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根據(jù)音樂課標的要求,重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欣賞音樂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我對本課教學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了解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些相關音樂知識。
2.聆聽樂曲《小放牛》,認識嗩吶并記住嗩吶的音色。能聽辨出音樂中塑造的村姑與牧童對答的形象,對嗩吶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3.通過聆聽《小放?!?,掌握主題旋律,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尚小,他們對“音樂欣賞”容易停留于表面,感受到“好聽”,至于為什么好聽,好聽在什么地方,大部分學生則感受不到音樂所賦予的情感內容,對于理解音樂結構也有一定難度。本首作品屬于三個段落的結構,學生分辨時會有一定障礙,因此教師通過對音樂聽辨、感受、表演、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為終身喜愛音樂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認識嗩吶并記住嗩吶的音色,可以聽辨出音樂中塑造的村姑與牧童對答的形象。
教學難點:
掌握主題旋律,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豎笛、口風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中國地圖,師: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每一個地區(qū)都有代表性的地方音樂,地方民歌。首先我們一起走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被譽為“歌?!钡膹V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歌特別發(fā)達,男女老少都會唱,唱歌可以說是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壯族代表性民間歌手“劉三姐”。
1.走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播放“劉三姐”對歌的片段。
師:這種一問一答演唱的形式是什么?
生:對唱。
2.走近臺灣——表演唱歌曲《搖船調》。
師: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對唱歌曲。
生:《搖船調》
師:男生問,女生答,復習演唱。
3.走近河北——學唱民歌《小放?!贰#ò鍟?br/>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河北省,學唱一首民歌。
二、新授歌曲:
1.介紹歌曲——觀看屏幕,學生閱讀。
師:明確這是一首河北民歌中的對唱歌曲,牧童問,小姑娘答。
2.初聽:學生了解牧童問了什么,小姑娘是怎樣回答的。
3.學唱:教師分句教唱,易錯地方重點示范。
學生連唱第一段,問問題。
學生連唱第二段,答問題。
4.對唱歌曲:老師問,學生答。
5.播放歌曲動畫,跟音樂演唱。
6. 介紹補充知識——看屏幕,知道趙州橋是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修建的。歌曲用了借喻的手法。
三、欣賞樂曲
1.揭示欣賞嗩吶與樂隊演奏的《小放?!贰#ò鍟?br/>
2.學習微課 ——認識嗩吶及其音色和演奏的技巧。
3.聽樂曲片段(第一段落):
師:這段音樂的旋律熟悉嗎?樂曲是以河北民歌《小放?!返男蔀榛舅夭母木幎?。
4.視唱主題旋律。
5.分析樂曲:
師:樂曲在一段活潑歡快的引子之后,民歌的旋律進行各種變化與發(fā)展,在不同的速度中多次出現(xiàn),形成了三個段落。
(1)聽引子+第一段落:仔細聽一聽嗩吶以不同的腔調模仿村姑和牧童的不同形象。學生回答,模仿。
總結板書:第一段落速度稍慢。
(2)第二段落:學生仔細聆聽,當聽見模仿村姑的聲音時女生舉手,聽見模仿牧童的聲音時男生舉手。
總結板書:第二段落速度加快。
(3)第三段落:學生仔細聆聽,牧童與村姑的對話更加激烈有趣了。
演奏練習——豎笛與口風琴,模仿村姑與牧童的“對話”。
總結板書:第三段落速度更快。
6.完整聆聽樂曲。
四、鞏固拓展
1.分小組完成“你問我答”的課堂練習。
2.介紹其他民族樂器也演繹了這部經典之作。
師:《小放?!凡粌H可以用嗩吶演奏,它也是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許多民族樂器都演奏過。
3.欣賞二胡曲《小放?!贰?br/>
4.課上小結:中國的民歌、民樂都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學習、掌握,最重要的是傳承下去。希望同學們喜歡我們的民族藝術,把中國的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這是一份音樂三年級下冊小放牛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教材分析,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音樂三年級下冊剪羊毛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音樂人音版(五線譜)三年級下冊小放牛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能用指定的音為節(jié)奏短句編配旋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