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通過朗讀,本詩什么地方給你印象最深?
這首詩在句式上有何特點?
這樣的句式產(chǎn)生怎樣的表達效果?
情真景真,風神搖曳的絕唱!
詩歌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什么時間的內(nèi)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曉),從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蘆葦:纖細柔韌,叢生茂密。秋天發(fā)黃,凝結白霜---有蕭瑟、凄涼之感
·白露:晶瑩、清涼,預示早晨---使人生出寒意
·秋水:水波微漾,綿綿不絕,---雙眼望穿
·晨霧:朦朦朧朧,與水與蘆葦結合,增添縹緲迷離之感
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凄清迷離的畫面。
這三個寫景句都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開頭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起興,描繪了一幅露凝霜結的凄清的晚秋圖。為全詩渲染了凄清、蕭索的氣氛,烘托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結,所思不見的悵惘心緒。
在這凄婉的景色中,我們的主人公懷著怎樣的感情來追尋“伊人”的?
“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變化,暗示了什么?
·暗示追求者的深情執(zhí)著;
作者為何反復強調(diào)“溯洄”“溯游”“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等地點的變化
·從上游到下游,從此岸到彼岸地點的變化,寫出了主人公不畏險阻地一再追尋,幾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蹤跡飄忽,難以尋覓。
夫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惟其慕悅益至,而可見不可求,則失望悵惘愈甚。
手如柔荑( tí),膚如凝脂,領如蝤(qiú)蠐(qí),齒如瓠(hù)犀(xī),螓( 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試比較此段描寫的形象與文中“伊人”的形象的異同。
不同點:一為精雕細琢,一為含蓄朦朧 相同點:同為美好的意象
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無論“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詩歌中的主人公都經(jīng)歷了許多的波折,一直苦苦追尋著“伊人”。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意義,美好的事物總是可望難即,不管主人公最后是夠?qū)さ谩耙寥恕?,這追尋的過程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意義。
《蒹葭》中寫深秋露重霜寒,水邊蘆葦蒼蒼,詩人冒著秋寒徘徊岸邊,思慕的人卻在水一方,詩人逆流而上去尋找,道路崎嶇而漫長;順流而下去尋找,她又仿佛在水中央。伊人似遠而近,若隱若現(xiàn),可望不可即。主人公跟“伊人”并無交往,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半鼥V”和“距離”正是這首詩歌的動人之處。
相同點:1.同屬“國風”;2.都運用了“興”的手法;3.重章疊句;4.四言一句;5.雙聲疊韻。
《關雎》和《蒹葭》在情感和表現(xiàn)形式上有何異同?
不同點:1.《關雎》表現(xiàn)對愛情和婚姻大膽執(zhí)著的追求,感情樸素,健康明朗,熱情濃郁;《蒹葭》含蓄抒發(fā)對“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情意,惆悵、傷感。2.《關》敘事線索清晰,畫面形象可見;《蒹》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更加濃郁。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八年級下冊(2018)蒹葭精品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學習目標,《秦風》,“蘆葦”,新知詳解,讀懂詞義,初讀感知,讀準節(jié)奏,課文翻譯,合作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jīng)》二首蒹葭完整版課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12《詩經(jīng)二首》《蒹葭》課件pptx、方明朗誦的《蒹葭》mp4、經(jīng)典詠流傳蒹葭古詩用音樂唱出來mp4、鄧麗君《在水一方》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蒹葭授課課件ppt,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藝術形象,晶瑩涼涼的,崎嶇難行險阻重重,音韻美,四字句二二拍,重章反復詠唱,一唱三嘆,未晞未已,愛情理想,“秦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