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春雨初霽》學案【文本解讀】陸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業(yè)、收復失地,但長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嚴州、來京陛辭,也提不起太多興致,誰令一句,自問自悔,奠定了詩作的基調。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細寫詩人一夜未眠,靜聽春雨,次日清早又遙聞深巷中叫賣杏花之聲。白日漫長,所做之事無非是閑作草書、細乳分茶。雅則雅矣,卻非志士所好。這兩聯(lián)寫得細膩生動,閑適恬靜,深為孝宗激賞,但其中的長夜不寐和日中無聊,其實都暗示著詩人的郁悶和惆悵。最后,詩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風塵之惡了,還是爭取清明之前回到家鄉(xiāng)吧。這既跟開篇兩句綰合照應,又和中間四句自然貫通。詩作中間四句,通過一些日常細節(jié),含蓄自然地傳達出等待中的清閑落寞,誦讀時要好好體會。【素養(yǎng)目標】1.了解陸游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2.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3.鑒賞詩歌的藝術技巧。4.背誦全詩。學習點】體會詩歌寄予在詩歌中的情感。學習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學習過程】一、知人論世1.了解作者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     ,號    。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中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膼蹏髁x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2.相關背景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陜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安缿謳壮纱采戏?,艱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3.解題臨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春雨,點明時節(jié)和天氣。初霽,剛剛放晴。二、初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            2.解釋下列詞語世味:                 京華:                 矮紙:                 斜行:                 細乳:                 素衣:                 (二)誦讀感悟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誦讀該詩。世味/年來//似紗,誰令/騎馬//京華。小樓/一夜//春雨,深巷/明朝//杏花。矮紙/斜行//作草,晴窗/細乳//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到家。三、文本研究【思考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思考2】這一聯(lián)被譽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試簡要分析語言風格特點。                                                                                                                                                                【思考3】閱讀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簡要回答這兩聯(lián)選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現(xiàn)了陸游的何種思想感情?                                                                                                                                                                                                                                                【思考4】“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態(tài)度?                                                                                                                                                                                                                                                    【思考5】請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討本詩的主題思想。                                                                                                                                                                                                                                                【思考6】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思考7】這首詩與陸游許多雄渾豪放的戰(zhàn)斗風格的詩不同,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風格如何?請通過分析詩的內容揣摩詩的意境,仔細體會。                                                                                                                                                                                                                                                【思考8】閱讀與思考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問題:請結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談《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兩詩在表現(xiàn)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閱讀審美活動的動力機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種。與之相應,審美活動所產生的美有三種存在的形態(tài):情象、意象、境界。審美活動最基本的動力是情感。從本質上來說,美是情感的對象化。這里說的情感是審美主體的情感,而不是審美對象的情感。這里說的對象,有兩種形態(tài):一是原生形態(tài)。即原本有一個對象,但不是審美對象,是審美主體將其情感賦予給它,使對象成為主體情感的載體,從而成為審美對象。二是自創(chuàng)形態(tài)。即原本無對象,因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讓其成為情感的載體。這種情況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居多。以上兩種情況都可以說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產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礎形態(tài)。凡審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審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藝術創(chuàng)作外,都是不自覺的,而是直覺的。劉勰說詩人創(chuàng)作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這種情況不只是藝術創(chuàng)作時有,只要是進入審美形態(tài)的人都有。情象是審美主體的創(chuàng)造,只是這創(chuàng)造主要表現(xiàn)在情感的賦予上,而當想象參與后,則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這新事物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創(chuàng)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還有人的意識、文化修養(yǎng)在起作用。于是,這新創(chuàng)造的形象就具有豐富的意蘊,這具有豐富意蘊的形象我們叫它“意象”。意象雖然通常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其實,在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中產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將其表現(xiàn)為作品中的意象。陸游詠梅云:“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為這中間寄寓著陸游對自身經歷的獨特思考。美的最高存在形態(tài)是境界。境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它較多地出現(xiàn)在佛教典籍中,成為佛教的最高層次。宋明理學家將境界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國維將其作為古典詞美的最高層次,將其轉化為美學范疇。王國維同時還使用意境這個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適合作為美的最高形態(tài)。首先,意境只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還能用在人生修養(yǎng)中。因為審美不只體現(xiàn)在藝術活動中,它滲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從字面上看,見出意與境的兩分,而境界,以其渾然整合無垠而更能見出審美的本質——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當我們進入境界時,我們從情象中超越出來,從意象中超越出來,進入只可體會難以言傳的極其美妙的境地。(摘編自陳望衡《談審美》)六、素材積累陸游名句1、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2、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3、白發(fā)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4、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6、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7、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8、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9、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來。10、百歲光陰半歸酒,一生事業(yè)略存詩。11、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七、作業(yè)完成配套練習。  答案一、知人論世1.務觀,放翁。二、初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jì)    (zhāo)2.解釋下列詞語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京華:京城之美稱。矮紙:短紙、小紙。斜行:傾斜的行列。細乳: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三、文本研究【思考1】明確   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未眠,聽著春雨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思考2】明確   語言清新雋永。本聯(lián)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顯得含蓄深蘊。【思考3】明確   表現(xiàn)了作者旅居京城時郁悶、孤寂和壯志難 酬的感傷和無奈。頷聯(lián)“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耙灰埂眱勺职凳玖嗽娙艘灰刮丛胨?,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心頭。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沉,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頸聯(lián)中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作者人生無奈的惆悵感慨。【思考4】明確     京都春光正好,詩人重被起用卻急于回家趕上清明節(jié),表明他持守清潔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場惡濁的態(tài)度,更有對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難伸的不滿。    【思考5】明確   ①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但作者意不在刻畫春光明媚,而是借一夜聽雨暗示自己正因報國之志不得伸而郁悶、惆悵,明媚春光只是詩人落寞情懷的反襯,②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番轟轟烈烈事業(yè)的宏愿,而今在國家多事之秋,卻落得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怨憤至極,于是寫下“素農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的激楚之言,以抒發(fā)憤悶之情。【思考6】明確   ①表達詩人客居京華的郁悶和惆悵。首聯(lián)“世味”“薄”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無奈和感嘆。②表達詩人壯志難酬的焦慮和悲憤。頸聯(lián)表面上寫優(yōu)雅閑適,實際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詩人卻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無法放下自己建功報國的大志,內心抑郁而且惆悵。③表達詩人羈旅風霜的苦悶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尾聯(lián)寫不愿在京城墮落于風塵,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渴望歸家的自我安慰。【思考7】明確   此詩貌似寫恬淡、閑適的臨安春雨杏花景致,實際上抒寫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表面上看來寫極了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隱藏著詩人無限的感傷與惆悵,那種報國無門、蹉跎歲月的落寞情懷,含蓄而有深蘊,個中滋味需要細細品味。【思考8明確   表現(xiàn)重點:《書》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情,表現(xiàn)了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郁;《臨》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牢騷。詩歌風格:《書》嚴肅激憤,沉郁頓挫,深沉蘊藉;《臨》富于情趣,含蓄婉深,輕松詼諧之中蘊含惆悵沉郁。四、明確  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tài)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lián)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 

相關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念奴嬌·過洞庭優(yōu)秀學案設計: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念奴嬌·過洞庭優(yōu)秀學案設計,共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讀,素養(yǎng)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方法,學習過程,思考10,思考11,思考12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登岳陽樓優(yōu)質學案: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登岳陽樓優(yōu)質學案,共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讀,素養(yǎng)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導學案及答案: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導學案及答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素養(yǎng)目標,整體感知,自研自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古詩詞誦讀臨安春雨初霽導學案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古詩詞誦讀臨安春雨初霽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登快閣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登快閣導學案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客至導學案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客至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臨安春雨初霽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