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9·河北黃驊中學月考)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當加入少量AgNO3溶液后,溶液的顏色變淺
B.對2HI(g)?H2(g)+I2(g),縮小容器的容積可使平衡體系的顏色變深
C.反應CO(g)+NO2(g)?CO2(g)+NO(g) ΔH<0,升高溫度可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對于合成NH3反應,為提高NH3的產率,理論上應采取低溫措施
B [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少量AgNO3溶液,HBr與AgNO3反應生成AgBr沉淀,c(HBr)減小,平衡正向移動,溶液的顏色變淺,A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2HI(g)?H2(g)+I2(g)的正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總分子數不變的反應,縮小容器的容積,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但c(I2)增大,導致平衡體系的顏色變深,由于平衡不移動,故B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反應CO(g)+NO2(g)?CO2(g)+NO(g)的ΔH<0,升高溫度,為了減弱溫度的改變,平衡逆向移動,C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合成氨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有利于生成NH3,D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
2.(2019·安徽八校聯(lián)考)一定溫度下,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4NH3(g)+5O2(g)?4NO(g)+6H2O(g),經2 min后達到平衡,NH3的濃度減少了0.6 m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平衡時5v正(O2)=4v逆(NO)
B.2 min末的反應速率,用NO表示是0.3 ml·L-1·min-1
C.由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可判定反應達到平衡
D.由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可判定反應達到平衡
D [平衡時,4v正(O2)=5v逆(NO),A項錯誤;0~2 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用NO表示是0.6 ml·L-1/2 min=0.3 ml·L-1·min-1,B項錯誤;容器體積不變,氣體總質量不變,所以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C項錯誤;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容器體積不變,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是變量,當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D項正確。]
3.(2019·湖南長沙長郡中學調研)已知:2H2S(g)+O2(g)?S2(s)+2H2O(g) ΔH=-Q kJ·ml-1(Q>0)。T ℃時,在體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起始加入2 ml H2S(g)和1 ml O2(g),達到平衡時生成0.6 ml S2(s)。下列說法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硫化氫的濃度是氧氣濃度的2倍
B.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
C.反應放出的熱量為0.3Q kJ
D.消耗2 ml H2S(g)的同時生成2 ml H2O(g)
B [硫化氫的濃度為氧氣的2倍,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A項錯誤;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等的反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說明各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反應達到平衡,B項正確;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0.6 ml S2(s),消耗的H2S為1.2 ml,反應放出0.6Q kJ熱量,故反應放出0.3Q kJ熱量時,未達到平衡,C項錯誤;根據已知熱化學方程式可知,任何時間段,消耗2 ml H2S(g)的同時一定生成2 ml H2O(g),且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D項錯誤。]
4.(2019·遼寧省實驗中學第五校聯(lián)考)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eq \\al(2-,7)(橙色)+H2O?2CrOeq \\al(2-,4)(黃色)+2H+。已知Cr2Oeq \\al(2-,7)具有強氧化性,而CrOeq \\al(2-,4)幾乎沒有氧化性,Cr3+呈綠色。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以下物質,關于溶液顏色變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加70%的硫酸溶液,溶液變?yōu)槌壬?br>B.加30%的NaOH溶液,溶液變?yōu)辄S色
C.加70%的硫酸溶液后再加C2H5OH,溶液變?yōu)榫G色
D.加30%的NaOH溶液后,溶液變?yōu)辄S色,加C2H5OH無變化,再加過量硫酸溶液,溶液仍無明顯變化
D [加70%的硫酸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動,溶液變?yōu)槌壬珹正確。加30%的NaOH溶液,OH-與H+反應生成H2O,溶液中c(H+)減小,平衡正向移動,溶液變?yōu)辄S色,B正確。加70%的硫酸溶液后,平衡逆向移動,c(Cr2Oeq \\al(2-,7))增大,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再加C2H5OH,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Cr2Oeq \\al(2-,7)被還原為Cr3+,最終溶液變?yōu)榫G色,C正確。加30%的NaOH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動,c(CrOeq \\al(2-,4))增大,溶液變?yōu)辄S色,由于CrOeq \\al(2-,4)幾乎沒有氧化性,加C2H5OH無變化;再加過量硫酸溶液,溶液的酸性增強,平衡逆向移動,c(Cr2Oeq \\al(2-,7))增大,溶液具有強氧化性,與加入的C2H5OH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Cr2Oeq \\al(2-,7)被還原為Cr3+,最終溶液變?yōu)榫G色,D錯誤。]
5.(2019·山東新泰二中階段性檢測)如圖a曲線表示放熱反應X(g)+Y(g)?Z(g)+M(g)+N(g)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要改變某一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劑 D.增大體積
C [由圖可知,a、b曲線所示反應平衡時,X的轉化率相同,只是b曲線所示反應達到平衡所用時間短,升高溫度、增大X的濃度、增大體積時X的平衡轉化率都不相同,A、B、D錯誤,C正確。]
6.(2019·遼寧營口期末)在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應物發(fā)生儲氫反應:LaNi5(s)+3H2(g)?LaNi5H6(s) ΔH=-301 kJ·ml-1。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測得氫氣壓強為2 MPa。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當LaNi5的濃度不再變化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若溫度不變,縮小容器的容積至原來的一半,重新達到平衡時H2的壓強仍為2 MPa
C.擴大容器的容積,重新達到平衡時n(H2)增多
D.增大壓強,降低溫度,有利于儲氫
A [LaNi5是固體,在反應過程中,其濃度始終不變,不能根據固體的濃度不變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A錯誤;溫度不變,縮小容器的容積至原來的一半,平衡常數Kp=eq \f(1,p3?H2?)不變,則重新達到平衡時H2的壓強仍為2 MPa,B正確;擴大容器的容積,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重新達到平衡時氣體壓強不變,則n(H2)增多,C正確;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氣體分子總數減小的放熱反應,因此增大壓強、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有利于儲氫,D正確。]
7.(2019·山東濟南萊蕪區(qū)期末)如圖是關于反應A2(g)+3B2(g)?2C(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平衡移動圖像,影響平衡移動的原因可能是( )
A.升高溫度,同時加壓
B.降低溫度,同時減壓
C.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
D.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
C [圖中t時刻改變條件,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升高溫度,同時加壓,v(正)、v(逆)均增大,A錯誤;降低溫度,同時減壓,v(正)、v(逆)均減小,B錯誤;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v(正)瞬間增大而v(逆)瞬間減小,平衡正向移動,C正確;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v(正)、v(逆)均增大,D錯誤。]
8.(2019·山東濱州期末)對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X(g)+3Y(g)?2Z(g)繪制如下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依據圖甲可判斷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在圖乙中,虛線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劑后X的轉化率
C.圖丙可表示減小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依據圖丁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可推知正反應的ΔH<0
C [圖甲中v(正)、v(逆)曲線的交點是平衡點,升高溫度,v(正)增大的程度小于v(逆),平衡逆向移動,則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A正確;使用催化劑,可加快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但平衡不移動,X的轉化率不變,故圖乙中虛線可表示使用催化劑后X的轉化率,B正確;減小壓強,v(正)、v(逆)均減小,v(正)減小的程度大于v(逆),平衡逆向移動,與圖丙不相符,C錯誤;X、Y、Z均為氣體,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圖丁中eq \x\t(M)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的ΔH<0,D正確。]
9.(2019·北京海淀區(qū)考試)將5 mL 0.005 ml·L-1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l·L-1KSCN溶液混合,達到平衡后溶液呈紅色。再將混合液等分為5份,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對比實驗①和②,為了證明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發(fā)生正向移動
B.對比實驗①和③,為了證明增加生成物濃度,平衡發(fā)生逆向移動
C.對比實驗①和④,為了證明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發(fā)生正向移動
D.對比實驗①和⑤,為了證明減少反應物濃度,平衡發(fā)生逆向移動
B [A.實驗②與實驗①對比,只改變了Fe3+濃度,故A說法正確;B.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應的實質是Fe3++3SCN-?Fe(SCN)3,改變鉀離子或氯離子的濃度對平衡無影響,故B說法錯誤;C.實驗④與實驗①對比,只改變了SCN-濃度,故C說法正確;D.在原平衡體系中加入NaOH溶液,Fe3+與之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溶液中Fe3+的濃度減小,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選B。]
10.(2019·安慶六模聯(lián)考)已知反應:2NO2(紅棕色)?N2O4(無色) ΔH<0。將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改變活塞位置的過程中,氣體透光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氣體顏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b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
B.b點與a點相比,c(NO2)、c(N2O4)均減小
C.d點:v(正)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 第7章 第23講 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 (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 ml·L-1、0,4 ℃和78,5 ml 2 ml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練習第7章第2講化學平衡狀態(tài)化學平衡移動(含解析),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狀態(tài),化學平衡的移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21化學平衡狀態(tài)化學平衡移動含答案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