鏡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最少的,應該是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
16.【答案】B
【知識點】觀察動物細胞
【解析】【解答】解:實驗步驟可以簡單的總結為:擦、滴、刮、涂、蓋、染,其中在“刮”這一步先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消毒牙簽從口腔內(nèi)側壁處輕輕的刮幾下,牙簽上就附著了一些碎屑,與其它部位相比,由于口腔內(nèi)不容易被細菌感染,也不容易受傷,刮取的細胞比較完整。牙齒、牙縫中、舌表面都可能有食物殘渣,從而影響觀察效果。故答案為:B。
【分析】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涂→五蓋→六染色。
17.【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A、觀察時用左眼觀察,右眼記錄,故錯誤;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為避免壓破標本,眼睛要看著物鏡,故錯誤;
C、在對光這時,應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說明光線能夠通過,對光成功,故正確;
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nèi)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所以如果要觀察的細胞位于視野的左下方,可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故錯誤.
故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如何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首先明確使用顯微鏡的步驟.
18.【答案】A
【知識點】觀察動物細胞
【解析】【解答】人口腔上皮細胞是位于口腔表面的一層上皮組織中,細胞排列較緊密,呈扁平圓球形。因此在低倍鏡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是扁平圓形。故選A
【分析】本題考查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形態(tài),這道題出題頻率較小,但是錯誤率較高。
19.【答案】A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本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先用低倍鏡再轉換高倍鏡的時,焦點產(chǎn)生微小變化,需要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diào)焦,不然視野會模糊;同時,因為放大倍數(shù)的增加,進入視野的光線變少,所以會導致變暗。因此本題應該選A。
【分析】解答本題的方法在于掌握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20.【答案】D
【知識點】觀察動物細胞
【解析】【解答】本題考查臨時裝片的制作。觀察材料為動物細胞,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維持其固定的形態(tài),放置在清水中會吸水膨脹后破裂,不便于觀察,因此需要滴加生理鹽水,使細胞內(nèi)外的滲透壓保持一致,從而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故答案選:D
【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理解觀察動物細胞滴加生理鹽水的原因。
21.【答案】(1)清水;碘液;生理鹽水
(2)物鏡
(3)左上角
(4)B
(5)②⑥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可以簡單的總結為七個字:擦、滴、撕、展、蓋、染、吸。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nèi)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但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xiàn)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黑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黑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移動臨時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點均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
(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象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觀察到物像在顯微鏡視野的左上角,若要把圖象移到視野中央,載玻片的移動方向是向左上方移動。
(4)用顯微鏡觀察標本之前,首先要對光,對光時,先轉動轉換器,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讓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關鏡,使光線正好反射到鏡筒內(nèi),到達我們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視野為止,對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動顯微鏡,如果移動顯微鏡,射入的光線就會發(fā)生改變,導致看不清物像,所以要重新調(diào)節(jié)反光鏡的角度,重新對光。
(5)顯微鏡的鏡頭有目鏡和物鏡兩種,物鏡是安裝在轉換器上的,因此物鏡有螺絲紋;目鏡是直接放在鏡筒里的,因此目鏡無螺紋,所以圖中的③④⑥是目鏡,①②⑤是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據(jù)此,要使被觀察的物體放大400倍,應選擇的是鏡頭②和⑥。
故答案為:(1)清水、碘夜、生理鹽水;(2)物鏡;(3)左上方;(4)B;(5)②⑥
【分析】本題考查知識點較多,但是比較基礎,需要掌握此題考查的是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首先明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有:擦、滴、刮、涂、蓋、染,顯微鏡的操作,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22.【答案】(1)1
(2)展平
(3)氣泡
(4)左下;轉換器
【知識點】觀察植物細胞
【解析】【解答】解:(1)圖1細胞結構中有細胞壁,應該為植物細胞。(2)圖1中的細胞重疊了。是因為沒有將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展開。(3)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產(chǎn)生氣泡(如圖2),氣泡與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其正確操作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緩緩的蓋下時使水充滿載玻片與蓋玻片之間,不留氣泡。(4)圖2變?yōu)閳D3,要把細胞移至中央,細胞體積變大,所以向左下方移動玻片,使觀察對象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
【分析】(1)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2)在制作玻片標本要防止產(chǎn)生氣泡,目的是便于觀察。(3)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
23.【答案】(1)甲;細胞壁
(2)細胞核
(3)線粒體
(4)葉綠體
(5)液泡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qū)別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圖中,甲有①細胞壁、③葉綠體、⑤液泡,而乙沒有,因此甲是植物細胞,乙是動物細胞。植物細胞最外面一層結構是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2)圖中能控制生物發(fā)育和遺傳的是④細胞核,細胞核內(nèi)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細胞的控制中心。(3)動物細胞內(nèi)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葉綠體存在于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是植物細胞特有的能量轉換器。(5)液泡內(nèi)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zhì)。新疆哈蜜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液泡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分析】圖中,甲是植物細胞,乙是動物細胞。①是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葉綠體,④是細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細胞質(zhì),⑦是線粒體。
24.【答案】(1)植物;動物
(2)細胞壁;液泡
(3)D;細胞核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1)植物細胞和動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B細胞膜、F細胞質(zhì)、D細胞核。甲除去具有B細胞膜、F細胞質(zhì)、D細胞核以外,還有A細胞壁、C葉綠體、E液泡,這些是植物細胞特有的,所以甲是植物細胞,乙是動物細胞。
(2)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內(nèi)有A細胞壁、E液泡和C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nèi)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D細胞核中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分析】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25.【答案】(1)目鏡;物鏡
(2)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鏡筒
(3)反光鏡;遮光器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1)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能將觀察的物體進行第一次放大,是顯微鏡性能高低的關鍵性部件.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由圖示可知:1位目鏡,6為物鏡.(2)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diào)節(jié)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叫做細準焦螺旋.由圖示可知:3為粗準焦螺旋,5為細準焦螺旋,2為鏡筒.(3)反光鏡:一個可以轉動的圓鏡,叫做反光鏡.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能反光;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在載物臺的下方有一個圓形塑料板,稱為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稱為光圈.選擇光圈可以控制通過光線的多少,由圖示可知:13為反光鏡,10為遮光器.
故答案為:(1)目鏡;物鏡(2)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鏡筒(3)反光鏡;遮光器
【分析】普通光學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其結構如圖所示:
30.【答案】(1)甲;乙
(2)物質(zhì)的進出
(3)細胞核
(4)葉綠體;細胞壁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1)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其中細胞壁位于細胞膜外的一層較厚、較堅韌并略具彈性的結構,其功能是支持和保護細胞。因此表示植物細胞的是甲,圖乙表示動物細胞。(2)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作用,有用的物質(zhì)進入細胞內(nèi),有害的物質(zhì)一般不能進入細胞,并排出細胞產(chǎn)生的代謝產(chǎn)物。因此,動、植物細胞中控制物質(zhì)進出細胞的結構是[②]細胞膜。(3)④細胞核內(nèi)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核內(nèi)能夠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是染色體,是遺傳物質(zhì)的載體,由蛋白質(zhì)和DNA組成。(4)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將光能轉化成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因此綠色植物細胞的細胞質(zhì)中一般還會有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因此與動物細胞相比,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除了葉綠體外,還具有細胞壁、液泡。
【分析】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甲圖表示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乙圖表示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①是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葉綠體,④是細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細胞質(zhì),⑦是線粒體。
26.【答案】(1)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2)細胞膜
(3)B
【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解析】【解答】解:(1)由細胞模式可知:[A]細胞膜,[B]細胞核,[C]細胞質(zhì);[D]細胞壁,[E]葉綠體,[F]液泡.乙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因此乙圖是植物細胞模式圖,甲圖是動物細胞模式圖.(2)細胞膜是緊貼著細胞壁的一層薄膜.很難在光學顯微鏡下被觀察到,它有控制物質(zhì)進出的作用.(3)細胞核是遺傳物質(zhì)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是細胞生命活動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和結構;
故答案為:(1)細胞壁;葉綠體;液泡;(2)細胞膜;(3)B.
【分析】(1)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和線粒體.動物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2)細胞膜是在細胞壁的內(nèi)側緊貼著的一層極薄的膜,因此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到;(3)細胞核是遺傳物質(zhì)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生命活動控制中心,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因此細胞核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和結構;據(jù)此解答.
27.【答案】(1)450
(2)物鏡
(3)目鏡
(4)左上方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解答】解:圖示為光學顯微鏡結構,圖中①目鏡,②鏡筒,③物鏡,④遮光器,⑤反光鏡,⑥粗準焦螺旋,⑦細準焦螺旋,⑧轉換器,據(jù)此答題.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放大的是物像的長度或?qū)挾?,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5倍,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10倍,因此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10×45═450倍;
(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應注視物鏡,目的是防止鏡筒下降過程中物鏡把玻片標本壓破;
(3)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個可能位置目鏡、物鏡、反光鏡、在觀察過程中,當用手推動裝片時,視野中的污點也隨著移動,這時污點是裝片上;如果視野中的污點不隨著移動,則污點是在目鏡或物鏡上;在如果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視野中的污點都沒有被移走,可以判定污點可能是在目鏡上;
(4)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的中央,因此要使顯微鏡視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中央,應將玻片向左上方移動.
故答案為:(1)450;(2)物鏡;(3)目鏡;(4)左上方
【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就是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也就是說物體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2)在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或損傷鏡頭.
(3)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里出現(xiàn)了污點,污點可能在出現(xiàn)在物鏡、目鏡和玻片標本(裝片)上,不可能出現(xiàn)在反光鏡上.因為如果反光鏡被污染,只會影響視野的明亮程度,不會出現(xiàn)污點.
(4)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在分析物像偏離視野的一類題,最簡便的方法是物像偏離那個方向,裝片就往個方向移動.閱卷人
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得分
顯微鏡序號
A
B
C
D
目鏡
5×
10×
15×
20×
物鏡
8×
40×
10×
45×
閱卷人
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30分)
得分
結構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細胞壁
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無
細胞膜
保護細胞、控制物質(zhì)出入細胞
細胞質(zhì)
有液泡、線粒體,液泡內(nèi)溶解著多種物質(zhì)
有線粒體和多種物質(zhì)
細胞核
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葉綠體
部分細胞有,光合作用的場所
無
線粒體
呼吸作用的場所
液泡
成分有水、無機鹽、糖分和色素
無
結構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細胞壁
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無
細胞膜
保護細胞、控制物質(zhì)出入細胞
細胞質(zhì)
有液泡、線粒體,液泡內(nèi)溶解著多種物質(zhì)
有線粒體和多種物質(zhì)
細胞核
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葉綠體
部分細胞有,光合作用的場所
無
線粒體
呼吸作用的場所
液泡
成分有水、無機鹽、糖分和色素
無
這是一份【中考一輪復習】2023年生物人教版專用訓練卷——專題3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二)(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5cm×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一輪復習】2023年生物人教版專用訓練卷——專題24 健康的生活(含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不包括,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一輪復習】2023年生物人教版專用訓練卷——專題10 人的生殖 (含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質(zhì)哪種不屬于有機物的是,“便秘”體現(xiàn)了消化道哪一功能,俗話說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