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控制變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 mL H2O2溶液中滴入2滴1 ml·L-1 FeCl3溶液,下列條件下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
D [在使用同一濃度的催化劑情況下,H2O2濃度越大,反應的溫度越高,反應的速率越快。]
2.達到化學平衡的條件是( )
A.逆反應停止進行
B.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相等
C.正反應與逆反應停止進行
D.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
D [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但反應沒有停止,為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變,但不一定相等。]
3.某化學反應其ΔH=-125 kJ·ml-1,ΔS=-8 kJ·ml-1·K-1則此反應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可自發(fā)進行( )
A.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B.在任何溫度下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C.僅在高溫下自發(fā)進行
D.僅在低溫下自發(fā)進行
D [反應自發(fā)進行需要滿足ΔH-TΔS<0,ΔH-TΔS=-125 kJ·ml-1+T×8 kJ·ml-1·K-1<0,解得T<15.625 K,所以僅在低溫下自發(fā)進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凡是放熱反應都是自發(fā)的,因為吸熱反應都是非自發(fā)的
B.自發(fā)反應的熵一定增大,非自發(fā)反應的熵一定減小
C.常溫下,反應C(s)+CO2(g)2CO(g)不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
D.反應2Mg(s)+CO2(g)===C(s)+2MgO(s)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
C [反應的自發(fā)性是由熵變和焓變共同決定的,若ΔH<0,ΔS>0,則一定自發(fā),若ΔH>0,ΔS<0,則一定不能自發(fā),若ΔH<0,ΔS<0或ΔH>0,ΔS>0,則能否自發(fā)和溫度有關(guān),A、B錯誤。C項中反應的ΔS>0,若ΔH<0,則一定能自發(fā),現(xiàn)常溫下不能自發(fā),說明ΔH>0,正確。D項中反應的ΔS<0,能自發(fā),說明ΔH<0,錯誤。]
5.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10 L 密閉容器中進行,半分鐘后,水蒸氣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了0.45 ml,則此反應的速率可表示為( )
A.v(NH3)=0.01 ml·L-1·s-1
B.v(O2)=0.001 ml·L-1·s-1
C.v(NO)=0.001 ml·L-1·s-1
D.v(H2O)=0.045 ml·L-1·s-1
C [根據(jù)v=eq \f(Δc,Δt)計算v(H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各物質(zhì)表示的反應速率,進行判斷。]
6.反應CO+H2O(g)CO2+H2在800 ℃達到平衡時,分別改變下列條件,K值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將壓強減小至原來的一半
B.將反應溫度升高100 ℃
C.添加催化劑
D.增大水蒸氣的濃度
B [化學平衡常數(shù)K只受溫度影響。]
7.某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溫度對此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影響的曲線(如圖所示)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B [本題考查的是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可逆反應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速率曲線交叉點即平衡狀態(tài),由于這個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加快的幅度大于正反應速率加快的幅度,故正確答案為B項。]
8.已知t ℃時,1 L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FeO(s)+CO(g)Fe(s)+CO2(g),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入炭粉對該平衡無影響
B.將FeO(s)粉碎,不能縮短到達平衡所需的時間
C.t℃時,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充入CO,達新平衡后n(CO)∶n(CO2)比值增大
D.若向該容器中加入1 ml FeO(s),并通入1.8 ml CO,t ℃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FeO(s)轉(zhuǎn)化率為60%
D [C能和FeO、CO2反應,從而對該反應平衡有影響,A錯誤;將FeO粉碎,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反應達到平衡時間,B錯誤;溫度不變化學平衡常數(shù)不變,t ℃時,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充入CO,達新平衡后eq \f(n?CO?,n?CO2?)=eq \f(c?CO?,c?CO2?)=eq \f(1,K)不變,C錯誤;若向該容器中加入1 ml FeO(s),并通入1.8 ml CO,t ℃時反應達到平衡,設CO的轉(zhuǎn)化率為x,則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c(CO)=eq \f(1.8 ml×?1-x?,1 L)=1.8(1-x)ml·L-1,生成的c(CO2)=1.8 x ml·L-1,化學平衡常數(shù)K=eq \f(c?CO2?,c?CO?)=eq \f(1.8x,1.8?1-x?)=0.5,x=eq \f(1,3),則消耗的n(CO)=n(FeO)=1.8 ml×eq \f(1,3)=0.6 ml,F(xiàn)eO的轉(zhuǎn)化率=eq \f(0.6 ml,1 ml)×100%=60%。]
9.鉬酸鈉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為碳素鋼的緩蝕劑。常溫下,碳素鋼在三種不同介質(zhì)中的腐蝕速率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鹽酸的濃度越大,腐蝕速率越快
B.鉬酸鈉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濃度相等時,腐蝕速率最小
C.碳素鋼的腐蝕速率不隨硫酸的濃度增大而增大,說明反應速率不與c(H+)成正比
D.對比鹽酸和硫酸兩條曲線,可知Cl-也可能會影響碳素鋼的腐蝕速率
C [由酸的濃度對腐蝕速率的影響圖可知,鹽酸的濃度越大,腐蝕速率越快,A正確;由圖可知,曲線的最低點速率最小,則鉬酸鈉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濃度相等時,腐蝕速率最小,B正確;濃硫酸有強氧化性,能使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護層,則硫酸濃度較大時不能說明速率與氫離子的關(guān)系,C錯誤;碳素鋼在鹽酸和硫酸中腐蝕速率隨酸的濃度變化有明顯差異,可知Cl-有利于碳鋼的腐蝕,SOeq \\al(2-,4)不利于碳鋼的腐蝕,D正確。]
10.高溫下,某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shù)K=eq \f(c?CO?·c?H2O?,c?CO2?·c?H2?)。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焓變?yōu)檎?br/>
B.恒溫縮小體積,H2濃度不變
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D.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
A [由K表達式可推斷出該反應方程式為CO2(g)+H2(g)CO(g)+H2O(g),D項不正確;恒容升溫,c(H2)減小,說明平衡向右移動,所以ΔH>0,A項正確;恒溫縮小體積,平衡不移動,但c(H2)增大,所以B項不正確;升溫,v正和v逆都增大,C項不正確。]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1.對于可逆反應N2(g)+3H2(g)2NH3(g) ΔH0。達到化學平衡后,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升高溫度,用“變大”、“變小”、“不變”或“無法確定”填空。
①若B、C都是氣體,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________;
②若B、C都不是氣體,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________;
③若B是氣體,C不是氣體,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________;
(2)如果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新平衡時A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B是________態(tài),C是________態(tài)。
[解析] (1)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①若B、C都是氣體,n(氣)增大,m(氣)不變,M=eq \f(m?氣?,n?氣?)減??;②若B、C都不是氣體,只有A是氣體,M(A)不變;③若B是氣體,C不是氣體,m(氣)減小,n(氣)不變,M=eq \f(m?氣?,n?氣?)減小。
(2)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即逆向是氣體計量數(shù)增大的反應,故B不是氣體。
[答案] (1)①變小 ②不變 ③變小 (2)固或液 氣
17.(10分)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合成氨反應有重要意義,請完成下列探究。
(1)生成氫氣: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炭即產(chǎn)生水煤氣。C(s)+H2O(g)H2(g)+CO(g)
ΔH=+131.3 kJ·ml-1,ΔS=+133.7 J·ml-1·K-1,該反應在低溫下________(“能”或“不能”)自發(fā)進行。
(2)已知在400 ℃時,N2(g)+3H2(g)2NH3(g)的K=0.5。
①在400 ℃時,2NH3(g)N2(g)+3H2(g)的K′=________(填數(shù)值)。
②400 ℃時,在0.5 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2 ml、1 ml、2 ml,則此時反應v(N2)正________v(N2)逆(填“>”、“0,ΔS>0,故若使ΔH-TΔS (2)0.8 ml·L-1 0.2 ml·L-1·min-1 (3)不變 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壓強對平衡無影響 (4)eq \f(4,3)
19.(12分)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會加劇溫室效應,為減少其排放,需將工業(yè)生產(chǎn)中產(chǎn)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和利用。
(1)CO2與NH3反應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學式為CO(NH2)2],反應2NH3(g)+CO2(g)CO(NH2)2(l)+H2O(g)在合成塔中進行。如圖1中Ⅰ、Ⅱ、Ⅲ三條曲線為合成塔中按不同氨碳比[n(CO2)/n(NH3)]和水碳比[n(CO2)/n(H2O)]投料時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率的情況。
①曲線Ⅰ、Ⅱ、Ⅲ水碳比的數(shù)值范圍分別為0.6~0.7、1~1.1和1.5~1.61,則生產(chǎn)中應選用水碳比的數(shù)值范圍為________。
②請推測生產(chǎn)中氨碳比控制在4.0左右還是控制在4.5左右比較適宜,并簡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圖2
(2)CO2與H2也可用于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在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不同投料比時,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如圖2所示。
①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反應的ΔS________0,ΔH________0(填“>”或“<”)。
③700 K投料比eq \b\lc\[\rc\](\a\vs4\al\c1(\f(n?H2?,n?CO2?)))=2時,H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
[解析] (1)①氨碳比相同時曲線Ⅰ二氧化碳的轉(zhuǎn)化率大,所以生產(chǎn)中選用水碳比的數(shù)值為0.6~0.7。②氨碳比在4.5時,需要氨氣較多,但依據(jù)圖象分析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率增大不多,工業(yè)合成氨生成工藝較復雜,提高生產(chǎn)成本,所以氨碳比控制在4.0左右。(2)①平衡常數(shù)等于生成物的濃度冪之積除以反應物的濃度冪之積,所以平衡常數(shù)K=eq \f(c?CH3OH?·c?H2O?,c?CO2?·c3?H2?)。②因為該反應為氣體減小的反應,則ΔS<0,因為溫度越高,CO2轉(zhuǎn)化率越小,則平衡逆移,所以該反應正方向為放熱反應,即ΔH<0。③由圖可知,在700 K,投料比[n(H2)∶n(CO2)]=2時,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率為30%,令CO2、H2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1 ml、2 ml,轉(zhuǎn)化的二氧化碳為0.3 ml,根據(jù)方程式可知轉(zhuǎn)化的氫氣為0.9 ml,進而計算H2的轉(zhuǎn)化率=eq \f(0.9 ml,2 ml)×100%=45%。
[答案] (1)①0.6~0.7 ②4.0比較適宜,氨碳比在4.5時,NH3的量增大較多,而CO2的轉(zhuǎn)化率增加不大,提高了生產(chǎn)成本 (2)①K=eq \f(c?CH3OH?·c?H2O?,c?CO2?·c3?H2?) ②< < ③45%
20.(14分)硫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1)2SO2(g)+O2(g)2SO3(g) ΔH=-198 kJ·ml-1是制備硫酸的一個重要反應。
在容積為V 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2 ml SO2和1 ml O2,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反應,反應體系的總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與實驗a相比,實驗b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SO2(g)+NO2(g)SO3(g)+NO(g) ΔH=-42 kJ·ml-1。在1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SO2(g)和NO2(g),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①在實驗甲中,若2 min時測得反應放出的熱量是4.2 kJ,則0~2 min內(nèi),用SO2(g)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SO2)=________。
②在實驗丙中,達到平衡時,NO2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
③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知,T1________T2(填“>”“p1)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圖示
選項
C
D
研究目的
平衡體系增加N2對反應的影響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圖示
起始濃度
c(H2)/(ml·L-1)
c(I2)/(ml·L-1)
c(HI)/(ml·L-1)
甲
0.01
0.01
0
乙
0.02
0.02
0
溫度
平衡濃度(ml·L-1)
c(NH3)
c(CO2)
T1
0.1
T2
0.1
容器
甲
乙
丙
丁
A
2 ml
1 ml
2 ml
1 ml
B
1 ml
1 ml
2 ml
2 ml
實驗編號
溫度
起始時物質(zhì)的量/ml
平衡時物質(zhì)的量/ml
n(SO2)
n(NO2)
n(NO)
甲
T1
0.80
0.20
0.18
乙
T2
0.20
0.80
0.16
丙
T2
0.20
0.30
a
這是一份選擇性必修1第二節(jié) 化學平衡學案,共1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法指導,基礎梳理,課后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二節(jié) 化學平衡學案,共6頁。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單元 化學反應速率學案及答案,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