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次讀一篇。2.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進行閱讀。3.閱讀過程中不認識的字可忽略,大多不影響中心思想的抒發(fā)。
閱讀原文,完成以下問題:
1.請簡單用6個字概括詩經(jīng)六義。2.徒歌和樂歌有何區(qū)別?3.如何理解《詩經(jīng)》中的“詩言志”和“斷章取義”?
1.請檢單用6個字概括詩經(jīng)六義。
風 雅 頌 賦 比 興
2.徒歌和樂歌有何區(qū)別?
歌謠跟徒歌和樂歌,歌謠節(jié)奏只要靠重疊,也叫復沓。徒歌是隨口唱,有節(jié)奏。樂歌是隨著樂器唱,節(jié)奏更規(guī)律。
3.如何理解《詩經(jīng)》中的“詩言志”和“斷章取義”?
“志”關聯(lián)著政治或教化。詩言志即春秋時,表示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等,都從詩篇里面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是不管上下文的意思,只將一章中一兩句拉出來,就當初的環(huán)境,作政治的暗示。所以,“詩言志”即“斷章取義”。
1.瀏覽全文,梳理結構,劃分層次,整體感知。2.文中是如何闡述詩經(jīng)六義的?語文教材中又是如何闡述的。請分別簡單概述。3.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詩經(jīng)》的起源發(fā)展歷程。
1.瀏覽全文,梳理結構,劃分層次,整體感知。
第1-2段:第3段:第4-7段:第8段第9-10段:
詩的源頭和歌謠的分類。詩經(jīng)的來源。詩言志及其發(fā)展。對《詩序》的介紹?!按笮颉焙汀霸娊?jīng)六義”的介紹。
2.文中是如何闡述詩經(jīng)六義的?
風雅頌賦比興“大序”只解釋風雅頌風:風化(感化)、諷刺的意思。地方樂調(diào)。雅:正的意思。分大雅小雅。頌:形容盛德。這種歌連歌帶舞。此外,其實還有一個“南”,南是南音或者南調(diào)。
賦比興:含有政治教化意味賦: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興:主文而譎(jué)諫。不直陳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諷刺叫“譎諫”。比、興都是政教的喻,但在詩篇發(fā)端的叫作興。興往往關系全詩,比較更重要些,所以“毛傳”便特別標出了。
人教部編版八下語文對“詩經(jīng)六義”的解釋
《詩經(jīng)》中的詩都是當時配樂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風雅頌。 風:各地方民歌民謠 雅:正統(tǒng)宮廷樂歌,用于宴會的典禮。 頌:祭祀樂歌,勇于宮廷宗親祭祀。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
3.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詩經(jīng)》的起源發(fā)展歷程。
春秋時的樂工叫做太師,他們搜集樂歌樂譜,以備宴會和祭祖等。他們保存下的唱本,帶著樂譜,唱詞共有三百多篇,稱作《詩三百》。 后來,戰(zhàn)國時,樂譜亡失,唱詞還在,便是后來的《詩經(jīng)》。
孔子斷章取義,用《詩》討論作學問做人的道理。孔子之后,《詩》三百成儒家“六經(jīng)”之一。
鄭玄(東漢)《詩箋》。給毛“傳”作“箋”。
毛亨,漢時國人。大毛公。創(chuàng)始《詩經(jīng)》的注解,傳給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
毛萇,趙國人,小毛公。
大序:總論,說明是的教化作用;詩經(jīng)六義。
小序:大約是毛氏二人所作。以訓詁為主。
鄭玄結合資料,編成《詩譜》
人教部編版八下語文第65頁對“詩經(jīng)六義”的解釋
《詩經(jīng)》中的詩都是當時配樂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風雅頌?!对娊?jīng)》中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賦:直陳其事。比:借物譬(pì)喻。興:托物起興。
結合所學,完成以下問題:
1.結合所學,如何理解孔子提出的“思無邪”?2.對于《詩經(jīng)》的作用,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闭堅囍斫?。
1.結合所學,如何理解孔子提出的“思無邪”?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是孔夫子說:“《詩經(jīng)》三百首,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是‘思無邪’?!睙o邪,直。《詩經(jīng)》305篇詩歌的作者,無論其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假,孔門論學,主要在人心,歸本于人之性情。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是君子的基本前提。此所謂“真性情”。有了心口言行一致這個前提,再用道德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借言行來凈化內(nèi)心,從而提升人的自我修養(yǎng)和品格。這不就是教育和學習的目的么?
2.對于《詩經(jīng)》的作用,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闭堅囍斫?。
翻譯: 孔子說:“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br/>詩可以興。興,就是通過一種形象的比喻,讓人們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這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法。這種方法往往可以使復雜變得簡單,使抽象變得具體,更容易理解。詩可以觀。觀是“觀風俗之得失”。學習《詩經(jīng)》,有助于我們了解前人的時代,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掌握全面的社會歷史知識,了解各種各樣的風俗民情。這些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以古證今,提高現(xiàn)實觀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態(tài)、分辨是非的能力。
詩可以群。群是使人們聚積起來,也就是說《詩經(jīng)》具有團結民眾的作用。《詩經(jīng)》中有不少篇章,是號召人們團結一致抵御外敵的,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有一定的號召力。例如,《無衣》。詩可以怨。怨就是不滿。不滿要表達出來,不能悶在心里,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而詩歌就是其中一種健康而有效的表達方式。
“事父、事君”是從人之大倫上說的。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需要扮演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每個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會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確保整個社會安定有序。“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從知識的獲取上說的。古代獲取知識的渠道并不像現(xiàn)代這么多,信息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集中,獲取起來也沒有這么方便。而《詩經(jīng)》中恰恰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雅學、地學、博物學、本草學無所不包,為人們獲取知識提供了方便。
1.文中“三禮”是哪三禮?2.“記”是什么?用文中的話來回答。3.西漢的大戴和小戴分別是誰?4.儒家常將“禮”“樂”合稱,樂是什么?二者有何關系?結合第6段說明。
1.文中“三禮”是哪三禮?
《儀禮》《周禮》《禮記》
2.“記”是什么?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
3.西漢的大戴和小戴分別是誰?
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戴德的侄兒。二人編撰的《禮記》,分別叫《大戴記》和《小戴記》?!缎〈饔洝啡菀仔笫勒b習的人多些。
4.儒家常將“禮”“樂”合稱,樂是什么?二者有何關系?結合第6段說明。
禮樂并稱,樂是禮的一部分。樂附屬于禮,用來彌補儀文的不足。樂包括歌舞,是“人情之所不免”,且樂聲的綿延和融和象征著天地萬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這便是樂本。
樂還有改善人心、移風易俗的功用,所以與正是是相通的。儒家說,禮樂刑政,到頭來是一個道理。這四件都順理成章了,便是王道。這四件互為因果?!抖Y記》中的《樂記》是關于樂的經(jīng)典,是抄錄儒家《公孫尼子》等書而成,是戰(zhàn)國時的了。
1.瀏覽全文,梳理結構,劃分層次,整體感知。2.結合第一段,說說如何理解“天地君親師”。3.禮治主義是什么?結合第1段說明。4.什么叫做禮或禮治?結合2-6段說明。
第1段:第2-5段:第6段:第7-8段:
引出禮治主義思想 禮治的內(nèi)容禮樂合稱 “三禮”的內(nèi)容和發(fā)展。
2.結合第一段,說說如何理解“天地君親師”。
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親: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師:政教的本源。
3.禮治主義是什么?結合第1段說明。
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親: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師:政教的本源。人不能忘本,所以供奉這些。大概到了后世被宗教化了。荀子稱這些為禮的三本。儒家所稱道的禮,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儀式、社會風俗等,卻都加以合理的解釋。拿禮來實現(xiàn)其包羅萬象的政治和社會管理。他們認為禮是治亂的根本,這種思想叫做禮治主義。
4.禮或禮治的內(nèi)容有哪些?結合2-6段說明。
2段:教人節(jié)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序,可以說禮是政治制度。3段:對祖先的信仰,強調(diào)感恩中融匯著畏威。這種禮大部分可以說是宗教儀式。
4段:日常生活的規(guī)矩也是禮的一部分。有些有著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說是風俗習慣。5段:王道不外乎人情,禮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說是通乎人情的。6段:禮樂并稱,樂是禮的一部分。樂附屬于禮,用來彌補儀文的不足。
1.如何理解孔子教學生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2.說說文中對“偽禮”的描述。3.“三禮”的發(fā)展歷程。
1.如何理解孔子教學生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興于詩: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对姟肥钱敃r人們交流溝通的方式,孔子更是把《詩》作為教人學問和做人道理的經(jīng)。所以,要一個人要想成才,要先學詩。立于禮:《論語》:“不學禮,無以立!”。儒家認為禮治天下。成于樂:樂有教化作用,與政治相通。詩禮樂分不開,相輔相成,每一個都很重要,不可分割。
2.說說文中對“偽禮”的描述。
社會情形變了,人變了,禮卻沒有變。儒家所說王道不外乎人情,是他們的理想,過分抬高社會理想,強調(diào)社會功能,使所要求的標準超出一般人性人情,就成了偽禮。大家攻擊的,就是偽禮,比如“禮教是吃人的”。
3.“三禮”的發(fā)展歷程
多半是士的禮。是宗教儀式和風俗習慣的混合物。
相傳是周公所作,但近來研究,是戰(zhàn)國時代的產(chǎn)物。
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
有《禮古經(jīng)》的一部分。
戴圣49篇《小戴記》。簡單易懂,傳習人多。差不多占了《禮記》的名字。
戴德38篇《大戴記》,亡失。
1.《儀禮》是由誰編撰的?它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儀禮》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的,它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儒家的禮儀制度,包括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賓主等各種人際關系的禮儀規(guī)范,以及各種祭祀、婚喪、冠笄、宴樂等儀式的禮儀規(guī)范。
2.《禮記》是由誰編撰的?它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了哪些思想?
《禮記》是由漢代的儒家學者編撰的,它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了儒家的禮教思想,包括禮的本質(zhì)、禮的原則、禮的分類、禮的功能、禮的實踐等方面,以及禮與仁、禮與義、禮與智、禮與信、禮與孝等儒家核心價值的關系。
今天的學習很精彩 期待下次 同學們的 通關表現(xiàn)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 《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課堂教學ppt課件,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傅雷和兒子談論藝術,母親的關心,主要人物,人物特征,要點批注,精彩片段,《傅雷家書》讀書報告,專題二父子情深,兩地書父子情,我給傅雷寫回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名著導讀 《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習題ppt課件,共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填空題,如何做人,傅雷家書,兒子傅聰和傅敏,名著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名著導讀 《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備課ppt課件,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名著預覽,作者簡介,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主要人物,篇目例析,藝術特色,專題探究,專題二父子情深,自主閱讀推薦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