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說教材
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杠桿的知識是前幾章力學的延續(xù),也是學習滑輪和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教材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其中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領全章的作用 。
1、通過生活實例能識別出杠桿,并能準確的找出 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2、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并能利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3、通過生活實例,能對杠桿進行分類,并能根據 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杠桿。4、在教學中落實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 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會畫出杠桿的力臂
學生已經從生活中獲得較多的關于杠桿的感性認識;已經初步掌握物理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及方法;對力有所認識,好奇心強,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因此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能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學法
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討論探究、實驗驗證、分享展示、評價交流、應用舉例,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領略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魅力,體現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說教法 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以問題導引、層層遞進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首尾呼應。讓學生邊動手邊思考,經歷完整的實驗探究過程。 所以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實驗探究、教師規(guī)范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五、說教學過程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學習活動1】 認識杠桿
支 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 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 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 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 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
【自主評價1】1、畫出鉗子剪鐵絲和釣魚時的杠桿五要素2、討論交流畫力臂的步驟
一找點(支點)、二畫線(力的作用線)、三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
【自主評價1】力臂的畫法
【學習活動2】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實驗探究:利用所給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生實驗時教師巡回指導,對于數據偏差較大的小組,多鼓勵、引導學生對展示的小組進行評價、補充,并形式多樣的肯定同學們的成果。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 養(yǎng)成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自主評價2】 首尾呼應,回歸生活。
器材:桿秤、已知秤砣的m=3.5kg、卷尺 ,采用合理的方法稱出m。 思考:①設計操作方法 ②根據測量數據,計算出m。
1、建立合理模型,明確平衡要素
2、對應平衡條件,落實公式變形
3、注意單位統一,規(guī)范解題過程
目的: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并能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活動3】 生活中的杠桿
【自主評價3】 指出生活中下列器具屬于哪一類杠桿:
(三)課堂反思,大談收獲
活動四:你有哪些收獲?
六、說板書
杠桿
一、認識杠桿1.定義2.杠桿名詞及平衡狀態(tài)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三、生活中的杠桿
我的設計理念是建立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上的。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去做,教師僅是引導者,不越俎代庖。如通過生活中的桿秤為一個主要線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鍛煉學生能力。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下冊1 杠桿課前預習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杠桿的概念,杠桿的五個要素,畫出圖中各力的力臂,1找出支點的位置,4標垂足定力臂,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下節(jié)課更精彩,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12.1 杠桿圖文ppt課件,共38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1 杠桿課堂教學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謝謝大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