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文本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于課堂上反復誦讀,宜于在為人處事、交際修養(yǎng)等方面啟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學情分析:
初中是學生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黃金時期。兒童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了現(xiàn)代書面語的語感,初中則應加強文言文的語料積累,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學應將語言解讀、語料積累放在首位。
教法與學法:
、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
、通過研讀體味、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目標:
、理解文言實詞的用法,一詞多義詞的義項,了解特殊句式。初步理解意動用法。
、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納諫的大度胸懷。
教學重點:
、熟悉和掌握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鄒忌運用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味鄒忌諷齊王的語言藝術,領悟所含哲理。
教學時數(shù):
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睔v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書寫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介紹主人公: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
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
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zhàn)國策》與戰(zhàn)國的資料 ( 學生展示,師補充)
《戰(zhàn)國策》: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謀臣期策士奔走游說、合縱連橫的言論和活動,從中反映出當時政治、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和錯綜復雜的各種矛盾斗爭。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于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探討人物性格及人物對話的語氣)。
五、整體感知。
、學生根據(jù)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質疑環(huán)節(jié)。(小組交流:學生就不明白的語句翻譯互相交流直至解決,師引導)
、轉入對文段的學習。(本環(huán)節(jié)就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實詞、虛詞及句式進行整理,先組內交流,再派代表在班內展示。
師明確(學生展示完畢可用多媒體再次展示,完善知識點):
(1)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
[來源:]
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謗譏: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與今義不同;
譏,微言
諷刺。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書: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服,名詞作動詞,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以 為美)
[來源:ZXXK]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使 聽說)
(3)一詞多義
①修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②朝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 ③孰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④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
壁之戰(zhàn)》 表假設,如果、果真
(4)古今異義
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土地方圓)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明日,徐公來。(明日: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5)句式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六、引導思考并講解: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芭c孰”是由“孰 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笆搿睘橐蓡柎~,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區(qū)寄傳》)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qū)別)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完成課后第1題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
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檢查內容:本課實詞、虛詞用法(上一節(jié)課的總結)及特殊句式
二、品讀賞析。
(一)師導入本課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個歷史小故事,寫的是齊相鄒忌
用自已的事情設喻,婉言勸說齊威王“除蔽納諫”修明政治,可是文章一
開頭,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是寫了什么?
鄒忌比美(板書)
(二)分析第一段。
、提問:文章開頭怎樣描寫鄒忌的外貌和行動?這些反映了什么?
明確:開頭用:“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一句話,寫出了鄒忌外
形魁梧、美麗,行動:“朝服衣冠,窺鏡”寫鄒忌窺鏡見貌,自覺其美,逼真地刻畫出他自我欣賞的心理。
、提問: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
由此引出了他與妻、妾、客的答話,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問
題?得到怎的怎樣的回答?
明確:問題:我與徐公誰比較美?回答:妻、妾、客都認為鄒忌美。
板書:三問、三答
、鄒忌的妻、妾、客異口同聲地認為他比徐公漂亮,這三問三答語意要同,
但句式不同,
文字略有變化。學生分小組討論:說說妻、妾、客的答話語氣程度有何差
別?(此處引發(fā)學生興趣,利于他們動腦筋思考)
明確:①妻的回答表現(xiàn)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于言表。(語
氣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現(xiàn)了妻子對丈夫的偏愛之情”)
②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著妻的口氣重復了一下。
“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 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
③客人的答話,“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闭Z氣更輕,表現(xiàn)出一種應酬、
逢迎的態(tài)度。
鄒忌的三問,內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變化,既表現(xiàn)了他
的懷疑,又無重復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
感情色彩卻大不一樣。
、接著寫鄒忌與徐公比美的結果
提問:鄒忌與徐公比美結果怎樣?如何得知?
明確:“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結果是不如徐公美,差很遠
、而后寫鄒忌思考解蔽(板書:思美)
提問:鄒忌“暮寢而思之”,思的結果是什么?認識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
是什么?
明確:認識到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教師歸結:鄒忌從“問”到“視”,由“視”而“思”,因小悟大,終于解
蔽,這不僅表現(xiàn)了鄒忌有實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
聽偏信”的道理。這一段有聲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寫是下段鄒忌用暗示,
比喻方法諷諫齊王的基礎。
(三)分析第二段(鄒忌進諫)
、提問:這段中,鄒忌是如何“諷”齊王?
明確: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家庭小事談自己的
體會,由家庭小事聯(lián)想到國家大事用自己的事情設喻,諷諫齊王,用了邏
輯中的類比推理方法,
、提問:說說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與徐公比美
、小組討論:這件鄒忌的家庭小事與與威王的國家大事有什么相似之處?鄒
忌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
明確:妻私臣——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方法:設喻、類比推理 結論:王之蔽甚矣 (板書)
教師補充歸納:鄒忌用個人受蒙蔽的事來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
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國家政事中去,這種采用設喻
講述道理,類比推理表明意見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運用這種方法說
理,語言往往顯得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人易于接受。
(四)分析第三段、第四段
、提問: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確: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下賞”
板書:面刺——上賞
上書——中賞
謗譏——下賞
、威王說的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qū)別在哪里?威王為此頒賞意味著什么? 明確:區(qū)別,批評者勇氣的大小。威王有改正的勇氣,有振興齊國的決心。
、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齊威王確實受了蒙蔽?
明確:從納諫令下之后“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可以看出。
繼續(xù)追問:“數(shù)月之后 無可進者”這幾句說明了什么?
明確:因為納諫除蔽,國內政治修明。
板書:令初下——門庭若市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后——無可進者
、文章怎樣寫齊王納諫的成效?
明確:正面寫國內“三變”,側面又簡潔地以四國朝齊一句話,反襯齊王
納諫之成效。
三、總結全文
、討論鄒忌的諷諫方法
①師指出:歷代臣子向君主進諫有兩種基本方式:直諫和諷諫。請同學指
出直諫的例子,說說兩種進諫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確:直諫,就是把自己主張直接陳述出來,歷史上比干、屈原、魏征向
君王進諫都屬于直諫,但結果有好有壞,與君王是否為明君有關。
諷諫的要害是用設喻的方法啟發(fā)君主,讓他自己決定該怎么辦,這種辦法
語言委婉,說理深刻,聽者樂于接受。
②對比一下,若本文直截了當?shù)貙憽班u忌為齊威王相,入朝見威王,曰:
‘臣嘗服衣冠而窺鏡 ’”接著把他的故事敘述完畢,然后接下去再說: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便索然寡味,毫無藝術特色。
、本文的所刻畫的人物非常生動,說說鄒忌和威王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
象?
明確:鄒忌①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
②實事求是
③頭腦冷靜,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帝王心理
威王①開明,有作為的君主
②虛心納諫,能改革創(chuàng)新
、鄒忌諷諫成功的原因。
明確:鄒忌運用了諷諫,以委婉的方式向威王進諫,用設喻的方法啟發(fā)君
主,以家事喻國事,使人易于接受。而威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能虛心
納諫,改革創(chuàng)新,這兩方面的原因是鄒忌諷諫成功的原因。
、文章寫作手法特點:“三疊式”結構。
明確:三問,三答,三思(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
諫);三變(結果)。作用:前后呼應,上下關照,使文章錯落有致,具有
一種整齊美。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第2、3題
、完成同步訓練
(注:第一課時內容的整理部分讓學生課前時間盡量完成,課上討論補充,否則一節(jié)課完不成本課的教學。第二課時的內容較多,教學時可根據(jù)學情進行刪減。)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比美 三問、三答、 思美
妻私我——官婦左右私王 鄒忌諷諫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類比推理 結論:王之蔽其矣
面刺——上賞令初下——門庭若市
威王納諫 措施上書——中賞 成效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謗譏——下賞期年之后——無可進者
除蔽結果 戰(zhàn)勝于朝廷
教學評價:
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建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爸鸩脚囵B(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痹陴^陶縣“魅力教育”及“創(chuàng)建新課堂”精神引領下,我力求在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味人生,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產(chǎn)生閱讀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識的快樂。課后,有學生告訴我:“學文言文蠻有味道的,沒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預設的課堂容量偏多,致使對某些問題的落實難以深入,不能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很難利用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
且,有一部分學生不適應這種小組活動模式,傳統(tǒng)思維定勢,以致不夠積極主動,學習效果不好。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好好改進,和學生一起進步!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及反思,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用具,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優(yōu)秀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教學新課,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導入,激發(fā)情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課文,深入分析,課堂小結,實際演練,分層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