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一:你覺得這十二章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章?
道仁禮、樂義、利文、質(zhì)知、勇……
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諸侯國林立,為維護其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有秩序的統(tǒng)治。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開始制禮作樂,即周禮。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禮樂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非常完善的發(fā)展,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調(diào)。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弱,諸侯爭霸,禮壞樂崩,禮樂制度受到嚴重沖擊,進而造成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將致力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作為了自身的畢生追求。以周代禮樂為工具來維護周天子的宗法統(tǒng)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禮樂制度、禮樂文化和禮樂文明,對后來歷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都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1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
禮: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
活動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8.7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參考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作為一個人數(shù)可觀的士階層,他們以學習儒家理論為工作,以治理國家為己任,進則擔任各級官吏,以實現(xiàn)社會大同為終極目標;退則以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教化百姓,影響社會。從孔子的時代起,士人就有著內(nèi)圣外王的自覺,主動去承擔推動國家發(fā)展的重任。中國士人階層的這種精神追求和生活狀態(tài)與其他社會階層迥異,這在整個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活動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那么“仁”和“禮”是什么關(guān)系?
(12·1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 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 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
——“仁”是內(nèi)在道德修養(yǎng),是基礎。禮”的內(nèi)核是“仁”。 “禮”“樂”是外在準則要求,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
孔子的禮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禮,不但講制度、講規(guī)范,還要講帶著仁愛之心去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孔子的仁是禮指導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仁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
活動三:請四人一組,每組選一章,一人有感情朗讀,一人翻譯字詞,一人講評本章文化內(nèi)涵,一人結(jié)合事例闡述其在當代的意義。
(1·14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br/>【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對工作勤勉,說話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br/>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br/>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 述而》
安貧樂道,樂以忘憂——樂與憂 ,孔子的富貴觀、苦樂觀
顏淵、孔子看重的不是物質(zhì)生活的快樂,而是在追求真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快樂。體現(xiàn)了儒家積極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這里要特別注意儒家也是追求利的,但必須要在符合“義”的前提之下。
(4·16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評析】本章顯示了孔子的義利觀:不反對正當?shù)那罄?,只是主張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
譯文: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 但如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
4·17 子曰:“見賢思齊 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br/>【參考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ㄓ袥]有與他相類似的毛?。!?br/>【評析】本章談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問題。這是修養(yǎng)方法之一,即見賢思齊,見不賢內(nèi)自省。實際上這就是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同時又以別人的過失為鑒,不重蹈別人的舊轍,這是一種理性主義的態(tài)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見。
6·17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參考譯文】孔子說:“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
【評析】這段話言簡意賅,確切地說明了文與質(zhì)的正確關(guān)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質(zhì)觀念,體現(xiàn)了儒家中庸思想。李里解讀說:“如果內(nèi)容大于形式的話,看起來就很粗野;而形式大于內(nèi)容,這個東西就沒有生命力了。“文質(zhì)彬彬”,內(nèi)容和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就叫彬彬,就是均衡的意思。內(nèi)容和形式都達到均衡了,這才是真正的君子。” 文與質(zhì)是對立的統(tǒng)一,互相依存,不可分離,不可偏廢。
12·8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kuò),猶犬羊之鞟。”
【參考譯文】 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zhì)便夠了,要那些文采(那些儀節(jié)、那些形式)干什么?”子貢道:“先生這樣地談論君子,可惜說錯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本質(zhì)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兩類獸皮拔去有文彩的毛,那這兩類皮革就很少區(qū)別了?!?
【評析】這里是講表里一致的問題。棘子成認為作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質(zhì)就可以了,不須外表的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質(zhì)應當有適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否則,本質(zhì)再好,也無法顯現(xiàn)出來。
9·19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參考譯文】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br/>【評析】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于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塑造。
平整地面,填平洼地(古今異義)
15·2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r/>【參考譯文】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br/>【經(jīng)文互訓】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而已矣?!?
【經(jīng)文互訓】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br/>17·9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对姟房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參考譯文】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fā)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br/>【評析】本章談《詩經(jīng)》的三大功能:詩教修身,詩識致知,詩用治國。詩教,興觀群怨以修身;詩識,鳥獸草木以致知;詩用,事父事君以治國。 “興”,興起,振興,令人興起振奮,心因美而感動,然后用心觀察。 “觀”,“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庇^天地之大,察品類之盛。取法天地,考見得失,辨別窮通進退。 “群”,通達則合群相處,群而和眾,群而正心,群而兼善天下。 “怨”,窮扼則離群索居,托物寄怨,獨善其身,“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怨而不怒,怨而有度,怨而有方,非怨而怒,怒而亂者也。 “興”以心動,“觀”以心用,“群”以正心,“怨”以泄心之忿,興觀群怨皆以心為,心之所為,不離溫柔敦厚之風,所以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痹婏L敦厚雅正。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病!? 《論語 憲問》
真題回顧之浙江卷(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病!保ā墩撜Z·憲問》)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率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 的說法。(2分)22.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jù)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
21.(2分)先生在說自己 自謙22.(4分)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
21世紀人類面臨的困境:
物欲橫流、道德滑坡、信仰缺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瑞典物理學家]內(nèi)斯·阿爾文(1988年,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
君子之德、修身養(yǎng)性……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4.1《論語》十二章教案配套ppt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識,作者簡介,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初步感知,重在排除干擾,重在實踐鍛煉,重在虛心請教,闡明仁和禮樂的關(guān)系,深入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4.1《論語》十二章精品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半部論語治天下,知人論世,文學常識,讀經(jīng)典明要義,朗誦視頻,《學而》,《八佾yì》,《里仁》,《雍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4.1《論語》十二章完美版ppt課件,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習重點字詞,教學活動一,朗讀品析,教學活動二,探究君子,教學活動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