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喜歡什么花,說說理由?
我喜歡_____,因為它_________。
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原名敦實,亦稱敦頤。謚號元公,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們稱他為濂溪先生。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觀看朗誦視頻,走進文本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根據(jù)注釋,理解句意,將課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可以討論疑難之處。
2、請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和意義。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兒,值得喜愛的很多。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都)非常喜愛牡丹。我只喜愛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并)不(顯得)過分艷麗,(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則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有傳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
1、用原文回答下面三道問題:(1)作者為什么惟獨喜愛蓮花?(2)作者對菊、牡丹、蓮分別有何評價?(3)作者對愛菊者、愛蓮者、愛牡丹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2、請同學用一個字概括本文的感情線索。
1、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蓮的美好形象的語句。這句話是從哪些角度描寫蓮的?
2、從描寫蓮花優(yōu)美形象的語句中,你們可以聯(lián)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1、借贊美蓮花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寫法叫什么?
2、作者要贊美蓮花,為什么還要寫菊和牡丹?菊和牡丹哪個是正襯?哪個是反襯?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3、請同學們品味“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兩句話,體會作者對愛菊者、愛牡丹者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樣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作者寫蓮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寫菊與牡丹?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正面襯托蓮的潔身自好,用牡丹的絢麗濃艷從反面襯托蓮的質樸、自然。
作者托物言志,借蓮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蓮的美好形象,表達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樂府民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王昌齡
留得殘荷聽雨聲 ---唐、李商隱
同學們,周敦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到的見解,他表現(xiàn)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向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作業(yè):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要求:通過對某物的外形或品質的描述,表達你對某物的贊揚或厭惡之情。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愛蓮說評課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愛蓮說,周敦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愛蓮說課堂教學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周敦頤,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探究細節(jié),細讀文本,花之君子,分析手法品味情感,收獲園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愛蓮說備課課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愛蓮說,學習目標,走近作者,文體知識,檢查預習,劃分文章節(jié)奏,結構助詞“的”,fán多,感知文章,親近而不莊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