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例編號
7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第一學期
課題
《制作一個潛望鏡》
教科書
書名: 《科學》
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潛望鏡利用了光的反射規(guī)律。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對潛望鏡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研究,探究潛望鏡的基本原理。
2.通過親自制作潛望鏡,加深對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能根據(jù)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擬制作潛望鏡。
教學重點:通過親自制作潛望鏡,加深對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教學難點:制作潛望鏡。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長紙盒、兩面小鏡子、膠帶/雙面膠、剪刀、鉛筆、直角三角尺、學生任務單。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要師生活動
一、聚焦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光的反射現(xiàn)象,在最后,老師留了一個問題,你還能說出生活中人們利用光的反射解決難題的事例嗎?
預設(shè):(1)牙科醫(yī)生用小平面鏡來觀察患者的病牙。
(2)在舞蹈房里,演員們用鏡子來觀察自己的姿勢和動作。
(3)科學家用潛望鏡在地下室里觀察火箭的發(fā)射。
(4)潛水艇在水下航行時,用潛望鏡觀察海面和空中的情況。
2.聚焦問題。
那么潛水艇工作人員在水下艇內(nèi)工作,為什么能通過潛望鏡觀察到潛水艇周圍甚至水面上的的情況呢?潛望鏡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它的內(nèi)部構(gòu)造又是怎樣的呢?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潛望鏡的奧秘,親自制作一架潛望鏡。
3.潛望鏡原理。
光水平射入到第一面鏡子上,經(jīng)第一次反射到第二面鏡子,然后在經(jīng)歷第二次反射,水平射出進入到我們眼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兩面鏡子是平行的。鏡子與邊成45度夾角,這樣我們才能全部看到外面的情景。
二、制作
制作步驟:
1.準備一個長紙盒,可以是牙膏盒、牛奶盒,也可以用一張厚卡紙制作一個長紙盒。
2.用直角三角板在紙盒兩端上畫一個與底部成45°夾角的斜線。兩條線平行。
3.在紙盒在對立面上同樣畫兩條斜線,保證平行且與底端成45°夾角。
4.在紙盒畫的四條線上,按照鏡子的寬度做標記。
5.沿著與小鏡片相同寬度的線段剪開。共剪四條縫隙。目的是插入小鏡片。
6.把兩面鏡子分別插入紙盒開口,并保持鏡子的反射面是相對的。
7.在鏡子的反射面前各開一個窗口。
三、拓展
1.視頻資料:潛望鏡是怎樣工作的呢?
四、單元總結(jié)
同學們,到今天我們就完成了光單元的學習。我們回顧一下本單元的核心內(nèi)容。
1.有的光直接來自發(fā)光的物體,有的光來自反射光的物體。能發(fā)光的物體叫作光源。
2.光源發(fā)出的光沿直線傳播。當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fā)生反射或折射,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會形成陰影。
3.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
4.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等等。
最后,希望同學們繼續(xù)關(guān)注、探索光的奧秘。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1.我們的身體教學設(shè)計,共3頁。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5.擺的快慢教學設(shè)計,共5頁。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1.時間在流逝教案及反思,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