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解題模型之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1?常州)下列實驗操作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鑒別葡萄糖和蛋白質溶液:取樣,加入幾滴碘水,觀察是否變藍
B.除去NaCl固體中的Na2CO3雜質:加入過量稀硫酸,蒸發(fā)結晶
C.分離MnO2和KCl的固體混合物:加水溶解、過濾,將濾液蒸發(fā)結晶
D.檢驗CO2中是否混有HCl: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2.(2021?德州)下列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
A.點燃O2和CO的混合氣體用以除去CO
B.用相互刻畫的方法比較黃銅和純銅的硬度
C.把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證明盛放的是N2
D.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測定溶液的pH
3.(2021?資陽)對如圖實驗的分析或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可用自制簡易凈水器制純凈水
B.充有氧氣的氣球不會一直停留在燒杯底部(氣球本身質量忽略)
C.若A、B金屬的表面積相同,則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B>A
D.鋅粒與稀鹽酸混合反應后,天平指針向左偏轉
4.(2021?陜西)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O2并點燃
B
檢驗甲烷中含有碳、氫元素
點燃后在火焰上方罩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C
鑒別二氧化錳和活性炭粉
取樣,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D
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的固體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蒸發(fā)結晶
A.A B.B C.C D.D
5.(2021?蘭州)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NaNO3溶液中的MgCl2
加入適量NaOH溶液,過濾
B
除去氨氣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
通入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C
鑒別黃銅片和銅片
相互刻畫
D
鑒別CO2和CO
聞氣味
A.A B.B C.C D.D
6.(2021?貴陽)下列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性
D.探究木炭的還原性
7.(2021?內江)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H2和CH4
點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
B
鑒別鉀肥K2CO3和K2SO4
取樣,加水溶解后分別加入足量鹽酸
C
除去CO2氣體中的少量CO
通入足量O2,點燃
D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適量AgN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8.(2021?巴中)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過量碳酸鈣充分反應后過濾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點燃
C
鑒別固體(NH4)2SO4和K2SO4
分別取樣,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D
除去氯化鈉中少量氯化鈣、氯化鎂
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浸洗、過濾、干燥
A.A B.B C.C D.D
9.(2021?沈陽)下列鑒別或除雜方法錯誤的是( )
選項
目的
物質
方法
A
鑒別
羊毛絨和棉紗線
灼燒后聞氣味
B
鑒別
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
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顏色
C
除雜
除去鹽酸中含有的少量稀硫酸
加適量的氯化鋇溶液后過濾
D
除雜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10.(2021?鎮(zhèn)江)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硬水和軟水
鑒別
取樣,分別加適量肥皂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
B
CO2中是否混有SO2
檢驗
通入KMnO4稀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
C
Na2CO3中混有NaHCO3
除雜
將固體加熱至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D
CaCl2、NaCl混合溶液
分離
通入CO2過濾、洗滌,再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
A.A B.B C.C D.D
11.(2021?鎮(zhèn)江)實驗室制備氫氣并獲得ZnSO4?7H2O,下列圖示裝置和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制備H2
C.收集H2 D.制得ZnSO4?7H2O
12.(2021?鎮(zhèn)江)下列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
A.用5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B.用淀粉溶液區(qū)分加碘鹽和無碘鹽
C.用酚酞試液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
D.用Cu與AgNO3溶液反應比較兩金屬活動性
13.(2021?南通)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NaCl固體中混有的泥沙以獲得NaCl固體
取混有泥沙的NaCl固體,加水、攪拌,充分溶解后過濾
B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向混有少量Na2SO4的NaCl溶液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C
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6%的NaCl溶液
向盛有3g NaCl固體的燒杯中,加入47mL水(密度為1g/cm3 ),攪拌至充分溶解
D
鑒別NaCl溶液和稀鹽酸
向盛有兩種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產生
A.A B.B C.C D.D
14.(2021?雅安)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得出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燒杯內壁有水珠
該氣體一定為H2
B
把盛有燃著硫的燃燒匙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里
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
C
把木炭與氧化銅放在試管中混合均勻,加熱
試管內黑色固體變紅色
生成CO2
D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
木條復燃
該無色氣體為O2
A.A B.B C.C D.D
15.(2021?仙桃)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Fe粉末和CuO粉末
鑒別
分別滴加稀H2SO4,觀察現(xiàn)象
B
稀硝酸中含有稀鹽酸
檢驗
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觀察現(xiàn)象
C
NH3中混有少量水蒸氣
除雜
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D
BaCl2和BaSO4的混合物
分離
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并蒸發(fā)濾液
A.A B.B C.C D.D
16.(2021?朝陽)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檢驗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可將混合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B.鑒別稀鹽酸、氯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不加入任何試劑即可達到目的
C.除去氯化銅溶液中的硫酸銅,可向其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
D.除去鐵粉中的氧化鐵,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
17.(2021?荊門)下列有關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區(qū)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
滴加酚酞觀察現(xiàn)象
B
檢驗生石灰是否變質
滴加酚酞觀察現(xiàn)象
C
除去KCl固體中的MnO2
溶解后過濾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18.(2021?柳州)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點燃甲烷,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是否有水珠生成
B
比較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
將銅絲、鐵絲分別浸入硫酸鋅溶液中,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就能比較出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
C
鑒別氯化鋇、碳酸鉀、硫酸鈉、氫氧化鈣四種溶液
將四種溶液兩兩混合就能鑒別
D
除去食鹽水中混有的Ca2+、Mg2+、SO42﹣
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鹽酸至中性
A.A B.B C.C D.D
19.(2021?鞍山)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內容
操作方法
A
鑒別棉纖維和羊毛纖維
抽絲灼燒聞氣味
B
鑒別氮肥(NH4Cl)和鉀肥(KCl)
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研磨
C
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氧氣,點燃
D
除去氯化鈣溶液中的稀鹽酸
加入過量的碳酸鈣,過濾
A.A B.B C.C D.D
20.(2021?遵義)下列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氣
將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
B
鑒別濃鹽酸和濃硫酸
打開瓶蓋,利用煽動的方法聞氣味
C
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取樣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
D
分離溶液中的Na2SO4和MgSO4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攪拌、過濾、洗滌,得濾液;再將濾渣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21.(2021?綿陽)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N2與O2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使木條熄滅的是N2
B
探究水的組成
電解水,分別收集兩極產生的氣體并檢驗氣體
C
稀釋濃硫酸
取適量濃硫酸于燒杯中,再緩慢倒入蒸餾水
D
除去MnO2中的KCl
將混合物溶解、過濾,取濾渣洗滌干燥
A.A B.B C.C D.D
22.(2021?百色)下列實驗方法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鈣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B
鑒別H2和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C
鑒別蠶絲和羊毛纖維
點燃后,聞氣味
D
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
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23.(2021?呼和浩特)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A
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滿水(其中加入少量硫酸),接通直流電源
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玻璃管中有氣體生成,其體積比約為1:2
水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
B
將紅熱的細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鐵生成
鐵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C
在試管中加滿迅速冷卻的沸水,浸入潔凈的鐵釘,塞緊試管塞
一段時間后未見鐵釘生銹
在只有水的條件下鐵釘不生銹
D
用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紙上寫字
字跡逐漸變黑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24.(2021?呼和浩特)下列各組實驗方案設計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木炭
B
除去KCl中的少量CuCl2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過量KOH溶液,過濾,蒸發(fā)
C
鑒別氮肥尿素[CO(NH2)2]和(NH4)2SO4
分別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D
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加入明礬,攪拌、過濾
A.A B.B C.C D.D
25.(2021?張家界)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區(qū)別硬水和軟水
取樣,分別加入肥皂水,振蕩
B
鑒別炭粉、鐵粉和氧化銅粉末
取樣,分別滴加稀鹽酸
C
區(qū)分KOH溶液和Ca(OH)2溶液
取樣,分別通入CO2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裝有銅絲網的玻璃管
A.A B.B C.C D.D
初中化學解題模型之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1?常州)下列實驗操作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鑒別葡萄糖和蛋白質溶液:取樣,加入幾滴碘水,觀察是否變藍
B.除去NaCl固體中的Na2CO3雜質:加入過量稀硫酸,蒸發(fā)結晶
C.分離MnO2和KCl的固體混合物:加水溶解、過濾,將濾液蒸發(fā)結晶
D.檢驗CO2中是否混有HCl: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鹽的化學性質;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物質的性質與鑒別方法來分析;
B、根據(jù)物質的性質與除雜方法來分析;
C、根據(jù)物質的性質與分離方法來分析;
D、根據(jù)物質的性質與檢驗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A、葡萄糖和蛋白質都不能使碘水變色,所以不能用碘水鑒別葡萄糖和蛋白質,故A錯誤;
B、碳酸鈉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帶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鈉,故B錯誤;
C、氯化鉀能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的混合物時,可將其加水溶解,然后過濾,得到的濾渣就是二氧化錳,將濾液蒸發(fā)結晶即得到氯化鉀晶體,故C正確;
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因此無法檢驗CO2中是否混有HCl,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2021?德州)下列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
A.點燃O2和CO的混合氣體用以除去CO
B.用相互刻畫的方法比較黃銅和純銅的硬度
C.把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證明盛放的是N2
D.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測定溶液的pH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B、相互刻畫,痕跡更明顯的物質硬度小。
C、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都不支持木條燃燒。
D、不能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測定溶液的pH。
【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帶入二氧化碳,該選項不正確。
B、相互刻畫,痕跡更明顯的物質硬度小,該選項正確。
C、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都不支持木條燃燒,該選項不正確。
D、不能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測定溶液的pH,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3.(2021?資陽)對如圖實驗的分析或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可用自制簡易凈水器制純凈水
B.充有氧氣的氣球不會一直停留在燒杯底部(氣球本身質量忽略)
C.若A、B金屬的表面積相同,則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B>A
D.鋅粒與稀鹽酸混合反應后,天平指針向左偏轉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水的凈化;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簡易凈水器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進行分析判斷。
C、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
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選用藥品和裝置應考慮:①只有用天平稱量質量沒有變化的化學變化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②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或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
【解答】解:A、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夠起到過濾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雜質、異味及色素,可以達到凈水的目的,但所得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不是純水,故選項說法錯誤。
B、圖中實驗,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充有氧氣的氣球不會一直停留在燒杯底部,故選項說法正確。
C、圖中實驗,酸的種類和濃度不同,盡管A、B金屬的表面積相同,不能得出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B>A,故選項說法錯誤。
D、稀鹽酸和鋅反應生成氫氣,反應后氫氣逸出,反應后燒杯中的物質質量減少,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4.(2021?陜西)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O2并點燃
B
檢驗甲烷中含有碳、氫元素
點燃后在火焰上方罩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C
鑒別二氧化錳和活性炭粉
取樣,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D
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的固體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蒸發(fā)結晶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點燃;
B、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一步說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不能說明是否含有氫元素;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D、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點燃,不能用通入氧氣的方法,該選項不正確;
B、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一步說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不能說明是否含有氫元素,該選項不正確;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過程中產生氣泡,該選項正確;
D、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的固體混合物,應該用降溫結晶的方法,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5.(2021?蘭州)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NaNO3溶液中的MgCl2
加入適量NaOH溶液,過濾
B
除去氨氣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
通入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C
鑒別黃銅片和銅片
相互刻畫
D
鑒別CO2和CO
聞氣味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氯化鎂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除去氯化鎂的同時,又會帶入新的雜質——氯化鈉,故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氨氣能與濃硫酸反應,不但除去了水蒸氣,也將氨氣反應掉,故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黃銅是一種銅合金,硬度比銅大,因此相互劃刻時,會留下痕跡的是銅片,另一個是黃銅片,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
D、CO2和CO均為無色、無味的氣體,且CO有毒性,因此,不能用聞氣味的方法鑒別,故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6.(2021?貴陽)下列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性
D.探究木炭的還原性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碳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干而冷的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進行分析判斷。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選用藥品和裝置應考慮:①只有用天平稱量質量沒有變化的化學變化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②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或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
C、根據(jù)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說明生成了水,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沒有物質逸出,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
C、圖中實驗,高錳酸鉀易溶于水,碘難溶于水,可探究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性,故選項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
D、圖中實驗,試管中黑色粉末逐漸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于探究木炭的還原性,故選項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7.(2021?內江)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H2和CH4
點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
B
鑒別鉀肥K2CO3和K2SO4
取樣,加水溶解后分別加入足量鹽酸
C
除去CO2氣體中的少量CO
通入足量O2,點燃
D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適量AgN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鹽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氫氣燃燒生成水,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稀鹽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D、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
【解答】解:A、氫氣燃燒生成水,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點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干燥的冷燒杯,燒杯內壁都出現(xiàn)水珠,不能區(qū)分兩種物質,該選項不正確;
B、稀鹽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硫酸鉀反應,該選項正確;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該選項不正確;
D、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8.(2021?巴中)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過量碳酸鈣充分反應后過濾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點燃
C
鑒別固體(NH4)2SO4和K2SO4
分別取樣,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D
除去氯化鈉中少量氯化鈣、氯化鎂
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浸洗、過濾、干燥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解:A、HCl能與過量的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過量的碳酸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分別取樣,加熟石灰研磨,聞氣,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NH4)2SO4,無明顯氣味的是K2SO4,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D、飽和氯化鈉溶液能溶解氯化鈣、氯化鎂,不能溶解氯化鈉,再過濾、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9.(2021?沈陽)下列鑒別或除雜方法錯誤的是( )
選項
目的
物質
方法
A
鑒別
羊毛絨和棉紗線
灼燒后聞氣味
B
鑒別
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
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顏色
C
除雜
除去鹽酸中含有的少量稀硫酸
加適量的氯化鋇溶液后過濾
D
除雜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灼燒后聞氣味,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絨,產生燒紙氣味的是棉紗線,可以鑒別,故選項說法正確。
B、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不能鑒別,故選項說法錯誤。
C、稀硫酸能與適量的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再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說法正確。
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二氧化碳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0.(2021?鎮(zhèn)江)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硬水和軟水
鑒別
取樣,分別加適量肥皂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
B
CO2中是否混有SO2
檢驗
通入KMnO4稀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
C
Na2CO3中混有NaHCO3
除雜
將固體加熱至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D
CaCl2、NaCl混合溶液
分離
通入CO2過濾、洗滌,再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硬水與軟水;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硬水和軟水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根據(jù)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取樣,分別加適量肥皂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較少的是硬水,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B、二氧化硫可以使KMnO4稀溶液褪色,通入KMnO4稀溶液中,能使KMnO4稀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C、碳酸氫鈉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將固體加熱至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D、CaCl2、NaCl混合溶液均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進行分離,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1.(2021?鎮(zhèn)江)實驗室制備氫氣并獲得ZnSO4?7H2O,下列圖示裝置和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制備H2
C.收集H2 D.制得ZnSO4?7H2O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氫氣的制取和檢驗.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ZnSO4?7H2O含有結晶水,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實驗室制取氫氣,采用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方法,屬于固液常溫型,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C、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氫氣應從短導管通入,將空氣從長導管排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ZnSO4?7H2O含有結晶水,蒸發(fā)結晶時,失去結晶水,制得ZnSO4?7H2O,不能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應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2.(2021?鎮(zhèn)江)下列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
A.用5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B.用淀粉溶液區(qū)分加碘鹽和無碘鹽
C.用酚酞試液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
D.用Cu與AgNO3溶液反應比較兩金屬活動性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測量容器﹣量筒;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鹽的化學性質;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jù)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
B、根據(jù)淀粉遇碘變藍色,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變質后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
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jù)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6.5mL稀硫酸,10mL量筒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誤差最小;不能使用50mL的量筒,故選項說法錯誤。
B、淀粉遇碘變藍色,加碘鹽中不含碘單質,不能用淀粉溶液區(qū)分加碘鹽和無碘鹽,故選項說法錯誤。
C、變質后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不能用酚酞試液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D、Cu與AgNO3溶液反應能置換出銀,可比較兩金屬活動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3.(2021?南通)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NaCl固體中混有的泥沙以獲得NaCl固體
取混有泥沙的NaCl固體,加水、攪拌,充分溶解后過濾
B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向混有少量Na2SO4的NaCl溶液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C
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6%的NaCl溶液
向盛有3g NaCl固體的燒杯中,加入47mL水(密度為1g/cm3 ),攪拌至充分溶解
D
鑒別NaCl溶液和稀鹽酸
向盛有兩種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產生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的配制;氯化鈉與粗鹽提純;鹽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粗鹽提純是將粗鹽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進行分析判斷。
B、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C、根據(jù)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兩種物質與同種試劑反應產生的不同現(xiàn)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與同種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解答】解:A、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fā)(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的過程),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Na2SO4能與過量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鋇(過量的),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6%的NaCl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50g×6%=3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水的質量=50g﹣3g=47g(合47mL),向盛有3g NaCl固體的燒杯中,加入47mL水(密度為1g/cm3 ),攪拌至充分溶解,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D、向盛有兩種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入AgNO3溶液,均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4.(2021?雅安)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得出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燒杯內壁有水珠
該氣體一定為H2
B
把盛有燃著硫的燃燒匙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里
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
C
把木炭與氧化銅放在試管中混合均勻,加熱
試管內黑色固體變紅色
生成CO2
D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
木條復燃
該無色氣體為O2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氧氣的化學性質;碳的化學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物質的組成以及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B、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來分析;
C、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實驗現(xiàn)象來分析;
D、根據(jù)氧氣具有助燃性來分析。
【解答】解:A、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珠,說明生成了水,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氣體含氫元素,但不能說明該氣體是氫氣,也可能是甲烷等其他含氫元素的氣體,故選項A實驗結論錯誤;
B、“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生成”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是: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選項B實驗結論錯誤;
C、木炭具有還原性,把木炭與氧化銅放在試管中混合均勻,加熱,觀察到試管內黑色固體變紅色,說明生成了銅,不能說明生成二氧化碳,故選項C實驗結論錯誤;
D、氧氣具有助燃性,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該無色氣體為O2,故選項D實驗結論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設計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5.(2021?仙桃)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Fe粉末和CuO粉末
鑒別
分別滴加稀H2SO4,觀察現(xiàn)象
B
稀硝酸中含有稀鹽酸
檢驗
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觀察現(xiàn)象
C
NH3中混有少量水蒸氣
除雜
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D
BaCl2和BaSO4的混合物
分離
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并蒸發(fā)濾液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氣體的干燥(除水);酸的化學性質.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B、根據(jù)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根據(jù)氯化鋇和硫酸鋇的溶解性,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分別滴加稀H2SO4,產生氣泡的是鐵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的是氧化銅,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B、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稀硝酸中含有稀鹽酸,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與氨氣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氯化鋇易溶于水,硫酸鋇難溶于水,可溶解、過濾、洗滌濾渣的方法分離出硫酸鋇,蒸發(fā)濾液分離出氯化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6.(2021?朝陽)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檢驗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可將混合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B.鑒別稀鹽酸、氯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不加入任何試劑即可達到目的
C.除去氯化銅溶液中的硫酸銅,可向其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
D.除去鐵粉中的氧化鐵,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鹽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石蕊試液的變色情況來分析;
B、根據(jù)物質的性質以及溶液的顏色來分析;
C、根據(jù)除雜的原則來分析;
D、根據(jù)鹽酸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A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藍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不加其他試劑可以鑒別,B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C、氯化鋇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銅,可以除去硫酸銅,但是又會帶入新的雜質——氯化鋇,因為加入的氯化鋇溶液是過量的,C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不能用稀鹽酸除去鐵粉中的氧化鐵,D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7.(2021?荊門)下列有關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區(qū)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
滴加酚酞觀察現(xiàn)象
B
檢驗生石灰是否變質
滴加酚酞觀察現(xiàn)象
C
除去KCl固體中的MnO2
溶解后過濾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混合物的分離方法;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物質的性質以及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來分析;
B、根據(jù)氧化鈣的性質以及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來分析;
C、根據(jù)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來分析;
D、根據(jù)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來分析。
【解答】解:A、稀鹽酸顯酸性,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均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試液鑒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故A錯誤;
B、生石灰與酚酞試液中的水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試液檢驗生石灰是否變質,故B錯誤;
C、KCl易溶于水,MnO2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C錯誤;
D、足量鐵粉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8.(2021?柳州)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點燃甲烷,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是否有水珠生成
B
比較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
將銅絲、鐵絲分別浸入硫酸鋅溶液中,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就能比較出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
C
鑒別氯化鋇、碳酸鉀、硫酸鈉、氫氧化鈣四種溶液
將四種溶液兩兩混合就能鑒別
D
除去食鹽水中混有的Ca2+、Mg2+、SO42﹣
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鹽酸至中性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堿、鹽的鑒別;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B、根據(jù)比較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來分析;
C、根據(jù)物質的性質以及鑒別方法來分析;
D、根據(jù)除雜的原理來分析。
【解答】解: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說明生成了水,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選項A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因為鐵和銅都不如鋅活潑,所以將銅絲、鐵絲分別浸入硫酸鋅溶液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出現(xiàn),只能證明鋅最活潑,但無法判斷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B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四種溶液均為無色溶液,且氯化鋇與硫酸鈉、氯化鋇與碳酸鉀、碳酸鉀與氫氧化鈣均能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現(xiàn)象相同,無法鑒別,故選項C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時,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加入適量稀鹽酸時,稀鹽酸和過量的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過量的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故選項D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9.(2021?鞍山)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內容
操作方法
A
鑒別棉纖維和羊毛纖維
抽絲灼燒聞氣味
B
鑒別氮肥(NH4Cl)和鉀肥(KCl)
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研磨
C
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氧氣,點燃
D
除去氯化鈣溶液中的稀鹽酸
加入過量的碳酸鈣,過濾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抽絲灼燒聞氣味,產生燒紙氣味的是棉纖維,產生特殊氣味的是羊毛纖維,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設計合理。
B、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研磨,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NH4Cl,無明顯氣味的是KCl,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設計合理。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故選項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
D、稀鹽酸能與過量的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過量的碳酸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設計合理。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0.(2021?遵義)下列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氣
將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
B
鑒別濃鹽酸和濃硫酸
打開瓶蓋,利用煽動的方法聞氣味
C
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取樣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
D
分離溶液中的Na2SO4和MgSO4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攪拌、過濾、洗滌,得濾液;再將濾渣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鹽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鑒別;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jù)兩種物質與同種試劑反應產生的不同現(xiàn)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與同種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C、根據(jù)氯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氧氣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目的。
B、打開瓶蓋,利用煽動的方法聞氣味,有刺激性氣味的是濃鹽酸,無明顯氣味的是濃硫酸,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目的。
C、取樣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某溶液中含有Cl﹣,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目的。
D、MgSO4能與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攪拌、過濾、洗滌,得濾液,濾液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不能分離出純凈的硫酸鈉溶液,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1.(2021?綿陽)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N2與O2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使木條熄滅的是N2
B
探究水的組成
電解水,分別收集兩極產生的氣體并檢驗氣體
C
稀釋濃硫酸
取適量濃硫酸于燒杯中,再緩慢倒入蒸餾水
D
除去MnO2中的KCl
將混合物溶解、過濾,取濾渣洗滌干燥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水的組成.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根據(jù)兩種氣體性質的不同,設計的方案能出現(xiàn)兩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才能達到一次鑒別出兩種氣體的目的。
B、根據(jù)電解水的實驗,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D、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氮氣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使木條熄滅的是N2,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B、電解水,分別收集兩極產生的氣體并檢驗氣體,生成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這是因為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順序顛倒,那么水會浮在濃硫酸上,又由于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能使水沸騰,容易造成酸液飛濺,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2.(2021?百色)下列實驗方法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鈣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B
鑒別H2和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C
鑒別蠶絲和羊毛纖維
點燃后,聞氣味
D
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
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鹽的化學性質;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jù)兩種氣體性質的不同,設計的方案能出現(xiàn)兩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才能達到一次鑒別出兩種氣體的目的。
C、根據(jù)蠶絲和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均為蛋白質,進行分析判斷。
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與稀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H2和CH4燃燒均生成水,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均會出現(xiàn)水霧,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蠶絲和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均為蛋白質,點燃后,聞氣味,均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Zn與CuSO4溶液反應置換出銅,說明了金屬活動性Zn>Cu;Ag與CuSO4溶液不反應,說明了金屬活動性銅>銀;由此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鋅>銅>銀;故選項實驗方法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3.(2021?呼和浩特)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A
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滿水(其中加入少量硫酸),接通直流電源
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玻璃管中有氣體生成,其體積比約為1:2
水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
B
將紅熱的細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鐵生成
鐵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C
在試管中加滿迅速冷卻的沸水,浸入潔凈的鐵釘,塞緊試管塞
一段時間后未見鐵釘生銹
在只有水的條件下鐵釘不生銹
D
用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紙上寫字
字跡逐漸變黑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氧氣的化學性質;電解水實驗;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B、鐵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C、鐵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時容易生銹;
D、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
【解答】解:A、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玻璃管中有氣體生成,氣體分別是氧氣、氫氣,其體積比約為1:2,說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而水不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構成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將紅熱的細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有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生成是實驗結論不屬于實驗現(xiàn)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在試管中加滿迅速冷卻的沸水,浸入潔凈的鐵釘,塞緊試管塞,一段時間后未見鐵釘生銹,是因為在只有水的條件下鐵釘不生銹,鐵釘生銹的條件是鐵釘、水和氧氣同時接觸,該選項說法正確;
D、用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紙上寫字,字跡逐漸變黑,是因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24.(2021?呼和浩特)下列各組實驗方案設計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木炭
B
除去KCl中的少量CuCl2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過量KOH溶液,過濾,蒸發(fā)
C
鑒別氮肥尿素[CO(NH2)2]和(NH4)2SO4
分別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D
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加入明礬,攪拌、過濾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硬水與軟水;鹽的化學性質;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C、銨態(tài)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硬水轉化為軟水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木炭,木炭和O2反應生成CO2,生成了新的雜質氣體,不符合除雜原則,故A選項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
B、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過量的KOH溶液,CuCl2與KOH反應生成Cu(OH)2藍色沉淀和KCl,可以除去雜質CuCl2,但是由于加入的KOH過量,又引入了新的雜質KOH,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選項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
C、分別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的是(NH4)2SO4,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CO(NH2)2,可以鑒別,故C選項實驗方案設計合理。
D、明礬能對懸浮雜質進行吸附,使雜質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不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故D選項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25.(2021?張家界)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區(qū)別硬水和軟水
取樣,分別加入肥皂水,振蕩
B
鑒別炭粉、鐵粉和氧化銅粉末
取樣,分別滴加稀鹽酸
C
區(qū)分KOH溶液和Ca(OH)2溶液
取樣,分別通入CO2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裝有銅絲網的玻璃管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硬水與軟水;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時,如果產生的泡沫較多,是軟水,如果產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B、稀鹽酸不能和碳反應,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
D、高溫條件下氧氣和銅反應生成氧化銅。
【解答】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時,如果產生的泡沫較多,是軟水,如果產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B、稀鹽酸不能和碳反應,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溶液變成淺綠色,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固體溶解,溶液變藍色,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C、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無明顯現(xiàn)象,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D、加熱條件下氧氣和銅反應生成氧化銅,而通常情況下不能反應,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考點卡片
1.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知識點的認識】設計與評價實驗方案是基于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基于對常規(guī)實驗手段、常見儀器使用熟練掌握;基于對各部分知識的融會貫通;基于對實驗手段優(yōu)劣的辨析.具體來說,化學實驗方案設計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考點,它分為實驗原理設計和實驗操作步驟設計;而評價是從方案的可行性和優(yōu)缺點上來說的,一般遵循以下七個原則:
1.能否達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見易得、廉價.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過程是否簡捷優(yōu)化.
5.對環(huán)境有無污染.
6.實驗誤差的大?。?
7.有無創(chuàng)意等等.
最佳方案的設計應該符合這七個原則;方案確定后為確保實驗目的實現(xiàn),還必須具有快捷而正確的操作步驟設計.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以教材中的典型實驗為突破口,考查學生基本的實驗能力;以“雙基”為載體,全面考查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型有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等,中考重點是讓學生根據(jù)實驗情景,設計或評價實驗方案.
【解題方法點撥】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反應原理→選擇儀器藥品→設計實驗裝置及操作步驟→記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而實驗方案的評價應是注意的:目標明確、科學合理、簡便易行、安全環(huán)保、節(jié)約快捷、效果顯著等等;若有不妥,可參考評價的七原則,給出合理的改進方案.
2.測量容器-量筒
【知識點的認識】量筒是用來量度液體體積的一種測量儀器,精確度為0.1ml.其使用注意事項有:
1.不能加熱和量取熱的液體,不能作反應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釋溶液.
2.量液時,可將量筒傾斜,用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體倒入,邊倒邊看液面與刻度線,當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線時,應將量筒放平,換用膠頭滴管向里滴加,邊滴邊看,直到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與所需刻度線保持水平為止.
3.讀數(shù)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液體體積.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通過設置實驗情景,考查量筒的選取、讀數(shù)、精確度和用途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量筒的選取、讀數(shù)及誤差分析.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與其有關的題目,首先要知道量筒的選取原則、讀數(shù)方式及其誤差和精確度等等.然后,根據(jù)“一次,就近”的原則選取量筒,即選取時要注意:一次量完,所量液體體積與量程越近越好;根據(jù)“俯大,仰小,平正好”的規(guī)律,進行讀數(shù)及誤差分析,即讀數(shù)時俯視;根據(jù)精確度0.1ml,來判斷讀數(shù)是否正確.
3.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
【知識點的認識】濃硫酸的性質主要是指無色、黏稠、油狀液體,不揮發(fā),但有酸性、吸水性、脫水性和腐蝕性(或強氧化性),它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溶于水放熱等等.
而濃硫酸的稀釋從理論上來說,是指將濃硫酸加水變成稀硫酸的過程,但由于水的密度較小,浮在濃硫酸上面,而濃硫酸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使水立刻沸騰,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可以簡記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如圖所示:.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溶解性及其放熱和濃硫酸的稀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命題方式是:有時以實驗圖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以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還有時圖文并茂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吸水性及用途(干燥氣體)、溶解時放熱和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理解和熟記濃硫酸的性質,特別是其特性和稀釋的方法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示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對癥下藥,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但要注意如果要表達填空時,切記要準確、簡練、無錯別字.
4.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的配制
【知識點的認識】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的配制是這樣的,所用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操作步驟是:計算→稱量→溶解→裝瓶→貼簽→入柜.其注意事項有以下六條:
1.計算時,溶質的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液質量=溶液體積×溶液密度,溶劑的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由于溶劑一般是水,且密度為1g/cm3,所以溶劑的體積和質量在數(shù)值是相等的.
2.稱量,稱量包括稱取溶質的質量和量取溶劑的體積;首先,用托盤天平(配用藥匙)稱量所需的溶質,倒入燒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膠頭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質的燒杯中.
3.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溶質加速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裝入細口瓶中,蓋好瓶塞.
5.標簽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稱和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6.放入試劑柜時,要注意標簽向外.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通過設置實驗情景,讓學生根據(jù)所學計算出溶質和溶劑的質量,選用適當?shù)膬x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或者是對某一配制過程和操作圖示進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錯誤、誤差等等.并且,常以實驗操作考試的形式來考查.當然,筆答題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儀器的選用、實驗操作及誤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時還會考查到將配好的溶液裝入什么容器,所貼的標簽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這類題目,就必須熟記配制的步驟、所用儀器、有關的誤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條注意事項等等.對于圖文并茂的題目來說,既要閱讀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圖示信息;然后,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將二者結合起來思考推斷,即可得出正確的答案.
5.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知識點的認識】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是指人們根據(jù)不同物質的性質的不同點,采用適當?shù)姆绞綄⒒旌衔镏懈魑镔|分離開來的科學方法.它主要有過濾和結晶兩種.具體來說,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跟液體分離開來的一種方法;而結晶是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水(或者兩種可溶性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差別大的固體)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jù)固體物質從溶液里析出晶體的原理,通過蒸發(fā)或者降溫的方法將其中的固體物質分離出來;因此,它又分為蒸發(fā)結晶和降溫結晶兩種. 過濾時,需要注意的是:
一貼,即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要留有氣泡.
二低,即漏斗內濾紙邊緣低于漏斗口邊緣,漏斗內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即傾倒液體時,盛渾濁液的燒杯嘴緊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輕靠漏斗內三層濾紙?zhí)帲宦┒废露司o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
結晶時,需要注意的是:
1.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水時,可以直接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正確地進行蒸發(fā)操作,即可得到所需物質.
2.分離兩種可溶性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差別大的固體時,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先將其配成熱的飽和溶液,然后降溫使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的物質析出即可.如果還需要另一種物質,那么可以再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來完成.
另外,對于可溶性和不溶性固體的分離,可以采用兩種方法配合完成.即先固體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溶解,采用過濾的方法就其中的不溶性固體物質分離出來,再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將可溶性固體物質通過蒸發(fā)其中的水而析出.
對于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的分離,可以通過分液漏斗過濾的方法來分離.
對于互相溶解但沸點不同的兩種液體的分離,可以通過蒸餾的方法來分離.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實驗,采用合適的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物質分離開來.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主要是考查固體和液體(或固體和固體)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以及各自的操作注意事項等等.【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混合物分離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項等等;然后,結合問題情景,細致地分析題意或者圖示信息,并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設計好實驗方案,或者是按照給出實驗方案,進行細心探究即可.
6.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知識點的認識】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如圖所示,
它主要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選取的依據(jù)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fā)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的,并且不與水發(fā)生反應,那么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并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fā)生反應,那么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并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fā)生反應,那么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后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干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問題情景,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來探究常用氣體氣體的收集方法及其選用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信息,考查學生分析探究并選擇、判斷、填寫相關的實驗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考查學生對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掌握情況,以及對這類知識的遷移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及其選用方法、依據(jù),還有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有時還需弄清圖示信息,以及有關的注意事項等等;然后,結合實驗、問題情景信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圖等,并根據(jù)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發(fā)生反應等來判斷、選用收集方法及收集裝置;或者評價、改良收集裝置等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給出的裝置來推斷氣體的性質、儀器的名稱、其中的錯誤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等.
7.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
【知識點的認識】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包含有兩項內容.其一,是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其二,是常見氣體的除雜方法.而所謂的常見氣體,主要是指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氣等.具體說來,它們的檢驗與吸收的方法如下表:
至于常見氣體的除雜方法,就是指為了將常見氣體中的雜質除去,使其得到凈化的科學方法.
其理論依據(jù)是利用雜質所具有的與所需氣體不同的物理性質或者化學性質,選用適當?shù)脑噭?,進行科學地設計實驗方案,或者按照給出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探究,逐步將氣體中的雜質除去,使其得到凈化.
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是:“不減、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雜質的同時,要保證不能使所需氣體的量減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氣體雜質,生成物還不能造成環(huán)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選試劑與所需氣體要容易分離. 常用的氣體的除雜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吸收法;即選用適當?shù)脑噭?,通過物理變化或化學反應,將雜質吸收后,轉變?yōu)橐后w或固體等而除去的一種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時,可先將混合氣通過盛有濃NaOH溶液的洗氣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氣.而常見氣體的吸收劑(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
二是轉化法;即將雜質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所需氣體而除去的一種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時,可先將混合氣通過灼熱的氧化銅中,將其中的CO轉化為CO2.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問題情景,讓學生經過科學的分析探究后,設計實驗方案(或按照給出的實驗方案),推斷、選擇或填寫出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信息,考查學生分析探究并選擇、推斷、填寫相關的實驗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考查學生對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的檢驗和除雜方法,以及對這類知識的遷移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及理論依據(jù),還有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的相關知識,有時還需弄清圖示信息,以及有關的注意事項等等;然后,結合實驗、問題情景信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圖等,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給出的實驗圖來推斷氣體或所選試劑的性質、儀器的名稱、其中的錯誤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等.
8.氣體的干燥(除水)
【知識點的認識】所謂氣體的干燥(除水),就是指將某氣體中的水蒸氣,用干燥劑吸收掉,而得到干燥的該氣體的過程.常用的氣體干燥劑,按酸堿性可分為如下三類:
1.酸性干燥劑,如濃硫酸(還有硅膠、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夠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氣體,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氣體.
2.堿性干燥劑,如生石灰、固體NaOH、堿石灰;它可以用來干燥堿性或中性的氣體,如NH3、H2、O2、CH4等氣體.
3.中性干燥劑,如無水氯化鈣、無水硫酸銅等;它可以干燥中性、酸性、堿性氣體,如O2、H2、CH4等氣體. 干燥劑選擇的基本原則是干燥氣體時要根據(jù)干燥劑和氣體的性質,選擇只吸收氣體中的水分,而不吸收被干燥的氣體的干燥劑.即干燥劑不能和被干燥的氣體發(fā)生反應.例如,不能用堿石灰、CaO和NaOH干燥CO2、SO2、HCl、H2S、Cl2、NO2等;不能用濃 H2SO4、P2O5干燥 NH3等.常用的干燥裝置的基本類型和氣體流動方向如下表: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來考查氣體的干燥和相關性質;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由于氣體的干燥是氣體凈化中重要的步驟,所以,對常見的氣體干燥劑、干燥裝置、選擇原則的考查,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中考和各種考試中的熱點、重點.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常見氣體的干燥劑、干燥裝置選擇原則和相關氣體的性質等.然后,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信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圖等,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給出的實驗圖來推斷氣體或所選試劑的性質、儀器的名稱、其中的錯誤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等.
另外,還要注意:
1.固體干燥劑顆粒大小要適當,顆粒太大氣體和干燥劑接觸面小,不利于干燥效果不好;顆粒太小,氣體不易通過,容易堵塞,一般以黃豆粒大小為宜.
2.氣體的干燥是氣體凈化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干燥裝置和其它凈化或反應裝置連接時,一般情況下,若采用溶液作除雜試劑,則是先除雜后干燥;若采用加熱除去雜質,則是先干燥后加熱.
3.為了防止大氣中的水氣侵入,有特殊干燥要求的開口反應裝置可加干燥管,進行空氣的干燥.
4.液體干燥劑用量要適當,并控制好通入氣體的速度,為了防止發(fā)生倒吸,在洗氣瓶與反應容器之間應連接安全瓶.
9.溶液的酸堿度測定
【知識點的認識】溶液的酸堿度是指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溶液的酸堿度測定就是使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具體測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ɑ蚰z頭滴管吸?。┥倭康拇郎y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待測溶液的pH.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堿性.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就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直接詢問出題),來考查學生對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掌握情況,或者是解答與之相關的問題(如誤差分析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的能力,以及對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對pH試紙的靈活應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其應用等.然后,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信息,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示等,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測定結果(或溶液的酸堿性),來反推斷pH試紙的名稱、pH值的大小或錯誤以及實驗誤差分析等等.值得注意的還有以下兩點:
1.在測量過程中,如果溶液被稀釋了,那么測定的結果就不準確了.此時,如果待測的是酸性溶液,那么測定的結果就會偏大;如果待測的是堿性溶液,那么測定的結果就會偏?。裕谑褂胮H試紙測定的溶液酸堿度時,一定要保證測定用品都是干燥的才可.否則,就會產生誤差.
2.使用pH試紙測定的溶液酸堿度應該個整數(shù)值,而不可能是小數(shù).當然,如果使用pH測量計來測定的話,才有可能會是小數(shù).并且,要注意每次測定過后要用蒸餾水浸洗,晾干備用.由于pH測量計在初中階段涉及的很少,所以在此就不再深講了.
10.氧氣的化學性質
氧氣的化學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是指氧氣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還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可以與非金屬、金屬、化合物等多種特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反應劇烈程度因條件不同而異,可表現(xiàn)為緩慢氧化、燃燒或爆炸等,但在反應中都放出大量的熱.具體情況如下:
1.氧氣與非金屬反應,例如:(1)木炭在氧氣里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無色、無氣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二氧化碳);(但是,當氧氣不充足時,會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氣里劇烈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即二氧化硫);(3)紅磷在氧氣里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即五氧化二磷),發(fā)出白光(在空氣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而白磷可以與空氣中氧氣的發(fā)生緩慢氧化,達到著火點(40℃)時,引起自燃,(4)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罩一干冷燒杯在火焰上會有水霧生成.
2.氧氣與金屬反應,例如:(1)鎂在氧氣中或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狀物質(即氧化鎂);(2)紅熱的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物質(即四氧化三鐵);(3)銅在氧氣中或在空氣中加熱,會逐漸變成黑色的固體(氧化銅).
3.氧氣與化合物反應,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氣)在氧氣中燃燒火焰明亮呈藍色,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燒杯在火焰上還會有水霧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氣中或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燒杯在火焰上還會有水霧生成.(4)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在空氣中燃燒發(fā)黃光,集氣瓶的內壁有水珠出現(xiàn),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經緩慢氧化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生物從自然界里吸入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實際上它是一種緩慢氧化.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讓學生閱讀、思考后,根據(jù)所學的氧氣的化學性質,以及反應現(xiàn)象、文字表達式或化學方程式等,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并且,經常將其與“蠟燭燃燒實驗”、“金屬的化學性質”、“氫氣、一氧化碳、甲烷、酒精等可燃氣體的化學性質”、“呼吸作用”、“燃燒與燃燒的條件”等聯(lián)系起來考查.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對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考查氧氣的助燃性(故意將其與可燃性替換),有氧氣參與的反應的現(xiàn)象、文字表達式或化學方程式等,以及燃燒和燃燒的條件等等.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氧氣的化學性質,尤其是有氧氣參與的反應的現(xiàn)象、文字表達式或化學方程式等,以及燃燒和燃燒的條件等等;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以及實驗裝置圖等相關信息,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聯(lián)系起來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1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是:在通常狀況下,它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能溶于水,溶解度為0.144g/100g水(25℃).在20℃時,將二氧化碳加壓到5.73×106 Pa即可變成無色液體,常壓縮在鋼瓶中存放,在﹣56.6℃、5.27×105 Pa時變?yōu)楣腆w.液態(tài)二氧化碳減壓迅速蒸發(fā)時,一部分氣化吸熱,二另一部分驟冷變成雪狀固體,將雪狀固體壓縮,成為冰狀固體,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5 Pa、﹣78.5℃時可直接升華變成氣體(可用作制冷劑).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977g/L,約是空氣的1.5倍.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讓學生閱讀、思考后,根據(jù)所學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并且,經常將其與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聯(lián)系起來考查.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來分析、推斷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或者是選擇收集裝置;并且,還經??疾槠涔虘B(tài)形式﹣﹣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等.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尤其是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來推斷其收集的方法,或者是選擇收集裝置的方法,以及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以及實驗裝置圖等相關信息,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聯(lián)系起來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12.電解水實驗
電解水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用品有:水槽、試管、直流電、石墨電極(正極不能用銅等金屬或與氧氣反應的電極)、12V的直流電源.
2.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按照上面的實物圖所示,連接好裝置.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一般不加氫氧化鈉溶液,容易起泡沫).閉合電路后,會看到試管內的電極上出現(xiàn)氣泡,過一段時間,與電源正(氧氣),負極(氫氣)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氧氣的密度為1.429g/mL,氫氣的為0.089g/mL;通過計算可得氧氣與氫氣的質量比為8:1,氫,氧兩種分子和原子個數(shù)比都是2:1).可簡單概括為:“正氧負氫1:2,質量比為8:1”.
3.該實驗結論或推論有:(1)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2)水(分子)中,氫、氧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2:1,兩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體積比為2:1.(3)水通電生成氫氣、氧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通電ˉ2H2↑+O2↑.(4)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shù)不變,元素種類不變.(5)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6)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構成物質)(7)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8)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9)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⑽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氫氣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氧氣分子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⑾水是純凈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氣和氫氣是純凈物中的單質.⑿該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4.電解水時的誤差分析,即氧氣、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個:(1)氧氣、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氣的溶解度比氫氣的稍大些,導致氧氣、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2)電極的氧化造成的.當使用金屬電極進行實驗時,由于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氣在電極處與電極發(fā)生了反應,使氧氣損耗了一部分;導致氧氣、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3)電極產生副反應等造成的.如用稀硫酸溶液作電解液,可能會有下列副反應發(fā)生:H2SO4=H++HSO4﹣,在陰極:2H++2e=H2;在陽極:2HSO4﹣﹣2e=H2S2O8(過二硫酸),H2S2O8+H2O=H2SO4+H2SO5(過一硫酸),H2SO5+H2O=H2O2+H2SO4;生成的過氧化氫在酸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不易放出氧氣.從而使生成的氫氣增多了,導致氧氣、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
克服的辦法是,在電解液中加入堿比加入酸的誤差會小些.或者事先將電解液用氧氣飽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產生的誤差,或者電極不能是金屬或易與氧氣、氫氣反應的,等等.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有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有時還會以如圖所示的圖示信息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閱讀、觀察、思考和分析后,來解答該實驗的用品、象、結論或推論、誤差分析和改進完善措施等,或者是補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憑借著電解水這一非常典型的實驗情景,來考查學生對具體物質的性質、組成、變化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斷和歸納的能力,和對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電解水實驗的有關操作、現(xiàn)象、結論或推論、誤差分析、改進完善措施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電解水實驗的有關操作、現(xiàn)象、結論或推論等;并且,還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質的組成、構成、分類、性質等,以及有關的理論知識(如分子和原子的定義、區(qū)別、聯(lián)系,化學反應的實質、基本類型,等等).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信息,或者是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心地探究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或填寫即可.
另外,對電解水實驗的結論或推論的總結,如果從化學式的意義,物質的組成、構成、分類、性質和變化,分子和原子的定義、區(qū)別、聯(lián)系,化學反應的實質、基本類型,以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方面來考慮、理解的話,就會事半功倍了.對于誤差分析來說,一定聯(lián)系著氧氣和氫氣的溶解性、氧氣的氧化性,以及增強導電性的物質的性質等;來分析探究之.對于改進完善措施,可以從氣體溶解性及其飽和溶液,將試管換成帶刻度的儀器或專用的水電解器,電極不能是金屬或易與氧氣、氫氣反應的等方面來考慮改進.
13.水的組成
水的組成
【知識點的認識】水的組成是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兩元素的質量比為1:8.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相應的電解水實驗、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水的組成;有時還會直接詢問讓學生回答,或直接表達出來讓學生判斷正誤.并且,經常與電解水實驗、物質的組成和類別、水的化學式的書寫等聯(lián)系起來考查.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對水的組成及其相關問題的分析、探究和解答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結合電解水實驗、問題情景,對實驗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診斷分析,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水的組成及其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示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聯(lián)系起來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14.水的凈化
水的凈化
【知識點的認識】水的凈化是指將自然界中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常呈渾濁狀態(tài)的水,可通過各種途徑凈化處理的過程.具體如下表所示: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情景或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分析后,選擇、填寫與混合物的分離、水的凈化等相關的問題的正確答案.并且,經常與混合物的分離、過濾、蒸餾、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明礬的性質等聯(lián)系起來考查.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操作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來考查學生對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水的凈化方法,以及相關實驗操作的掌握情況,或者分析探究并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水的凈化方法、原理和相關操作等.然后結合實驗情景和問題情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信息,并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選擇好凈化的方法,進行凈化實驗操作,或者是通過細心地思考、探究,來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等.
15.硬水與軟水
硬水與軟水
【知識點的認識】所謂硬水是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分方法如圖所示:,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別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軟水、硬水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燒杯中產生泡沫的情況(泡沫多的是軟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鑒別水質軟硬,還可以在洗凈的容器中把水煮沸,然后倒出水,觀察有水垢是硬水,無水垢是軟水.
硬水的危害:使用硬水會給生活和生產帶來許多麻煩,如用硬水洗滌衣物,既浪費肥皂也洗不凈衣物,時間長了還會使衣物變硬;鍋爐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險,因為鍋爐內結垢后不僅浪費燃料,而且會使鍋爐內管道局部過熱,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爆炸.
硬水軟化的方法:將硬水軟化,實際上就是設法除去硬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之軟化成軟水.工業(yè)上和科學實驗中軟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圖所示:,采用蒸餾的方法,就可降低水的硬度,使之軟化,制取蒸餾水(凈化程度較高的水);而生活中通過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情景或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分析后,選擇、解答與硬水、軟水等相關的實際問題(如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分方法、硬水的危害、硬水軟化的方法等).并且,經常將其與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qū)分、混合物的分離方法等聯(lián)系起來考查.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根據(jù)實驗、問題情景,來考查學生對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分方法、硬水的危害、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qū)分、混合物的分離、硬水軟化的方法,以及相關實驗操作的掌握情況,或者分析探究并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區(qū)分方法,以及硬水的危害、硬水軟化的方法、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混合物與純凈物的區(qū)分方法、有關實驗操作等.然后結合實驗情景和問題情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信息,并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細心地思考、探究,來解答與硬水、軟水相關的實際問題等.特別注意的是,在區(qū)分硬水、軟水時,如果能聯(lián)系到控制變量法,將會是事半功倍.
16.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
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
【知識點的認識】物質的溶解性是物質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并且是物質的一個重要物理性質.它是指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它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定性表示法,另一種是定量表示法.定性表示法就是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定量表示法就是用一定溫度下(氣體還強調壓強為101kPa),一定量的溶劑(一般是水)里溶解固體溶質的質量(或氣體的體積)來準確地表示.它們的內部聯(lián)系是通常把室溫(即20℃)時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質,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質,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小于0.01g的,叫難溶(或不溶)物質.
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內部因素是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例如,食鹽容易溶解在水里,卻很難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難溶解在水里,卻很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外部因素是溫度、壓強(是對氣體來說的).例如,除了氣體和氫氧化鈣等特殊的固體溶質的溶解性與溫度成反比以外,一般物質的溶解性與溫度成正比;還有氣體的溶解性也與壓強成正比.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相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固體溶解度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溶解現(xiàn)象與溶解原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及其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物質的溶解”等關聯(lián)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及其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物質的溶解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概念、意義及其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和理解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及其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以及物質的溶解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lián)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愛心提示:要想解答好這方面的題目,需特別注意熟記特殊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guī)律.也就是,氣體和氫氧化鈣等特殊固體溶質及其溶解性或變化規(guī)律等.而其它的物質就可以默認為是其溶解性與溫度成正比了.這樣,對識記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及其變化規(guī)律等,或者是運用它們來分析、推斷和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都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17.氫氣的制取和檢驗
氫氣的制取和檢驗
【知識點的認識】氫氣的制取包括實驗室制取和工業(yè)制取兩種方法.在實驗室里,常用鋅與稀硫酸反應來制取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
制取氫氣的簡易裝置(即固液常溫型的發(fā)生裝置)為:;制取氫氣一般裝置(即固液常溫型的發(fā)生裝置)為:.
制取氫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分別是連(連接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將反應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導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詳見4K: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加入固體藥品;詳見48:固體藥品的取用)→倒(倒入液體藥品;可參見49:液體藥品的取用,但是還要注意長頸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鐵架臺固定儀器裝置,固定時從試管的底部插入,夾在其中上部,試管的底部要與鐵架臺的底座接觸,先用捏住鐵夾,再旋動鐵夾上的螺絲,但不可用力過猛;當用錐形瓶做反應器時,此步可?。占瓤捎门潘?,也可用向下排空氣法;前者要事先裝滿水,收集滿氫氣后,在水下蓋好取出并倒放;后者要將導管伸到試管的底部,并使收集收集稍稍推延).
工業(yè)上制取氫氣,常采用電解水的方法、天然氣催化分解法和水煤氣轉換法等.其中,電解水制得的氫氣純度最高(可達99.5%~99.8%).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通電ˉ2H2↑+O2↑.
氫氣的檢驗方法是用試管收集一試管氫氣,然后用燃著的木條放到試管口,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如氣體量少,可能會發(fā)出爆鳴聲.謹記不純的氫氣,引燃會發(fā)生爆炸,從而引發(fā)一些事故;因此使用氫氣前,一定檢驗其純度),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時,燒杯內壁會有水霧(或水珠、水滴)生成.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問題情景或者是圖表信息,讓學生來探究或解答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裝置、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以及氫氣的檢驗和工業(yè)制取原理等相關知識.命題的方式可能是選擇或填寫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實驗步驟、氫氣的檢驗和工業(yè)制取原理等,可能是將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實驗步驟打亂順序后讓學生重排,也可能是給出制取氫氣的實驗裝置的示意圖讓學生來評價之,還可能是根據(jù)制取氫氣的實驗裝置的示意圖來推斷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或提出改進方案,或者是根據(jù)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來反推氫氣的性質、實驗步驟和注意點中的錯誤,以及改進方案等等.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根據(jù)題意或給出的實驗示意圖,讓學生來選擇或填寫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實驗操作步驟,以及氫氣的檢驗和工業(yè)制取原理,畫出、分析、評價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實驗裝置的示意圖(或部分裝置的示意圖),以及據(jù)此推斷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或提出改進方案,或者是根據(jù)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來反推氫氣的性質、實驗步驟和注意點中的錯誤,以及改進方案等.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實驗步驟、裝置示意圖及其中儀器的名稱、實驗注意事項,以及氫氣的檢驗和工業(yè)制取原理等.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信息,或者是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心地探究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選擇、填寫或評價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實驗步驟,或者畫出、選配、評價裝置示意圖(或部分裝置的示意圖),等等.
另外,有時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示意圖或實驗步驟來推斷制取的反應原理、回答常見儀器的名稱和有關操作的理論依據(jù)(即有關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裝置示意圖等;有時還會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氫氣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意外情況來推斷氫氣的有關性質、操作注意事項及改進方案等.
18.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合金是在某種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其它金屬(或非金屬),而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合金的性質主要是: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更高,抗腐蝕性能等也比組成它的純金屬更好;但是,大多數(shù)合金的熔點比它的純金屬的熔點低,導電、導熱性能比它的純金屬差;總之,合金的性能主要決定于合金的成分.具體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銅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鐵和鋼是人類利用最廣泛的合金.另外,鈦的合金(如鈦鎳合金)具有“記憶”能力,可記住某個特定溫度下的形狀,只要復回這個溫度,就會恢復到這個溫度下的形狀,又被稱為“記憶金屬”.此外,鈦還可制取超導材料,美國生產的超導材料中的90%是用鈦鈮合金制造的.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對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金屬的性質及用途”等關聯(lián)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命題方式是根據(jù)合金與合金的性質來推斷、選擇或解答其用途或合金的制備及其組分分析問題,或者是給出常見合金的用途來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對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判斷,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性質及用途、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我們身邊生活中常用、常見金屬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和理解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性質及用途、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從生活、電視、網絡中了解到的有關金屬及合金的信息,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lián)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愛心提示:要想做好這方面的題目,除了學好教材中的有關金屬及合金的知識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1.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記我們身邊經常用到和見到的金屬及合金的有關知識,以及最新的有關金屬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別注意靈活運用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即性質用途),根據(jù)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來分析、推斷和解答,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19.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是“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具體如圖所示.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主要有:
1.表明了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前強后弱).即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其活動性就越強;金屬的位置越靠后,其陽離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較容易獲得電子變成原子,其活動性就越弱.
需要注意的是:金屬的活動性就越強參加反應時,現(xiàn)象就越明顯、越劇烈.
2.可用來判斷金屬與酸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氫前置換氫).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屬必須是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H)前面的金屬;(2)酸應是鹽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強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3)單質鐵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應時生成亞鐵鹽;(4)K、Ca、Na除與酸反應外,還能與水在常溫下發(fā)生置換反應(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屬則不能(這點初中階段大體上了解即可).
3.可用來判斷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即鹽溶液)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前置后,鹽可溶,K、Ca、Na不能夠).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前面的金屬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屬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而與H的位置無關.但K、Ca、Na等金屬例外,由于它們過于活潑,不與溶液中的鹽發(fā)生置換反應,而是先與溶液中的水發(fā)生置換反應(這點初中階段大體上了解即可).如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雖然反應[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終沒有單質銅生成.(2)鐵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時,生成二價亞鐵鹽.(3)用同種金屬置換不同的鹽溶液,鹽中金屬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較后的金屬首先被置換出來.用不同的金屬置換同種鹽溶液,鹽中金屬先被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較前的金屬置換出來.另外,若有一種金屬和多種混合鹽溶液反應,最先反應的是最不活潑的那個金屬的鹽溶液.例如,鋅粒與氯化亞鐵和硫酸銅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應,最先反應的是硝酸汞,當硝酸汞被消耗完時,硫酸銅才與鋅粒反應,同理,硫酸銅反應完后,鋅才會和氯化亞鐵反應.還有,當多種金屬與一種鹽溶液反應時,最活潑的金屬先反應.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鎂帶、鋁絲、銅絲一起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鎂被消耗完后,鋁才和硝酸銀反應,鋁反應完后,銅跟硝酸銀反應.
另外,利用金屬與酸或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是否發(fā)生,通過具體的實驗及其現(xiàn)象的分析,反過來可以反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具體的推斷方法是這樣的:
1.利用金屬與酸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來反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例如,把鐵和銅分別放在稀鹽酸中時,鐵的表面上有氣泡冒出,這說明鐵位居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的前面;而銅的表面無明顯的現(xiàn)象,這說明銅位居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鐵活潑性比銅的要強.
2.利用金屬與鹽溶液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來反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例如,把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鐵釘表面上出現(xiàn)了一層紅色物質(即銅);由此可推得鐵活潑性比銅的要強.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金屬的性質及用途、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合金與合金的性質、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包括反應化學方程式)、其它的反應類型”等相關問題關聯(lián)起來,進行綜合考查.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是歷年來中考命題的熱點;命題方式是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來分析、推斷、選擇或解答有關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某些置換反應是否發(fā)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包括反應化學方程式)、金屬的制備、金屬的應用、生活中有關金屬的實際問題,或者是反過來考查,或者是對所給的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的表達進行判斷,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和提煉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的性質及用途、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等相關知識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我們身邊生活中常用、常見金屬及合金的有關知識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和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等;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從生活、電視、網絡中了解到的有關金屬及合金的信息,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lián)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愛心提示:要想做好這方面的題目,除了學好教材中的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1.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記我們身邊經常用到和見到的金屬及合金的有關知識,以及最新的有關金屬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別注意靈活運用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或變化規(guī)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即性質用途或變化規(guī)律),根據(jù)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來分析、推斷和解答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等相關問題,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20.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知識點的認識】金屬銹蝕的條件是金屬要與水、空氣中氧氣或二氧化碳等接觸.初中階段主要是指金屬鐵的銹蝕條件,即鐵與氧氣、水同時接觸就會生銹.防止鐵制品生銹(即鐵銹蝕的防護)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鐵制品后及時擦洗干凈,置于干燥的環(huán)境,保持其表面的潔凈、干燥.
2.在鐵制品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例如,機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電器、自行車車架、鋼窗等表面刷漆,等等.
3.在鐵制品表面進行烤藍、煮黑等處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四氧化三鐵薄膜).例如,鋸條、鏈條等.
4.在鐵制品表面鍍上一層其他金屬.例如,自行車車把、鋼圈以及門把手和水龍頭等表面上,經常鍍鋅、錫或鉻等.
5.改變鐵制品的內部結構,將其制成不銹鋼等合金.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對空氣的成分、金屬的化學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水的化學性質、食品包裝內的保鮮劑(又稱雙吸劑,即吸收食品袋內殘留氧氣和水,以防食品腐爛變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意義、合金及其性質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這些相關知識等關聯(lián)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命題方式就是結合著這些相關知識等來設計相應的綜合性題目,讓學生通過分析、推斷和探究,來選擇或解答有關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實際問題,或者是反過來設計考查,或者是對所給的有關的表達來進行科學的判斷,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和提煉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等相關知識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探究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鐵生銹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以及將其遷移到銅的銹蝕條件(即銅與空氣中的水、氧氣和二氧化碳同時接觸)是歷年來中考命題的熱點,當然也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和理解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特別是有關鐵生銹的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聯(lián)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另外,對于銅生銹的探究,除了聯(lián)系比較熟悉的鐵的生銹條件之外,還可以根據(jù)銅銹(又名銅綠或孔雀石等)的化學式Cu2(OH)2CO3,結合著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探究,就不難反推出銅生銹的條件了.
21.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知識點的認識】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CaO);是工業(yè)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副產物.它的性質是白色晶體或粉末,具有腐蝕性,易溶于酸,難溶于水,但具有吸水性,能與水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即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O=Ca(OH)2).
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消毒,改良水質,實驗室里和食品包裝中常用做干燥劑.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對水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取方法、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包括反應化學方程式)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這些相關知識等關聯(lián)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命題方式是根據(jù)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來分析、推斷、選擇或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或者是反過來考查,或者是對所給的有關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的表達進行判斷,等等.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和提煉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等相關知識的理解或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我們身邊生活中常見食品包裝袋內的干燥劑(大多數(shù)是生石灰)及其吸水后的反應的考查,是近幾年來中考命題的熱點;當然也是中考考查這方面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熟記和理解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還有,水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取方法、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包括反應化學方程式)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從生活、電視、網絡中了解到的有關食品包裝袋內的干燥劑的信息,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lián)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
愛心提示:食品包裝袋內的干燥劑大多數(shù)是生石灰(因為它的廉價易得),有時會使用硅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無毒、無味、無嗅,化學性質穩(wěn)定,具強烈的吸水性能)和保鮮劑活性鐵粉(它不僅能吸水,而且還能吸收包裝袋內殘留的氧氣,導致微生物缺氧而死,使食品防腐保鮮).所以,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注意留意、搜集和熟記我們身邊經常用到和見到的有關化學知識,特別是一些最新的有關化學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爭取做到有備無患.
22.酸的化學性質
酸的化學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酸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如下五個:
1.酸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變色情況可以簡記為:“石紅酚無”.
2.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起反應,通常生成鹽和氫氣.只有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面的金屬才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而位于氫后的金屬卻不能.例如,常見的鎂、鋁、鋅、鐵、銅五種金屬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具體的現(xiàn)象、結論(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屬氧化物(即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鐵銹(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分別與鹽酸、硫酸反應,具體現(xiàn)象、結論(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堿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時生成的新酸不穩(wěn)定,會繼續(xù)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酸的化學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用途、中和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原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滅火器的反應原理、物質的推斷和鑒別、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與實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關實驗操作(或現(xiàn)象、結論)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酸的化學性質、用途、反應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來反推酸的化學性質和用途,或評價表達的正誤,或實驗注意事項等.特別是,對后四個化學性質(包括反應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和用于金屬除銹的用途等,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酸的化學性質、用途、反應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六點: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氫離子.
2.酸與酸堿指示劑反應時,顯色的物質是指示劑,而不是酸溶液.
3.根據(jù)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快慢和鹽酸的揮發(fā)性,可以推斷出實驗室里制取氫氣時,應該選用鋅和硫酸反應為好.
4.根據(jù)鐵銹(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能與鹽酸、硫酸反應,不難推出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來除鐵銹;反過來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據(jù)“性質用途”的關系來巧記這類知識,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應的實驗時,一般都要用指示劑酚酞試液來幫助判斷反應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堿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使溶液成紅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邊滴邊振蕩(或攪拌溶液),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
6.根據(jù)酸能與碳酸鹽(即含有碳酸根的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結合反應速度的快慢(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反應太快,常被用作滅火器的反應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應慢且不連續(xù),甚至會中斷),可以推斷出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時,應該選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為好.
23.氯化鈉與粗鹽提純
氯化鈉與粗鹽提純
【知識點的認識】氯化鈉俗稱食鹽,其物理性質是一種白色晶體,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有咸味,密度為2.165g/cm3,熔點801℃,沸點1461℃.其化學性質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銀;同時,這也是氯離子的檢驗方法);電解熔融的氯化鈉能夠分解得到金屬鈉和氯氣.氯化鈉的用途主要是常用來做調味品、防腐劑、融雪劑(降低雪的熔點);農業(yè)上,常用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醫(yī)療上,還用氯化鈉來制生理鹽水(0.9% 氯化鈉溶液);工業(yè)上,還常用來制取氯氣、燒堿等.
粗鹽提純主要是指將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fā)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的過程.具體的操作步驟、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盤天平稱取5.0g粗鹽,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燒杯里.用藥匙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mL水的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所得食鹽水是否渾濁.然后,在天平上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在10毫升水中大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
2.過濾:如圖所示:,過濾該食鹽水.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如濾液仍渾濁,應該再過濾一次.如果經兩次過濾濾液仍渾濁,則應檢查裝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濾紙破損,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干凈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發(fā):把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fā)皿.如圖所示:,把蒸發(fā)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待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fā)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計算產率: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中.將提純前后食鹽與粗鹽作比較,并計算精鹽的產率.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氯化鈉與粗鹽提純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固體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氯離子的檢驗、常見金屬的冶煉方法、酸堿鹽的應用、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實際、醫(yī)療及健康、混合物的分離方法、物質的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有關實驗基本操作(或現(xiàn)象、結論)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氯化鈉與粗鹽提純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或評價表達的正誤,或實驗注意事項等.特別是,對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氯化鈉用作調味品(或防腐劑、融雪劑、農業(yè)選種的試劑、配制生理鹽水的原料)、氯化鈉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及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過濾和蒸發(fā)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項的考查,以及對誤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氯化鈉與粗鹽提純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在粗鹽提純的過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卻不盡相同:(1)溶解時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2)過濾時的作用是引流;(3)蒸發(fā)時的作用是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
2.對于氯化鈉的性質和用途,可以聯(lián)系著“性質用途”的關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這個互推關系來理解和識記,效果會更好.
3.在進行誤差分析時,首先要細致地檢查實驗的全過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個錯誤或誤差,最后綜合起來分析、判斷即可.
24.鹽的化學性質
鹽的化學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鹽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如下幾點:
1.某些鹽能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金屬(該金屬一定要比鹽中的金屬活潑才可以把它給置換出來);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鹽能與酸發(fā)生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時生成的新酸不穩(wěn)定,會繼續(xù)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鹽能與堿發(fā)生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藍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紅褐色沉淀).
4.鹽能與鹽發(fā)生反應生成兩種新鹽;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鹽受熱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溫ˉ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鹽的化學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酸(或堿)的化學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物質的推斷和鑒別、碳酸根離子(或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的檢驗、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法、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與實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常用鹽的用途、有關實驗操作(或現(xiàn)象、結論)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鹽的化學性質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或評價表達的正誤,或實驗注意事項等.特別是,對鹽的化學性質中的反應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酸的化學性質、用途、反應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由于不同鹽的溶液里,含有的陽離子(或陰離子)不盡相同,所以鹽沒有必然的相似化學性質.但是,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鹽,也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
2.某些鹽和某些金屬的反應與否,可以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來判斷(切記:“前置后,鹽可溶,鉀、鈣、鈉不能夠”);而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可以根據(jù)置換反應的定義(或特點)來進行.
3.某些鹽和酸(或堿、鹽)的反應與否,可以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來判斷;而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可以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的定義(或實質、特點)來進行.
4.某些鹽的分解,可以聯(lián)系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取反應原理,來理解和識記相關的化學反應即可.
5.根據(jù)碳酸鹽(即含有碳酸根的鹽)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結合反應速度的快慢(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反應太快,常被用作滅火器的反應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應慢且不連續(xù),甚至會中斷),可以推斷出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時,應該選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為好.
25.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知識點的認識】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原理是根據(jù)銨態(tài)氮肥(即銨鹽)能與堿反應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這一共同的化學性質來檢驗.具體方法是取少量的待測樣品于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將試管移到酒精燈上微熱,效果更好),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如果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若聞其生成的氣體的氣味,會有刺激性氣味),則該化肥是銨態(tài)氮肥.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銨根離子(或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酸堿鹽的性質、物質的推斷和鑒別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及其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銨態(tài)氮肥的特性及其反應現(xiàn)象的考查,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對銨態(tài)氮肥進行檢驗時,一般是先物理方法上著想,聞一聞,看是否有氣味;如果聞到有刺激性氣味,則該氮肥為碳酸氫銨(因為它不穩(wěn)定,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對沒有氣味的氮肥,再根據(jù)銨態(tài)氮肥的特性,考慮用化學方法進行檢驗.不過,有時還會聯(lián)系的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2.在檢驗反應生成的氨氣時,一定要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因為氨氣本身并不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而當氨氣遇到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時,會和其中的水化合生成氨水,氨水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6.酸、堿、鹽的鑒別
酸、堿、鹽的鑒別
【知識點的認識】酸、堿、鹽的鑒別是初中化學物質檢驗或鑒別的核心內容,具體是指綜合常見的酸堿鹽的性質或相互關系,尤其是它們的特性或反應時的現(xiàn)象等,通過細致地分析、推斷,來鑒別出它們究竟是哪一種具體的酸、堿或鹽的復雜過程.這類鑒別的類型和方法有多種,現(xiàn)點兩種類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題等,以圖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1.一劑鑒別(即限用一種試劑來鑒別多種物質),其原理是選擇一種試劑,分別加入到待測物質中,會出現(xiàn)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然后據(jù)此將其逐一鑒別開來.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質間有明顯的溶解性差異、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差異以及水溶液的顏色差異時,可用“水”來鑒別(如碳酸鈣、氫氧化鈉、硫酸銅和氯化鈉的鑒別).(2)若物質間有明顯的酸堿性差異,可選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試紙來鑒別(如鹽酸、氯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的鑒別).(3)鑒別一組溶液時,若其中有酸,可選用碳酸鈉等可溶性碳酸鹽來鑒別(如鹽酸、氯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的鑒別).若其中有碳酸鹽,可從酸入手;當同時有含銀離子的化合物時,應選用鹽酸(如碳酸鈉、氯化鈉和硝酸銀的鑒別);當同時有含 Ba2+的化合物時,則選用硫酸(如碳酸鈉、氯化鋇和硝酸鉀的鑒別).若陰離子相同而陽離子不同,可用強堿溶液(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鋇)來鑒別(如氯化銅、氯化鎂、氯化亞鐵和氯化銨的鑒別).
2.無劑鑒別(即不用任何其它試劑鑒別多種物質),其原理一般是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溶解性等)不同,通過感觀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鑒別出來的物質作為試劑將其余物質依次鑒別出來.例如:不用其它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下列物質(1)氫氧化鈉溶液;(2)氯化鎂溶液;(3)硫酸銅溶液;(4)氯化鉀溶液.正確鑒別順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只有硫酸銅溶液為藍色,其余溶液均為無色.就以硫酸銅溶液為已知試劑,用來鑒別本組另外三種溶液.分別取這三種待測溶液少量于3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硫酸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的原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再以氫氧化鈉溶液為已知試劑鑒別另外2種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氯化鎂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鉀溶液.因此,正確答案為D.
當然,有時也利用物質的化學性質,通過比較它們兩兩化學反應時的不同現(xiàn)象,來將其鑒別開來.例如,不用其它試劑,將稀鹽酸、氯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四種物質鑒別開的順序是碳酸鈉溶液→稀鹽酸或氯化鋇溶液→氯化鈉溶液.方法是將這四種物質,分別取樣,然后兩兩進行反應;既可和其中的一種物質反應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種物質反應生成氣體(即冒氣泡)的是碳酸鈉溶液;那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即冒氣泡)的是稀鹽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鋇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種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鈉溶液了.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酸、堿、鹽的鑒別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由于它綜合了酸堿鹽的相互關系,具有考查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是化學知識在一個較高層次上的鞏固和應用,所以經常它受到命題人的青睞.并且,經常將其與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元素單質和化合物知識、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物質的特色、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典型反應及現(xiàn)象、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特例、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表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酸、堿、鹽的鑒別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常見酸堿鹽(如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鉀鹽、鈣鹽、鈉鹽、鎂鹽、鐵鹽、亞鐵鹽、銨鹽、鋇鹽、銅鹽、銀鹽)的鑒別及其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酸、堿、鹽的鑒別的類型、原理和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解答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題眼;然后再根據(jù)題意,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順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當被鑒別的是同類物質(即有相同的陽離子或陰離子)時,可以聯(lián)系著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從它們所含的不同離子上著手突破.
2.所謂的突破口或題眼,就是指物質的特殊顏色、溶解性、氣味、反應時的特殊條件或現(xiàn)象和典型的檢驗方法等.(1)有特殊顏色的物質,重點記住暗紫色的高錳酸鉀(其溶液呈紫紅色),黑色的二氧化錳、氧化銅、碳、四氧化三鐵等,紅色的銅和紅磷等,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銅鹽溶液,黃色的鐵鹽溶液和金,淺綠色的亞鐵鹽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質,重點記住白色沉淀碳酸鈣、碳酸鋇、氯化銀、硫酸鋇和氫氧化鎂等,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銀和硫酸鋇,溶解時放熱(升溫)的氫氧化鈉和濃硫酸(生石灰遇水反應放熱)等,溶解時吸熱(降溫)的硝酸銨(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溫的作用);(3)有特殊氣味的物質,重點記憶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氫、氨氣和酒精等;(4)有特殊條件或現(xiàn)象的反應主要有:二氧化錳催化的過氧化氫和氯酸鉀(還需要加熱)的分解反應,通電時的電解水的反應,冒白煙的磷燃燒,火星四射的鐵燃燒,黑變紅的氧化銅還原,藍紫色火焰的硫燃燒,藍色火焰的氫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燒,等等;(5)典型的檢驗方法,例如:氧氣、二氧化碳、氫氣、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學反應來對酸堿鹽進行鑒別時,一定要抓住反應現(xiàn)象的不同,細心的辨別、推斷.
27.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
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
【知識點的認識】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主要是指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銨根離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具體如表所示: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由于它們常作為物質的鑒別和推斷(包括酸堿鹽的鑒別)的突破口或題眼出現(xiàn),具有考查知識點典型、綜合性強等特點,是化學知識在一個較高層次上的鞏固和應用,所以它倍受命題人的青睞.并且,經常將其與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和鑒別、元素單質和化合物知識、物質的鑒別和推斷、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檢驗時的反應現(xiàn)象或結果,來反推斷所滴加試劑的名稱、分析錯誤及實驗誤差等;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銨根離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等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xiàn)象,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實驗、圖表信息)等,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表達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或實驗方案時,一定要注意先取樣于試管中,然后再滴加所選用的試劑,并振蕩(為了使反應充分,現(xiàn)象更明顯).
2.在檢驗硫酸根離子時,如果已知其中的陽離子不是銀離子的話,那么還可以滴加少量的硝酸酸化了的氯化鋇溶液來檢驗.
3.在檢驗碳酸根離子時,還可以在滴加完試劑后,立即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住試管口,并把導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來輔助檢驗.
4.在檢驗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時,除了使用酸堿指示劑以外,還可以使用pH試紙,或根據(jù)酸堿的化學性質來檢驗.
5.在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寫、配、標、注”這四個步驟正確的地書寫,切不可丟三落四.
28.碳的化學性質
碳的化學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碳的化學性質主要有三個:
1.常溫時,具有穩(wěn)定性.例如,我國古代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雖年深日久仍不變色;就是利用了碳的這個性質.
2.點燃時,具有可燃性.不過,它的燃燒還有兩種情況:(1)當碳在氧氣或空氣里充分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同時放出大量的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十O2點燃ˉCO2;(2)當碳燃燒不充分的時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時也放出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十O2點燃ˉ2CO.利用該性質,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為燃料的煤爐里,就經常發(fā)生這兩個反應.
3.高溫時,具有還原性.也就是說,在較高溫度下它能奪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還原.如題所示:,就是利用木炭來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xiàn)象是氧化銅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十2Cu高溫ˉ2Cu十CO2↑.還有,工業(yè)上經常用焦炭把鐵從它的氧化物礦石里還原出來.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2O3十3C高溫ˉ4Fe十3CO2↑.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碳的化學性質及其反應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碳單質的用途、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鐵的冶煉、金屬的化學性質、空氣的污染、物質的推斷和鑒別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碳的化學性質及其反應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和用途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反應現(xiàn)象、用途等有關的表達,來推斷碳的化學性質及書寫化學方程式,或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碳的不充分燃燒與空氣污染、碳的還原性與冶金、碳還原氧化銅的反應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及有關的實驗操作等,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碳的化學性質及其反應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和用途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碳單質的物理性質有所不同,有的還相差很大,但是,由于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所以其化學性質是相同的.
2.關于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及用途,可以根據(jù)“性質用途”這個相互關系來互推巧記和理解.但是,根據(jù)性質推斷物質的用途時,還要考慮到其經濟價值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
3.在典型實驗木條還原氧化銅時,若用酒精燈加熱,可加一網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其溫度;最好使用酒精噴燈.在實驗結束時,要先把導氣管移出液面,再移走并熄滅酒精燈(以防有水倒吸到試管里,炸裂試管);并且,要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以防剛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變黑,變成氧化銅).
29.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從微觀來說,該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三不變”.該定律的含義是:“宏觀上的‘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元素的種類、各元素質量’和微觀上的‘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shù)目、原子的質量不變’六不變”.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1.解釋一些實驗事實,例如,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后的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細鐵絲的質量大了.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為:“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即六不變)中的“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可知,參加化學反應的鐵和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原來細鐵絲的質量大了”.
2.推測一些物質的元素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為“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關有機物的組成元素推斷正確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即六不變)中的“元素的種類不變”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氫、氧三種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一定來自于有機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來自于氧氣,也可能部分來自于氧氣,另一部分則來自于有機物;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
3.推斷一些物質的化學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來又發(fā)現(xiàn)生物體內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擴張血管、增強記憶的功能;這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熱點.工業(yè)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學方程式為:4X+5O2=4NO+6H2O,則X的化學式為 NH3 .
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即六不變)中的“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可知,X中應該含有氮元素和氫元素,其化學式中應該含有氮原子和氫原子,并且其原子個數(shù)分別是1和3;所以,答案應該是“NH3”.
4.計算有關物質的質量,例如,現(xiàn)將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使它們發(fā)生化學反應,10gA完全反應后,生成15gC,則參加反應B的質量是 5g .
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即六不變)中的“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可知,反應物B的質量等于生成物C與反應物A的質量之差(即15g﹣10g).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元素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的特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書寫、判斷對錯和有關計算”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義和4個方面應用等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有關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參加”、“化學反應”、“質量”、“總和”這樣四個關鍵詞.由此可知:(1)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不能計算在內;(2)質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圍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即化學變化),而對物理變化無效;(3)質量守恒定律是指質量守恒,而非體積守恒等;(4)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而非某物質的質量.
2.對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來推斷(即“三不變”造成的).
3.對于定律的應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義(即“六不變”),細心地進行套用.
30.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知識點的認識】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就是指想方設法地把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開來的過程。其具體鑒別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利用光澤度、手感等方法。對于經驗不豐富的我們來說,采用燃燒的方法要方便穩(wěn)妥一些,就是根據(jù)它們燃燒時會散發(fā)出不同的氣味來鑒別它們。首先取樣將其點燃,如果只聞到類似熟悉的紙張燃燒的焦糊氣味,則為棉纖維;如果聞到燒焦羽毛的氣味(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則為羊毛纖維;如果聞到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則為合成纖維。并且,棉纖維和羊毛纖維燃燒后灰燼較多,羊毛纖維接近火焰時先蜷縮,燃燒灰燼為帶有光澤的硬塊,用手指輕輕擠壓就變成粉末;而合成纖維接近火焰時迅速蜷縮,燃燒比較緩慢,趁熱可拉成絲,灰燼為灰褐色玻璃球狀,不易破碎。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物質的鑒別和推斷、反應現(xiàn)象和本質的聯(lián)系、聞氣味的方法、對照實驗法”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方法和現(xiàn)象及其表達等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有關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從生產、生活、電視、報紙或網絡中了解到相關信息等,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物質鑒別題時,一定要按照先取樣,再實驗,然后根據(jù)現(xiàn)象下結論的路子來進行思考、分析、探究。
2.聞氣味時,切記不要采用把鼻孔靠近火焰來聞其氣味,而應用“煽氣入鼻法”,即用煽動少許氣體飄入鼻孔,聞其氣味即可。以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31.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
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
【知識點的認識】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是取少量樣品,各加入適量碘液,變藍色的是淀粉;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葡萄糖.
至于蛋白質的性質,主要有如下幾種:
1.溶解性:有些蛋白質和雞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蛋白質分子的直徑很大,達到了膠體微粒的大小,所以,蛋白質溶液具有膠體的性質(即蛋白質的膠體凝聚,也就是,膠體中加入強電解質,不同電荷的膠體或加熱而使之凝聚成大顆粒).有的難溶于水(如絲、毛等).
2.水解:我們從食物攝取的蛋白質,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作用下,經水解反應,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體吸收后,重新結合成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人體內各種組織的蛋白質也不斷地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體外.
3.鹽析:少量的無機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這樣析出的蛋白質在繼續(xù)加水時,仍能溶解,并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采用多次鹽析,可以分離和提純蛋白質.
4.變性:蛋白質受熱、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堿、重金屬(如鉛、銅、汞等)鹽、一些有機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的作用會凝結,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即凝結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這種變化叫做變性.
5.顏色反應: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例如,有些蛋白質跟濃硝酸作用時呈黃色;這種蛋白質分子中一般有苯環(huán)存在.在使用濃硝酸時,不慎濺在皮膚上而使皮膚呈現(xiàn)黃色,就是由于濃硝酸和蛋白質發(fā)生了顏色反應的緣故.利用這種顏色反應,可以鑒別蛋白質.
6.蛋白質的灼燒:蛋白質被灼燒時,產生具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利用這一性質,可以鑒別蛋白質.
【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yǎng)素,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yǎng)素,加碘鹽的檢驗,淀粉的性質”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jù)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淀粉的鑒定原理和現(xiàn)象,蛋白質的水解、變性和灼燒的性質”等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有關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jù)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從生產、生活、電視、報紙或網絡中了解到相關信息等,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鑒別或鑒定含有淀粉和蛋白質及其富含物質時,往往需要聯(lián)系到淀粉與碘變藍的性質和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等.
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學解題模型與方法之化學實驗-基本實驗操作(含答案),共49頁。
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學解題模型與方法之化學實驗-離子共存(含答案),共24頁。
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學解題模型與方法之化學實驗-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實驗(含答案),共6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根據(jù)如圖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請根據(jù)如圖回答相關問題,實驗室制備CO2并探究其性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