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問題:哪個物體的質量大?
學生回答:體積大的物體質量更大。
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去完成驗證實驗:到底是不是體積大的物體質量大呢?需要用實驗去驗證。
讓學生交流討論回顧天平的使用,并由學生描述老師完成實驗驗證,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體積小的質量更大。
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為什么體積小的物體質量反而更大呢?
學生回答:組成物體的物質種類不一樣。
教師順勢提出問題:物質的質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并由學生總結: :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的體積和物質的種類有關。
通不兩個典型任務的探究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教師引入: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等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用密度來表示。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也可定義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二、公式: 。
三、密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千克/米3 kg/m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g/cm3
四、換算關系:1 g/cm3=1000 kg/m3=103 kg/m3
1 kg/m3=10-3 g/cm3
五、物理意義:
1、水的密度: 1.0×103 kg∕m3
物理意義是: 1m3水的質量是1.0×103 kg
2、想一想:
你能解釋出它們的物理意義嗎?
鐵 7.9×103㎏/m3
鋁 2.7 g/cm3
六、小資料:由于密度的知識很有用,科學家們測出了各種物質的密度,供大家使用.(詳見課本一些物質的密度)
七、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一般情況下,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
2、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種物質,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蠟。
3、同種物質在不同的狀態(tài),密度不同。如冰和水。一個物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質量不變,因為體積要發(fā)生變化,所以密度要發(fā)生變化.如一塊冰化成水后,密度由0.9×103㎏/m3 變成1×103㎏/m3 但質量不發(fā)生變化,所以體積要變小.
4、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于質量和密度兩個概念的區(qū)別:質量是物體的特性,而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質量只是原來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卻不變.
(2)、密度的大小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3)、密度的大小與溫度有關,一般物體會熱脹冷縮,質量不變,體積變化,導致密度變化。
(4)、密度的大小與狀態(tài)有關,物體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質量不變,體積變化,導致密度變化。
八、預習密度公式的應用:(第二課時)
1、計算物質的密度: ρ=m/V
計算密度,鑒別物質。
2、計算物體的體積: V=m/ ρ
可以計算一些體積難以測量的物體(如沙子、等一些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
3、計算物體的質量:m=ρV
有些物體的質量太大不便于直接測量
九、小結及板書設計:
6.2、密度
1、密度的定義:
2、密度計算公式:
3、密度的單位:
4、換算關系:
5、物理意義:
6、小資料;常見物體的密度(詳見課文)
7、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8、預習密度公式的應用:
十、作業(yè):
1、預習密度公式的應用;
2、完成《一課一練》6.2節(jié)1-4題。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2 物體的密度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器材,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級上冊2 物體的密度教案,共5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上冊2 物體的密度教學設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景,新課教學,預學任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