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 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2. 學會使用顯微鏡,并能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3. 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愛護顯微鏡。關注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展示系列微觀圖片,讓學生猜測是什么, 從而引出細胞的起源——英國科學家胡克 (R.Hke)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細胞。
人類通過對細胞的探索,揭示了許多生命 的奧秘。顯微鏡下的細胞是什么樣子?細 胞又是如何生活的?首先我們來學習使用 顯微鏡吧。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了解到顯 微鏡是學習生物非常重要的工 具。
通過強烈 的視覺沖 擊激發(fā)興 趣,為學 習顯微鏡 做鋪墊。
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
(一)認識顯微鏡
1. 自主學習。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 17 頁的 插圖 1-11 光學顯微鏡,了解單目顯微鏡和 雙目顯微鏡的構造,提醒學生注意相同點 和不同點。
2.教師講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詳細介 紹兩種顯微鏡各結構的具體作用。強調目 鏡和物鏡的識別、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 旋的區(qū)別、平面鏡和凹面鏡的區(qū)別、遮光 器上不同光圈的使用情境。提醒學生做好 筆記。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自主閱讀教材 17 頁的插圖 1-11 了解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構 造,初步思考各結構的作用。
把顯微鏡各部分結構的作用做好 筆記。
按老師要求仔細閱讀教材 18-20
鍛煉學生 讀圖觀察 能力。
訓練學生 對文本的 歸納總結 能力。
1.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 18- 20 頁的文字,仔細觀察圖片,熟知顯微鏡 的使用步驟。教師提示學生邊看邊思考每 一步的注意事項。
2.演示實驗。教師強調取鏡安放、對光、 調焦觀察三個階段。老師以單目顯微鏡為 例邊講解邊演示規(guī)范操作,并解釋操作原 因,強調注意事項: (1)取鏡安放時動 作要規(guī)范。(2)對光時三轉:一轉轉換
器,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二轉遮光
器,用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三轉反光
鏡,使反射光線進入鏡筒,以看到明亮的 視野。(3)觀察時注意“三先三后 ”:鏡 筒先下降后上升;鏡頭先低倍后高倍;螺 旋先粗后細。
3.演示實驗后補充說明雙目顯微鏡和數碼 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提示。
4.讓學生思考討論視野中出現污點時,如 何用最簡便的操作判斷污點的位置。
(三)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1.教師講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 數×物鏡放大倍數,并舉例說明。
2.教師講解顯微鏡的成像規(guī)律:物像比實 物要大物像與實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 反向,并舉例說明。
3.教師講解低倍鏡與高倍鏡視野的區(qū)別: 低倍鏡的視野大,與玻片的距離遠,通過 的光多,視野亮,放大的倍數??;高倍鏡 的視野小,與玻片的距離近,通過的光
少,視野暗,放大的倍數高。
(四)情感升華。播放視頻:探索物質材 料微觀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頁的內容,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 方做好標記。
仔細觀察老師的操作方法和步 驟,必要時做好補充筆記。
學生討論后回答:先轉動目鏡, 再移動玻片。
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
觀看視頻。
培養(yǎng)學生 合作學習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 做筆記的 好習慣。
幫助學生 了解科技 前沿,樹 立遠大理 想。
【板書設計】
1.2.1 學習使用顯微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由學生根據教材,對照實物,讓學生說出顯微鏡的各部分構造與 功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老師及時檢查,激勵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實驗時,讓學生自學顯微鏡的使用過程,然后老師示范演示,
強調關鍵步驟,同時學生們的合作交流、探究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顯微鏡的 基本結構,主要是三個部分:支持部分、 調節(jié)部分和光學部分。學會了顯微鏡的操 作步驟,主要有三步:安放、對光、調焦 觀察。還了解了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小組內總結,交流,最后全班交 流,教師補充。
培養(yǎng)學生 的歸納總 結能力, 構建知識 體系。
四、鞏固運用 拓展提升
見課件
回答課件上的習題
測試學生 掌握情況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復習回顧,提出問題,例題講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顯微鏡的結構,練習使用顯微鏡,顯微鏡成像特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共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