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魯科版 物理 必修第一冊 綜合測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
分卷I
一、單選題(共10小題,每小題4.0分,共40分)
1.物體在做直線運動,則下列對其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當加速度為負值時,則一定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B. 加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C. 加速度恒定(不為零)的直線運動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D. 若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速度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則一定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2.物體以一定的速度沖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達斜面的最高點時速度恰好為零,如圖所示,已知物體運動到斜面長度處的B點時,所用的時間為t,則物體從B滑到C所用的時間為( )
A.t
B. 2t
C. 0.5t
D. 無法計算
3.如圖所示,輕彈簧兩端拴接兩個質量均為m的小球a、b,拴接小球的細線固定在天花板上,兩球靜止,兩細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α=30°,彈簧水平,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線拉力大小為mg
B. 彈簧的彈力大小為mg
C. 剪斷左側細線瞬間,b球加速度為0
D. 剪斷左側細線瞬間,a球加速度為g
4.如下圖所示,一重為10 N的球固定在支桿AB的上端,今用一段繩子水平拉球,使桿發(fā)生彎曲,已知繩的拉力為7.5 N,則AB桿對球的作用力( )
A. 大小為7.5 N
B. 大小為10 N
C. 方向與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 方向與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5.我國古典小說《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中,寶云問奶公家鄉(xiāng)有什么趣聞。奶公說前幾天刮了一陣大風,把咱們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墻外去了。你認為,對“井在運動”的參考系判斷正確的是( )
A. 井
B. 奶公
C. 墻
D. 風
6.某人用打點計時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利用打出的一條紙帶畫出了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電源頻率為50 Hz時,打點計時器每隔0.05 s打一個點
B. 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C. 小車在t=0.02 s時的速度大小是0.04 m/s
D. 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04 m/s2
7.關于慣性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力
B. 速度越大,物體的慣性也越大
C. 同一物體在地球上的慣性比在月球上的大
D. 不論在什么地方,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
8.某飛機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運動開始到起飛共前進1 600 m,所用時間為40 s.則它的加速度a和離地時的速度v分別為( )
A. 2 m/s2 80 m/s
B. 1 m/s2 40 m/s
C. 1 m/s2 80 m/s
D. 2 m/s2 40 m/s
9.彈簧的彈力F與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
A. 0.4 N/m
B. 4 N/m
C. 40 N/m
D. 400 N/m
10.一建筑塔吊如圖所示向右上方勻速提升建筑物料,若忽略空氣阻力,則下列有關物料的受力圖正確的是( )
A.B.C.D.
二、多選題(共4小題,每小題5.0分,共20分)
11.(多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 電磁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與工作電壓有關
B. 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 V的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6 V以下的交流電源,但正常工作時,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點
C. 實驗前要平衡小車受到的阻力
D. 利用正確實驗操作打的紙帶,可以求出某一段時間內小車的平均速度
12.(多選)如圖所示,粗糙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質量為m的木箱,斜面的傾角為α=30°,木箱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現對木箱施一拉力F,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設F的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圖中未畫出),在θ從0°逆時針逐漸增大到90°的過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變,則( )
A.F一直減小
B.F的最小值為mg
C.F先減小后增大
D. 當θ=0°時,斜面對m的作用力為Fsinα+mgcsα
13.(多選)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東運動,開始時刻兩車平齊,相對于地面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關于它們的運動,下列幾個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車中的乘客說:乙車先以速度v0向西做勻減速運動,后(向甲車)做勻加速運動,以速度v0從甲車旁邊通過后,一直向東遠離而去
B. 乙車中的乘客說:甲車先以速度v0向東做勻減速運動,后(向乙車)做勻加速運動,以速度v0從乙車旁邊通過后,一直向西遠離而去
C. 某同學根據v-t圖象說:乙車速度增加到v0時,兩車再次相遇(平齊)
D. 另一個同學根據v-t圖象說:開始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間距離先增大、后減小,當乙車速度增大到v0時,兩車恰好平齊
14.(多選)如圖所示為甲、乙兩質點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x-t圖像),由圖像可以看出( )
A. 0~6 s時間內,甲質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動
B. 0~6 s時間內,乙質點先沿正方向做加速運動,后沿負方向做減速運動
C. 0~6 s時間內,乙的速度始終小于甲的速度
D. 0~3 s時間內,當甲質點的速度為10 m/s時,甲、乙兩質點之間的距離最大
分卷II
三、實驗題(共1小題,每小題10.0分,共10分)
15.某同學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確定出0、1、2、3、4、5、6共7個測量點,其相鄰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每兩個相鄰的測量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0 s,試完成下面問題.
(1)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時間間隔 B.加速度
C.瞬時速度 D.平均速度
(2)根據紙帶上各個測量點間的距離,某同學已將1、2、3、5點對應的時刻的瞬時速度進行計算并填入表中.求出4點對應的時刻的瞬時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數字)
(3)在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中作出小車的瞬時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線.
(4)由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四、計算題(共3小題,每小題10.0分,共30分)
16.如圖所示,傾斜角度為37°的斜面,由AB和BC兩部分組成,其中AB部分光滑,其長度為l=2 m,BC部分粗糙.物塊P(可看成質點)從A點由靜止釋放,物塊P在AB部分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4 m/s2,在BC部分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2 m/s2,到C點速度恰為零.求:
(1)物塊P經過B點時速度大??;
(2)物塊在斜面BC部分運動的時間及斜面BC的長度;
(3)若D點是BC的中點,求物塊P經過D點時的速度大?。?br/>
17.按下列兩種情況把一個豎直向下的180 N的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1)一個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0 N,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個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個分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斜向下(如圖所示),求兩個分力的大?。?br/>
18.一質量m=2.0 kg的小物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沖上一傾角為37°且足夠長的斜面,某同學利用傳感器測出了小物塊從一開始沖上斜面到上滑過程中多個時刻的瞬時速度,并用計算機作出了小物塊上滑過程的速度—時間圖線,如圖所示(取sin 37°=0.6,cs 37°=0.8,g=10 m/s2)。求:
(1)小物塊沖上斜面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3)小物塊所到達斜面最高點與斜面底端間的距離。
答案
1.【答案】C
【解析】對A選項,若速度也為負值,加速度保持不變時,物體是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錯誤.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大小不變,若方向改變,則加速度是變化的,物體不是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錯誤,C正確.速度的方向發(fā)生改變,也可能加速度保持不變,即可能為勻變速直線運動,例如物體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當速度減小到零后,運動的方向會發(fā)生改變,物體做反向勻加速運動.D錯誤.
2.【答案】A
【解析】物體勻減速沖上斜面,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零,相當于初速度為零勻加速滑下斜面.
故xBC=at,xAC=,又xBC=,由以上三式解得tBC=t.
3.【答案】C
【解析】對a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運用共點力平衡條件得:
細線的拉力為FT==2mg,彈簧的彈力為F==mg,選項A、B錯誤;剪斷左側細線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故小球b所受的合力F合=0,加速度為0,小球a所受的合力大小F合=FT=2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2g,選項C正確,D錯誤.
4.【答案】D
【解析】小球受力如下圖所示,
則F2sinα=G,F2csα=F1,tanα==,α=53°.F2==N=12.5 N.
5.【答案】C
【解析】井相對地面是不動的,井忽然被吹到墻外是由于墻被風吹跑到井以內,所以“井在運動”是以墻為參考系的。選項C正確。
6.【答案】C
【解析】電源頻率為50 Hz時,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A錯誤;由圖象知,小車速度均勻增加,在t=0.02 s時的速度大小是0.04 m/s,直線的斜率為k=a=2 m/s2,故B、D錯誤,C正確.
7.【答案】D
【解析】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不是力,選項A錯誤;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與速度大小、是否受力等因素無關,同一物體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質量相同,慣性相同,選項D正確,B、C錯誤。
8.【答案】A
【解析】飛機的位移x=t,故飛機離地時的速度v==m/s=80 m/s,飛機的加速度a==m/s2=2 m/s2,A正確.
9.【答案】D
【解析】根據F=kx知,圖線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則k=N/m=400 N/m.故選D.
10.【答案】D
【解析】由題意可知,物料勻速運動,合力為零,對物料受力分析知,拉力T與重力mg平衡,故選項A、B、C錯誤,D正確。
11.【答案】BD
【解析】電磁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與工作電壓無關, A錯誤;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 V的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6 V以下的交流電源,但正常工作時,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點,B正確;該實驗不需要平衡小車受到的阻力,C錯誤;利用正確實驗操作打的紙帶,可以求出某一段時間內小車的平均速度,D正確.
12.【答案】BC
13.【答案】AB
【解析】相對于地而言,甲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向東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甲的速度先大于乙的速度,后小于乙的速度,兩者距離先增大后減小,甲車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甲車為參考系,乙車先以速度v0向西做勻減速運動,后(向甲車)做勻加速運動,以速度v0從甲車旁邊通過后,一直向東遠離而去,A正確;同理,乙車中的乘客以自己所乘的乙車為參考系,認為甲車先以速度v0向東做勻減速運動,后(向乙車)做勻加速運動,以速度v0從乙車旁邊通過后,一直向西遠離而去,B正確;當兩車的位移相等時,再次相遇,根據速度-時間圖象與時間軸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大小可知,乙車速度增加到2v0時,兩車的位移相等,再次相遇,C錯誤;根據v-t圖象可知:開始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間距離先增大、后減小,當乙車速度增大到2v0時,兩車恰好平齊.故D錯誤.
14.【答案】AD
【解析】圖像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的速度,可知,甲的速度先為正,后為負,所以甲質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動,乙的速度先為正,后為負,斜率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A正確,B錯誤;0~6 s時間內,甲圖像的斜率先大于乙圖像的斜率,一段時間后,甲圖像的斜率小于乙圖像的斜率,甲圖像的斜率最后又大于乙圖像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先大于乙的速度,后小于乙的速度,最后又大于乙的速度;0~3 s時間內,當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此時速度為v==m/s=10 m/s,C錯誤,D正確.
15.【答案】(1)A (2)0.314
(3)
(4)0.495
【解析】(1)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和加速度都是計算出來的.由紙帶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時間間隔,選A.
(2)4點對應的時刻的瞬時速度
v4=m/s≈0.314 m/s.
(3)描點作圖
(4)根據圖象得:
a==m/s2=0.495 m/s2.
16.【答案】(1)4 m/s (2)2 s 4 m (3)2m/s
【解析】(1)物塊P經過B點的速度v=2a1l,
解得vB==m/s=4 m/s.
(2)物塊在斜面BC部分運動的時間t==s=2 s,
由B到C,由v=2a2d得,d==m=4 m.
(3)物塊由P到D,v-v=-2a2
代入數據解得vD=2m/s
17.【答案】(1)300 N,與豎直方向夾角為53° (2)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為60N,斜向下的分力的大小為120N
【解析】(1) 力的分解如圖所示.
F2==300 N
設F2與F的夾角為θ,則
tanθ==,解得θ=53°
(2)力的分解如圖所示.
F1=Ftan 30°=180×N=60N
F2==N=120N.
18.【答案】(1)8 m/s2 (2)0.25 (3)4.0 m
【解析】(1)由小物塊上滑過程的速度—時間圖線,可得小物塊沖上斜面過程中加速度為
a==m/s2=-8 m/s2
加速度大小為8 m/s2。
(2)對小物塊進行受力分析
如圖所示,
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知:
mgsin 37°+f=ma
又N-mgcs 37°=0
f=μN,代入數據解得μ=0.25。
(3)由圖線知小物塊沿斜面上滑的距離為
s=t=×1.0 m=4.0 m。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本冊綜合綜合訓練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魯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冊本冊綜合課時訓練,共12頁。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本冊綜合練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明朝謝肇淛的《五雜組》中記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