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解位移公式的意義和導出過程.2.能運用位移公式解決有關問題.3.理解平均速度公式.4.知道v-t圖象中的“面積”與位移的對應關系,會根據(jù)v-t圖象計算物體的 位移.5.掌握x-t圖象的特點.
1.位移公式:x=___.2.位移在v-t圖象中的表示: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在數(shù)值上等于v-t圖線與對應的時間軸所包圍的矩形的_____.如圖1所示,陰影圖形的面積就等于物體在t1時間內的_____.
2.公式:x=_________.
1.位移在v-t圖象中的表示: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對應著v-t圖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_________.如圖2所示,陰影圖形的面積等于物體在t1時間內的_____.
1.x-t圖象:以______為橫坐標,以______為縱坐標,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2.常見的x-t圖象:(1)靜止:一條______________的直線.(2)勻速直線運動:一條_____的直線.3.x-t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的_____.
位移—時間圖象(x-t圖象)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位移公式x=v0t+ at2僅適用于勻加速直線運動.( )(2)初速度越大,時間越長,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一定越大.( )(3)在v-t圖象中,圖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面積”與物體的位移大小相等.( )(4)在x-t圖象中,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一條傾斜直線.( )
2.如圖3所示為某一質點沿直線運動的x-t圖象,則質點在第1 s內做_________運動,1~3 s內_____.第1 s內速度為______,1~3 s內速度為___,3~5 s內速度為_______,0~5 s內的位移為___.
1.位移公式的推導某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已知初速度為v0,在t時刻的速度為v,加速度為a.其v-t圖象如圖4所示.(1)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分成幾個小段,如圖4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時刻速度×每段的時間=對應矩形的面積.故整個過程的位移≈各個小矩形的面積之和.
(2)把運動過程分為更多的小段,如圖5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積之和可以更精確地表示物體在整個過程的位移.
(3)把整個運動過程分得非常細,很多小矩形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梯形OABC,梯形面積就代表物體在相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如圖6所示,v-t圖線下面梯形的面積
又因為v=v0+at ②
2.對位移時間關系式x=v0t+ at2的理解(1)適用條件:位移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矢量性:公式中x、v0、a都是矢量,應用時必須選取正方向.一般選v0的方向為正方向.①勻加速直線運動中,a與v0同向,a取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中,a與v0反向,a取負值.②若位移的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位移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位移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相反.(3)兩種特殊形式①當v0=0時,x= at2,即由靜止開始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位移x與t2成正比.②當a=0時,x=v0t,即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
例1 某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1 m/s2,求:(1)物體在2 s內的位移大??;
解析 由v0=0,a=1 m/s2,t1=2 s得
(2)物體在第2 s內的位移大?。?br/>解析 第1 s末的速度(第2 s初的速度)v1=v0+at2=1 m/s故第2 s內的位移大小
(3)物體在第二個2 s內的位移大小.
解析 第2 s末的速度v2=v0+at′=2 m/s,這也是物體在第二個2 s內的初速度.故物體在第二個2 s內的位移大小
針對訓練1 一個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1秒內的位移為2 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2 m/s2B.物體第2秒內的位移為4 mC.物體在第3秒內的平均速度為8 m/sD.物體從靜止開始通過32 m的位移需要4 s的時間
1.公式的推導由知識點一推導知,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
又因為v=v0+at,
故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又等于這段時間內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術平均值.
例2 物體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1=2 m/s2,加速一段時間t1,然后接著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速度減為零,已知整個運動過程所用的時間t=20 s,總位移為300 m,則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為A.15 m/s B.30 m/sC.7.5 m/s D.無法求解
針對訓練2 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質點在第一個0.5 s內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個1.5 s內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質點初始時刻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則質點的加速度為 m/s2 B.-2.45 m/s2 D.-4.90 m/s2
解析 設質點在第一個0.5 s內的平均速度為v1,即在t1=0.25 s時的速度為v1;設在第一個1.5 s內的平均速度為v2,即在t2=0.75 s時速度為v2.由題意得:v1-v2=2.45 m/s,故a= m/s2=-4.90 m/s2,D正確.
1.利用v-t圖象求位移圖線與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面積”在時間軸上方表示位移為正,在時間軸下方表示位移為負;通過的路程為時間軸上、下方“面積”絕對值之和.
v-t圖象與x-t圖象
例3 (多選)某物體運動的v-t圖象如圖7所示,根據(jù)圖象可知,該物體A.在0到2 s末的時間內,加速度為1 m/s2B.4 s末物體運動方向改變C.在0到6 s末的時間內,位移為7.5 mD.在0到6 s末的時間內,位移為6.5 m
解析 在0到2 s末的時間內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 m/s2=1 m/s2,故A正確;5 s末物體速度方向改變,B錯誤;0~5 s內物體的位移等于t軸上面梯形面積,即x1= ×(2+5)×2 m=7 m.在5~6 s內物體的位移等于t軸下面三角形面積的相反數(shù),即x2=-( ×1×1) m=-0.5 m,故0~6 s內物體的位移x=x1+x2=6.5 m,D正確,C錯誤.
2.x-t圖象的理解與應用(1)對x-t圖象的理解①斜率: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②截距:縱截距表示物體的起始位置.③交點:交點表示兩物體在同一時刻處于同一位置,即相遇.(2)幾種常見的位移-時間圖象①靜止物體的x-t圖象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如圖8中的直線A.
②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如圖中直線B和C.其中B沿正方向運動,C沿負方向運動.
③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由位移x=v0t+ at2知,x是t的二次函數(shù).當v0=0時,其x-t圖象是頂點在坐標原點的一部分曲線,曲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那一時刻的速度,圖9中切線斜率逐漸增大,質點的速度逐漸增大.
3.x-t圖象與v-t圖象的比較
例4 (多選)如圖10所示為甲、乙兩個物體相對于同一參考系的x-t圖象,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物體的出發(fā)點相距x0B.甲物體比乙物體早出發(fā)的時間為t1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甲、乙兩物體在t2時刻相遇
解析 由題圖可知,甲的出發(fā)點在x0處,乙的出發(fā)點在0處,故A對;甲是t=0時刻出發(fā),乙是t1時刻出發(fā),故B對;x-t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小于乙的斜率,故C錯誤;t2時刻甲、乙兩物體都位于 處,此時二者相遇,D正確.
1.(位移公式的應用)飛機起飛的過程是由靜止開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過程.飛機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時離地升空飛行.已知飛機在跑道上加速前進的距離為1 600 m,所用時間為40 s,則飛機的加速度a和離地速度v分別為A.2 m/s2 80 m/s B.2 m/s2 40 m/sC.1 m/s2 40 m/s D.1 m/s2 80 m/s
2.(位移公式的應用)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初速度v0=2.0 m/s,它在第3 s內通過的位移是4.5 m,則它的加速度為A.0.5 m/s2 B.1.0 m/s2C.1.5 m/s2 D.2.0 m/s2
解析 第2 s末的速度v=v0+at2,第2 s末的速度是第3 s的初速度,故第3 s內的位移x3=(v0+at2)t+ at2,即4.5 m=(2.0 m/s+2 s×a)×1 s+ a×(1 s)2,解得a=1.0 m/s2,故B正確.
3.(平均速度公式的應用)一物體從斜面上某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3 s后到達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又經9 s停止,已知物體經過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處時速度大小不變,則物體在斜面上的位移與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A.1∶1 B.1∶2 C.1∶3 D.3∶1
解析 設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v,
所以x1∶x2=t1∶t2=1∶3,故選C.
4.(x-t圖象)(多選)(2019·大名一中月考)一遙控玩具小汽車在平直路面上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11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前15 s內小汽車的位移為30 mB.20 s末小汽車的速度為-1 m/sC.前10 s內小汽車的加速度為3 m/s2D.前25 s內小汽車做單方向直線運動
解析 從題圖中可以看出前15 s內小汽車的位移為30 m,選項A正確;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15~25 s內小汽車反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v= m/s=-1 m/s,選項B正確;前10 s內小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10~15 s內小汽車靜止,15~25 s內小汽車做反向勻速直線運動,選項C、D錯誤.
5.(剎車問題)(2019·豫南九校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發(fā)現(xiàn)前面有情況而剎車,獲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求:(1)汽車經3 s時速度的大??;
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有:v3=v0+at3=10 m/s+(-2)×3 m/s=4 m/s
(2)汽車經6 s時速度的大??;
解析 汽車經過5 s后速度減為0,此后一直靜止,故經過6 s時速度為:v6=0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優(yōu)秀ppt課件,文件包含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課件pptx、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教案docx、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作業(yè)含答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第3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課件pptx、第3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第3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公開課課件ppt,文件包含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課件pptx、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精選練習解析版docx、2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精選練習原卷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