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欣賞樂曲《花兒與少年》,感受樂曲優(yōu)美旋律和富有律動、明快的節(jié)奏。
2、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兒”的特點,能聽辨出樂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節(jié)拍;能哼唱并用打擊樂器配奏主題音樂。
3、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聽聽、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種形式感受樂曲三個主題在節(jié)拍、情緒、旋律、內(nèi)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現(xiàn)。
【教學重點】
1、能了解三個主題的情緒、節(jié)拍、速度、力度等方面的不同;
2、能了解電子合成器模擬了哪些樂器的音色。
教學難點
能全情投入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赘枨蠹衣犚宦?,這首歌曲是什么類型的歌曲?演唱《花兒與少年》
生:情歌
師:《花兒與少年》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青海民歌。
2、介紹樂曲:
(1)你猜猜“花兒”是什么意思?
(2)師:(出示課件)花兒它有兩層意思,一是當?shù)厝藗儗π」媚锏姆Q呼,就是把小姑娘稱作花兒,另一種是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區(qū)的一種民歌體裁,曲調(diào)優(yōu)美,具有很濃郁的民族特色。在這里花兒指姑娘。
(3)師:讓我們再來了解“花兒家鄉(xiāng)”吧。指名一學生讀:青海素有“花兒家鄉(xiāng)”的美稱。在每年農(nóng)歷五、六月他們會自發(fā)組織“花兒會”。人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懷著喜悅的心情參加花兒會,在花兒會上人山人海,人們對歌賽歌,唱花兒,在風景優(yōu)美的山野間縱情放歌,晝夜不息。
3.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另一個版本的《花兒與少年》給大家欣賞。
二、新課
(一)感受全曲
1、初聽全曲
師: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樂曲,如果將它分段的話,可以分成幾段?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劃分段落的?由什么樂器來演奏?
生:分成三段,按照速度來劃分的,由電子合成器演奏的。
師:除了速度我們還能根據(jù)什么來劃分段落呢?(情緒、力度、節(jié)拍、音區(qū)、節(jié)奏疏密…)剛剛這位同學說了是由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電子合成器吧。(齊讀電子合成器)
(二)分段聆聽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段欣賞然后完成表格
引子部分
模擬了什么樂器的音色?(竹笛)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完善下表格
(2)第一部分
這欣賞這部分前我們先來唱一唱主題旋律,聽一聽這一段的情緒是什么樣子的?(歡快活潑)電子合成器模擬了什么樂器在演奏?(二胡、竹笛)然后請一位同學完成表格。
(3)第二部分
師:第一部分我們熟悉了下面進入第二部分,聽一聽第二部分的情緒有變化嗎?(有變化,舒緩,悠揚)這一部分電子合成器又模擬了哪種樂器的音色了?選擇A.竹笛 B.雙簧管(B.雙簧管)請同學完成表格
(4)第三部分
師:聽一聽,這一段跟第一段有什么聯(lián)系嗎?(兩段的旋律是基本一樣的,A1段是A段的再現(xiàn))再請一位同學完成表格
(5)尾聲
師:為什么快結束時突然慢了下來?
學生大膽敘述。(旋律有種結束感;有那種意猶未盡之感等等)請同學完成表格。
師:這是我們大家總結的表格,那么現(xiàn)在大家看一看這首作品的曲式結構應該是什么?
生:ABA1三段體。
欣賞全曲
再次聆聽全曲,這次聆聽有一點不一樣的,首先,引子部分,電子合成器模擬了竹笛,那我們聽到這部分就一起模仿竹笛演奏;A部分模擬了二胡和竹笛,看一看二胡和竹笛是怎么演奏的,聽到這部分就模仿相對的樂器;B段的節(jié)拍是唯一的一個3/4拍,3/4拍強弱規(guī)律是什么呢?強弱弱,那我們強拍拍手弱拍拍腿,感受這一個部分;A1段和尾聲模擬了竹笛,我們模仿竹笛。
三、活動
1.集體活動
青海是非常喜愛歌唱舞蹈的地區(qū),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青海的舞蹈,把男生女生分成花兒與少年,跟老師學兩個動作舞動起來。(A段音樂)
2.小組活動
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用小樂器為A部分旋律配上伴奏并演奏。
四、小結
我們的民歌是我們的音樂寶庫,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現(xiàn)有不一樣的聽覺享受,希望同學們能喜愛我們的民歌。段落
節(jié)拍
出現(xiàn)次數(shù)
速度
力度
段落
節(jié)拍
出現(xiàn)次數(shù)
速度
力度
引子
2/4
1
慢
弱
A
2/4
2
快
強
B
3/4
2
慢
弱
A1
2/4
1
快
強
尾聲
2/4
1
慢
弱
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級下冊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級下冊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