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陰離子的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選項A正確。2.【答案】C【解析】氟化氫分子間能形成氫鍵,其沸點比氯化氫的沸點高;水在結冰時體積膨脹是由于水分子大范圍的以氫鍵相互聯結,形成相對疏松的晶體,從而在結構上有許多空隙,造成體積膨脹; 氮元素的非金屬性比較強,其氫化物氨的穩(wěn)定性比較強;在氨水中,氨分子和水分子之間能形成氫鍵結合。3.【答案】D【解析】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分析題圖可知,B是第一周期的最后一種元素,C是第二周期的第一種元素,則C的原子序數比B的原子序數大1A項正確;原子結構示意圖為的元素的原子序數是8,第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序數為310,則原子序數為8的元素與C位于同一周期,B項正確;B2號元素,原子核外有1個電子層,2個電子,D12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為C項正確;原子結構示意圖為的元素是10號元素,也是第二周期的最后一種元素,與B同族,但該族是0族而不是主族,D項不正確。4.【答案】B【解析】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Na2O2),A錯誤;氣態(tài)單質分子也可能是稀有氣體,稀有氣體中不存在化學鍵,C錯誤;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離子鍵(NH4Cl),D錯誤。5.【答案】C【解析】HF分子的電子數為10。CO2分子中含有22個電子,4個極性鍵;N2O分子中含有22個電子,2個極性鍵;H2O分子中含有10個電子,2個極性鍵;CH4分子中含有10個電子,4個極性鍵。6.【答案】B【解析】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共價化合物(如氯化氫)都比較穩(wěn)定,都能易溶于水而完全電離,其水溶液都能導電;但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共價化合物(如氯化氫)液態(tài)時不能導電。7.【答案】A【解析】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屬性:ClBrI,其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同周期元素P的原子半徑比Mg小,同主族元素P的原子半徑比N大;同主族元素的金屬性:KNaLi,其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堿性:KOHNaOHLiOH;同周期元素Na、MgAl,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它們的金屬性依次減弱:NaMgAl。8.【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A位于第二周期,  BC位于第三周期。設A的原子序數為x,則B的原子序數為(x81)x7C的原子序數為(x81)x9,則(x7)(x9)4x,x8。所以A、B、C的原子序數分別為815、17,對應的元素分別為氧、磷、氯,代入族序數關系:572×6成立。9.【答案】A【解析】鹵素隨著原子序數的依次增大,其單質(F2Cl2Br2I2)的顏色逐漸加深(淺黃綠色黃綠色深紅棕色紫黑色),常溫下的狀態(tài)由氣態(tài)到液態(tài)再到固態(tài),熔點、沸點逐漸升高。10.【答案】B【解析】34S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341618;1H2H兩種粒子互為同位素,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HOHO都是化合物,它們不是同素異形體;NaNa具有不同的電子層結構,其性質不同。11.【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含有元素最多的族是第B(含有鑭系和錒系元素);第A族中的氫元素為非金屬元素;第A族中的元素(鈹、鎂、鈣、鍶、鋇、鐳),全部是金屬元素;鈹和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為2,但二者不同族。12.【答案】A【解析】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其產物不同,常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鈉,加熱時會生成過氧化鈉;鈉與氯氣反應只能生成氯化鈉,鎂與氧氣反應只能生成氧化鎂,鈉與水反應只能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13.【答案】B【解析】第三周期第AA族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后生成的金屬陽離子的電子層結構與上周期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14.【答案】A【解析】不同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可能含有非極性鍵(C2H2、H2O2);同一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單質分子中都含有非極性鍵;稀有氣體單質分子中既不含有極性鍵,也不含有非極性鍵。15.【答案】C【解析】該鹵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有7個電子。16.【答案】(1) (2) Na、Mg2Al3 (3) F、O2、N3【解析】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的簡單(單核)粒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10,為氖原子。陽離子的核電荷數=陽離子核外電子數+陽離子電荷數=10n(n1,2,3),離子核電荷數可為11、12、13,其離子符號為NaMg2、Al3。陰離子的核電荷數=陰離子核外電子數-陰離子電荷數=10n(n1,2,3),離子的核電荷數可為9、8、7,其離子符號為F、O2、N3。17.【答案】(1)(2)最外層電子數(3)由+1價到+7【解析】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規(guī)律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呈現由18的周期性變化;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規(guī)律是:最高正價呈現由+1價到+7價的周期性變化。18.【答案】(1)(2)【解析】連接號用“→”,不能用等號,兩側都不能寫物質的化學式;左邊寫出原子的電子式并用箭頭標出電子轉移情況;右邊構成離子化合物的每個離子的電子式都要單獨寫,不能合并,而且要符合相鄰關系;離子的電子式要標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陰離子的電子式要用[ ]表示。19.【答案】(3)橙紅 紫紅(4)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5)Cl22Br===Br22Cl 2IBr2===2BrI2氟化氫的穩(wěn)定性比氯化氫的強 氟氣能置換出水中的氧,而氯氣不能置換出水中的氧【解析】鹵素的性質比較(鹵素間的置換反應):氯水與溴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單質溴和氯化鈉,說明氯氣的氧化性比溴強;溴水與碘化鉀溶液反應,生成單質碘和溴化鈉,說明單質溴的氧化性比碘強。20.【答案】(1)HNO3 CaCO3 CO2SiOH2O===H2SiO3CO(2)Cl22Br===Br22Cl 試紙變藍 2.24 L【解析】(1)驗證元素的非金屬性與對應最高價含氧酸之間的關系,可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反應原理,用稀硝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再將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鈉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由此可說明硝酸、碳酸及硅酸酸性的強弱。(2)氯氣能與溴化鈉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單質溴和氯化鈉;氯氣能與碘化鉀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單質碘,遇淀粉變藍色; 根據電子守恒可得關系式:2KMnO45Cl2,生成氯氣的物質的量0.04 mol÷2×50.1  mol,氯氣的體積0.1 mol×22.4 L·mol12.24  L。21.【答案】(1)2KCl22KCl KO2點燃,KO2 2K2H2O===2KOHH2 (2)化合態(tài) (3)觀察法、分類法、比較法、實驗法 (4)預測鉀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利用實驗來驗證預測、作出正確分析和判斷【解析】鈉與鉀都是活潑金屬,它們都能與氯氣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都能與水劇烈反應生成強堿和氫氣;在空氣中都極易被氧化生成氧化物(氧化鈉與氧化鉀);燃燒時鈉生成過氧化鈉(Na2O2),鉀生成超氧化鉀(KO2);它們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研究鉀的性質時用到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比較法、實驗法。首先觀察鉀的外觀性質,并查閱有關資料后,知道鉀與鈉屬于同一類物質(用了分類的觀點),得知它們在結構和性質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預測后,用實驗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實驗中用觀察法來推測產物,再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得出結論。研究金屬鉀性質的程序是:預測鉀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利用實驗來驗證預測、作出正確分析和判斷。22.【答案】(1)氫 氮 氧  (2)N2O5  (3)NH OH (4)NH4NO3【解析】原子的電子層數與其核外電子總數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為氫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三倍的元素Z為氧元素,能與Z(氧元素)形成兩種以上氣態(tài)化合物的元素Y為氮元素。23.【答案】(1)H O Al S K (2)Al(OH)33H===Al33H2O (3)Al(OH)3OH===AlO2H2O【解析】原子的L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3倍的元素B為氧元素,D為硫元素;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D()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一半,可知C為鋁元素;AE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都只有一個電子,且核電荷數都小于20,知A為氫元素,E為鉀元素。氫氧化鋁具有兩性,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鉀和水。24.【答案】(1)氮 碳 氫 (2)NH3 (3)HNO3、H2CO3【解析】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它的電子層數的2倍的元素Y可能為氦、碳、硫, X、Y、Z的原子序數依次減小,且電子層數之和為5, Y只能為碳,X的電子層數為2,Z只能為氫元素,又因為XZ可形成化合物XZ3,X為氮元素。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