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下列問題,預習《說“木葉”》
1、這篇文章實際上是談論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為什么把“說‘木葉’”作為標題?(能否把題目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2、課文第一自然段,列舉了屈原、謝莊等四人的詩句,有何作用?3、根據課文內容,思考:在習慣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為什么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而“木葉”卻比較常見?4、第4、5、6自然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特征?為什么“木”字有這些特征?5、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一下“樹葉”和“木葉”,“落木”和“落葉”的區(qū)別。
詩中作者為何不用“落葉”,而用“落木” 呢?
林庚(1910—2006)字靜希。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文史學家。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 林庚先生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六部新詩集及古典文學專著《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等。
《學案》2、課文第一自然段,列舉了屈原、謝莊等四人的詩句,有何作用?內容:為了說明從屈原起“木葉”就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令人信服;結構:為下文的分析張本(鋪墊)。
第二段集中為我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為什么古詩中少見“樹葉”,多用“木葉”呢? 第三段說“木葉”與“樹葉”意思相同,但形象上有差別。形象上的差別關鍵在哪里? 關鍵在一個“木”字。
第一部分(1-3):擺現(xiàn)象,引入話題——層層質疑(提出問題)
第4自然段,“木”一般用在什么場合?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中第4自然段,說明了“木”的第一特征是什么?用了哪兩個詩人的詩句加以說明?“木”比“樹”更顯得單純,“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 吳均《答柳惲》:“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曹植《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br/>在第5自然段找出,為何“木”會有其第一藝術特征?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就是為什么暗示著落葉的緣故。
《學案》3、根據課文內容,思考:在習慣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為什么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而“木葉”卻比較常見?(第一問在第五段里找)因為“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的濃陰的聯(lián)想,“樹”與“葉”的形象有太多的一致?!皹淙~”也不會比一個單獨“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古典詩歌習慣用單詞,因此就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第二問在第六段里找)——自讀第6段,歸納答案而“木”則使人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也具有更多的暗示性,使讀者產生較多的聯(lián)想,所以“木葉”就比較常見。
在第6自然段中提到的“木”的第二個特征是什么?為何 有這個特征?特征: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原因:“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還暗示了它的顏色,可能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常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 》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曹植《美女篇》
“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學案》5、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一下“樹葉”和“木葉”,“落木”和“落葉”的區(qū)別。 (答案在第6自然段里找并歸納)
“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們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澳救~”:“木”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樹干,很少會想到葉子?!叭~”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澳尽迸c“葉”的形象之間是不一致的?!奥淙~”: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落木”:不僅觸覺上有干燥之感,而且連“葉”字保留的清秋氣息和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學案》1、這篇文章實際上是談論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為什么把“說‘木葉’”作為標題?(能否把題目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這樣的標題可以把古詩中的意象“木葉”作為論題,圍繞它展開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詩人考慮文字洗練的因素,再探尋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蘊含有落葉的因素,最后從中得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并加以闡發(fā)。從現(xiàn)象談到本質,從個別談到一般,從具體談到抽象,既深入淺出第闡發(fā)了理論,又易于為廣大讀者所接受?!罢務勗姼枵Z言的暗示性問題”就顯得理論化了,行文思路會不一樣,也不大容易寫的深入淺出。
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
藝術領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木葉”為古代詩人所鐘愛
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念領域進入到藝術形象領域,才能讀出詩歌豐富的內涵。
文化傳統(tǒng):歷代文學作品、典故所構成的文化氛圍。
體味下列詩句中各意象潛在暗含的意義,把它們各自表達的情感連線起來。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期間旦暮為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這是一份2021學年9 說“木葉”課文內容課件ppt,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自知自疑自學在前,互動互學交流深化,文苑氧吧生成素養(yǎng),交流釋疑,深度研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9 說“木葉”說課ppt課件,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堂安排,疏朗空闊,綿密飽滿,相去無幾,一字千里,暗示性,全文總結,得到啟示,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9 說“木葉”課文配套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疏朗綿密,枝繁葉茂濃陰匝地,濃密繁華,啟示性,練習二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